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会与金陵文化》(原创)

RIVER BRIDGE(老王子)

<h1><b><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一篇 闲言碎语<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今年是第33届中国秦淮灯会,以此为准推算,现代秦淮灯会是从1987年开始的。<br></span>今年的秦淮灯会是由江苏银行赞助布展的。而且今年的秦淮灯会的主展场是在白鹭洲公园中进行的。<br>秦淮灯会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寄托民众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br>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大,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br>白鹭洲公园平时是免费开放的,今年在里面布置的秦淮灯会后,白天票价为50元,晚上票价是80元。但是如果18:00开始算晚上,提早一分钟来可以省30元呢。</b></h1> <h1><b>《秦淮灯会》<br>白鹭洲上赏歌舞,<br>十二金钗婷婷出,<br>桃叶渡口乌篷船,<br>悠扬婉转江南曲。</b></h1><h3></h3> <h1><b>《秦淮灯会》<br>秦淮灯会燃温柔,<br>金陵夜色笼静谧。<br>江南春节别样秀,<br>诗词绵绣逸香幽。<br>(美友作)</b></h1><h3></h3><h3></h3><h3></h3><h3></h3><h3></h3> <h1><b>秦淮灯会的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国都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明初之后,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如今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江南贡院、中华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b></h1><h3></h3> <h1><b>每年的秦淮灯会,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今年我观察了一下主要有秦淮诗词文化、红楼文化、科举文化等具有古代南京(秦淮)鲜明特色的文化。</b></h1><h3></h3> <h1><b>第二篇 金陵诗话<br>《秦淮夕泛》<br>(清代,<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落日淡生烟,波明影碧减。<br>人来花槛里,酒出板桥边。<br>杨柳风千树,笙歌月一船。<br>十年重对比,回首各凄然。</b></h1><h3></h3> <h1><b>《江南曲》<br>(明代,黄省曾)<br>旖旎绿杨接,<br>侬傍秦淮住,<br>朝朝见潮生,<br>暮暮见潮去!</b></h1><h3></h3> <h1><b>《送客金陵》<br>(明,夏完淳)<br>此去离亭半夕阳,<br>乌啼旧阕夜荒茫。<br>滔滔江水无情极,<br>明月秦淮水一方。</b></h1><h3></h3> <h1><b>《桃叶渡》<br>(明,朱孟震)<br>桃叶渡前芳草迷,<br>绿槐高柳暗东西,<br>停舟日暮行人画,<br>流水一湾莺乱啼。</b></h1><h3></h3> <h1><b>《春兴》<br>(清,吴敬梓)<br>秦淮三月水,芳草绿回汀。<br>楼外莺梭啭,窗前渔榜停。<br>午烟随处满,卯酒未曾醒。<br>花事知何许,柴门竟日扃。</b></h1><h3></h3> <h1><b>《登金陵凤凰台》<br>(唐,李白)<br>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br>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r>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br>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b></h1><h3></h3> <h1><b>《赏心亭晚望》<br>(宋,米芾)<br>晴新山色黛,<br>风纵芦花白。<br>尽日依栏干,<br>寒宵低细月。</b></h1><h3></h3> <h1><b>《横塘》<br>(宋,范成大)<br>南浦春来绿一川,<br>石桥朱塔两依然。<br>年年送客横塘路,<br>细雨垂杨系画船。</b></h1><h3></h3> <h1><b>《次韵少游学士送龚深之往金陵见王荆公》<br>(宋,释道潜)<br>虎踞龙盘亦漫雄,<br>城荒狐兔往来通。<br>可人惟有秦淮月,<br>出没娟娟波浪中。</b></h1><h3></h3> <h1><b>《登凤凰台》<br>(宋 ,杨万里)<br>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br>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br>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br>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b></h1><h3></h3> <h1><b>《秦淮水阁醉题》<br>(清,马朴臣)<br>一杯清酌独婆娑,笑倚朱栏对碧波。<br>月影分明三李白,水光荡漾百东坡。<br>愁来天外雁飞远,秋到人间客占多。<br>我自胸中有忧乐,阿谁吹笛夜深歌。</b></h1><h3></h3> <h1><b>《金陵夜泊》<br>(唐,罗隐)<br>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br>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br>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br>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b></h1><h3></h3> <h1><b><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陵</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 <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域)<br></span>秦淮桥下水,<br>旧是六朝月。<br>烟雨惜繁华,<br>吹箫夜不歇。</b></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h3> <h1><b>《金陵晚眺》<br>(元 ,傅若金)<br>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br>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br>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br>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b></h1><h3></h3> <h1><b>《入朝曲》<br>(南北朝,谢朓)<br>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br>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br>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br>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br>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b></h1><h3></h3> <h1><b>《金陵古跡诗》<br>(清,周在浚)<br>龙笛新裁二尺长,<br>中懸画鼓大如筐,<br>万人唱彩灯船过,<br>百盏琉璃赛月光!