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南诏铁柱庙 观赏弥渡油菜花

一懒众衫小

大理休闲骑行群~用车轮丈量生命 <h3>  其实我们只是把骑游当做旅行。而我们之所以选择单车旅行,是因为路上会有更多的美丽在等着;是因为它的速度与我们心灵接收风景的频率吻合;是因为路在脚上,乐在骑中;是因为在骑行途中也能享受舌尖上的味蕾。</h3> <h3>参加骑行人员: 1.一懒众衫小 2.风 3.雨溪 4.心静 5.墨默 6.鸿雁轩石 7.龙的传人 8.高仓 9.老李 10.王佐 12.海阔天空(有事返回)<br></h3> <h3>  正值季节交替,又恰逢新春佳节之际,人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在庸懒的阳光下生活,一切变得有条不紊。</h3> <h3>  骑游异乡,沐浴在春风里,去感受阳光明媚的春天,聆听花开的声音……这是万物复苏的时期,也是我们强身健体的最佳时候。(路旁泰国寺,见下图)<br></h3> <h3>  无数次路过G320国道旁的泰国寺,却无缘与之一见。停下前进的脚步,转身走进去,寺院却别有一番天地。大殿颇有点雄伟壮观的气势,白色的玉兰花一树花开着,云南山茶花躲在角落静静地盛开了。</h3> <h3>  云南传统名贵品种~靖安茶(见下图)。</h3> <h3>  立春刚过不久,早晨不再寒冷,天空是一片纯粹的蓝。</h3> <h3>  我用手机拍下途中的人、物和景,坚持用只言片语去记录零碎片断,不再关注量。美篇就是为了记录自已生活中比较有意义的事,保存照片,配上文字说说,留下美好回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br></h3> <h3>  在骑行的世界, 一个人骑车可以骑得更快,一群人骑车可以骑得更远!从此,爱上骑行,已经不在乎单车的贵贱,在乎的是一颗能随时上路的心和一段永远走不完的路。</h3> <h3>  弥渡红岩全景</h3> <h3>  在每一次的骑行中,尽我所能认知世界的广阔,山川的雄伟壮观。生命如此短暂,世界不是那么美好,边骑边悟,边悟边省,感知感恩身边的一切美好!<br></h3> <h3>  站在观景台上俯视,并拍下弥渡红岩的风景。一幅真正的田园风光画面,一览无余展现在眼前。宁静,悠闲,一派生机勃勃的慢生活气象。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那颗浮躁的心在此得到缓解和释放。</h3> <h3>  有人说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节奏太快的生活,我们有必要适时停下或放慢脚步,用一颗欢喜心去接近大自然,与最初本真的自己来一场身体和灵魂的对话。<br></h3> <h3>  在快乐骑行中,突然遇见油菜花的美好,心情也顿时变得无比欢快。世界也是美好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花是花,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心态。</h3> <h3>  如今,骑在车上,我们会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它不再只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愉悦心灵的方式。如果喜欢骑行,那么享受它!</h3> <h3>  骑着骑着,花就开了;骑着骑着,就遇见了好风景。岁月是一篇不息的诗章,远方能安放一颗浮躁不安的心灵,而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br></h3> <h3>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路,有的人选择独自出发,只为寻找内心困境的出口,有的人选择并肩前行,见证彼此的兄弟之情,有的人甘愿历尽艰辛,只为实现一个浪漫的承诺。无论与否,都是为了带我们找到我们心中的路。<br></h3> <h3>  上午的时光在双脚下,在车轮滚动中欢快流逝。闲煮岁月,细品人生,现在与你(弥渡南诏铁柱庙)共赴一场花期之约还来得及。不是?蔚蓝天空下,油菜花盛开了;白云陪伴我们,心花怒放了。<br></h3> <h3>  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元初朝庭命官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记:“白崖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可知铁柱庙建于元代以前。