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我的初中母校,<哈尔滨市第十五中学校></h3> <h3>左边是2018年8月20日,参加纪念下乡50周年,在哈贵族度假村照的。</h3><h3>右边是1969年5月份,在密山县照的,相差50年光阴似箭。</h3> <h3>右边是2017年6月份,纪念毕业50年,在石刀山留影。</h3> <h3>这是1966年赶上文化大革命,在校红卫兵留影。</h3> <h3>这是1967年冬,和校友留念。</h3> <h3>1970左右在42团修理连,车工班留影。</h3> <h3>1970一1971年和刘镔铁,在朝阳老医院合照。</h3> <h3>1973年春节回哈探亲,于防洪纪念塔。</h3> <h3>2018年10月份由哈市知青联谊会组办,为知青60,70岁集体在<红事会>过生日,共计100桌非常壮观感人,我有幸参加并和我班同学王胜国合影留念。</h3> <h3>今天是猪年初十,在家收拾杂物发现了我40多年前的几样东西,一是我住宿舍没事时画的一些画,因我从小就很欣赏美术,由于条件所限也没有学习的机会,只是空闲随笔画画,画的不好但它必竟是我的作品。二是我也找到了8几年自己设计,自己刻的剪纸,因当年工厂总停电,我年前刻了很多,包括一些工艺剪纸,拿到离家很远很远的王岗镇摆地摊去卖,我看到它们往事就在眼前,有喜悦也有心酸和泪水……。我欣喜若狂留做后半生的纪念吧,今天把它制成美篇保留收藏。</h3><h3><br></h3><h3>今天我就得瑟得瑟,显摆显摆,发给大家共分享吧,更是为我老了留下一份回忆吧。</h3> <h3>这是76年2月本车间赵进财家的一角,因他和爱人回河南探家,叫我去给他看家,没事随笔画的。</h3><h3>看看这简陋的家境,真实的反映了7几年,农场职工家庭生活的壮况。(用大坯或砖搭个架,放几个木箱子,上面加个彩色塑料布,一把暖瓶,几个水杯子,一个镜子完事。)</h3> <h3>这是一张贺年卡</h3> <h3>这是画报上的,纪念苏联卫国时一副画,<红军战士快来救救我们></h3> <h3>大草原观看节目,好象没画完。</h3> <h3>一对好斗的公鸡(剪纸)</h3> <h3>这副画记得在谁家塑料布,我把它临摹下来了,我用这个图画后来还制做了,当时很时髦的麦秸画,很可惜找不到了。</h3> <h3>这是越南兵和一位老太太</h3> <h3>这副画没画完,记得用照片画的。</h3> <h3>我女儿小时的照片</h3> <h3>这是从报纸上,刘文辉去世的照片。</h3> <h3>剪纸老寿星</h3> <h3>记得是7几年在修配厂宿舍,我和何久龄,顾彬秋,项龙荗住一房间,何久龄坐在窗前看书,我给他画的。</h3> <h3>剪纸白毛女</h3> <h3>旧车床,也很值得留念呀。</h3> <h3>红星闪闪,小兵张嘎。</h3> <h3>赤脚医生去采药</h3> <h3>法国总统戴高乐</h3> <h3>马克思的夫人</h3> <h3>看他象列宁吗?</h3> <h3>是75年吧,修配厂建新大车间,初建规模我为工地写生。</h3> <h3>知青在广阔天地</h3> <h3>记得是75年夏天的傍晚,大家都在宿舍外玩,当时高国昌大哥手拿乐器,坐在门前我为他临摹画下来了,不是很像但必竟把当时的他,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了。</h3><h3><br></h3><h3> 《高国昌自乐》</h3> <h3>这台破车是骆铁臣大哥,在修配厂时开的叫大依发吧,大哥肯定有印象了。</h3> <h3>这是修配厂71年进厂的韩洪臣吧,看到画像我想起来了,我打夜班去他宿舍,看到床头放一照片,我拿着临摹了一张,大家看有点像吗?</h3> <h3>这是一本书的封面,名子叫高玉宝。</h3> <h3>下面这些剪纸,是我自已设计自已剪刻的,记得上学时曾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怎样刻剪纸>我就照着刻剪,做成后就往白墙上贴,</h3><h3>我返城后工厂总是停电,生活也很坚苦,我就刻了很多剪纸<挂钱>,从别人手中拿了些对联,为了不叫熟人看到自己,骑自行车离家能有十里的路程吧,王岗镇上去摆地摊,一天冻的要死也卖不了几个钱,想想这些泪水就止不住……这些酸甜苦辣真的没少吃。</h3> <h3>我又找到一本,也是50年前剪刻的剪纸,这就是那个本子。</h3> <h3>这是当年刻剪纸时,自已制作的刀具,也一起找了出来,看到这些当年自已亲手作的各式刻刀,备感亲切。</h3> <h3>这是一个画报上,看到有几个剪纸图样,我就保留下来了。</h3> <h3>剪纸图样</h3> <h3>这是一对可爱的小白兔,用白纸剪成红纸做底。</h3> <h3>这张是朋友送的</h3> <h3>这张是别人送的(是买的)</h3> <h3>这张是别人送的(是买的)</h3> <h3>这张是我调汽车齿轮厂后,有一年厂庆向大家争集美术作品,我刻剪了一对狮子各踩着个,大齿轮并荣获一等奖。</h3><h3>这张是个半成品!</h3> <h3>这是7几年回哈探亲时,向朋友学习制作麦秸画,(当时哈市很时兴,用麦秸制作成画。)</h3><h3>这是制作仙鹤麦秸画,用的骨架,记得是在木工房用松木方子,先刻成模具,后到医院找石膏做成的,做好后用沙纸打光就成形了。</h3> <h3>这是用麦秸做成的松树叶,由于当时麦秸用染料染做过试验,几次都没成功,记得这些松树叶,是张翠竹回哈探亲,问亲属给我要的。</h3><h3>里边还有几个准备,做小鸟用的骨架。</h3> <h3>这是几个骨架,其中有一个半成品小鸟。</h3> <h3>这两只仙鹤基本成形了,就差腿没安上了,因年头太久,仙鹤的羽毛已经褪色了,记得当年做了一个成品,送给薛大富,刘丽杰了,记得返城后她们还带回哈尔滨,我说快拿掉吧,在农场还行,哈尔滨就数不上了。</h3> <h3>这是我唯一保留的一个成品吧,4一50年前还能说的过去,现在只能成文物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