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和诗

刘树生

<h1><b>  写在1979年2月17日四十周年之际,献给记着这个日子和为了记着这个日子而挣扎的人们。</b></h1><h3></h3>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远方和诗 ”,对我来说,这个意境没有一点点浪漫,只有一点点沉重。网络那头,老连长写下一组诗,“自从军营分别后,不知战友在何方……”&nbsp; 四十年了,连长老了,他的诗句幽远惆怅,一如天边云烟,一如遥山召唤:&nbsp; “……心中只有战友情,三天三夜说不完!战天斗地烽火角,自卫还击保边疆。出生入死谁理解,唯有战友你我知……” 和我们一样,老连长也把往事捧在心头。</span></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往事如烟,在遥远的山那面化作诗句。</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的床头也有一张来自网络的照片,这是摆在我床头的唯一一张照片,四十年前的战争,我们连队唯一一张战场写照。那一仗下来,我们斩获甚丰,“毙敌十六名,缴获武器弹药一批。”&nbsp; 那一仗记载在战报上这样说: 1979年2月24日,“该连一个排在连长率领下,在板兰480高地阻击敌军,打退敌人两次冲锋。” 这个排就是我们排。图片中间身体魁梧的人就是我们的连长吴志群,周围是他的士兵,我的排长欧光促跨腿叉腰站在连长傍边。我们打退敌军,守住了阵地。打扫战场的时候,团里宣传干事何华景拍下一组照片,对我们来说,这照片太珍贵了!我还不敢妄言我们是什么什么英雄连,但二十一连确实是一个英雄集体!我央人把照片冲出来,就摆在床头,让她接受我每日第一道目光。在这个集体中,身先士卒的那些榜样,是我们的魂魄。连长负伤,排长负伤。战场上的经历,那些与士兵相连的伤痕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排长倒在士兵前头,连长倒在士兵中间,至今连长身上还有弹片没取出来。</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出生入死谁理解?</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唯有战友你我知!”&nbsp; </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连长的诗句,宛如唐诗宋词,古来征战几人回!连长倒在1979年2月27日早晨,炮火中他的士兵把他抢下山,连长没死。</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我们的连长身材高大,倒下去象躺着一头牛,士兵们轮流把他背下战场。这天是个晴朗天,初升的太阳光灿灿,阳光里我们连队伤亡惨重,四十几个伤员摆在公路上目不忍睹。连长看着自己七零八落的连队,虽然我看不到他眼泪,但我们听到了连长的谩骂。这个七零八落的阳光灿烂的早晨没有写入战报,他们把我们的胜利记入史册,因为胜利鼓舞军心,而在几天前的1979年2月21日,战报上就这样记着我们的胜利:&nbsp; “ 二十一连 在攻打七号高地战斗中和兄弟连队一起猛冲猛打,毙敌十五名,俘敌一名,缴获武器弹药一批……”这是一次营进攻,我军以压倒一切态势向敌军阵地发起总攻击,冲锋中,有两名敌兵冲出堑壕被我们集火击倒,我亲目所睹的,弹雨中一名敌兵当场被击毙,另一名中枪未死,哇塞哇塞地嚷着,连长冲上去亲自俘获这名敌兵,那人殊死抵抗,连长喝令将敌兵绑起来,他还拿拳头去击人家,结果手腕扭伤,手给肿了好几日,我们嘲笑他武艺不精,真没听到过战场上还用得着拳脚功夫哩。战场上,士兵有士兵的位置,士兵是过河卒,连长有连长的位置,连长是指挥官,但是我们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连长负伤的时候是在2月27日,距离回家还有14天,这一天我们伤39人,亡3人,一发炮弹落在指挥所,和连长一同负伤的还有副连长,通讯员和电台兵,连队精锐尽失,从这一天起,我们不打仗了,友邻二十连作为预备队顶替我们上去了,结果碰上恶战,又死英雄又出烈士。人们忘不了那场恶战,板兰542高地久攻不下,二十连伤亡过半。“<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刘树生 :二十连烈士十七名,负伤三十八名。” 二十连的老兵吕振南纠正说:“我就在542负的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二十一连完整活下来的士兵是不是托了连长负伤的福呢?在今天看来确实是这样。士兵的生死不是由天注定,但战场上的运气还是有的,那时连长是我们的神,他注定了我们的成败。1979年2月17日,战争首日,兄弟连队打头阵伤亡惨重,我们作为预备队,在友邻进攻受阻的教训上,连长调整了战术,结果旗开得胜。那天的战报这样记载我们:&nbsp;&nbsp;&nbsp; “二月十七日,在攻打那行地区敌主阵地四号高地战斗中,该连乘我炮击之机,勇猛冲击,在兄弟连队紧密配合下,仅用半个小时攻占高地,歼敌约七十名,缴获60炮一门,重机枪一挺,步枪两支,炮弹等物一批。” 那一天,想来后怕,不!一开始就害怕!第一次打仗谁不害怕?我想连长是赌了命的,无论他之后如何升官,又干了什么,那一天他是我们永远的榜样,他亲率突击队,冒着自伤的风险,贴近我军炮火运动接敌,结果是,我军炮击未了,我们已经到了敌军前沿。</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nbsp; 炮火中,烟尘蔽日,炮弹落地如雷如电。生命渺若微尘,我在发抖……</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些天连长又在网上写了文章,值此四十周年之际,我将老连长的文章敬录在此表示珍重:&nbsp;&nbsp;</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对Y自卫还击作战过去四十年了,其意义中央早已作出结论。我是从那场战争走过来的人,回忆往事对于今天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自我安慰地说,我打过仗,流过血,负过伤,立过功,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国家和人民。这也可能是Y战老兵的一种心声,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已七十有四了,不可能再为国家作出什么贡献,我相信祖国在习主席的领导下越来越富强,同时我也有个期望: 什么时候阳光灿烂的某一天,有位工作人员代表当地政府或单位过问一下我的身体和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我的期望,也可能是参战老兵的心愿……”</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壮士暮年。</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懂的!</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连长的情怀,因了那场战争,因了军人尽责,因了流血,因了一个英雄集体,他无怨无悔。士兵无怨无悔。但我们害怕,我们害怕遗忘。</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害怕是一种恐惧。</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十年前的今天,1979年2月17日,在漫天炮火中,士兵第一次打仗。</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攻打四号高地。一场恶仗。</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在发抖。</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映入眼帘的所有细节,所有这些带着化学反应的影像毫不褪色地伴随着我的一生。&nbsp;四号高地就在我们头顶,连长蹲在我们身边,他拍拍这个的肩,摸摸那个的头,随随和和的全没了平日里那一副严肃,他甚至没佩枪,腰带也没扎,仿佛只是要领导我们去参加一个游戏。那一霎时,我方强大炮火打过去,山在动,地在动,连长跃身而起,大喝一声“上啊!” </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不相信那些事后塑造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战场上勇敢与怯懦都是一瞬间的事,在这个充斥着死亡的瞬间里,我只相信我看到的这一切……连长头也不回地冲在我的前面,高大的躯体微屈着,我紧紧地跟在他身后,前面硝烟弥漫,我是他的士兵,我不好意思躲在连长后面,在他蹲下身去的一时间我越过他,向山上冲去。</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是另一个故事……事后有人问,在那样的恐怖当中害怕吗?在我来说,事不关己的任何提问我都不屑一顾,现在我就借用连长诗句来回答所有的提问吧!</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出生入死谁理解?</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唯有战友你我知!”</h1> <h3>上图老连长吴志群诗稿。下图原二十一连官兵看望烈士母亲。右五老连长吴志群。右十副指导员林朝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