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冰清玉洁 、拜年心驰神往、一路美不胜收......

久圣

<h3>恰不恰镇有个独特的标记</h3><h3> 恰卜恰镇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等民族。面积439平方千米。 恰卜恰镇辖7个居委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居民委员会),9个村(牧)委会(上塔买、下塔买、次汉苏、东香卡、西香卡、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 1956年设恰卜恰镇,1958年改称龙羊公社,1965年复称恰卜恰镇。</h3> <h3>高原的云只有蓝天能划开</h3> <h3>笔直的公路伸向远方</h3> <h3>路边的草场用网围栏隔开</h3> <h3>通向恰不恰镇的柳梢沟路段</h3> <h3>新修的快速路</h3> <h3>过日月山的第一个收费站(倒淌河)</h3><h3> 倒淌河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公里,流向为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区别于大多数自西向东的河流,故名倒淌河。</h3><h3>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那样神奇迷人。</h3> <h3>猜猜他们在干什么?</h3> <h3>放禄马</h3><h3> 民间祈求得到福禄的祭祀活动。旧时流行于青海乐都、平安、湟中等地。民间认为,人的禄位由天授,负责送禄到人间的是一匹骏马,俗称“禄马”。人们为了摆脱贫穷求得福禄,便以放禄马祈求禄马早日降临。“禄马”为印有飞马和八卦符号的图画,称为“禄马牌”,有各种颜色,供奉在神龛前 ......</h3> <h3>此景此情可待成追忆</h3> <h3>天边飞来一朵云</h3> <h3>飞来的云要去远方</h3> <h3>兰兰的天空</h3> <h3>高原的路就是这么畅通</h3> <h3>日月山景区购票处</h3> <h3>  日月亭是为纪念为汉藏世代友好联姻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路经日月山而建。亭内设紫铜做底、黄铜做帽的藏族玛尼转轮。转轮图案日月盘旋升腾,寓意日月同辉,展现了昆仑文化的风采。</h3> <h3>日月山景区</h3> <h3>高原的山静悄悄</h3> <h3>上面就是日月亭</h3> <h3>这上面就是日月亭</h3><h3> 日月亭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湟源县分界处。这里古称赤岭,是青海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也是古时经西宁通往海藏的咽喉。相传唐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行至这里,看到山的东西两重天,非常伤感思念家乡。</h3> <h3>主人最忙,客人的喝水量就是大!</h3> <h3>三姐妹在厨房紧忙活,猜一猜谁是主厨?</h3> <h3>这种现象在哪里都能见到,只能说是一种潮流。</h3> <h3>我捡到黄河石了.......</h3> <h3>今年的情人节的照片是这样的</h3> <h3>我扔的石头我都看不见了!</h3> <h3>爷孙俩对麻将的另一种玩法</h3> <h3>飘呀飘飘呀飘</h3> <h3>我要飞的更高,我要飞的更高......</h3> <h3>上船了......</h3> <h3>妹妹你坐船头哦........</h3> <h3>我捡的黄河石</h3> <h3>小胖墩要把船抬翻</h3> <h3>我们俩试一试嘛!</h3> <h3>  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山脚下,占地面积约3300亩,景区建设包括西王母大殿、王母瑶池、昆仑文化研究基地等,沟内怪石嶙峋,层峦叠嶂,气势不凡。据悉,宗家沟旅游景区目前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并于2018年9月28日开始试营业,主打空中栈道,在10月小长假迎来了一波高潮,旅游反响良好。而冬季,宗家沟是否能延续这股热潮?</h3><h3> 宗家沟也拥有优秀的文化资源。据悉,湟源地区在历史上称为丹噶尔,在上古时期属“西戎羌地”,这里拥有着璀璨辉煌的西王母昆仑文化。据景区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费福章介绍:“未来宗家沟将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昆仑文化底蕴为背景,全面建成集文化传承、休闲风光、生态旅游、购物消费、森林康养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h3> <h3>  为营造七彩幻境的效果,宗家沟旅游景区耗时近2个月,打造出4万平方米的冰瀑,安装800多盏彩灯。“现在整个省的冬季旅游正如火如荼,宗家沟也应该赶上这股热潮,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冬季的宗家沟将以绚丽的冰瀑奇观和雪雕作为主打产品。”景区办公室主任叶忠军说,“目前七彩冰瀑反响良好,相信能够延长冬季旅游热。”</h3> <h3>  走进青海湟源宗家沟,造型奇特的冰瀑晶莹剔透,伴着多彩的灯光,宗家沟俨然变成了一片绝美幻境,姹紫嫣红,色彩斑斓,冲击着前来观赏的游客们的感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