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得在那里见过关于“图书馆”的解释: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太阳。“一座图书馆的力量,小到可以影响一个人,一所大学;大到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图书馆将人们的面子刷成里子。目前,不孤村村史陈列室就看作是不孤村的图书馆吧,尽管还不能说,这就是不孤村图书馆。这里吉人山将和大家一起感受,不孤村在重教崇学及优美环境那些吸睛的美感与冲击力的小小村陈列室。</h3><h3>希望你,在岁月的张弛间,借十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简介,窥见一些不孤村前进的痕迹。</h3> <h3>不孤村史陈列室位置__进得大门往左边。</h3> <h3>当年吉人山父亲,壮着胆子,请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钟家佐先生书写的不孤村大门对联。</h3> <p class="ql-block">老一辈不孤人,千方百计将“教书育人,法制安村”作为不孤村发展方向来着力建设,可谓颇具远见,他们不计辛劳,不计得失,利用个人影响,沤心沥血。汇聚个人、团体、政府多股力量,努力建设不孤村的经验相当宝贵,是怀着深厚的不孤情怀,靠着“就是要做出一点样子来,努力裁树,让后人享福”的纯扑想法,靠一定要把不孤精神树立起来,靠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社会上人人希望教子成才理念艰苦建设的。</p><p class="ql-block">作为不孤素人吉人山祈愿后人能珍惜今天,对不孤村世代追求的知识,教书育人,教子成才薪火相传。</p> <h3>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h3> <h3>百度上这样介绍不孤村</h3><h3><b><i style=""><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324国道)转上林至宾阳二级公路至白圩,沿白圩至覃排公路经缚龙渠凉亭后向右折约2公里可达。距南宁市110千米,是人文风景旅游区。</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u>历史渊源</u></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传刚建村时,仅有两户蓝姓和一户潘姓人家,方圆数里无一村毗邻,称孤村。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形成了几十户数百人的大村,改名为不孤村。村口竖立着一座端庄的“汝南门”,两侧刻着笔迹强劲、文气高古的对联:</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167efb">汝水流清士读农耕绳祖武,</font></i></b></h3><h3><b><i><font color="#167efb">南山挺秀德门仁里萃人文</font><font color="#010101">”。</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村大门曾建于清代,对联为周氏宗亲,清末举人巷贤学士周昌岐题撰,展现了村民乐耕好读,重教崇学的风尚。仅清朝年间,就出了庠生、秉生、贡生、武举20多人。</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村后山有个鼓岩书院遗址,清光绪年间,不孤村进士周泰公(周运昌)中举不愿做官,回村创办书院,教授村民弟子,日种稻夜读诗书,治学严谨,人才辈出,代代相传,蔚然成风。</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周边环绕着“香炉山”、“笔架山”、“将军山”、“书山”、“印山”、“金山”、“榜山(村后白崖山)”,分别形成了绝妙的“文房四宝”和“金榜题名”的景观。村前的陈列馆中,记载了不孤村的发展历史、“状元”学子名册以及村民奋力求知,拼搏攻书所考上院校名称。</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u>现状荣誉</u></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是上林县白圩镇高长村的一个自然屯,全村共有82户,540人,素以崇教尚学闻名。共有“状元户”76户,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大中专生,被自治区政府誉为“岭南状元村”。</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1997年不孤村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村;</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1998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称号;</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1999年获自治区文明村标兵称号;同年被中央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2003年,荣获南宁市生态文明村称号;</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2005年,获自治区绿色环境教育基础称号,同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u>农业经济</u></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水稻育种工作始于1987年,近年来村民们水稻育种每年达600多亩,育种每年创产值90万元以上,全村83户,户均由此收益1.1万元。