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过大年】年味

豢龍軒(董明琪)

<h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过年了,每到过年时,在异地他乡的人们,都会想起家乡的年味,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英山县,家乡的年味有特别的味道,叫人不能释怀,愈久弥馨。人们常说:大人想种田,小孩盼过年。记得小时候,过了腊月八,家里就开始办年,那是真正的年味——</h1> <h1><b> 磨面粉 做挂面</b></h1><h1>做挂面,首先得磨面粉,在吃米靠碓舂,吃粉靠石磨的年代,做挂面过年,磨粉最难,二人推的大腰磨磨粉,腰磨发出低沉的轰鸣,嗡……嗡……,脚踏的罗柜筛粉(俗称打罗柜),罗柜打出有趣的节拍,梆——嘚——梆,梆——嘚——梆……,热热闹闹,象个小工厂,两个人劳累一天,才能磨好一桌面的粉。</h1> <h1>粉磨好了,准备面缽、面架子、面方、面筷子、还有一个叫"猫儿头"的,好大一堆工具,选择风柔日朗、气温湿度宜人的天,请师傅来做面。师傅早早地来搭面箱,然后和面、盘条、上面、饧面、扯面、撑面、晒面、收面、扎面,忙到点灯后,手工完成做面那一道道工序,由一根面做下来的,才是地道的英山挂面。</h1> <h1>挂面吃的花样多,白水煮挂面,下点青菜,加两个荷包蛋就很搭;猪肉汤、牛肉汤、羊肉汤、鸡汤下面都是美味;新鲜肉炒挂面、煎挂面味道更美;糍粑煮挂面是绝配。大年初一吃糍粑面,换来一年的好兆头,招待拜年客"煮汤喝",祝福客人一年好运气。</h1> <h1>因为做挂面要花人工、要花时间、要技术,还要天帮忙,所以挂面算得上农村的奢侈食品。红纸条扎挂面,用于不同的喜庆活动,就派上了不同彩头,年轻人结婚彩礼送"喜面",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是"月子面",小孩过千岁是"长命线",老年人做寿是"长寿面",过年家家户户有"年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烫豆糕 晒豆糕</b></h1><h1>到了年关,将平常省下的大米和积攒的黄豆、绿豆、饭豆等杂粮,按比例合在一起,浸泡两天后,用石磨磨成浆,参点小麦粉,土灶铁锅,烧着带松香味的松毛须,烙成八分熟的薄饼,卷成卷,切成丝,晒干就是豆糕了。</h1> <h1>烫豆糕,石磨磨米浆,得两个大劳力,后来有了打浆机,解放了生产力。煎饼至今仍然是手工,一人站灶台,冒着腾腾热气,在滚烫的大锅里摊饼,一人坐灶口,不顾烟熏火燎,往灶堂里添柴加火,要累得腰酸背痛,才能换来这佳肴美馔。</h1> <h1>晒豆糕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豆糕烫好后,赶着大晴天晒干,可以存放较长的时间,也留下太阳了的味道。看时近年关,风和日丽,农家门前,大晒羌,小簸萁,晒的都晶莹剔透的豆糕,清风拂来,年味飘香。</h1> <h1>豆糕是家乡特色美食,新鲜猪肉,炒新鲜豆糕,撒上香葱大蒜,美味佳肴。招待拜年客,豆糕、挂面煮糍粑,年糕豆糕,味道更佳,喻意更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杀年猪 做腊肉</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冬至后到大寒前,挑个好日子,磨刀霍霍向猪羊,请屠夫杀年猪,请垸邻扯猪脚,请亲戚朋友喝“晃子酒”(英山方言:新鲜猪血叫猪晃子),院邻和亲戚朋友一起品尝东家现做的美味佳肴:带着猪体温余热的猪肉,现炒现煮的猪肉火锅,下刚煮熟的新鲜猪血,烫新鲜猪肝,嫩肉鲜汤就自家菜园的萝卜白菜,绝对是过年的第一顿大餐。</h1> <h1>酒席散了,趁猪肉未完全冷却,将猪首、猪脚、猪肉放在大缸里,撒上炒热的食盐,腌制七天,再起卤凉干,然后挂在屋梁上,冬天寒冷,风大湿度小,火炉里烧松树柴烤火,冷烟熏腊肉,等肉风干了,腊肉就香了。</h1> <h1>清水煮腊肉,不用添加任何佐料,用老到的刀功切成块,肥肉温润如玉,精肉红若玛瑙,吃一块,喷喷香,回味绵长。腊肉不是天天有吃的,只有待客或过节才有得吃。腊肉、腊鱼、豆腐粑煮熟后,切成块,合在一起蒸一蒸,吃两块下饭,特解馋,在家乡是年的味道,在他乡是家的味道。</h1> <h1>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猪,只有谷糠、麦麸、潲水、青菜、野草,养纯种土猪,一家一年也就养肥一头猪,情况好的年头,能养肥两头猪。国家对农民养猪实行计划管理,上半年向农户派饲养计划,120斤上级可以出栏,购半留半,卖一半国家,留一半自己,农户杀年猪要写申请,大队长批准。有的大队长没读多少书,批申请上面写"同意宰杀",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连起来看,也就有了"同意宰杀大队长"的笑话。</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十五</b> <b>打豆腐</b>&nbsp;</h1><h1 style="text-align: left;">过了小年,人们就数着日子办年。