金秋时节游西葡之一 卡斯卡伊斯+里斯本

羊羊得意

<h3>2018年10月19日,我参加了西班牙葡萄牙12日跟团游。我们一行36人12:58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搭乘德国汉莎航空A380-800飞机前往德国慕尼黑,再在慕尼黑转乘汉莎航空的空客321,于当地时间22:45到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机场。我们从机场乘坐大巴车去酒店,到达酒店已近晚12点。王领队很贴心地安排我们第二天9点出发,以便大家能倒倒时差,多休息一会儿。</h3><h3>20日一早,我在用完酒店早餐后,就拿起相机在下榻的酒店附近逛逛,拍拍街景。看来小镇上的人起床比较晚,时间已过8:30,街上还是静悄悄的。镇上的民居大多是三四层小楼,小楼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各有不同但多色彩鲜艳,在明媚的晨光中显得十分漂亮。</h3> <h3>骑行者</h3> <h3>我们乘坐的VOLVO豪华大巴,长15米,前部为一排四座,后几排为一排两座,有的座位还带有小茶几,十分舒适</h3> <h3><p>我们8:55出发,车程还不到20分钟,就到达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卡斯卡伊斯。卡斯卡伊斯市(Cascais)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以西3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18.4万,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这里交通便利,旅游业发达,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p><p>二战场时葡萄牙是中立国家,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卡斯卡伊斯市派驻了大量的特工人员,收集对方的政治经济情报。伊恩·弗莱明曾作为英国间谍头目之一,被派到卡斯卡伊斯执行任务。战后,伊恩·弗莱明对卡斯卡伊斯念念不忘。故地重游时,卡斯卡伊斯那日出日落下的金色海岸,那比美女的皮肤更为细腻的沙滩激发了伊恩·弗莱明的文学潜能,往事历历呈现在伊恩·弗莱明的眼前。于是007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皇家赌场》就在卡斯卡伊斯的太阳酒店里完成了。不仅如此,弗莱明的多部007小说都在此地创作完成。</p><p>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离海岸不远处停下,我们下车,先步行经过一个路边市场。可能因为时间太早的缘故,摊主们还在将商品从袋子里取出,在桌子上摆放整齐。</p><p><br></p></h3> <h3>虽说离海边还有一小段距离,但我已感到了微微的海风拂面,还有那湿润的清新空气。在通往海岸的街道两边,种植着高大的棕榈树,地上开满了的各色鲜花,还有那成片的绿地,让人赏心悦目</h3> <h3>路边餐厅外,坐着不少用餐的人们。他们在清新的微风中边吃边聊,很是惬意</h3> <h3>几分钟后,我们到达海边,并在此解散。接下来的一小时,我们就从前面这座教堂开始,沿着海岸走到右边的城堡,再返回到解散的地方。卡斯卡伊斯的天气晴朗,风景优美,时间也充裕,我可以好好拍些照片了。<br></h3><h3>教堂</h3> <h3>对岸的城堡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城堡现在是家酒店,不可入内参观。欧洲多国保护古迹的方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即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将古迹出租,以租金收入来保护古迹。</h3> <h3>教堂前的码头上,一名渔民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蟹笼。卡斯卡伊斯最早是一个小渔村,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捕鱼依旧是当地很多人的生活来源</h3> <h3>迎着朝霞出海捕鱼</h3> <h3>离开码头,我沿着海岸往城堡方向走去,前方有一块不算很大的沙滩,一对年轻人正在练习球技,还有两个小男孩在戏水</h3> <h3>搏击海浪</h3> <h3>忽然,我身后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口号声。我回身望去,原来是一队统一着装的孩子走过来。队伍的最前面,是三位膀大腰圆的女教师,她们边走边聊,很是开心</h3> <h3>有不少孩子的手里还拄着个木棍,不知是做什么用的。这些孩子是参加夏令营,还是军训呢?</h3> <h3><p>走上城堡前的海堤,俯瞰卡斯卡伊斯城。