此外,不孤村还注重充分利用土地——每年早稻收割完,村民们便开始忙于育种,水稻育种结束后,村民们又开始因地制宜种植油葵、种植冬辣椒等。每亩油葵可榨出40至50公斤油,能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400元;而油葵12月中旬开花后,每年举办的“油葵文化旅游节”,以花作媒,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可观。不孤村从1998年开始种植油葵,后来逐渐发展壮大规模,2005年该村利用油葵资源,开发观光生态旅游农业,通过观光农业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全村平均纯收入保持在33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多元。</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u>人文风尚</u></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村子有一条不成文的村风家训:每年春节,大年初一这天,小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念诗、背诵诗词读书、温习功课,而长辈见到小孩的第一句话是:“你读书了没有?”当孩子回答“读了”,或者当面背诵至少一首诗词家长才发给压岁钱。长期以来,不孤村形成了不比财、不比权、只比学的浓厚风气。村民传承祖训并将其发扬光大。</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对于子女的学习有一套严格的规定,要求子女不但在校要遵守校规,在家在外亦要言直身正,遵纪守法。如果子女犯错违规,家长首先要承担责任,主动公开向村民检讨,然后耐心引导子女,发现错误所在并彻底改正。为了使该村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该村还推选了4名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督学小组,每日在村内巡查,发现有逃学者,及时汇报家长,并由家长对其进行责罚,使其规范对子女的管理。另外,在该村,每年一度的“状元户”评比活动也极其隆重,评上的光荣无比,评不上的羞愧难当。该村还设立奖学基金,对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进行奖励。由于有这样的浓厚风气,村里干活的人多,闲聊的人少,士读农耕,自得其乐,形成了一派村风正、民风纯、家风严,干群间、兄弟间、妯娌间和睦相处的局面。</font></i></b></h3><h3><b><i><font color="#010101">不孤村农民家庭每年至少将1/4的收入投入教育。近些年来,不孤村每年投入教育上的费用至少都在20万元以上,多的一年高达50万元。近年来,该村累计投资近200万元建起村小学校、修缮“鼓岩书院遗址”,“育才亭”,建立陈列馆、图书馆、灯光球场等。在不孤村,漂亮的楼房并不多见,但与文化建设有关的设施却比比皆是。</font></i></b></h3><h3><i><b><font color="#010101">多年来,不孤村以其独特的文化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以及日本、泰国、法国、捷克、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携子带亲朋到此参观游览,感受村里浓郁的学风,探寻考学求知秘诀。</font></b></i></h3> <h3>座落在不孤村村前右侧的村史陈列馆,基本上反映该村发展的历史沿革,虽然不是面面俱到,至少可以通过这些简介,知道不孤村足迹。</h3> <h3>家风家训</h3> <h3>读书可以给人力量,更能给人快乐。</h3><h3>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h3><h3>村民们都认准了这个理:“读书,是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大家心思全部往这条道路上奔。</h3> <h3>“不孤村”三个字,一直,不,永远是牵址众多不孤儿女的一根绳,一头是你,另一头是父母、众乡亲的家。</h3> <h3>五福寿居前,百善孝为先。(周大容)</h3> <h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位父母的夙愿。不孤村的奇迹,不是亲眼所见,不敢想信,这是真的……不孤村,你来或不来,她就在这里,你看没看到,她依然闪闪发亮。所以凡到过不孤村的旅客,无不为她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折服,往往是来了一次,还来第二次,带了朋友们,同学,还有自己家人,邻居,甚至于三亲六戚,回去便向不相识的人大力推荐。</h3><h3>有的组织整个单位,有的学校的班级,有的学习优秀的,才有资格来参观,以示奖赏努力向学的人。</h3> <p class="ql-block">不孤村6根会说话的石碑</p><p class="ql-block">不孤村村大门正前方立竖起的这个石勒柱,不是那个牛人埋在这里随便避邪展览什么样的,而是纪念历史上不孤村出人才的见证之物。