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摄朝鲜》到了这一集就该结束了。几天的朝鲜行摄,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点表面的了解,看到了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既摒弃了一些夸张地粉饰,也正视了不能否认的遗憾。此情此景恰似一次穿越。因为穿越,免不了要思考,穿越的是时间与空间,思考的是过去和现在。这一次短短的旅程,尽管是在拘谨的约束下,倒是由于团中90后的年轻人的洒脱率性,一路充满了欢声笑语。我非常喜欢这个小群体的气氛,尤其与90后们在一起,交流到很多新锐的信息,欣赏他们的思想活跃和生活理念,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令我怀念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这次短暂的朝鲜一行,使我更加深深感激我们国家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真的是一项伟大的进程。新中国建立,让我们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我们人民富起来,经过70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点上,我感恩这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这一次的所有经历和体验都将成为记忆,汇入我们的历史。</p> <h3>两江饭店的门头,每天总有几辆车出出入入,毕竟这是一所涉外饭店,两国领导人都在这里入住过,朝鲜的老百姓是断断住不起也住不进来的。这家大型酒店(约300间客房)位于市中心稍远的一座小山上,周围环绕着树木。位置很好,但事实证明我们自己是出不去的,除非给我们派辆汽车来。我们进入了宽敞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入口大厅,受到穿制服的保安人员的欢迎。</h3> <h3>小韩导游去前台为我们安排房间。十个人被拆分到了4层5层6层几个房间,形成了一个小矩型。以后几天理解了这样分配的重要意义,方便供水供电。</h3> <h3>到达当晚进到大堂我拍下的照片。一座西式风格的饭店,大堂灯光明亮,华丽的大吊灯,精美的白色、灰色大理石内饰,地上铺着红毯,给我的印象是惊异,朝鲜有这样的饭店,多少有点意料之外。</h3> <h3>为迎接国际友人到来,这里的灯光也打开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第二天这里就没有如此明亮。</h3> <h3>这个亮堂堂的门里是商品部。</h3> <h3>不必要的灯就适时地关掉。电力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涉外饭店也不能任性。</h3> <h3>我们夫妇的房间在5楼28号,走出电梯转弯抹角地走了不短的走廊,整层楼有38个房间,我们这层住了我们团友两家,北京的李先生夫妇住在628,还有428也安排了我们的人,第一天到达时楼道里的照明灯还是都为我们打开了。离开房间时无需用门禁卡停电的,有专人控制我们这几个房间的电力供应。</h3> <h3>然而以后的三天就没有这么光明了。第二天晚上回到酒店,出了5层的电梯,立即陷入一片黑暗,只好在手机的照明下重新回到前台,让前台赶紧给5楼房间供电。前台的一位值守简单回复“上去吧”,我甚至猜想我们房间的电闸可能就在他的工作台下吧。</h3><h3>每天早上出来房间和晚上从电梯出来到房间,都要穿越空空漫长的非常安静和黑暗的走廊。</h3> <h3>这个床是挺舒服的,被褥松软、干净。由于是地暖,躺到被窝里,身下热乎乎的,睡得很踏实。</h3><h3><br></h3> <h3></h3><h3>睡前我撩开窗帘想看看窗外,欣赏欣赏“太平集的夜景”,没想到吓了我一大跳,外面竟是这个样子,往阳台的门紧锁着。