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小燕

<h3>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福州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占地30亩,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br></h3> <h3>一进大门,一幅巨型雕塑展现眼前:伟大的人民大众在红旗的带领下,英勇冲锋。看!最中间的那位妇女挥扬着坚硬的右臂,硬朗的身子摆脱了柔弱女子形象的束缚,她像是在号召大家为人民自己的命运搏斗,为人民中国的新生搏斗。她的右边是一位袒露胸膛的铁汉。他正拔起身后的大刀,向着旧势力砍去。前面的战士吹着冲锋号,后面的战士挺着长枪。在勇士们的身后,是伟大劳动人民凝成的大靠山。正是这些伟大的劳动人民作后盾,才会有革命的胜利,全国的幸福。<br></h3> <h3>福建苏区的创建 1928年7月,在永定金谷寺成立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闽西红七军第十九师。在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中,福建有10多万儿女参加红军,先后创建了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红十军等,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来源地。<br></h3> <h3>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一次入闽,建立下井冈山后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在长汀统一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第一套军装。<br></h3> <h3>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上杭古田赖坊村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名著。至此,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br></h3> <h3>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红色区域——中央苏区。<br></h3> <h3>浴血长征 三年苦斗 长征从这里出发: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集结于长汀县钟屋村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10月7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及军团医院、少共国际师一个团、中央直属炮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从宁化集结出发,开始长征。<br></h3> <h3>在中央红军8.6万人的长征队伍中,福建子弟兵有3万人,占中央红军长征人数的三分之一。<br></h3> <h3>心系祖国 支援抗战 抗战中,陈嘉庚、胡文虎、李清泉、庄西言等闽籍爱国侨领,是广大海外华侨的杰出代表,是支援祖国抗战的先锋,是组织和推动海外华侨爱国抗战的旗帜。<br></h3> <h3>据南侨总会统计,从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间,华侨的捐款平均每月达国币1350万元,每年1亿6千余万元,等于负担了当时抗战军费的三分之一,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贫苦华侨的血汗钱。尤其是闽籍华侨,捐赠的数额尤巨,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捐款将近1亿元。这些捐款凝聚着福建旅外侨胞的赤诚爱国之情。 八闽将士 为国捐躯 福建人民在长达28年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老区群众达10余万人,死难的烈士10多万人。福建涌现了83名开国将军,其中上将3名,中将9名,少将71名。<br></h3> <h3>走出展厅,福建省革命的一幕幕重现脑海。福建革命是大中国革命组成部分之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严重的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受到了三座大山的摧残和压迫,不得不起来斗争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了共产主义的理念,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希望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联合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为中国的复兴奋斗。毛泽东凭借着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胆色,出人的魅力,综合全体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反动势力顽强战争直到最后胜利。<br></h3> <h3>作为新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在历史的台阶上展望未来,努力学习好好工作,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br></h3> 洪兴实验学校四(3)班 林颢涵<br><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