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凡来过景洪望江楼土菜馆的游客都知道,望江楼以食材品种独特珍稀、养殖原始生态、味道原汁鲜美而享誉西双版纳饮食圈。在2019年春节之际,为一探望江楼山鸡养殖基地的奥秘,笔者有幸与罗平先生的好友崔总和杨总一道,随罗总驱车进山置办年货的机会,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探秘之旅。</h3> <h3> 清晨6点,西双版纳的晨曦仍不见踪影,我们一行五人就开始了探秘之行。在忽明忽暗的路灯下穿过景洪市区,经S410省道,进入昆磨高速,在清晨薄雾中行使120公里,来到普洱的思茅区。在思茅区一个不知名的早餐店每人吃了一碗味道极鲜的鸡腿米粉后,又驱车进入思澜公路,行使80公里左右后,转入勐矿村的村级水泥路。</h3> <h3> 进山的路虽然蜿蜒曲折,但两旁的山林茂盛,满眼的绿色使人忘记了沿路的惊险。在崎岖的山沟里穿行15公里左右,转入上山的弹石路,经过几公里惊心动魄的山崖路,大约11点左右,终于来到了一个彝族村寨。</h3> <h3> 村寨坐落在半山腰,由政府资助新建的新居与鸡圈和猪圈混搭在一起虽然不很协调,但鸡犬之声相闻给人以田园风光的新鲜感受。与罗总合作的是一位30多岁的彝族老乡,姓周,在这个村寨的周姓彝族家族的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二”。“老二”话语不多,一脸的憨厚,非常热情好客,一家人正在为我们的到来杀鹅、宰羊</h3> <h3> 看到我们的汽车停下,老二一家人急忙张烟、泡茶,拿出芭蕉、柚子、烤肉、包谷酒等款待我们。不久一桌丰盛的鸡鸭鹅羊宴就摆在院子中央,阵阵香味飘来,使人垂涎欲滴。</h3> <h3> 餐桌上的美味非常可口,但村寨周围的景色更是迷人,一顿饱餐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对望江楼土菜馆“御用”版纳山鸡的养殖基地一探究竟。</h3> <h3> 勐矿行政村隶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辖上勐矿、联社、下勐矿等1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7户,人口1760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h3> <h3> 周家一个家族拥有的山地多达数千亩,有的已开发种植了夏威夷果等经济林,很多还是尚未开发的野生植物林,为山鸡的放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理想场地。望江楼在彝族村寨的山鸡养殖基地有两个地方。一个就在周家老二家的附近,一个在离老二家大约5公里的高山之巅。</h3> <h3> 刚到老二家时,已近中午,但仍然是云山雾罩,飘动的云雾使周边的景色约隐约现,等中饭过后,太阳当顶,养殖基地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远山、云海、山林、村寨、狗吠、鸡鸣,构成了一幅恍如仙境的美景。</h3> <h3> 在醉人的景色中,只见一群山鸡怡然自得。有的三两结伴,有的独自享乐,有的低头找食,有的山林中奔跑追逐。据老二讲,这个季节,山鸡早晨7点多就会跑进山林,开始一天的健身和觅食。老二家附近的基地规模较小,目前只养殖了数千只,罗总介绍,目前正在加大投入,准备将这一基地扩大为每年可养数万只山鸡的规模。</h3> <h3> 下午,烈日当空,罗总带我们去参观第二个养殖基地。由于有几公里的路程,其他人都随四轮驱动的皮卡上山,我自告奋勇报名与罗总一起步行上山。烈日当顶,平时又缺乏锻炼,几公里的山路攀登下来,我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翻过一个山坡,攀上山崖,只见山脚下的远景尽收眼底,一阵山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罗总指着脚底下的大片坡地介绍,这片数千亩的山地,就是待开发的山鸡养殖基地的预留地,全部建成后,将发展到年产20万只的规模,为望江楼的连锁发展提供充足的食材支撑。</h3> <h3> 再翻过一道山梁,终于看见了第二个山鸡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虽然建设在接近山顶的地方,但却隐隐听见有泉水汨汨之声,仔细搜寻,才发现一条被灌木掩盖的山溪在潺潺流淌。罗总介绍,这里的山非常神奇,既使是在山顶,仍然有山泉涌出,印证了“好山有好水”的那句俗语。</h3> <h3> 山顶的养殖基地平时由老二的父亲老周在管理。看到我们的到来,老周喂养的看护犬“啊黄”和一群鹅唱出了交响曲欢迎我们。这次进山,罗总从景洪的养殖基地带来了一批经改良的版纳山鸡种鸡充实原有鸡群的繁殖队伍,刚将这批种鸡从笼中放出来,为头的公鸡就和基地原有的公鸡首领打斗起来。大战一百回合后,新来的公鸡可能由于舟车劳顿,体力不支,不得不败下阵来。获胜者趾高气昂,高声啼叫;失败者心不甘情不愿,落荒而逃。</h3> <h3> 走进老周在放养基地的简易房舍,我们发现一只公鸡被用绳子捆住脚,控制在房门口的屋梁上,公鸡此时坐立不安,一直在连续不断的大声啼叫。看到我们的疑惑,老二解释说,这种鸡与正在放养山鸡不是一个品种,属于西双版纳的原始鸡种,叫茶花鸡,因其啼声似“两朵茶花”故名茶花鸡。这种鸡个体小,体重轻,成年公鸡体重只有1至1.5公斤左右,但又爱斗。如果将其放下了,就会和山鸡斗起来,虽然个体小,但绝不服输,但因势单力薄,每次吃亏的都是这只小公鸡。</h3> <h3> 说完,老二就将茶花鸡放下来,果然,小小的茶花公鸡一下来就和版纳公鸡打斗起来。不久,小公鸡渐渐处于下风,但它仍然不依不饶,似乎要和大公鸡拼命。为了保护茶花鸡不受伤害,老二只好又将其“束之高阁”,它对此很不满意,一直在不停地抗议。