早些年,广西民族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覃圣敏注意到这些勒石的历史意义,在他大力倡议及村委支持下,经征得众村老人同意,将眼前这根勒石立竖于村正大门前,这根勒石犹如不孤村图腾或者叫做镇村之宝物予以重视。</p><p class="ql-block">勒石是光绪21年(公元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的那年),周泰公(周运昌 周大荣的祖父 承汉的曾祖父)作为每年地方向朝廷推送人才,经地方举荐进京考试。周泰公考上岁贡生后,安桥府同意,作光耀周氏门媚的大事,协助村里连摆6天6夜晏席,邀请八方来宾庆贺。勒石清清楚楚刻着:<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岁贡生周泰</b>。据说收到的祝贺礼品金银宝,用两个谷仓装裁才装得下,以示人人支持、处处颂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勒石是不孤村重教崇学,村风浓俨,家底深厚,早早在读书求仕上碾压三村六垌强有力的铁证。像这根勒石共有6根,2根雕刻好后运送到朝文村周氏崇堂展示,据村里老人说现在还在。另4根文革前期被砸损,后架到毛塘渠作桥梁,其中2根在六公塘与新塘跨行毛塘渠处,2根在现立竖起的这根石碑边跨行毛塘渠下村里灌溉水渠向塘基桥路处。再后来村里搞广场平整,填平新塘作球场时,因嫌麻烦,也是没有可使用搬运的机械,同时没有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的人,给予提醒,埋在现在的球场下面。余下1根,据说埋在原六公塘边。6根石勒柱石,轰动了附近六村八寨,是不孤村出人才最好的纪念,整个安桥府(当时管辖白圩地方的府治)方园几十里传扬鼎沸,名声远响多时。</p> <h3>石碑勒文清晰:岁贡生周泰。</h3> <h3>到过孔府孔林参观游玩的都知道,这是山东曲阜孔府孔林里,由历代帝王大臣拜谒孔墓时送的石碑刻之一。1961年国家将孔府孔林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后,那里面有两个特色即:“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从后句看,纪念孔子的石碑石雕很多,这是当时盛行,对最高德行,人心所向的颂歌。</h3><h3>不孤村的勒石,与孔府孔林里的碑林有异曲同工之妙。</h3><h3>如果我们村的6根勒石都找到,将它们立竖于一处,一定足够威武雄壮,古朴而庄严。</h3> <h3>《孔庙的石碑能说话》</h3><h3>杨朝明按:漫步孔庙,行走在一幢幢石碑前,就像回到了历史中。那些在历史书中常常读到的大名,他们又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孔庙里,让人遐思,令人回味。孔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家园,是认知文化中国的教科书。孔庙碑刻就像一本本耐读的书,每一幢石碑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不走近它们,它们悄无声息;你与它对话,它们就会生动活泼地给你传达来自前代的信息,述说关于孔子与中国的历史过往。</h3> <h3>夏日满池荷花妍,</h3><h3>冬来黄葵接连天。</h3><h3>文明村里风光好,</h3><h3>愿居不孤不作仙。</h3><h3>(周大容)</h3> <h3>从不孤村村史陈列室所列出的资料,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重教崇学”理念,它经年累月所散发出的诱人的魅力。</h3> <h3>白岩松说:“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着离开,到了有一定的年龄,又天天想着回去的地方,就是故乡”,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WTe1Cx3-1VRZ7UyxT5kb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上林旅游关于不孤村<br></h3><h3>二<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3tKf-F0p5DD2uwpELJff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航拍不孤村,可以全方位了解,大自然鬼斧神工铸就的不孤全境。</h3> <h3>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不孤村文明建设,近些年显得沉寂了,无论在家在外的不孤儿女,都qiao翘首以盼,不孤村的腾飞,没有发展,与新时代的趁势显得落伍,该如何记住乡愁??!</h3><h3>吉人山在这里呼吁:</h3><h3>请不要在故乡,做个异乡人。</h3><h3>请不要让家乡,成为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tb1gty?share_from=self&v=4.9.0&share_user_mpuuid=fab49594d42a90d249a509e0d484632d&utm_source=qq&from=groupmessage&user_id=22466570&uuid=38da2bff249d3a828f463dbf720d33b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著名策划规划专家香山智库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促进办公室周凯波主任专程从北京来考察上林小记<br></h3> <h3>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开场白上说:母亲和儿女们的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走得有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光晖,那是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h3><h3>不孤村就是众多不孤儿女的出发的起点。