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州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h3> <h3>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h3> <h3> 2月10日晚上6点左右,慕名来到这里,感觉景区里晚上没有什么游客啊……</h3> <h3> 晚上古镇景区没有人卖门票,可以自由出入……</h3> <h3> 还有一处卖同里画册的,但是服务员不见踪影……</h3> <h3> 饮马桥</h3> <h3> 同里古镇以三多闻名,一是桥多,全镇有49座风格迥异的石桥。最古老的桥是建于南宋宝佑年间的思本桥,距今虽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从宋朝到清朝嘉庆年间,共出状元1人,进士42人,文武举人90多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园林多。</h3> <h3> 按图索翼,逛逛吧……</h3> <h3> “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h3> <h3> 前方是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h3> <h3> 据介绍: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生于1838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退思园以贴水园而著称于世,占地九亩八分。</h3><h3> 很遗憾,堪称江南园林经典、同时具备了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八景的退思园,冬季下午5点15分就闭园了。</h3> <h3> 古戏台</h3> <h3> 晚上因为游客稀少的缘故,古街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几家商铺开门营业……</h3> <h3> 嘉荫堂,据介绍,建于民国十一年间(1922年),宅主柳炳南,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柳亚子先生曾在此居住。据说共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可惜晚上关门了。</h3> <h3> 三桥景区</h3> <h3> 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太平桥和吉利桥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范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属梁式桥,小巧精致;后者属半月行拱桥,处太平桥与长庆桥之间。长庆桥俗名谢家桥,又称广利桥,是明代同里人陈镛、谢忱改建的。三桥已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h3> <h3> 走过三桥,往景区门口走去……</h3> <h3> 回望三桥夜景……</h3> <h3> 小巷中的太湖水利展示馆,自然也是关门了。</h3> <h3> 珍珠塔景园,也是一片漆黑……</h3> <h3> 锦园</h3> <h3> 看来要揭开同里古镇的真实面纱,只能白天来了。事前没有做好功课,哈哈~😄多么痛的领悟啊……</h3> <h3> 同里古镇内自成水网,“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h3> <h3> 晚上,沿河两岸有许多红灯笼亮了起来,偶然身边有乌篷船慢悠悠地划过,河面上的灯影便摇摇晃晃起来,就连时间的指针仿佛也走慢了许多。</h3><h3> 有时间,一定要白天再来一次同里!</h3> <h3> 此时手机显示气温只有3度,并没有下雪,只有毛毛雨……</h3> <h3> 因为已经购买了乌镇(东西栅)景区明天的门票,晚上前往乌镇西栅景区入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