此时阳光明媚,那红顶白墙的民居,历史悠久的教堂,还有海湾里停泊着许多大大小小争奇斗艳的小艇,豪华的白色游艇、朴素的蓝色渔船,令人流连忘返</p></h3> <h3>孤帆远影</h3> <h3>繁忙的港湾</h3> <h3>葡萄牙国王卡路斯一世塑像</h3> <h3>城堡前面是帆船码头,系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帆船和游艇</h3> <h3>天涯海角</h3> <h3>我从游艇码头沿着城堡外墙往回走</h3> <h3>前面的市政厅广场边有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墙上贴着马赛克拼成的壁画</h3> <h3>刚才还在练球的一对男女,又找来了两个朋友,他们四人分成两队,在沙滩上开始比赛球技</h3> <h3>市政厅广场的佩德罗一世塑像</h3> <h3>专注</h3> <h3>闹市中的晨读者</h3> <h3>离开市政厅广场,我们原路返回。再次路过小市场,摊主们已将商品摆放整齐,等待游客选购。这是家卖二手书的摊位,可惜都是葡萄牙文,一点儿也看不懂</h3> <h3><p>我们驶离卡斯卡伊斯海岸,前往罗卡角。罗卡角(英语:Cape Roca,葡萄牙语:Cabo da Roca)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在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之上,为辛特拉山地西端。它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p><p>远眺罗卡角</p></h3> <h3><p>“罗卡”的意思是岩石,岩石角上立着一块朴素的石碑。人们在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西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著名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p></h3> <h3>罗卡角的灯塔</h3> <h3>罗卡角</h3> <h3>浩瀚的大西洋</h3> <h3>留下美好瞬间</h3> <h3>爸爸带我来看海</h3> <h3><p>在参观罗卡角后,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即贝伦塔和在它附近的海洋发现纪念碑。</p><p>贝伦塔,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葡萄牙古老建筑之一,此塔不仅是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为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历史上贝伦塔曾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也曾利用贮藏室改造成地牢作为监狱。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航海家们驾船通过贝伦塔前的葡萄牙最大的河流-特茹河,进入大西洋,然后驶往世界各地探险。</p><p>我们到达贝伦塔时将近中午12:00,这里晴空万里,气温超过20度,感觉有些热。我们没有安排进入贝伦塔参观,这座孤零零的建筑也没有太多值得拍的地方。于是我顺着特茹河北岸向东走</p></h3> <h3><p>可能是周六的缘故,再加上天气晴好,岸边的游人很多。这是个老式汽车改装的漂亮餐车,售卖各种小零食和纪念品</p></h3> <h3>这家卖鲜榨汁的摊位生意红火,两个小伙子忙的不亦乐乎。他们卖的鲜榨汁只要2欧元一杯,真心不贵</h3> <h3>外形怪异的水陆两栖游览车正在候客,它那花花绿绿的外表和船型车底,还有就是车尾的两只螺旋桨,很有特色</h3> <h3>再往前走,就是我们要参观的另一处景点即海洋发现纪念碑。</h3><p>海洋发现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航海过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特茹河河口的北岸,1960年8月9日当地举办了地理大发现纪念碑的揭幕仪式。这里也是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到印度和东方去的帆船起航的地方,附近的很多建筑、设施都与地理发现的人物或事件相关,是感受葡萄牙昔日辉煌的著名景点。</p><p><br></p> <h3>纪念碑碑体高52米,被设计成一个卡拉维尔帆船的形象,船头面向特茹河,碑体上第一个人物即手持帆船者是恩里克王子。在他身后东西两侧的坡道上,各排列着16个人物塑像,他们都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具有影响的葡萄牙人。碑体北面(船尾)被雕饰成一把竖立的巨剑,下方是展览厅的入口。</h3> <h3>在海洋发现纪念碑东侧不远处是著名的四月二十五日大桥。四月二十五号大桥于1966年建成,最初以当时的独裁统治者Salazar的名字命名,被称作Salazar桥。后来,葡萄牙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Salazar的独裁政权,后被称为“丁香革命”。