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修;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重修大殿及前后院诸殿和厢房。1978年以来,先后修复了大殿、三拱石桥及大照壁等建筑,重立殿门“威镇昆弥”和佛龛顶“标绩全滇”匾,以及道光年间弥渡文人李菊村所撰长联。2010年弥渡县进行了再次重修,修复了大照壁、外戏台、广场、砚池、三拱石桥、三皇殿、圣母殿、土主殿及南北厢房。<br></h3> <h3>  前院由外戏台、照壁、砚池及三拱石桥、广场组成。外戏台是汉人上演弥渡花灯的地方,广场则是彝族群众的打歌场所。因多民族自古在此和谐共处,南诏铁柱庙于1999年12月被云南省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院东沿建有一高4.4米、宽10米的大照壁,照壁西面画有《南诏图传》中的“张乐进求祭柱图”,此画原稿始绘于南诏中兴二年(899),真实地反映了唐时南诏祭铁住的盛况。砚池拱桥是弥滓渡桥的景观建筑,又是古时宫庙的消防设施,也是浇灌花木的水源地。此砚池为平地掘得一大池,用石栏围之,池上有一东西向的三孔石拱桥,其造型匠心独运、美观独特,旁有一繁茂的百年古榕树日夜看护。</h3> <h3>  广场(见下图)</h3> <h3>  砚池(见下图)</h3> <h3>  三拱石桥(见下图)</h3> <h3>  大照壁(祭柱图,见下图)</h3> <h3>  古戏台(见下图)</h3> <h3>  前院(见下图)</h3> <h3>  中院由山门及内戏台、铁柱大殿、张仙殿、三郎殿、爱丕殿和南北厢房、两廊组成。经过山门和内戏台进入中院,正面即是铁柱大殿。<br></h3> <h3>  戏台(见下图)</h3> <h3>  中院有一株有着360余年树龄、植于清康熙年间的古榕树,其巍峨的叶冠覆盖着半个院落,终年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枝上几株经年的幽兰把老树点缀得更加苍劲古朴。南厢房为书画展览室,那里陈列着古今书画名家题撰的书画作品,游客可在其中获得古今书画艺术的滋养。</h3> <h3>  康熙古榕(见下图)</h3><h3><h3> </h3></h3> <h3>  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呈圆锥形由凹坑,深7厘米,在莲瓣三个丫口之间,各伏一条金色木质雕龙,上覆一铁笠(形似锅)。铁锅表示上天,有“顶天立地”、“永镇山川”之意。据说,南诏铁柱象征着大树,上面曾塑有一对金翅鸟,它反映了彝族先祖对树木的崇拜,体现了当地民众的原始崇拜习俗。</h3><h3><br></h3><h3> 柱体西面正中有长91厘米宽8厘米凸线框,中间有直行楷书阳文“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清金石家阮福曾说,这22字“较崇圣寺(建极)钟年月款字稍小而体绝类,当属一人手笔”。“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公元872年)时当唐懿宗咸通十三年。铁柱左右两边曾塑有男女像各一,传说是南诏世隆与妃子像,另一种说法是孟获夫妇像。正中柱前有诸葛武侯牌位,今已毁。</h3><h3> 南诏铁柱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国内唯一遗存的唐代南诏时期祭祀礼器,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的情况和冶铁技术的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考价值。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铁柱的来历,有众多的传说,而人们津津乐道是姻缘柱的故事。传说南诏始祖细奴罗曾给白王张乐进求放牧。细奴罗以其英俊潇洒、智勇双全而被貌美如花、聪明贤惠的白王之女三公主所倾心,并私订终身。他们相约第二年二月八相会。二月八那天,天空呈五彩瑞气,一对金翅鸟从远方反复传来“细奴罗、三公主”之声,原想拆散这对有情人的白王,知天意难违,只得成全了这份姻缘。细奴罗登位后,便立了一颗铁柱,顶端铸一对金翅鸟,后世隆立铁柱,金翅鸟已不复存在。大浪陶沙,留下的是闪光的珍珠,这传说千百年来在彝族地区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它情节曲折动人,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彝民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四山八寨的彝民,来铁柱庙祭柱领歌。