二十五,打豆腐,将黄豆洗净,放入水中泡涨,带水用石磨磨成生豆浆,烧开水冲豆浆,用特制的布袋滤出纯豆浆,</h1> <h1>放入锅内煮沸后,兜到木制豆腐桶里降温,点石膏水凝固,最后用包布包起来,滤去多余的水分,就是又白又嫩的豆腐了。家乡的水打的豆腐,煎着吃,煮着吃,臭着吃,炸成生条,包成干子,压成千张都格外香甜,腌辣椒煮豆腐,是越吃越好吃的开胃菜。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不知流传了多少年。</h1> <h1>新鲜豆腐、猪血、鲜肉丁、食盐等佐料合在一起,捏碎拌匀,灌进猪肠里(也可以直接捏成豆腐粑),用竹签把猪肠扎些小孔,排干水分,与腊肉一起凉晒、熏干,叫灌肠粑(豆腐粑),煮熟切成片,合腊肉一起蒸着吃,是很有名气的风味小吃。</h1> <h1>新鲜豆渣小火慢炖,煮熟后烩青菜是地道的绿色食品。新鲜豆渣合点面粉,用大锅炒半熟,捏成粑,盛在竹栲里,上面用不透气的东西包越来,让其发酵发霉,等到长出了白毫,粑变软了,切成小块晒干,是臭豆渣。荤吃,新鲜肉火锅下臭豆渣,素吃,臭豆渣煮菜苔,都是农家鲜味。</h1> <h1>家乡有句俗话:看见别人吃豆腐容易。说实话:吃豆腐不容易。在没有机械打浆前,石磨磨豆浆,一棵豆腐两人磨,得磨三四个小时,所以有"樱桃好吃,树儿难栽,豆腐好吃,磨儿难挨"的童谣。</h1> <h1>豆腐是廉价的大众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做,贫富不欺;食用方法多样,老少皆宜;富含植物蛋白,有健身、美颜、益寿的保健作用,深得人们钟爱。打的豆腐又白又嫩,卖的豆腐不赊不欠,貌美如花的豆腐店老板娘——"豆腐西施",就是先人根据豆腐的特性而编的美丽段子。</h1> <h1> <b>二十八</b> <b>打糍粑</b>&nbsp;</h1><h1>腊月二十六,将打糍粑的糯米洗干净,淘尽砂,泡起来,二十八日下午,把泡好的糯米滤干水,上杉木饭甑,大火蒸熟,倒进碓臼,</h1> <h1>四五个男子汉操着打粑棍,趁热打糍粑,对着碓臼里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打(戳)起来,打粑人相互协作,打粑棍你起我落,打到人也软了,棍子拉不动了,糍粑不离棍子了,糍粑就打好了。</h1> <h1>吃新鲜糍粑,扯成小砣,裹上芝麻糖,又软又糯又香又甜,难怪人们说:好吃不过芝麻糖粘糍粑。</h1> <h1>留着以后吃,在桌子上撒上薄粉,把热糍粑放在上面摊薄成半寸厚大饼,冷却、凉干切成方块收起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煮着吃——糍粑面,煎着吃——红糖粘,炸着吃——糍粑果,炒着吃——叫年糕,烧着吃——火炉里烧糍粑,有主儿的。</h1> <h1>打糍粑最能体现人们团结互助的精神。一个垸里打糍粑,几乎是同一天,可以轮流用饭甑、共用打粑棍、共用碓臼。打糍粑要力气,非青壮年男人莫属,男人们打糍粑互相帮忙,这家打了打那家,这个累了那个上,家家户户都有糍粑吃。也有少数人家因故过年不打糍粑的,院邻知道的,都会送点来,让这少数人家也能吃糍粑。  <br>小时候也听说过隔壁家打糍粑的笑话:很久很久以前,相邻两户人家,一家腊月二十八晚上打糍粑,另一家夫妻俩,没有打糍粑。妻子非常精明,对丈夫说:今晚我家不做饭,等会儿隔壁家送糍粑吃。隔壁家热热闹闹打糍粑,都静下来了,还没有送糍粑来。丈夫打着哈欠说:糍粑还没有送来,我们洗洗睡吧,妻子说:过去他家年年都送了新鲜糍粑,等会儿他家送来,我们煎糍粑吃,吃了再睡,丈夫听了睡意全无,说:糍粑煮的好吃,妻子说:煎的好吃,丈夫说:煮的好吃。煎的好吃,煮的好吃,也许是隔壁家今年忘记了,夫妻二人商量着,等到了大天亮。</h1> <h1>     <b>过大年 大团圆<br></b>大年三十,一家人早早起来忙碌了,打扫卫生,请财神,贴对联,贴福字,准备年饭,忙得不亦乐乎。年饭前祭祖先,父亲是主祭,把家谱、祖先灵位敬放在堂屋上厅的神龛上,供桌上摆好香炉、供品,烧香,烧香纸,叩拜,给列祖列宗拜年,祈求家人幸福安康。</h1> <h1>办年最辛苦的是母亲,自做年面开始,母亲就比平常更忙了。准备年饭最用心,煮猪首、煮猪肉、煮羊肉、煮牛肉、炸鱼炸豆腐、烫蛋丝煎豆腐……忙碌好几天,大年三十,一桌丰盛的年饭做好了,泥巴炉子烧铁吊锅,第一道菜:煮新鲜鱼(年年有余),第二道菜:炖山羊肉(吉祥如意),大菜碗盛满:香喷喷的腊猪头肉(事事遇头)、新鲜肉炒木耳(山珍)、排骨炖海带(海味)、新鲜肉煮红枣、地道的黄牛肉、煎得两面黄豆腐、金条似的生条、黄灿灿的蛋丝、自家种的的青菜、萝卜等十样菜,十全十美上齐了;象鸭子背漏斗样的泥巴酒壶,熯得沸滚的白酒上桌了;放鞭炮,关大门,全家人入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共饮开席酒,给长辈敬酒,家人互相敬酒,场面热闹温馨。平时一家人吃饭就是家常饭,敬酒的时候少,吃年饭杯杯是敬酒,杯杯有祝福。<br>天底下最好吃的年饭是母亲做的,一家人放开肚皮,大快朵颐,吃不完这桌丰盛的菜,还剩有要吃过大年初三的大米饭,这就是有吃有剩! </h1> <h1>吃年饭不管多少人都围成一桌,一张桌子坐不下,两张桌子拼起来,大团圆。年饭要慢慢吃,未散席前,不开大门,聚财纳福。