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2011—西部的天空 六(新藏219、青藏109)

夜倾城

<h3>D14 2011年5月24日 晴</h3><h3>阿里(狮泉河)—札达(象泉河)250KM</h3><h3>11:00起床,装行李的时候遇到了同住在三元宾馆的广西摩友三石番,大家一见如故,要不是时间紧赶路,一定会把酒言欢,只能期待下次的相聚。在陕西面馆吃了中午饭,出发的时候遇到陕西一位大姐,嘘寒问暖让人倍感亲切,并叮嘱我们她妹妹在塔尔钦开餐馆,也是个热心的人,需要帮助就去找她。</h3><h3>15:00启程,今天目的地札达。到巴尔兵站路口右拐,进去不远有一座正在施工的桥挡住去路,绕道桥旁边的过水路面,队友将车一头扎进水里,途中有水深淹没了大半个车轮,为了安全起见,我重新选择入水点,不慎在沙地上倒车,对面的队友也过不来帮我扶车,无奈只好求助桥上的工人,来了两个四川的工人师傅,帮我扶起了车,并指引我从靠近桥下水面较宽的地方顺利过河,在此谢过。</h3><h3>从巴尔兵站到札达全程要翻越几个达坂,虽不知道名字,但海拔都是4700左右,刚进山有大约10公里在修的沙石路。沿途弯道多且急,尤其过弯须小心慢行。全程大部分都是高海拔路段,车辆动力缺失很大,上垭口都是慢慢磨上去的。路上景色奇美,远处的雪山群和黄昏的札达土林让人震撼,鬼斧神工的神奇地貌,感觉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如此的不真实。最幸运的是遇上好天气可以远眺冈仁波齐峰,庄严肃穆的冈仁波齐峰以傲人的姿态屹立于冈底斯山脉之上,在群山之中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气质非凡。这是一片让人心驰神往的净土,第一眼看见我就喜欢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h3><h3>在天黑之前到达札达县城,住进托林寺旅馆,藏式的驿站很干净,非常舒心。无人看管自助式的宾馆,服务员神龙见首不见尾基本上找不到,需要什么得自己想办法,住房手续不用先办,押金也不用交,有种回到家的感觉。晚餐去街上吃烧烤,味道还不错。</h3><h3><br></h3> <h3>在路上遇到拦车的藏族一家,拖拉机坏到半路,借我电话找人来救援</h3> <h3>全程我们两个唯一的一张合影,因时间关系两天后我们分开各自行程,所以这张合影弥足珍贵,他见证了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近5000公里的友谊。</h3> <h3>远眺冈仁波齐峰,据测算相距100多公里</h3> <h3>D15 2011年5月25日 晴</h3><h3>札达—古格王国遗址32KM</h3><h3>睡醒来去洗了车,吃过中午饭,买了门票去古格王国遗址(票价200元)。骑车16公里到达古格遗址。沿途都是札达土林地貌。远眺古格,站在原地不能动弹,被眼前千年的遗迹所震撼。更对它在一夜之间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好奇。</h3><h3>山壁上一个个土洞、一间间残存的小楼,曾经古格的臣民是如何在这样的王国生活劳作。走过长长的台阶狭窄的走廊。千年前的古人也曾踏着这悠长的时光走廊走过了多少欢喜悲伤。那住在山之巅的国王和王妃会有怎样的爱情故事?面对拉达克的侵略,他们是如何英勇抵抗的?</h3><h3>站在古格的最高处,时光如回到了千年之前那鼎盛的时代,人人安居乐业,用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生生不息。千年之前的土建筑到今天能保存如此,也让人惊叹古格人民的建筑水平和想象力。那一层层的建筑从山底一直通到山顶,土山都是被挖空的来做有效可用面积,空间利用率如此之高让人叹服。对古格人民智慧的敬仰和对千年之前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猜测,一直陪伴在古格之行中,这在我心中不只是一个王国遗址这么简单。他如一个长长的历史画卷在我的心中慢慢的展开,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恍若隔世的感觉可能就是如此吧。</h3><h3>回到宾馆,队友说他要早日结束行程,单位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不能再延长行程时间。他要两天赶到拉萨,然后发车回家。明天就是我们分别的日子。剩下的路程将是我一个人跑完。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一起从西安出发经新疆到达阿里札达,共处的15天理,留下了太多美好回忆。那漫漫的近5000公里的艰难旅程中,有我们太多的相互关照和帮助。这突然而来的分别让我有些难过,我知道他跟我感受是一样的。因为说道分别我们都沉默了好久。</h3><h3>晚上又去昨晚那家吃烧烤,要了酒。算是为我的战友践行。彼此给对方叮嘱了好多,还聊了好多关于古格王国兴衰的历史。古格王朝带给我无限的遐想的同时队友的提前分别又让我莫名的伤感。真是悲喜交加的一天。愿我们都能一路平安,西安再聚。</h3><h3>剩下的4000公里开始一个人的旅行。</h3><h3><br></h3> <h3>托林寺旅馆</h3> <h3>队友还在晨睡,我一个人去托林寺溜达</h3> <h3>转经</h3> <h3>托林广场</h3> <h3>古格王国遗址的门票在托林寺内买好,200元每人,骑车去游览古格王国遗址,单程16公里</h3> <h3>关于古格王国:</h3><h3>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h3><h3>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h3><h3>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从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垫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h3><h3>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这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更是难以数计。</h3><h3>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h3><h3><br></h3> <h3>殿内的壁画,没注意到门口“请勿拍照”的牌子,进去误拍了一张,壁画的颜料都是真正的金、银粉,玛瑙之类,所以至今色泽依旧。</h3> <h3>古格王朝的起源及兴盛:</h3><h3>  10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札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为其统治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札达县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经测量,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古格王国境内还有大量的无遗迹亦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难以数计。</h3><h3></h3><h3>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所以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必须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h3><h3></h3><h3>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公元823年,俗官郎达玛发动政变上台成为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死后,他的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结果次妃一派的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将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王,后在吉德尼玛衮的晚年,将领域分封给三个儿子,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后来发展成为拉达克王国;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后来被并入古格;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即古格王国,这位最年幼的王子,成为古格王国的开国元首。