</h3><h3>这里有用他们的一生,教会我们明白:一等人为家为国,两件事种田读书道理,坚持自尊自爱劳作终生的父母。</h3><h3>我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记住不孤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来为她的兴旺发达而出谋划策,出钱出力!</h3><h3>做有情怀的不孤儿女!!</h3> <h3>有国有家,很容易让人们想得到,有情有义。</h3> <h3>我们必须思考,怎样让不孤村的文化辉煌灿烂?!</h3> <h3>2019.04.14两分钟的晨曦仙境。不孤村的四月,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美不胜收,正所谓:神仙住的地方,有神则灵。</h3> <h3>在《大象》一书中重点介绍不孤村。</h3> <h3>2005年由吉人山父亲撰写的,不孤村一日游导游词。不孤村一日游</h3><h3>一、不孤庄</h3><h3>不孤庄位于南宁市上林县城东12公里处,相传明嘉靖年间,不孤庄有两户兰姓一户潘姓人家,方圆数十里,无一村毗邻,叫孤村。后来,江西一位擒龙捉脉的风水先生,发现“书山”对面孤村乃是宝盆福地,寿通公请风水先生择良辰吉日,率六户周家从安桥村乔迁到孤村,潘、兰两姓人家又迁走了,周家人多势众,在“孤村”前加上“不”字,改名“不孤村”。</h3><h3>二、汝南门 </h3><h3>不孤庄口,耸立着一座端庄的“汝南门”,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汝水流清士读农耕绳祖武”;下联是:“南山挺秀德门仁里萃人文”。笔迹遵劲,文气高古。新建的“汝南门”在1997年落成,区政府建议续用该对联。“汝南门”始建于清代末年,创作这副对联乃是周家郡(汝南郡)人(芦迪村)周昌岐老先生。“文革”期间此门曾被当作四旧推倒,1987年重建,1997年再次重修后变成现在这个端庄的新貌。人们到此旅游总少不了在大门前照张相,希望将不孤村的文气墨香带回去。</h3><h3>三、榕树大学 </h3><h3>这株绿色巨伞般的迎客榕,不孤庄群众喻其为“榕树大学”,是退休老师周承信于1966年种的。这榕树风雨沧桑几十年,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它变得更为雍容端庄;苍郁碧绿,枝繁叶茂,生机蓬勃!它不但成为不孤庄群众劳作后休息和娱乐的荫凉胜地,而且成为不孤庄人,读书看报、传递信息、交流科技知识、孩子们升学举村庆贺的场所,因此,它在不孤庄人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到村里来传经送宝、指导生产、旅游联欢、略作小恬的人们也自然地聚集在这里。</h3><h3>四、状元户</h3><h3>不孤庄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解放以来,这个只有90户人家,600多口人的小山村,共有180多人考取全国各类大中专学校,平均三个人就有一个大中专生。不孤庄人,为了发扬历代重教崇学精神,凡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中专的,村委会都在他家的门口上挂上“状元户”的光荣牌匾。中央电视台曾将该村的做法拍摄成《不孤村的故事》多次在二台节目播出。</h3><h3>五、鼓岩书院</h3><h3>清朝光绪年间,不孤庄进士周泰公中举不愿做官,回村里创办鼓岩书院。文笔山下的岩洞口,原有一挺秀的石笋挡住,每当风吹草动,洞中发出“咚咚”之声如鼓音,故取名鼓岩洞。周泰公把那根乳白色钟乳石笋凿掉,创立鼓岩书院,教授弟子,日种稻菽夜读书。周泰公崇尚古人“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苦读精神,治学严谨,培养了不少人才。从明末到清末年间,不孤庄出庠生、禀生、进士等10人。这种源远流长的好学之风,一直影响着历代的不孤庄人。建国后,不孤庄有188人考上大中专院校就是这股风影响的结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各级政府,上林县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不孤庄于1998年新建的“福和希望小学”则是鼓岩书院的延伸和扩大。</h3><h3>六、大自然景观 </h3><h3>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不孤庄不失为人文景观中的“一枝独秀之花”。登上聚秀亭,不孤庄的奇山秀水尽收眼底:村后,那座好象科举时代张贴“龙虎榜”的白石壁山崖叫“榜山”,它宽高各数十丈,气势磅礴。有人说不孤庄百十户人家,仿佛神仙早就放到“榜”上去似的,祖祖辈辈出人才就不足怪了;古岩书院出来回头望,一座犹如翰管的石峰叫“文笔山”;村的南面三、四公里有一座如同秦玺的秀峰叫“印山”;“印山”向东又三、四里,有一座酷似蜡烛状的山峰叫“蜡烛山”;离村子南面两华里左右,“印山”和“蜡烛山”之间,则有一座象打开的书本,叫“书山”,不孤庄老老少少,日日夜夜面对这打开的天书,攻读不止,“面壁十年图破壁”;“蜡烛山”再向东有一座犹如巨大的树丫,村民们叫它“对丫山”,其实,它不正是“笔架山吗!”