踏歌是祭柱的主要形式。夜幕拉开,燃走熊熊 火,男人们吹起竹笛、芦笙,弹起大三弦,踏出一曲曲粗犷的旋律,妇女们头戴古丁桂花,宛如群星闪烁,轻盈的步伐像小溪,又如飘渺的山歌。祭柱成了附近彝民一种平衡和寄托。<br></h3> <h3>  铁柱立于前院正殿中央。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外刻单凸线边框。<br></h3> <h3>  北殿供奉着张仙,俗称“张仙殿”;南殿供奉着“三郎及疯哥耍姐”,俗称“三郎殿”;南侧小殿供奉“爱丕老爹、老奶”、俗称“爱丕殿”。 </h3><h3>  爱丕老爹、老奶是2000多年前的彝族尊老,本地区民歌的歌王伴侣。供奉其为神祗,充分说明了当地少数民族尊祖的崇拜信仰。</h3> <h3>  后院由三皇殿、圣母殿、土主殿组成,可从铁柱殿直入。全庙所有建筑均为飞檐翘角之高房大屋,供能工巧匠们尽情施展才艺,在其上雌龙画凤,在其内造神捏鬼,并赋予这一切以生命之鲜活姿态。且每一院内遍植有玉兰、翠竹等各色花木。</h3> <h3>  从这经过依次是圣母殿和土主殿(见下图)。</h3> <h3>  南厢房(见下图)</h3> <h3>  北厢房(见下图)</h3> <h3>  闲庭信步,但见红、白等各色玉兰花正绽放于众多奇石绿茵之中,使古老的庙宇倍显清幽宜人。</h3> <h3>  善于发现美好,也在慢时光中享受美好带来的快乐。</h3> <h3>  游览完南诏铁柱庙,继续向红岩镇方向前进。不曾想到,沿途经过的乡村道路的两旁的风光也是如此赏心悦目。</h3> <h3>  远远就看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出现在视野中。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一切合乎情理,又在意料之外。</h3> <h3>  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br></h3> <h3>  永增玉皇阁位于新街镇永增村委会,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1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1877年)竣工,故又名“二十村玉皇阁”。 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辉煌”、“地势巍峨,天然耸拔,锁二十村之风水,览弥川之景物”。<br></h3> <h3>  玉皇阁通层高17米,底层通面阔17.5米,通进深12.3米,三重檐六角攒尖顶,建筑气势宏伟,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br></h3> <h3>  虽经数劫,今尚得以保存。1983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坚持不懈,舞动双轮,前进路上会有不小收获。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接踵而来,绽放在春天里,预示着又一季丰收的到来。</h3> <h3>  午餐聚在红岩镇,卷蹄和卷猪耳是当地最有名的特色菜(见下图)。价格实惠,味道超爽。既满足了舌尖上的诱惑,又补充了体力。</h3> <h3>  收获颇丰而又有意义的一天。路上风景惊喜不断,美食连连。晚餐小聚(见下图)。</h3> <h3>  记得俄罗斯有一首小诗中写道,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时光经过的太快,我们总是领悟的太晚。<br></h3> <h3>  落日的余晖斜照在背后,微风吹起,那路两旁树叶轻轻落下,车轮碾过的树叶,沙沙作响,回头,那落日黄昏,飘飞落叶;单车,天涯。生命不息,用车轮丈量青春之路。</h3> <h3>  下午观景台所见风景(见下图)</h3> <h3>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我遇见了,我不后悔,我骑行我健康我快乐,只为我心中那一份执着的梦想。路上遇到的那些人,物和景(见下面的图片),共同见证了美丽的世界。</h3> <h3>  一个人的衰老不是从年龄开始,而是从对生活的厌倦开始。虽然岁月的年轮无情地在我们的容颜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烙印,但我们仍然拥有一个年轻的心态。 正如骑行,什么时候开始也不迟,需要的只是一颗勇敢的心。<br></h3> <h3>  感谢骑友们提供的美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