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好照片的故事——走遍美国】胡佛大坝&红岩谷(Hoover Dam & Red Rock Canyon)

jan

<h3>  64号公路像一座桥搭在大峡谷村与威廉姆斯之间,在地图上就是一条竖直线连接南北两点,从威廉姆斯到大峡谷的火车就在这两点约100公里距离之间穿行。</h3><h3> 这座建于1881年的老镇被称为“大峡谷之门”,加上美国著名的66号公路穿城而过,这个老“威廉姆斯”自然得到了游客更多的眷顾。</h3> <h3>  66号公路(Route 66),在美国版图上从西南到东北呈对角穿过,跨越8个州,近4000公里。这条公路的修建到其使用,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这条公路为纽带创作而成的文学影视作品,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美国人称作“母亲之路”。</h3> <h3>  老镇就是老镇的味道,只有更老,没有最新。</h3><h3> 因为有“18✘✘”的字样摆在那里,陈旧不堪看起来也是一种美。66号从进威廉姆斯到出估计不超过3公里,最繁华的一段最多1公里,这段“繁华”路上最多的字样是66。</h3> <h3>  镇上的火车站地盘占了半个城镇大小,除了一条条长龙似的车厢扒在轨道上外,两列不同型号的火车头打扮得漂漂亮亮横在站台边,不知成了多少游客的背景墙。</h3> <h3>  早上10点半,载着稀稀拉拉的一点游客,第一班开往大峡谷(南缘)的列车缓缓起动了,站台上的几个非裔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挥手与列车道別,看得我直诧异。</h3> <h3> 66号或40号公路从威廉姆斯往西在Kingman改93号北行,约200多公里,便是我们此行计划的胡佛大坝景点。</h3><h3> 在66号途中Peach Springs桃泉的一个景观点停了几分钟。科罗拉多河在一片起伏跌宕的群山中露出一小段身姿,瑰丽无比。</h3> <h3>  绕了几道弯,通过一检查站,终于到了科罗拉多河上位于Lake Mead 米德湖下游的胡佛大坝。</h3><h3> 大坝的好几处停车场都塞满了车,人们在坝上流连,就像过节逛街般热闹。</h3><h3> 我们在半山的一处停车场找到车位安顿下来,便加入了拥挤的人群。</h3><h3> </h3><h3><br></h3> <h3>  米德湖的水清澈绿莹,阳光在水边折射出缕缕金丝线条。水位很底,看上去就像一位瘦弱的美人儿,让人心生怜悯。据说,原本混浊的科罗拉多河有很多野生鱼类,由于建了胡佛大坝,河水变得清澈透明,加上水温下降,使得野生鱼类再难以生存。</h3> <h3>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流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流域面积达63万平方公里。</h3><h3><h3> 大坝修建以前,每年春季夏初,由于大量融雪的汇入,科罗拉多河两岸低洼地区泛滥成灾,但到了夏末秋初,河流又干涸得像一条涓涓细流。为了控制这条多灾多难的河流,192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Boulder顽石峡谷工程法案,授权建设顽石大坝。为纪念大坝建设期间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国会于1947年将大坝永久命名为胡佛大坝。<br></h3></h3><h3><br></h3> <h3>  </h3> <h3>  大坝工程于1931年1月动工,1935年9月30日建成,是一座混凝土浇筑量为260万平方米的拱形混凝土大坝。大坝顶长379米,高221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拱形坝,在世界水利工程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h3><h3> 胡佛大坝建成后,科罗拉多河再没有出现过洪水泛滥的灾难。1961年,胡佛电厂最后一组发电机组装机完成,产能达135万千瓦。