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过大年】相逢是首歌

白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白 建</h5> <h3>  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每当听见这首熟悉的旋律,心弦总有一份被拨动的舒畅感。毕竟是活过半百的人了,身体和容颜敌不过岁月的催化,数年以后若有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相逢,何尝不是生命里的又一次遇见?期待之情难于言表。</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温淑华</h5> <h3>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恢复“高考”时,正步入高中阶段。庆幸自己挤进了追求升学率的“快班”,开启了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早晚苦读,只为绩优。短暂的同窗共读,我们经历了答题解惑的艰辛,度过了情窦初开的朦胧,年少轻狂,青春无悔。毕业后,有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有的同学参加了工作,有的同学入伍当兵,群燕分飞,各奔东西。难怪已故班长方铁勤在他编写的《班谱》中感叹道:“安得回到少年时,怎会虚度好时光?”</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许学明</h5> <h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有同学在班群里创意“知天命的年纪再聚首”,令人怦然心动。因为我们这代人是在逆境中曾奋力冲锋的佼佼者,也是有故事小曲值得吟咏的一群人。不管走过的多么曲折蜿蜒,但经历山重水复后都找到了自己的一碧万顷。而那纷繁尘世的美景,更在每位同学胸中点亮了一盏心灯。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彼此惦记着、关注着、珍惜着曾经的那份纯情。</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木 南</h5> <h3>  聚会的地点原策划在昔日就读过中学的老校区(位于陵园路的陕建一中),那里都是五六十年代苏联援建盖起的青砖红瓦式的老建筑,颇有纪念寓意。从前的操场,从前的礼堂,从前的教室,从前的宿舍……感伤也好,释怀也罢,能唤起太多太多眷恋的东西。去那里亲手栽种一棵树,让念想的枯枝重发新芽,圆梦未来。挺不错的创意,可没想到被校方不情愿的“谢绝”而作罢,只得另选地址。</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贾 磊</h5> <h3>   聚会那天,耄耋之年的班主任路善达老师夫妇从杭州专程赶来了,外地的同学飞回来了,西安的同学满心欢喜,翘首以待,期盼在欢歌笑语中述说“当年韶华春佛面,今朝微霜秋染头”成长轨迹。聚会由女班长开课前的“起立”令开始,老师说:“同学们好!”</h3><h3> 大家齐声道:“老师好!”</h3><h3> 久违的声音,熟悉的课堂,难忘的时光。</h3><h3> 掌声响起后,我看到了路老师精神抖擞地站上了讲台。与从前不同是,他的青丝变白发,额头上多了些皱纹,身边还坐了位“师母”助教(她也是我们母校的老师)。尽管他们老迈年高,但思路敏捷,风采依旧。</h3><h3> 路老师他那循循善诱的说教,依然使我们洗耳恭听;他那俯视学子的眼神,依然令我们怯怯生畏;他那坦诚微笑,依然让我们倍感亲切。我坐在底下,环顾四周,老师的伟岸,同学们的执着,又一次定格在生活的画面里,仿佛领略到园丁浇灌花朵般精心呵护的温暖。虽说我们已走过半生,但归来依旧是少年。</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善达老师夫妇</h5> <h3>   路老师深情地讲道:金秋十月,大家相聚西安,我分外激动。四十年的光景一晃而过,变化很大。我现居住在杭州,接到“聚会”通知后就转辗反侧睡不着,就是想西安。</h3><h3> 我喜欢终南山的清濛苍劲、小雁塔的夕阳灿影、城墙根的小巷韵致和碑林古槐的绿荫萌萌;我喜欢陵园路连绵的雪松,曾几何时手植的幼苗已经长成大树,巍然耸立,傲视苍穹。</h3><h3> 我喜欢朴实庄重的老校园,每栋楼都飞扬着朗朗的书声,每寸园地都溢满着青春的憧憬;我喜欢欣赏校园里同学们的举止,凝神、伏案、辩论、蹦跳、欢唱、互怼和相拥;我喜欢品味学子们的神情,寻寻觅觅、真真切切、无邪无忌、纯纯正正。</h3><h3> 我喜欢课堂里相伴过的每位后生,仰视同学们砥砺前行、冲浪天下的勇气,不论得失,无问西东;我更喜欢追忆往昔那份美好的困顿,岁月交织着生活的好爱,伴我们走过千山万水。</h3><h3> 愿人生还有来世,让爱鲜活于心,爱在永恒……</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同学聚会</h5> <h3>  女班长慷慨激昂地说:在我记忆中,高中阶段从来就没有在人多时讲过话。那时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糊里糊涂当了两年“不管班的班长”。匆匆那年,我们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暮然回首,不知不觉我们走过四十年,除了叹息岁月就是感恩。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时光让我们成熟好多!</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同学常宁宫聚会剪影</h3> <h3>  接下来,大家侃侃而谈,从学生气的“两小无猜”,到成熟型的“浪迹天涯”。从爸爸妈妈的孩子变成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的荣升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同的经历,不一样的感慨,但同窗之情是永恒的。我看见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着大伙儿娓娓道来的诉说,仿佛是拨动了埋在心里的琴弦,弹奏出一曲《今生难忘同学情》的歌。</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同学聚会场景</h5> <h3> 有同学为“聚会”悉心编写了现场表演节目《三句半》,被一时兴起的另一同学,捷足先登,即兴演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搅得组织者“措手不及”。然而,他们 一副“老顽童”式的扮相,踏着儿歌的节拍,在相拥中“放飞理想”的夸张表演,达到了最亢奋、最炙热的高八度音,热烈而又奔放,引来满场叫好声。难怪《三句半》的设计者调侃说:“《三句半》没演成,我的一棵好白菜,不留意让小猪‘佩奇’给拱了。”此言一出,笑喷一片。</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陈 曦</h5> <h3>  我曾看过一段其他同学聚会的视频,有男生朗诵自己写的诗,现场主动释怀“从前对女生的朦胧感受……”他大胆地讲述了“曾经徘徊在女生宿舍门前等了两个多小时,见面后不敢启齿表白的羞涩”,并点出了女生的名字。女生随即上台回应了一个优雅的“拥抱”,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激情。毕竟几十年过去了,藏在心底的那份美好,随风而逝。再聚首时,大家只能一起清唱《相逢是首歌》,来尘封昨夜的旧梦,慰藉胸中的一丝温纯。</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发小聚会的镜头</h5> <h3>  回想起三年前我们发小相聚后,两位好友不幸英年早逝,放映了一曲重逢与离别的悲歌,无不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在一起的时候,别再抱怨唱歌“跑调”,拉琴“走音”,姿势“难看”。只要感情真挚,心灵合拍,才是唱好《相逢是首歌》的机缘,值得回味和珍惜。</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学同学相聚的场景</h5> <h3>  前不久,我和大学同学相聚,有同学唱起了当年日本电影《人证》的插曲《草帽歌》和豫剧《朝阳沟》的片段,重现校园记忆中的过往。正在练习声乐的女生高歌一曲,表达相逢时刻的喜悦之情。更有从事电视导演行当的男生,激情翻唱他译词的蒙古歌曲。演唱投入,拿捏自如,听起来非常舒服。这或许像微信上所疯传的那样,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得了当年打过假疫苗烙下后遗症----喜怀旧,爱得瑟。</h3><h3> 相逢原本就是一首歌,或余音绕梁,或委婉动听,或如泣如诉……都是铭刻在人们心底的音符,传唱起来经久不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2月11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