当然,置身于不孤庄,你还会看到“将军山”、“金山”、“马儿山”、“螺洞山”、“虎山”等等。而那些山川重叠,奇峰丽水,如同鬼斧神工,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巨大的、酷似“文房四宝”的大自然景观,给不孤庄增添了多少诗情画意,更给世人提供了万般联想的神秘素材。此外,村后一个尚待开发的相思岩,洞中可容千余人,岩洞内奇石丛生,千姿百态,宛如天造地设;尚有个仙姑岩,洞中有洞,洞洞神奇,白色钟乳石垂垂吊吊,如笋如玉,星罗棋布,姿态各异,置身洞中,令人叹为观止;更有窍哥岩,洞容宽阔,景致独特,内有圣人塑像,袅袅香火,若明若隐,宛似缥缈仙境;大榕树旁的育才亭,集书画刻于一处,记载着不孤庄,古今名人志士及关心帮助不孤庄教育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驻足观光亭前,不孤庄周围几十里外迷人风光,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七、磊塘 不孤庄前面的大水塘,叫“磊塘”,就是上面说到的“文房四宝”中的一方巨大的“墨砚”,里面长满了野莲花,每年夏季,方园百十里荷花盛开,蔚为壮观,荷叶青翠碧绿,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叶盘上滚动的水珠,晶莹剔透,闪闪烁烁,放光幻彩,如夜明珠般引人迷目。微风吹来,碧浪迭起,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粉红艳丽,犹如一支支传神的饱蘸朱丹的彩笔。金灿灿黄橙橙的大红鲤鱼,在清澈的水塘里,悠悠然地嬉戏在并蒂荷花下------</h3><h3>八、马猴凌 </h3><h3>在连片的荷塘和“书山”之间,有两个相连玲珑剔透的泉眼,叫马猴凌。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年天大旱,不孤庄周围数十里,湖泽干涸,河水断流,整个大地焖热得象一座大砖窑,人畜乃至山上的猴儿都跑到这口泉水边饮水,因而得名马猴凌。一年四季,这眼泉水都是清澈墨蓝的,周围浊水流进凌里也自然变清,由于凌水太深,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容量有多少,也从来没有谁测估算过,只看见一年四季周围的水向凌里流,都不够它吃,象一尊巨大的漏斗,堪称一绝。置身凌旁,顿时就有一股清爽幽远的稣稣灵气沁人肺腑,使你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久久不愿离去。</h3><h3>九、陈列馆 </h3><h3>2001年7月18日不孤庄村史陈列馆落成,这是村民集资10万元,靠热爱、关心、支持不孤庄的广大友人热心帮助,建设起来的。其旨意是:把不孤庄历代的人文荟萃都尽量浓缩在里面,让后代从中得到熏陶和鼓励,把不孤庄“重教崇学”等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进而发奋努力,发扬光大。其实该村的许多做法、各人的发奋过程、各户竟相成才故事哪里是一间七八十平方的陈列馆装得下写得全?! </h3><h3>走进陈列馆,你的耳际仿佛听到鼓岩书院琅琅的读书声,欣赏着祖国各地寄回来的一张张学子的彩照,你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不孤庄灿烂的星空;巡揽着那一面面锦旗一张张荣誉奖状,你的眼前又象是出现了不孤庄人晶莹的汗珠,奋力前行的铁一样的脊梁——他们在辛勤劳作,他们在刻苦攻读------大凡参观了不孤庄陈列馆的人,都会被不孤庄人重教崇学的精神所激动!正是:观山观水又观峰,重教崇学更催人。处世不外耕和读,携妻带儿还复来。 泰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空参观陈列馆后感慨地说:大象是我们泰国的国宝,是泰国人民最尊敬的圣物,而我们对不孤人更尊敬。台湾同胞来参观后写道:德不孤,必有邻!不孤村不孤。不孤庄陈列馆从开馆至今,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前来参观,1999年不孤庄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不孤庄,闻名遐迩。 </h3><h3>欢迎您朋友!我代表不孤庄群众对您的支持表示崇心的感谢!祝您、您的团队和您的家人永远幸福、快乐!</h3> <p>对不起,下面两份堪误表,我也有责任,你读出来了吗?!</p> <h3>大家都来种下正能量的树</h3> <h3><a href="https://h5.weiyun.com/login?go_url=https%3A%2F%2Fshare.weiyun.com%2F5Sd1r57%3F%3Ffrom%3Dgroup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一集《鼓岩回声》。<br></h3> <h3><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5WeSHa3?weiyun_qr_code=1&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二集《灵泉映月》</h3> <h3><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5eOuCgz?weiyun_qr_code=1&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三集《沃土壮秧》<br></h3> <h3><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5Rlw8Qw?weiyun_qr_code=1&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四集《榜山有路》<br></h3> <h3><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51FS22g?weiyun_qr_code=1&amp;amp;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五集《别样莲红》<br></h3> <h3><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5S3m5vw?weiyun_qr_code=1&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走进不孤村电视纪录片第六集《山门朝天》。