偶有外人敲门进来,主人家一定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入席,一块儿吃年饭,添人进口。<br>年饭的菜谱,因家人的喜好和忌口不尽相同,年饭时间也因姓氏的风俗习惯而不同,有的人家,天不亮,鞭炮就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是吃更饭;有的人家中午吃年饭,叫年饭;有的人家晚上吃年饭,叫年夜饭;有的大户人家,虽然分家了,但年饭还是轮着,吃了你家到我家,几天都在吃年饭。年饭无论怎么吃,都是阖家欢乐,幸福吉祥。</h1> <h1>  吃完年饭,孩子们揣着压岁钱,放爆竹,捉迷藏,尽情地玩耍,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烧松树蔸子烤火,吃烤糍粑,谈天说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在幸福里,辞了旧岁,迎来新年。</h1> <h1>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追逐家乡的年味。</h1><h1>斗转星移,当人们长大了,变老了,年味大多是儿时对办年过程的记忆,更是童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越来越好了,办年过程也越来越简单了。打年货到超市、到菜市场,什么都有,精挑细选,半天可以搞定。网上买年货,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买得到,送货上门。年饭也可以在宾馆私人定制,吃上珍馐佳肴。现在,人们都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是人们对年的品味越来越高了,年味正在由低端的物质满足,向既有物质满足,又有精神享受的更高层次升华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辛勤劳作了一年,获得丰收的老人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是那么富足,办了各种各样的年味,不会那么奢侈,等待在外漂泊的儿孙们归来,环绕膝下,给压岁钱,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天南地北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带着思乡之情,揣着收获的喜悦,携家带口,一路奔波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品家乡的风味,赏故乡的美景,释一年的乡愁。</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年轻人打卡式地走亲戚,一年未见面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无忧无虑地晒太阳、磕瓜子、品茶、聊天、喝酒,开心地斗地主,宽心地打麻将,让压力山大的心灵放上几天假。</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在城市创业小有成就的人们,把父母接到城市里过年,让父母享受现代交通的便捷,欣赏城市花园的美景,体验年轻生活的快意,感受高档消费的刺激。</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有时间,有网络,有Wi-Fi,可以微信聊天,可以抢红包,可以视频拜年,可以看春晚,可以玩互动,可以撰美文、可以知天下、可以上天猫、可以逛京东,可以走进智慧的互联网。</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世界这么大,我也去看看,一大家人走出国门,观赏异域他邦的万种风情,领略发达国家的现代文明,考察资本制度的无穷魅力,品尝人类大家庭的美食文化。</h1> <h1>年味是什么?年味是用家乡的粮,用故乡的水,用自己的劳动酿造,用家人感情勾兑而成的一壶老酒,亲人们一起品尝的,醇厚又绵柔,清香而甘甜的味道。</h1> <h1>朋友们,只有父母在,只有在家乡过年,才有浓浓的年味!</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本文老照片由姜成富提供。姜是笔者同乡同学,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摄影,多幅作品获得省市奖励。难得他珍藏了这么多老照片,现在看这些老照片,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h1><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ovgixij"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乡愁——从英山县杨树桥说起(摄影姜成富)</a></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