为了纪念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这一历史时刻,就将Salazar大桥改名为“四月二十五号大桥”。大桥曾是欧洲第一长桥,是世界第三长悬索桥,全长为2278米,横跨特茹河南北河两岸,极具地标意义。</h3> <h3>在特茹河训练的OP级帆船。该船船体小,单人操作,易于学习,有点像帆船界的卡丁车,超过85%帆船项目参赛选手获奖者都是通过OP级帆船训练起步。</h3> <h3>竞技</h3> <h3>这艘帆船上写着LISBON BY BOAT,这是否意味着可以租小帆船游览里斯本呢?果如此,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h3> <h3>草根歌手</h3> <h3>私语</h3> <h3>呵护</h3> <h3><p>海洋发现纪念碑北面至巴西利亚大道之间的大广场,由克里斯蒂诺·达席尔瓦设计、南非政府馈赠修建,用不同类型的石材铺设而成。主体图案是一个巨大的圆形风玫瑰,圆形外以波浪纹填满广场,风玫瑰中心是一副标有葡萄牙地理发现路线和年代的世界地图。</p><p>北面那个白色带有穹顶的白色建筑,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距离海洋发现纪念碑600余米<br></p></h3> <h3>我们离开海洋发现纪念碑,王领队安排我们在午饭后参观葡萄牙总统府和参观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旁的教堂。我们乘车穿过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之间的公路和一条铁路,大巴车就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南侧广场外停下,我们下车后在王领队的带领下沿着修道院前马路向东走去</h3> <h3>修道院南侧行驶的涂得花花绿绿的有轨电车</h3> <h3>街景</h3> <h3><p>我们在离修道院不远处的一家半地下的中餐馆吃了午餐。王领队说餐厅旁边插着巨幅国旗的地方就是葡萄牙总统府。</p><p>总统府南侧是堵粉色围墙。每周第三个周日上午11点,这里将有换岗仪式。</p></h3> <h3>总统府入口。我猜这可能是个侧门,门不大也不豪华,两侧绿色小亭子里各站着一位卫士。每月第三个周日上午11点,这里有换岗仪式。</h3> <h3>威武的卫士</h3> <h3>我沿着北侧的马路往回走,准备参观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路边一家商店里“冲”出一头“奶牛”,好像是欢迎我入店参观</h3> <h3>路边的餐厅生意兴隆,据说总统府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这里用午餐的</h3> <h3>左侧红顶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与右边白色的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热罗尼莫斯是古罗马的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毕生致力于研究圣经和翻译注释经文,被认为是罗马天主教会中最伟大的学者。他倡导的隐修方式于1373年被教宗额我略十一世批准,主要流行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座修道院就是遵从热罗尼莫斯方式建立的。</h3><p>1755年11月1日早上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的9级大地震时,除了二楼部分栏杆和唱诗班座椅外,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几未受损。当时王室的全体成员和政府官员在做弥撒而幸免遇难,但里斯本全城四十所教堂两百所修道院,以及整个城市建筑物几乎全是颓门败瓦废墟…教堂也因此成为王室的福地。</p><h3>参观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游客排起了长队,门票单买10欧。参观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免费,排队的人也不多。我没有犹豫,进入教堂参观。</h3> <h3>这座三殿式的教堂只有六根立柱,被认为是中世纪晚期建筑中用最少的立柱支撑起最大空间的成功典范。</h3> <h3>六根立柱,不是哥特式风格拥有的简单束柱,代之以华丽的浮雕装饰</h3> <h3>教堂南侧的花窗由葡萄牙艺术家Abel Manta(1888-1982)创作于1938年,这位艺术家是葡萄牙第一代现代主义画家,也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葡萄牙最伟大的肖像画家。画面绘制的应该就是热罗尼莫斯,下方的浑天仪是曼努埃尔一世的标志。</h3> <h3>教堂前方正中的主祭坛就是按照这位实际的掌权人卡特琳娜的意愿在1571年由鲁昂将原设计改变后修建的。