</h3><h3> </h3> <h3>  60多年来,胡佛电厂每年为美国中西部提供几十亿千瓦时的电力,米德湖的湖水不分春夏秋冬源源不断流入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把科罗拉多河三角洲地区变成了美国著名的蔬莱和水果基地。</h3><h3> 1995年,胡佛大坝游客中心和停车场对外开放,成为了旅游景点。</h3> <h3>  2010年建成的Mike·Tillman迈克·提尔曼纪念大桥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观景点,为找其入口,我们还费了番周折。</h3><h3> 桥头有建桥过程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介绍,俨然一部教科书。黑山之间,一溜灰色高挑的水泥柱架着一条看似单薄的水泥板由西向东,掩入一片褚色群山中。走在桥上,像在云里漂浮,过往车辆的轰鸣声,比雨天的打雷声更让人惊恐。</h3> <h3>  壮着胆走到桥中间段,胡佛大坝在斜阳的照射下,从一片黑峡谷中脱颖而出。仅这一瞥,似乎便有无数的故事情节片段冲入脑海。</h3><h3> 斜阳把迈克纪念桥完整的投影到黑峡谷与大坝上,众多的线条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胡乱交错,掩盖了这原本的壮观景象。在脚下这座桥2010年通车之前,大坝顶部的道路,一直是连接峡谷两端桥梁,就连二战时期的军用车,都不知有多少辆曾从上面辗过。这美帝的性子也够慢的,就此处而言,慢得70年不变。</h3> <h3>  大坝前端这处惊叹号,不知耽误了多少由东往西和由西向东人的时间。而且,足足等待了75年,才让人们看清它的尊容相貌。</h3> <h3>  最后看一眼米德湖。</h3><h3> 太阳已经快沉到山里,横洒在湖面上的余晖被蓝色的湖水吸收殆尽。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只剩一片碧蓝,如果不是一条黑山谷横在其中,哪是山哪是水,肯定分不清。几处黑山岩静静的躺在湖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被夕阳漂得光亮,如一位做着香梦的睡美人,沉醉在蓝之梦中。</h3> <h3>  转了一大圈,跑了几千公里,回到了起点站拉斯维加斯。最后的一抹夕阳,把赌城晕染得金碧辉煌。高塔脚下便是我们要入住酒店,赌城的神秘面沙,我能揭开多少?</h3> <h3>  赌场就在酒店下面,赌窝上面就是酒店客房。游客排前长队办理入住,一定有人趁着排队等候的时间在老虎机前玩了两把。</h3><h3> 一旦在酒店住下,进进出出都必须一一经过那些彩光夺目的吞钱机器。赌点的桌子有大有小,都在晚餐以后陆陆续续围满人,又大多在第二天早上陆陆续续离开。</h3> <h3> 拂晓,橘红色的晨光洒在酒店西面一侧的墙上,在酒店的大玻璃窗上反射出红霞漫漫,足不出户,便让人领略到了沙漠之边的日出景观。</h3><h3> 很快,亮晃晃的天便开始催人出门。经过楼下的赌窝,一台赌点的桌子上围着的还是昨晚看见的那帮人,发牌的服务生一脸疲惫。</h3><h3> 酒店旁一家麦当劳店已经座无虚席,长住短居者,游客打工客,从他们的衣作谈话能辨个七七八八。这群面相衣着丰富的食客,明显代表了拉斯维加斯的个性。</h3> <h3>  吃完简易的麦当劳早餐,出城向西,20公里外是内华达州的Red Rock Canyon National Conservation Area红岩峡谷国家保护区。</h3><h3></h3><h3> Charleston查尔斯顿道两边的一种风姿卓绝的树让人不胜欢喜。这些身姿优美,枝叶蓬松的浅绿色树,在拉斯维加斯这片沙漠地上格外显眼,看似应该生活在水边的树这会长得尚好。</h3> <h3>  进入沙漠地带,一种我钟情好久,可一直又没机会接近的植物一棵棵进入眼帘。当即下了决心,今天一定要找到机会凑近它跟前看个仔细。</h3><h3> 到了红岩峡谷游客中心,遍地机会出现在眼前。这种植物叫约书亚树,因摩门教定居者认为它们的形状看起来像先知约书亚向天祈祷。其实这种植物不是树,而是龙舌兰科的一种,短叶丝兰,是一种大型丝兰,是莫哈维沙漠地区的代表性植物。</h3><h3> 在游客中心旁,找了一个合适位置,把这株雄壮的短叶丝兰作为红岩峡谷的前景,装入了我的相机。它旁边那株是软叶丝兰,很长见,长不高。