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与敦煌的约会由来已久,</h3><h3>那是丝路驼铃的梦牵魂绕,</h3><h3>是古道西风的苍凉悲情,</h3><h3>是张骞凿空西域,</h3><h3>霍去病饮马匈奴,</h3><h3>玄奘西行求法,</h3><h3>王维阳关送别,</h3><h3>莫高窟的佛光……</h3><h3>多少次梦中与你相会,</h3><h3>多少次念叨你的名字</h3><h3>——敦煌!</h3> <h3>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张骞凿空西域,汉军荡平匈奴,中华文明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西方世界。</h3> <h3>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汉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地区。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br></h3><h3><br></h3> <h3>春节假期突发念头,到敦煌!兰渝铁路绿巨人动车已经开通,兰州到敦煌飞机往返,交通如此便捷!初四当日就抵达敦煌那阑珊的灯火之中!</h3> <h3>敦煌机场,夜色很美!</h3> <h3>初五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h3><h3>清晨,雪山皑皑,清丽寥廓。博雅同学在拍摄。</h3> <h3>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雪,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激动的心情😊</h3> <h3>美美是快乐的,进入疯了的节奏!</h3> <h3>莫高窟数字中心,先看片子补补知识,文化景点,必须要了解文化。</h3> <h3>心中圣地——莫高窟。公元366年,中国正处在东晋十六国乱世,一个名叫乐樽的僧人,云游至敦煌鸣沙山东麓断崖处,时夕阳西下,断崖被落日忖托得金光万丈,崖面上仿佛有千万尊佛像,气象非凡。乐樽急忙跪拜礼佛,发下宏愿,开窟造像,弘扬佛法。至此之后一千余年,僧侣、香客、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在这里开窟造像,修建寺庙,规模越来越大,成就了莫高窟艺术宝库。</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3><h3>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冬日的莫高窟游客络绎不绝。</h3> <h3>参观藏经洞,不胜唏嘘感叹。王道士不足为道,清廷腐败无能,强盗的猖獗,流失四万多件稀世珍宝,残存八千余件竟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学派——敦煌学。</h3> <h3>鸣沙山月牙泉,被称为沙漠中的眼睛。在浩瀚的沙漠中,一汪月牙状的清泉终年不绝,可以想象在被瀚海沙漠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旅人,见到这一汪泉水的心情。</h3> <h3>骆驼是孩子的最爱!</h3> <h3>骑骆驼是玩鸣沙山月牙泉的必备内容。</h3> <h3>月牙泉边芦苇荡。</h3> <h3>初六,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汉长城。</h3><h3>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号称魔鬼城。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是敦煌西线旅游大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分南北两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公园面积346.34平方公里,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20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h3> <h3>玉门关,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名字,也是中国人最具人文情怀的圣地。汉代最西边的关隘,出玉门关就是西域了。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h3> <h3>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h3> <h3> 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随之设立。</h3><h3><br></h3><h3><br></h3> <h3>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遐思、神往......</h3> <h3>大方盘城又名河仓城,位于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北约10公里处, 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伦敦藏唐《敦煌录》有河仓城储军粮的记载,因此人们认为它就是河仓城。</h3> <h3>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目前在甘肃仅发现此一处。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 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筑南北方向土墙两堵,把整个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残壁上留有小洞。 似为通风设备。每部分均开南门,外围东、西、北3 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h3> <h3>在到大方盘城前最先看到的是一颗孤独的胡杨,死而不倒 。在这里一望无际,全是漫漫沙漠,唯有胡杨那千年不倒的身躯守护着大漠,陪伴着大方盘城,它坚强的与恶劣环境作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似乎使我感悟到了什么是顽强与勇敢。</h3> <h3>这些汉长城及沿线的城障烽燧,是汉代河西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h3><h3><br></h3> <h3>当然,经过这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不能被称之为长城了,尤其是后有明长城做对比,这些看上去更像是小土丘。可就是在现今看来残缺的长城却在千年前抵御了匈奴保卫了中原地区,让人民不用生活在战争中。</h3> <h3>初七,榆林窟——锁阳城。</h3> <h3>去榆林窟的路上积雪很深,孩子在恐惧中又有些兴奋。</h3> <h3>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h3> <h3>榆林窟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锁阳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在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戈壁滩上,始建于汉,兴于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齐地排列于一条线上。</h3> <h3>瓮城。</h3> <h3>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半月有余。</h3> <h3>著名的‘’玄奘之路‘’徒步穿越线路起点。</h3> <h3>敦煌,终于圆梦。</h3><h3>但是我还会再来,带着孩子们来,研学旅行,敦煌每一个点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别适合孩子们的研学活动!</h3><h3>我还会带着老年人来,敦煌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我一定要帮老年朋友圆梦敦煌!</h3><h3>我还会带着亲子家庭的朋友们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强大!</h3><h3>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伟大而光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投身其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