</h3><h3></h3><h3>与古格王朝密切相关的是托林寺,托林寺是由古格王意西沃于11世纪建的。古格立国之初,鉴于朗达玛灭佛而导致吐蕃亡国的惨痛教训,大兴佛教,意西沃选派21名青年到克什米尔去学习佛教密宗的教法。由于不适应克什米尔炎热的气候,加上瘟疫流行,21人死了19人,仅剩仁钦桑布和玛.雷必喜两人活着回来。仁钦桑布十分勤奋好学,后来成了西藏著名的大译师。托林寺就是意西沃为仁钦桑布等人译经的方便和发展佛教而修建的寺院。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意西沃和他的继承者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去迎请高僧阿底峡到古格来讲法传教,为此意西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在位期间,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国第一批重要的佛教寺院,其中规模最大也最为著名的便是托林寺。</h3><h3></h3><h3>从此以后,古格王国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事业,并开始不断发展,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h3><h3></h3><h3>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清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清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h3><h3></h3><h3>历史上的西藏西部,便有“黄金之乡”的无数神秘传说,据说这里差不多每条山沟都有矿藏,都有开矿人,都有银铜匠。古格的富强,或许与它盛产黄金白银不无关系。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在阳光下金银闪烁,无比富丽堂皇。</h3><h3><br></h3> <h3>走过这道门就进了“故宫”皇城</h3> <h3>古格王朝的消逝 :</h3><h3>古格王朝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在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临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但让考古学家们震惊的是,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在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逐渐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史书的记载难免有误差,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这块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h3><h3></h3><h3>总之,在荒漠中消失的古国太多太多,淹没在沙海里的文明也太多太多,这个难解的历史之谜,是要靠跨学科的学者们,通力合作去探寻才能破译的。</h3> <h3>这便是传说中的王宫</h3> <h3>王宫内</h3> <h3>王宫出来准备下山,整个山上就我一个人,误入冬宫,以为这也是下山的通道,近乎90度的垂直下降,拉着钢索下到最底,有好几个透光孔,对面就是几个黑呼呼的窑洞,感觉阴森恐怖没敢进去,</h3><h3>沿着主通道再走竟然是个死胡同,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井里</h3><h3>无奈还得原路爬出去,台阶很滑,我脖子上还挂着相机,爬出冬宫热的我满头大汗。</h3><h3><br></h3> <h3>俯瞰古格</h3> <h3></h3><h3>红殿的二层亮窗,可以拍到大殿内局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的佛像,佛塔</h3> <h3>人文景观:</h3><h3></h3><h3>进入藏北,景色如画,每天仿如梦中。就在大家开始审美疲劳之际,扎达土林在不经意间扑面而来:一堆一堆地,连绵不断地……让人应接不暇,有的像佛手,有的像大脚板,有的像人头……车子在山谷里每转一个弯,就会听到一声声的惊叹……此时此刻,你会发现无论怎样的语言都显得贫乏。</h3><h3></h3><h3>至今仍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格遗址其实是当年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它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住得越高就地位越显赫。</h3><h3></h3><h3>在这座神秘的建筑上,有三座神殿,里面的神像在文革中被破坏,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地被破坏,如果说气候是人类所无法抵抗的外在因素,那么人为的破坏更加可怕。</h3><h3></h3><h3>在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古格曾经创造了奇迹,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h3><h3></h3><h3>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h3><h3></h3><h3>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h3><h3></h3><h3>古格盛产黄金白银,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充分体现当时皇室生活的奢华程度。</h3><h3></h3><h3>古城的围墙也是石刻艺术的宝库。城墙角的碉堡当年虽是作防御之用,但却是战争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结晶。</h3><h3></h3><h3>扎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藏人和汉人都能见到。县城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停广播的大喇叭,仔细留意发现原来是来自军区大院里面,经了解才知道,由于扎达位于中印边界,属于国家边防地区,因此军事戒备也相对较严。</h3><h3></h3><h3>壁画也是古格王国旅游的一个看点,但大量壁画于文革时被毁,现存较完整的很漂亮.如果喜欢莫高窟壁画,去古格看看也会有些收获。</h3><h3>地理概况:</h3><h3></h3><h3>扎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们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h3><h3></h3><h3>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扎达县城以西18公里处,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自从十五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h3><h3></h3><h3>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是这次阿里之行中唯一“震撼不已”的景点,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这一切全是大自然的杰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扎达一带是一片汪洋,蓝天之下只有水和风。后来,土林山渐渐从海里冒了出来。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h3><h3></h3><h3>黄昏时分,我们在扎达县城乱逛,一抬头就能看到土林的影子,整个县城仿佛被土林包围着,扎达人真幸福呀。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下的只有那记录了灿烂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并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h3><h3></h3><h3>古格之行到此结束</h3><h3><br></h3> <h3>未完待续</h3><h3>下接第七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