</h3><h3><br></h3> <h3>  这片红黄色的山岩,叫Calico Hills印花棉布山,由阿兹特克砂岩Aztec Sandstone够成,是侏罗纪早期(1.8~1.9亿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沙丘的化石核心,从南部的Dakotas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向西到洛杉矶。随着地下水在沉积物中的渗透,沙粒逐渐变成了砂岩,在晶粒之间的孔隙中沉积出氧化铁和碳酸钙。这些砂岩被不断抬升到几百米高,经历漫长的风化和侵蚀。</h3> <h3>近看,印花棉布的味道更足了!</h3> <h3>  保护区有一条20公里的景观环线,沿这条景观线又有25条步道通往不同景点。步道最短的不到2公里,最长的20多公里。</h3><h3> 这条通向Turtlehead Peak 本草植物峰的步道8公里长,我们只走了1公里。</h3> <h3>  红色氧化铁和黄色碳酸钙,楚河汉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拖流带水。</h3> <h3>  这些被风雨打磨得圆润光溜的砂岩像是被上帝遗弃的玩具,静悄悄的躺在荒漠中等待着凡人们的青睐。</h3> <h3>  一直被我当黑山看的White Rock Hills 白石山。</h3> <h3>  我正前方的一处岩壁上,有印第安人画的字符和图案。这些画符看上去不知所云,也许同我拍照有异曲同工之处。</h3> <h3>  360度20公里一圈下来,东南西北四周的山岩看上去大相径庭。</h3><h3> 5亿多年前,红岩谷国家保护区处于覆盖地球表面近70%的海洋底部,接下来的2.5亿年间,海洋生物的钙化残骸沉入海底,堆积在一起,形成了古生代的石灰岩。早古生代至中古生代的石灰岩暴露在保护区的西侧和北面的陡坡上,晚古生代二叠纪灰岩则暴露在东面的山崖,印花棉布山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相当于把保护区从少年到老年浏览了一遍。</h3> <h3>  在景观线最后一站红岩瞭望点,除了遇到让我欢喜的柳叶树,还有一株巨型短叶丝兰,这棵约书亚树,正张开一双双手伸向天空。不知它月月年年虔诚的祈祷,在这里进行了多久。</h3> <h3>  本以为结束了对红岩峡谷的走马观花,刚上正道,发现路边有一条岔道,岔道路边停着几辆车,好奇心驱使,我们也拐入岔道。</h3><h3> 进入岔道,发现这里隐藏着一处山庄,有游客骑在马上,被马主人牵着在沙漠旷野上溜达。而且我发现,左边的红黄山岩,正是我们刚才看的“印花棉布山”的背面。</h3> <h3>  车行驶到山脚附近,路被几根木头拦了起来。木栏前面的开阔地自然形成了一个停车场。</h3><h3> 下车后我跨过木栏,被前方的美景和小路一直吸引着向前。美先生半天等不到我回,便跟着我的脚步一路赶了上来。</h3> <h3>  本来一个人的荒野行,现在成了两个人走。在山凹处碰到俩骑马游客,不知他们骑在马上是不是比我们站在地上看到的风景好。</h3> <h3>  这些布满“血丝”的大粉红石头,不知是从哪儿来的稀客。左边的红山,右傍的黄山,前方的黑山都不像它家亲戚,更别说像它们的父母。大自然的奇妙真让人迷惑。</h3> <h3> 不知是谁开的头,又是哪年哪月,在这山间的一块平地上摆起石头阵。捡了两块石头,放在其中一条线上,代表我和美先生也加入了这祈福大军。</h3> <h3>摆完石头,心满意足。</h3> <h3>  回到酒店,穿过赌窝,心已经痒痒的不行。吃过晚饭,和美先生商定,丟20美元到机器里,尝一下老虎机的味道。</h3><h3> 吃钱机器被各种美好的画面装饰着,中国元素的画面有皇帝皇妃、大熊猫、弥来佛等。我们选了一台弥来佛像的机器,笑眯眯的弥来佛,一定不会凶残的对待我们。</h3><h3> 20块放进去,不知如何再下手。正在操作傍边一台机器的女士看我们啥都不懂,主动给我们讲解按钮作用。她正好心情,她的机器显示赢了好几佰。</h3><h3> 不到5分钟,按钮还没看明白,我们的余额只剩下3块多。最后我改变了一下赔率,选了一个代5的数字按下,突然冒出好多佛像。旁边女士告诉我们,赢钱了。一阵喜滋滋下来,原来的3块多变成了58块多。美先生问我是继续还是停止,这一切发生得都太快,前后不到10分钟,就坐了一趟过山车,我根本来不及思考任何,所以,也没加考虑回他,停止。</h3><h3> 先生按完结束键,机器里出来一张带金额的字条,我们拿着纸条去服务台兑现了58元现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