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古城堡——新寨子

莫天正

<h3>蔡家镇的古寨城堡,颇具特色,数量之多,为北碚区其它地域所罕见。这些古寨城堡的修筑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其位置多选在山坡顶上,为周围的制高点。古寨的墙体用几百斤重的条石砌成,厚达两米多,墙上有城垛、瞭望孔;寨门多为两道,开在难攻易守或易于通行处;寨内房屋井然,花草茂盛,凿有水井,甚至修有鱼池,环境舒适又固若金汤。</h3> <h3>在古代多事之秋,大户人家筑寨,主要用于防止匪患。蔡家曾有古寨城堡11座,分别为太公石寨、云台观寨、老石龙寨、新石龙寨、太平寨、玄坛寨、金鼎寨、红寨子、和安寨、诚心寨、新寨子等。现绝大部分古塞城堡已被损毁,保存较好的只有新寨子,以及新石龙寨、诚心寨。</h3> <h3>新寨子,是蔡家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寨,位于群力村,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相传寨主戴四公,原住重庆江北悦来场,为防匪患,故迁家渡江到此筑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因遭军阀熊克武部骚扰,戴四公迁回江北县,寨子留给当地人无偿居住、看管。</h3> <h3>寨门前一块立于2001年的“北碚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显示,此寨建于清代光绪年间,雄踞山顶,全寨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椭圆形,占地约5000平方米。现存寨墙为黄沙石砌成,分内外两层,寨墙上原设角楼,南北端内外墙各设寨门供出入。该遗址对研究古代防御建筑、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h3> <h3>寨墙上,当年的墙垛还保留得基本完好。虽然石头的边缘已有些风化,这“原生态”的石头,沧桑而富画面感,恰恰是此寨墙的珍贵之处。</h3> <h3>古寨位于蔡家镇群力村新寨子社一座孤峰上。城堡有一前一后两处入口,每处均由前后两道圆拱形的门组成。门洞深约6米,不见城门,只剩直径超过20厘米的抵门柱石洞。大门朝北;南门,也就是文物牌上说的“恒春门”。由于石头表面风化,“春”字已有些模糊,“恒春门”的顶部,还隐约可见“大清光绪年修建”的字样。从“恒春门”往前走十来步,还有一个向西的外寨门,站在此门外,不远处的中梁山清晰可见。</h3> <h3>寨门上刻有“恒春门”字样。</h3> <h3>进入内寨门,地势就显得平整了。虽然整个内寨的面积不大,但据资料介绍,寨内曾经有四合院2座、戏台1座、鱼池1个、军械库1座,城墙上建有瞭望角楼,还有一座高约20米的碉楼。现寨子内早已荒芜,无人居。</h3> <h3>新寨子雄踞山顶,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60余米;全寨呈椭圆形,东半部分,有内外两层城墙,两墙间距约8米,墙体宽2---4米不等。外墙有间隔80厘米的城垛,每隔4米有一个枪孔。现在,新寨子4道圆形拱门尚存,整体轮廓清楚,旧貌依然。寨体东西内外墙,均被拆毁约2米高,城垛大部分被毁,墙体石料风化比较严重。</h3> <h3>内寨门的正上方,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黄葛树,其树根形成了一张坚实的大网,将寨门与寨墙牢牢地网在一起,既增加了墙体的坚固性,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h3> <h3>从南端的外寨门拾级而上,再转差不多90度,就看到了内寨门,内外寨门之间恰好形成一个瓮城,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h3> <h3>2019年2月12日拍摄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向家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