</h3> <h3> 这时,罗总一边用新摘的芭蕉款待我们,一边接过话题,给我如数家珍地介绍起版纳山鸡来。通过罗总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们对西双版纳山鸡及生长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版纳山鸡的“种”、“养”、“吃”三绝有了清晰的印象。</h3> <h3> “种”。望江楼土菜馆放养的山鸡取名“版纳山鸡”,是罗总经过近十年的时间寻访、开发、培育的景洪爱伲山寨独有的良种山鸡。据罗总介绍,早在40多年前,远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山民来到西双版纳的高山之巅落户,将凉山地区的优良山鸡鸡种带到了爱伲山寨,开始与山寨的原始鸡种杂交繁衍,经过几十年的淘汰、优化和选择,逐渐定型为爱伲山寨村民喜欢放养的优良鸡种。</h3> <h3> 过去这种味道鲜美的山鸡因生长繁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少数几个山寨,一直“养在深山人未识”。几年前,罗总跋山涉水,遍访西双版纳原始美食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一个爱伲山寨发现这种山鸡味道极其鲜美,当即决定将这种山鸡作为望江楼土菜馆禽类主打食材,并开始投资帮助山民建立养殖规范,扩大养殖规模,将这种难得一见的美食奉献给了广大消费者。</h3> <h3> 版纳山鸡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羽毛亮丽,外观优美,步态有力,善于奔跑,行动敏捷。公鸡的脖子、翼羽的羽毛呈赤红色;尾羽、体躯的羽毛呈黑色;前胸有红、黑相间的羽毛是其显著标志;鸡冠、脚趾、骨、肉略带乌色;体重为5至6斤。母鸡颈部为新月形条纹的花白羽毛,尾部羽毛为黑色,其他部分为麻色,体重为4至5斤。版纳山鸡由于长期在深山密林中生活,远离污染和人工干扰,保持了较为纯正的野性基因,因而具有独特的鲜味。</h3> <h3> “养”。版纳山鸡在最原始的环境中自由放养,采取最原始的方式繁殖,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鸡。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有国内唯一的热带雨林,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10万个负氧离子,是全国著名的氧吧。生活在这里的版纳山鸡,每天呼吸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不仅远离污染、绿色健康,肉质也在负氧离子的涵养下日日积累鲜味成分,更加鲜美香弹、回味浓郁。</h3> <h3> 版纳山鸡长达一年的养殖周期和“奔跑”式的养殖方式是山鸡健壮味美的关键。生态鸡的肉质成长与时间关系极密切。版纳山鸡采取最原始的方式繁殖,通过母鸡自然孵化繁衍种群,使小鸡一出生就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抵御疾病的能力。版纳山鸡的养殖周期非常苛刻,普通鸡30至40天出栏,而版纳山鸡必须养满一年以上。同时,版纳山鸡采用低密度放养,让鸡群自由生长在林地、草场、荒山之中,一群鸡往往包揽一整片山头,林里钻,树上飞,坡上跑,每天运动超过10小时以上。正是因为360多天的“奔跑”式放养殖才最终成就版纳山鸡非一般的肉质口感——不仅体脂低而且肉质弹。罗总告诉我们,“因为脂肪少,很多女性客户和高品质家庭客户也都很喜欢我们的鸡,吃了也不容易发胖。”</h3> <h3> “吃”。很少有版纳山鸡那样能够吃上如此天然、多样的食材。西双版纳境内原始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飞鸟、昆虫、草木物种丰富多样。散养在原始山林的版纳山鸡有吃不完的天然食材:山花、嫩草、树叶、野果、籽实、昆虫等大自然赋予山林的珍馐都是山鸡的“盘中餐”;终年汨汨流淌的山泉水是它们天然的饮料;每天再辅以玉米等粗粮,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微量元素一应俱全。</h3> <h3> 食材越多元,鸡的营养也就越丰富,肉味也越加丰美。在版纳山鸡的体内富含氨基酸、谷氨酸、活性蛋白酶等人体所需的稀缺元素,可以软化脉搏、促进血液流通、优化肠胃等功效,达到促进消化、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之目的。</h3> <h3> 绝无仅有的山鸡良种、远离人烟的高山牧场、不可复制的天然氧吧、得天独厚的珍馐饮食、清澈纯净的山泉饮料、满山奔跑的运动放养,一年以上的精心孕育……这就是望江楼御用版纳山鸡的炼成之道,也是其他餐馆许多鸡无法媲美的全部秘密。</h3> <h3> 流连忘返的景色使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夕阳西下,晚霞用魔幻的色彩烧红了半边天,照得黄昏中的山林一片金黄。等我们用过同样丰盛的晚餐过后,在山上嬉戏一天的山鸡们,也回到了窝里和窝边的树上。周家老二趁着暮色忙碌了一阵,将十几只塞满山鸡的鸡笼装上了皮卡,以保证望江楼的食客能在过年时一饱口福。罗总说,我们现在下山,赶往几十公里远的澜沧县住下,待明日星期天正好在澜沧县县城赶集,领略一下祖国西南边陲特有的县城主要街道成为全县村民蜂拥而至的集市的盛景。</h3> <h3> 如是,我们的福特和皮卡载着满满一车的收获,在清澈而汹涌的澜沧江边,在巍峨雄壮的高山脚下,在漫山遍野的胶林之中,在坑坑洼洼的弹石路上,在时明时暗的灯柱之中颠簸,摇曳,曲折前行,穿过夜色直奔澜沧县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