</b></h1><h3></h3> <h1><b>《登赏心亭》<br>(宋 ,陆游)<br>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br>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br>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br>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b></h1><h3></h3> <h1><b>《秦淮舟集同刘李诸夫人分韵》<br>(清,吴山)<br>一棹轻随岸柳斜,晚霞落日集名家。<br>六朝风物秦淮水,三月春情谷雨茶。<br>隔树岚光青照眼,护桥烟色白侵沙。<br>万重楼阁阑干绕,处处篱边著好花。</b></h1><h3></h3> <h1><b><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三篇 红楼春梦<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br></span>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br>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br>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br>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br>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b></h1> <h1><b>李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字宫裁。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b></h1><h3></h3> <h1><b>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金陵十二钗之一。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最后病逝。</b></h1><h3></h3> <h1><b>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秦业的养女。她还有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来自仙界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br>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而在警幻仙界,她是警幻仙姑的妹妹。<br>她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原是个钟情的首坐,在警幻仙子座下管的是风情月债。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被警幻仙姑许配给贾宝玉教他云雨之情。</b></h1><h3></h3> <h1><b>贾元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家四姐妹之首。贾元春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br>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b></h1><h3></h3> <h1><b>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br>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赵姨娘生了个儿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继而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及其亲戚,维护太太的利益,得到太太认可。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b></h1><h3></h3> <h1><b>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br>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br>父亲(薛姨爸)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b></h1><h3></h3> <h1><b>贾惜春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珍的胞妹。她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br>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b></h1><h3></h3> <h1><b>贾巧姐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出场不多。她生日七月初七,王熙凤觉得日子不好,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巧姐的结局,也应了这一个巧字。<br>在高鹗整理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贾府破败后,她险些被王仁、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幸而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将她救出,最后由贾琏作主嫁到姓王的农家。根据第五回的图册和判词,再有脂砚斋的批语。巧姐最后是嫁给了板儿,作了一个农妇。</b></h1><h3></h3> <h1><b>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b></h1><h3></h3> <h1><b>贾迎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br>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br>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累金凤事件),她不追究。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梁”),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b></h1><h3></h3> <h1><b>史湘云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br>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爽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b></h1><h3></h3> <h1><b>第四篇 科举文化<br>“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b></h1><h3></h3> <h1><h1><b>《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b></h1></h1><h3></h3> <h1><b>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学童因为土地被充公而丧失了聘请塾师的能力。同时,随着对塾师的思想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塾师感到不再适合设馆谋生,便另图他业。新中国成立后,私塾逐渐消失。