建筑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我们称之为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这种风格诞生于16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之间,强调对古典风格的夸张,一度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衰落。我们可以看到祭坛设计中大量使用爱奥尼式罗马柱和古罗马万神殿似的拱顶,而墙壁和屋顶本身却显得比较简单,有意突出了这些古典设计。老实说,这种设计在整座教堂中显得有些突兀。祭坛上共有四座石棺,左边的两座分别属于曼努埃尔一世和玛利亚王后,右边的则是若昂三世和卡特琳娜王后。</h3> <h3>祭坛上的装饰画为西班牙艺术家Loureno de Salzedo(1535-1578)于1572-1574年绘制的耶稣受难和贤士来朝</h3> <h3>站在主祭坛前回头望,设计师比较少见地将唱诗班坐席放到了西门内二层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刚进来时看到的门廊的上方</h3> <h3>无题</h3> <h3>无题</h3> <h3>首先在西南角看到葡萄牙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Luís Vaz de Cames(1524–1580)的墓。他的名字在中国大陆被译成卡蒙斯,他在葡人葡侨中影响力极大,以至于葡萄牙政府在1977年将他去世的日子6月10日定为葡萄牙国庆日。他的一生并不顺利,生前也不出名,曾多次在部队中服役并在与摩尔人的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1553年前往印度服役期间开始创作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Os Lusíadas),1572年他回到里斯本后,这首长达九千多行,在澳门被译为《葡国魂》的史诗得以出版。上午我们在罗卡角石碑上看到的那段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即是于卡蒙斯著名的诗句。</h3> <h3>我从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走出来,来到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最西边,两座哥特式钟楼高高耸立,十分醒目</h3> <h3>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与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南侧为欧洲最大的广场之一帝国广场。可能是由于这里离总统府很近,而总统府面积较小,这条步行道时常会被葡萄牙总统用于为外国元首举行欢迎仪式。2018年12月4日,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举行盛大仪式,热烈欢迎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当然,这是后话。</h3> <h3>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与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局部</h3> <h3>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正面</h3> <h3>大门门上方的弧形顶饰描绘了热罗尼莫斯(So Jerónimo,347-420)一生中的两个重要场景:左边一幅为他为狮子拔去脚上的刺,狮子也因此成为他的好朋友,我们在很多画作中都能看到他与狮子在一起的情景;右边一幅为他在沙漠中苦修,很多画作中会将一个骷髅头与他放在一起。</h3> <h3>窗户上方最高的一尊雕像是天使长米迦勒,他负责守护大门顶端葡萄牙基督骑士团的八角十字徽章。葡萄牙基督骑士团成立于1319年,前身是1312年遭教宗克肋孟五世解散的圣殿骑士团。迪尼什一世希望重新组织起这些曾经骁勇善战但受到法王腓力五世和教宗克肋孟五世合伙迫害的骑士团成员,为战后的葡萄牙重建效力。他与1316年新当选的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协商,使基督骑士团有权拥有过去圣殿骑士团留下的财产。从此,基督骑士团一直效忠于葡萄牙国王,1417年起更是由王室成员直接担任最高领袖大团长,首任大团长即为恩里克王子,提议建设这座修道院的曼努埃尔一世也是基督骑士团大团长。基督骑士团成员大都为社会精英,比如航海家达伽马父子等。1910年共和国成立后骑士团消亡</h3> <h3>帝国广场旁边的卖鲜榨汁的小车。我买了杯鲜榨橙汁,大约用了三个橙子,摊主动作麻利,很快就把橙汁打好装杯,再插上根吸管后递给我,3.5欧元,价格不算太贵,口味不错。</h3> <h3>参观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与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我们去“C罗之乡”马德拉风情的餐厅吃晚餐。