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2011—西部的天空 七(新藏219、青藏109)

夜倾城

<h3>D16</h3><h3>2011年5月26日 晴—雪—晴</h3><h3>札达—塔尔钦(神山)225KM</h3><h3>今天是一个人旅行的第一天,早上送走了队友刘峰,回到房间开始收拾东西今天打算到仲巴,仔细一算自己的行程也是挺紧的。突然而来孤独的感觉。车子启动马达出现了间歇性故障,札达这里修车条件有限,想着看能不能扛到拉萨再修。</h3><h3>120公里原路返回到巴尔兵站,回到了219上。因车启动有问题,所以一路都不敢熄火,要熄火也要先找个有坡度的地方停下,为下次溜车启动做好准备。过门土乡天气时阴时晴风很大,不时有雪花飘落,一路都在跟乌云赛跑。</h3><h3>在219上远远可以看见神山冈仁波齐,我边走边拍,因天阴光线不好,山顶藏在云中,我找好位置,停车坐在路边等云散去。等了好久终于拍到了完整的神山,可是我的车子发动不着了,打火一点反应也没有,也没有个坡度可以让我溜一下,我只能不停的试着打车,最终没有成功,只好去路上拦车请求帮助,好不容易等到了几辆车,但都无一例外的飞驰而过,最后来了一辆沃尔沃维修服务车停下,司机人很好 ,帮我推了下车,但很遗憾没着。在高原推车是很要命的事情,所以我也是千恩万谢。我此刻的位置可以远远看见神山下的塔尔钦村。这样呆着也不是办法,加上头顶一片黑云正压过来,风还很大,撑着车我还得身体靠在车上才能保证车子不被吹倒。从路基上滑到路基下试启动车的心我都有了,但是路基下面就是沙漠,下去没问题,车要还不着,我连上路基都没办法了。那就推吧,刚推出了有10米多,就感觉喘的不行,头脑发晕坐在地上缓了好一阵子。我又去一次一次的打车,终于有一次着车了,我心情那个激动,这折磨人的旅程,我就差点背上包走了。一路开到了塔尔钦陕西面馆门口,我才放下心来。我给老板说了在狮泉河见到过她的姐姐,大家都是老乡,所以感觉非常亲切,做的饭菜也很可口。吃完饭老板还给我联系了修车师傅,因修车店老板不在,工具拿不出来,所以只能用我的工具修车。拆马达的工具不全,我们四处想办法,最后毛病找到,碳刷回不了位,车修好了,我心里一块很大的石头落地了。我请修车的小李在老乡这里吃饭,喝酒。大家在一起聊的很开心。</h3><h3>在异乡遇到了太多的好人。在此我真心的感谢给过我帮助的那些善良的人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旅程就不能顺利的走下去,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善良的面孔,也将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h3><h3><br></h3> <h3>扎达土林</h3> <h3>返回到219上</h3> <h3>终于见到冈仁波齐真容,虽然他被云覆盖,但是他那熟悉的身影早已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多次</h3> <h3>关于冈仁波齐神山: </h3><h3>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雪的宝贝。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h3><h3> 世界屋脊最负有盛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 </h3><h3>  冈仁波齐是大山脉冈底斯山的主峰,环绕一周72公里,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h3><h3>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h3><h3>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便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h3><h3>  据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 </h3><h3>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它。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h3><h3>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 </h3><h3>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 </h3><h3>  神山神秘之处,山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之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那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h3><h3>  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以后依次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江扎寺和赛龙寺,其中后两座寺位于内线。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已遭程度不同地毁坏了。 </h3><h3>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 </h3><h3>  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强磁场般的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 </h3><h3>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神山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 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h3><h3>  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冈仁波齐有着神圣的关连。