</b></h1><h3></h3> <h1><b>《白门柳》是中国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小说,共3册,分别为:《夕阳芳草》、《鸡鸣风雨》、《秋露危城》,出版于1984—1998年。<br>小说第一部《夕阳芳草》写崇祯十五(1642年)清军从年初围攻锦州、松山,到年底已进逼京畿。李自成农民军两次攻打开封后也挥师北上。此时,复社虎丘大会围绕钱谦益谋求复官、替阉党阮大铖开脱而发生严重分歧。第二部《秋露危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皇帝自尽,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扬州被清军所破,也是写一年中事。小说通过拥立福王、潞王、桂王的纷争,描写了南明小朝廷的筹建和垮台。第三部《夕阳芳草》写明亡过程中知识分子进一步的分化,有的奋力抗争,有的卖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再现了复杂的历史生活。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大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并使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意象。<br>1997年,该小说第一部、第二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b></h1><h3></h3> <h1><b>《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b></h1><h3></h3> <h1><b>第五篇 白鹭文化<br>白鹭洲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南京老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是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园内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几十处景点。<br>白鹭洲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明朝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br>明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b></h1><h3></h3> <h1><b>白鹭洲在中华门内东侧,秦淮河、利涉桥之南,原为明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 园中有世恩楼、心远堂、月台、小蓬山等,景色幽美,惜毁于清咸丰年间。民国年间在东园故址建白鹭洲公园,园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三山半落 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解放以后,多次整修,现有藕香居、烟雨亭、少年之家、儿童游乐场等。在公园东北部还有明代著名的鹫峰寺,清季建的古屋尚存。整个公园,春季景色优美“春水垂杨”、“辛夷挺秀”、“ 杏试雨”、“天桃吐艳”为“鹭洲春日四景“,夏可观荷,秋可听雨,冬可 赏雪,为南京城南著名的风景游览地。</b></h1><h3></h3> <h1><b>白鹭洲公园十三座桥的景名:<br>浣花桥 觅趣桥 绿隐桥 挹波桥 半青桥 小飞虹 二水桥 印月桥 碧波桥 吟风桥 沁芳桥 烟波桥 掬翠桥<br>公园现有景点建筑名称: 心远楼 烟雨轩 藕香居 观澜亭 话雨亭 览胜亭 春在阁 观鹭亭 小蓬莱<br>公园四处门分别为:<br>“秀色觅趣”(长乐路门)“太傅旧苑”(小石坝街门)“东园故址”(平江府路门)“白鹭芳洲”(长白街门)</b></h1><h3></h3> <h1><b>《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br>《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br>《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b></h1><h5></h5><h1></h1><h3></h3> <h1><b>桥景 园内水面约占全园总面积之25%,水面以聚为主,亦聚亦分,迂回曲折,把全园陆地分隔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九片,使主要游览区都成水中之洲,或隐或显,似断若续,延伸不尽,形成视觉上的山重水复,回环蕴蓄,有层次有深度。而架设于广泛水域之上,既沟通九洲交通,又自成一景的桥,全园共有13座,主要有1951年建半青桥,1959年建芳桥、翠桥,1970年建迎风桥,1971年建小飞虹桥、二水桥,1975年建碧波桥、玩月桥、秋波桥,1981年建苑家桥等。这些桥根据所处特定环境而建,体量、形式、高度各异,有三曲、七曲平桥,单孔、七孔拱桥,或桥上建亭,结构有石质、钢筋混凝土等,丰富多彩,成为公园一大特色景观。</b></h1><h3></h3> <h1><b>桥景 园内水面约占全园总面积之25%,水面以聚为主,亦聚亦分,迂回曲折,把全园陆地分隔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九片,使主要游览区都成水中之洲,或隐或显,似断若续,延伸不尽,形成视觉上的山重水复,回环蕴蓄,有层次有深度。而架设于广泛水域之上,既沟通九洲交通,又自成一景的桥,全园共有13座,主要有1951年建半青桥,1959年建芳桥、翠桥,1970年建迎风桥,1971年建小飞虹桥、二水桥,1975年建碧波桥、玩月桥、秋波桥,1981年建苑家桥等。这些桥根据所处特定环境而建,体量、形式、高度各异,有三曲、七曲平桥,单孔、七孔拱桥,或桥上建亭,结构有石质、钢筋混凝土等,丰富多彩,成为公园一大特色景观。<br>露天舞台 位于北门内,1973年建园时,在其南侧堆土成山,北坡有5000人观众席,南坡植树分隔空间,此为演出、集会、展览、放送影视等场所。<br>花圃 位于公园东北隅。1965年曾建150平方米花房于公园东南角,“文革”时拆除。1979年重建展览花房,面积500平方米,并设5000平方米花圃,形成生产、展览、销售体系。1993年又扩建花房。</b></h1><h3></h3> <h1><b>桃叶渡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秦淮河上的―个古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br>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b></h1><h3></h3> <h1><b>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b></h1><h3></h3> <h1><b>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b></h1><h3></h3> <h1><b>长干桥原桥为五代十国时杨吴始建,为南唐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必经之道。<br>南宋咸淳五年(1269),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孔石拱桥。<br>明初改建,又名聚宝桥。清代多次维修。<br>太平天国时,在天京防卫战中遭破坏。<br>清光绪二年(1876)予以修复,桥长43米。<br>1937年抗日战争时炸毁。日伪时期搭木桥维持交通。<br>1946年草修,两年后崩塌,临时架设军用便桥,维持交通。</b></h1><h3></h3> <h1><b>春在阁:从白鹭洲公园的水街进去,一路有人引导沿一条小径直接进入公园内,迎面一座楼阁,上书“春在阁”三个大字,这就是吃饭的所在了。室内装修比较一般,但占了周围的湖光美景,一下就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b></h1><h3></h3> <h3>第四篇 白鹭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