这家餐厅在一家叫做Amoreiras的购物中心里面,我们到达时还不到四点半,离预约的六点还有一个半小时。于是我们先到购物中心购物。我在商场里简单逛了一圈后,就直奔地下的JUMBO超市。这家规模相当于国内的中型超市,东西很齐全,价格也不贵。比如香蕉,特价只要0.75欧元一公斤,折合人民币将近3元一斤,橙子0.75欧元一公斤,折合人民币将近4元一斤。这里的香蕉是青色的,但味道并不差。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没有营业员称重。需要称重的商品,在货架上有相应的编号,比如照片中的梨编号387</h3> <h3>在称重处将梨放在托盘上,在电脑触摸屏上输入梨的编号387,交费小票即从侧面打出,上面有单价、重量、金额等,欧洲这边人工很贵,这种顾客DIY的方式可以节省不少成本。我在圣彼得堡也看到过这种称重方式</h3> <h3>六点整,我们来到一层的“C罗之乡”马德拉风情餐厅,先从餐厅向外张望一下吧</h3> <h3>这家餐厅内部分为两层,有楼梯相连</h3> <h3>餐厅内部全为木质结构。外面这部分像个小酒吧,也或许是顾客等位或休息的场所,摆放有单人或多人皮沙发,旁边是摆满各种名酒的酒柜,地上铺着猩红色地毯,整个布置显得很有档次</h3> <h3>餐厅一面墙上贴着众多名人在本餐厅的照片,当然这其中少不了C罗本人了。在二楼围栏上还挂有他的7号球衣。不时有球迷在这里拍照留念</h3> <h3>在小休息室旁边就是顾客用餐的餐厅。餐厅不大,我们36人进去后,餐厅基本就坐满了。全部是四人桌,每个餐桌上都有两个黑色铁架,用于挂烤肉串。餐厅服务员里有几位黑姑娘</h3> <h3>按照西餐的上菜顺序,先上汤。这汤有点酸酸的味道,里面应该有番茄汁</h3> <h3>汤上过后,接下来是葡萄酒和饮料</h3> <h3>硬菜来了,烤牛肉串被服务员挂在黑色铁架上,下面还有盘子用来接肉汁</h3> <h3>每串有五大块牛肉。这位来自青海的团友急忙将牛肉从铁签上取下品尝</h3> <h3>我用刀将牛肉块剖开,里面是红色的。我用叉子将牛肉放在嘴里品尝,感觉牛肉外焦里嫩,味道挺好。除了牛肉串,还有拌有沙拉酱的生菜,以及炸薯片等,主食是烤面包片。烤牛肉块很大,我勉强将一串上的五块肉吃完,再吃了些生菜,就再也吃不下什么了。</h3> <h3>我们离开C罗餐厅,在路边等大巴车,此刻太阳刚刚落山,落日余晖将西面厚厚的云朵照亮,地面的车顶也被映照成金色,里斯本的傍晚好美</h3> <h3><p>我们乘车10多分钟来到今天的最后一个行程,即参观著名的自由大道。自由大道全长1.2千米,宽90米,被誉为里斯本的香榭丽舍大街。它的北段连着庞巴尔侯爵广场,南端连着罗西奥广场。</p><p>我们在光复广场(Pra?a dos Restauradores)旁下车,广场中央高耸入云的方尖碑竖立于1886年,这块方尖碑是为纪念1640年葡萄牙在经过西班牙60年统治后重新独立而建立的,在方尖碑基座的南北竖有象征着“独立”和“胜利”的青铜雕像。</p></h3> <h3><p>我们先跟着王领队沿着自由大道,向南步行约300米,来到罗西欧广场。这个广场曾是人民举行庆祝活动、斗牛和进行处决的地方,1874年罗西欧广场中央竖立了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Pedro IV)的雕像柱,所以更名为“佩德罗四世广场(Praça de D. Pedro IV)”并沿用至今。佩德罗四世是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九任君主,他同时也是巴西帝国的首任皇帝。</p><p>我们就在此解散,并约定19:50回到下车的光复广场旁上车回酒店。<br></p></h3> <h3>罗西欧广场很小,除了佩德罗四世雕塑柱,就是这个漂亮的喷泉</h3> <h3>在罗西欧广场北面是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玛利亚二世国家剧院( Teatro Nacional Dona Maria II),剧院的门廊由6根爱奥尼亚式柱子支撑,相传取自于地震中倒塌的各圣方济修道院。门廊顶部的三角形顶饰,左边的雕像是代表悲剧的墨尔波墨涅;右边的雕像是代表喜剧的塔利亚,都是缪斯女神之一。中间的雕像是“葡萄牙戏剧之父”吉尔文森特。</h3> <h3>尽管时间已过19:30,自由大道周边还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h3> <h3>这条小街汽车排成长龙。里斯本车狠多,但司机开车都很规矩,只要有行人经过路口,司机都会主动停车避让行人。</h3> <h3>路边的大排档生意很红火</h3> <h3>这家快餐店更是顾客盈门,座无虚位</h3> <h3>自由大道中间为六车道路面,大道两侧分别为宽阔的步行林荫道和花园,两边林荫道的外侧另外还有一条两车道路面,路边的大楼底商多是品牌商店。这是家日本资生堂专卖店,橱窗里东京 银座四个汉字特别醒目</h3> <h3>参观完自由大道,我们上车回酒店,时间已过晚8点。今天的行程很丰富,明天我们将去辛特拉参观佩纳宫,之后到埃武拉看人骨教堂,最后前往葡萄牙西班牙边境的巴达霍斯小镇入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