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闲情逸致</h3><h3>图:网络</h3><h3>指导老师:岁月如诗</h3> <h3>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不分是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还是在春意盎然的南疆,人们居然都那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到同一个节日的盛典,而且年复一年,从不间断。</h3><h3><br></h3><h3>是什么节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和凝聚力呢?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h3> <h3>春节,农历的岁首,也被称为“过年”。是世界上华人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至西汉开始,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h3><h3><br></h3><h3>春节围绕祭祖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热闹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h3> <h3>春节,是炎黄子孙千秋万代的情感所在,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燃炮竹、放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赏花灯等习俗。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h3><h3><br></h3><h3>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她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大于一切。不管你是家居穷乡僻壤的乡村,还是灯红酒绿的都市,到了这一天,都会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br></h3> <h3>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一致性的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这样的线,这些线交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h3><h3><br></h3><h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家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这条人伦的大道不忘初衷。</h3> <h3>有人曾经担忧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h3><h3><br></h3><h3>我们的春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我们的春节,是我们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中国人的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国人对春节的信念。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是多么令人惊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