据苯教经典描述:从冈仁波齐而下的一条河,注入玛旁雍湖—— 不可征服的湖泊。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北、南、东、西四方。流向北的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h3><h3>  相传,苯、佛相争的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徒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斗法时的若干遗迹仍有存留。在这些地方转一转并祈祷一番是后世朝圣者不可或缺的功课。 </h3><h3>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长头则需 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据说佛祖 释迦牟尼的生肖(藏族传统生肖观受汉族相应观点影响较多,其生肖属相大小的具体排列也和汉族相一致,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也有作乌鸦的)、狗、猪。(藏历结合阴阳及五行等学说,在具体年代节气等方面和汉地不同,故生肖也略有区别)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 </h3><h3>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该峰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金字塔(藏民称像"石磨的把手"),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h3><h3>  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冈仁波齐峰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 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 </h3><h3>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h3><h3>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 </h3><h3><br></h3> <h3>拍神山到此结束,开始痛苦捣腾车车,经过一个小时的奋战,看在我虔诚拍山的份上,神还是给我了一次着车的机会,让我得以重生</h3> <h3>一口气跑到这里,是陕西老乡开的面馆,老板很热情,在这里见到老乡格外亲切,帮我找修车的师傅,还亲自去借工具,为了找一个8个的小开口扳手,费了大概半个小时时间,非常感动</h3> <h3>晚上住在圣地宾馆,饭馆老板还找宾馆的熟人给我打了折</h3> <h3>D17 2011年5月27日 雪—晴</h3><h3>塔尔钦—萨嘎485KM</h3><h3>今天本来想去转山,早上开始飘雪天气阴沉,神山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留个遗憾吧,以后又机会再来转山。</h3><h3>陕西面馆的老板早早的做好了早餐,吃完早餐,老板还特意做了个饼子让我带在路上吃,临行还塞了个苹果给我,好感动。</h3><h3>从塔尔钦行驶20公里到达巴嘎乡加油站,加油。因时间关系没有去往普兰,从巴嘎加油站右手边到普兰80公里,圣湖就在哪里。</h3><h3>继续行走在219上,天气不好也无心拍照,一路狂奔,经过帕羊(帕羊加油站正在建,应该不久就可以使用),到仲巴才加到了油,身上现金剩不多了,想去仲巴县城取钱,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到萨嘎再去取钱,就为了节省进出县城的10公里路程时间,为此我遇到了大麻烦(下文)。</h3><h3>继续向萨嘎开进,沿途牧草肥美,牛羊成群,景色很棒,雪也在不久前停了,一路边玩边拍。晚上20:00到达萨嘎。住在邮政宾馆,一个人单独住了个四人间,房间不是很好,但床铺挺干净,最好处就是可以把车推到房间里。在街上重庆餐厅吃的砂锅面。</h3><h3><br></h3> <h3>D18 2011年5月28日 晴</h3><h3>萨嘎—日喀则450KM</h3><h3>早上8:00起床去农行取钱,ATM是有一个,坏的。问旁边的人被告知,农行周六不上班,而且这是县上唯一一个银行。一直想着到萨嘎县就可以取到钱,路上有银行的地方很少。钱没取成,口袋里只剩下了50元,加油都不够跑到下一个县城昂仁。想尽办法,最后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当地警方,直接步行去了萨嘎县公安局,值班室的警察索朗贵仁和另一个警察听了我的介绍后,帮我联系了银行无果,他们拿出自己的钱凑了75元让我去加油,拿在手上的75元在此刻对我来说是无比的重要,感觉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继续顺利的踏上行程。在我再三的要求下,他才给了留了电话号码。当时很遗憾没有带相机,没有把这两位好心人留在影像里,但是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记在我的心里,谢谢你们。</h3><h3>10:30在萨嘎加上油,继续上路。在拉孜县城终于找到了ATM取到了现金。在219的终点,我找不到2140KM的最后那块路桩。边境检查站的警察帮我一起找那个路桩,原来路桩在路边躺倒了,他和我一起把路桩搬起来,还帮我留影。</h3><h3>今天真是运气好,遇到的警察都很善良,而且都是藏族的人。他们的热心帮助,让我感到温暖,天下的警察要都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是多么和谐。</h3><h3>在日喀则吃了正宗的陕西岐山面,夜宿华邑宾馆。</h3><h3><br></h3> <h3>看到这个牌子心中感慨万千,传说中的219终于顺利跑完</h3> <h3>到此2140公里处219国道全程已经跑完,费了点功夫才找到这块偷懒的石头,居然躺在路边睡大觉,是这位热心的警察带我找到路桩,和我一起把路桩竖起来的,再次感谢。<h3>接下来的行程将进入318国道继续向拉萨挺进。<h3><h3><br></h3></h3></h3></h3> <h3>未完待续</h3><h3>下接第八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