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传统文化——织锦

huana

<h3><h3>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手工织锦技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h3><h3>傣族织锦技艺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h3></h3><h3>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织艺,傣族织锦以其工艺独特,织造精细,绚丽多彩而著称,傣锦在工艺和应用方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傣族原始艺术的特色,广泛用于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幡、生活用品等等。</h3> <h3>聊起织锦,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说起傣锦的花纹的种类,她更是如数家珍,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建筑纹样等等。</h3><h3>动物纹样也分为许多种,如龙纹、象纹、马纹等象征智慧、力量与和善,凤凰纹是美丽、吉祥的象征,按传统这些织锦纹样一般只能在经幡中使用。</h3> <h3>植物纹样同样也分为多种,有象征圆满、吉祥的“五树六花”纹样,这些植物在傣族社会生活中被寄予它们特殊的涵义,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教义教规,同样也只出现在经幡中;有些最具典型的能反映西双版纳风貌的椰子树、槟榔树等,也会出现在织锦的纹样中。</h3> <h3>手摇纺车</h3><h3>由架子和轴组成,架子为中字形,两侧用来转动缠线,中轴转长,穿透架子的空心管,靠左手释放纤维,右手摇车旋转捻线,捻好后缠线,再重复。</h3> <h3>织机</h3><h3>各地傣族因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受周边民族的影响,所使用的织机主要为斜织机斜织机:有一个完整的机架固定送经,卷布装置,织工的机座与经平面形成斜角,使用奇数,偶数两页股纱综,并以踩镊提综,有梭引纬。</h3> <h3>梭子</h3><h3>纺织中引纬的重要工具:云南民族织具中同样可以看到梭的发展,从用纱团当梭,到用绕线的木棍纤子或称纬纱管,再发展到与经纱绕线方向垂直的绕线板,最后定形为型似枣核、中间掏空作为放纬线管的仓,有的还在梭的底部增加滑轮,提高跑梭速度 打纬刀。纺织中压紧纬纱打纬刀用较硬的木质做成较特殊的斧形打纬刀,在厚的背上掏空一槽放纬纱管,使引纬打纬合为一体。</h3> <h3>流程</h3><h3>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h3> <h3>傣族织锦的纹样不仅蕴含织锦艺人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西双版纳地区的社会风貌,而傣族妇女也正是用织锦纹样代替文字,无言却有情的向世人表达着傣族织锦独特悠久的历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