<br></h3> <p class="ql-block">历史不只是追忆,更多的在于继往开来。文化不在于炫耀,而在于传承和光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 font-size: 15px;">阅读不孤村村史资料、图片、实物等等,如果你仅仅热血汹涌动在心头,而没有更多的感触,这远远不够,尤其是作为不孤人的一分子,更应该在对村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想着给她装扮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流传千古。</span></p> <h3>《我们就是中国 》廖昌永</h3><h3>我的喜悦开着你的花朵 </h3><h3>你的悲伤积淀我的负荷 </h3><h3>我的欢笑飞舞在你的皱折里 </h3><h3>你的泪水浸泡我的心窝 </h3><h3>我的落叶抖动你的贫弱 </h3><h3>你的步伐点击我的脉搏 </h3><h3>我的根须盘绕在你的土壤里 </h3><h3>你的记忆生长在我的村落 </h3><h3>中国 我对你说 </h3><h3>我就是你 你就是我 </h3><h3>我们就是中国 </h3><h3>中国 我对你说 </h3><h3>我就是你 你就是我 </h3><h3>我们就是中国。</h3><h3>我们就是中国。</h3> <h3>看看晒到朋友圈后,看到美篇的友人都怎么说。</h3> <h3>2018年春节,玉林赵村李先生参观过不孤村后,回去呼吁全村老小,主要是学生与家人,于年初四组团做鼓励性游历,借用不孤村人奋力求学的事例,激起村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仅一年,学生获奖励人数比上年度翻了一翻。</h3><h3>这是李总借朋友圈发来一份以表支持与鼓励的文字。</h3> <h3>衷心感谢《走进不孤村》摄制组覃一坚 叶瑞伟 卢卫 韩林 孙朝晖等人的辛勤劳动!将不孤足迹,不孤精神留下来,传播开去!感谢当年拍摄纪录片各相关支持、帮助的单位和个人!祝福他们:快乐 健康 幸福!!</h3> <h3>西方有句谚语: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我们都知道,近些年,不孤村明显停止前进了,无论是村委会的建设,文明创建,村民创新意识的提升,村民们对知识追求的强烈程度,村级组织对上级最新政策的坚定贯彻执行落实,环保旅游和村规民约的执行与邻村相比,与他处对照,都明显滞后。这需要每一个不孤儿女深入思考,深挖问题,做出选择。</h3> <h3>有这样一段话:</h3><h3>“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她。</h3><h3>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你就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h3><h3>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你就好好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h3><h3>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h3><h3>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h3><h3>如果每个人都阴沉冷漠,中国就暗无天日。</h3><h3>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h3><h3>我认为完全可以套用为:</h3><h3>“如果你觉得不孤村不好,你就去建设她。</h3><h3>如果你觉得目前的村民没素质,你就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h3><h3>如果你觉得个别老人或叔叔婶姆们,同胞愚昧无知,你就好好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不孤村。</h3><h3>你怎么样,中国(不孤村)便怎么样。</h3><h3>你若光明,中国(不孤村)便不黑暗,</h3><h3>如果每个人都阴沉冷漠,中国(不孤村)就暗无天日。</h3><h3>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不孤村),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h3><h3>我们都来努力,我们一起加油!</h3> <h3>衷心感谢您的浏览。谨祝猪年大吉!恭祝您分分钟快乐健康!😊🌹</h3><h3>您的点赞,留言,分享和赞赏,是对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