</h3><h3>这以后我们见识了朝鲜的夜,是真正的夜,坐着火车一路过来,车窗外完全是黑漆漆的,偶有星点光亮是开着灯的房子。到了首都平壤,除了一两条主要街道主要地段,大部分街道没有路灯,行人在黑暗中步行,骑车人有的就摸着黑骑行,有的自行车前挂个手电。本来就没有车辆的动静,再加上没有灯光,白天安静,晚上更是静的出奇。</h3> <h3>房间里的衣柜,是坏的,推拉门不能使用,只能敞着。看到透过来的光了吗?柜子那一面没有板壁,是个空膛。</h3> <h3>卫生间里倒是什么都有,洗脸池旁边的地上有一特大号塑料桶和小塑料盆,看来是为无水预备的。马桶与洗面池都是TOTO牌的。第一个晚上没有洗成澡,放了半个小时的水仍然只是低温度的水,我们感觉太浪费了,只好放弃了洗澡。第二天楼上李先生说他们洗了,锲而不舍地放放放,终于热水来了。这一座楼好像是13层高,基本空置,所以即便给这一小疙瘩房间供应热水也是很不易的。</h3> <h3>牙膏牙刷小肥皂等也是有的,不过我们有自带的习惯,所以也就给他们省了。第二天晚上,来了一个女服务员,用淋浴的花洒向马桶里放水,估计放出去了有一吨水,我们才洗上了热水澡,于心不忍啊。</h3> <h3>看到这卷卫生纸,是那么熟悉,七十年代我们市场上卖的,一卷一卷地卖,我记得是几毛钱一卷,有点糙,较粗的纹路,像皱纹纸,遇水后变成一团纸渣。因为做了准备,这个纸也给他们省了。</h3> <h3>电吹风,只有这里会有,这样耗电的小电器老百姓家里都自觉不会使用。我问过方导,老百姓家里一般都有什么电器,方导说一般就是电视机,有洗衣机的也很少,有也没用。</h3> <h3>电视很有意思,打开电视机,一共22个频道,其中断断续续有7、8个有信号,我统计了一下,第一晚有江苏卫视、凤凰卫视,中央7、13、14、15,还有一个欧洲频道。朝鲜自己的频道只有1个,播放的是战争题材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本来感觉很满足,还能看到凤凰卫视,够前卫的。但是一般来说看上十分钟,信号会突然消失。如果有耐心,等上几分钟用遥控器重新搜索一阵儿还会找到,但是不过十几分钟又会故伎重演,绝对考验你的耐心,整的你没了兴趣,关掉拉倒。次日早上见到方导,向他询问房间里信号怎么样,是不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他抿住嘴摇摇头,说他们的房间里没有这些频道,那是给我们的专供。我好奇怪,那你们看什么节目,方导说他们平壤只有朝鲜自己境内的频道,3个台,除了平壤台,还有教育台和文艺台。这样的3个台仅限于平壤,外地还没有。</h3><h3>第二晚电视里江苏卫视找不到了,又出现了一个东方卫视,同第一天一样,索性不看。</h3> <h3>第一晚,在房间里稍事休整,我们下楼去一楼餐厅吃晚饭。餐厅里已有一个来自山东的小团在吃饭,他们第二天就离开,以后3天早餐只有我们10人。进去餐厅,离门最近的一张桌子显然是为我们准备的,一眼看去满满当当一大桌子,非常丰盛,中间4瓶大同江啤酒,周围是各式菜肴。坐下来后仔细一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每种菜都同样上了3份,辣白菜3盘,腌黄瓜3盘,油炸比目鱼3盘,煎饺3盘,砂锅豆腐泡3份,五三一十五。我感觉挺好,吃自己眼前的,足够吃,辣白菜很爽,腌黄瓜看着有辣椒,吃起来却不辣,还有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可能我的口味有点小众,小伙子们吃得不太积极。大同江的啤酒很好喝,清凉纯正,绝对的好品质。</h3> <h3>席间又端上来3份黑乎乎的肉,3份炒鸡蛋,每人一碗辣菜汤,炒鸡蛋我还没来得及拍照留念就成了这个样子,肉无人问津。</h3> <h3>餐厅里很明亮,有个挂在墙上的电视机看不懂是电视节目还是宣传片,有些慷慨激昂的意思。这顿饭有3到4个服务员负责照料我们,她们有时上菜,有时开啤酒,大部分时间在距离我们一米处守候。吃过饭我们离开餐厅,有两个服务员为我们开门,同时会笑容满面地用中文问你“吃好了吗?”我们也很有素质地回答“吃好了,谢谢!”女服务员都很漂亮,尤其皮肤都普遍地白皙,连稍黑的都没有。</h3> <p>第二天我从这里看到了我们房间的阳台,原来是这一层的阳台是相连的。</p><p>经过与团友信息共享,知道这家酒店有好几个餐厅(只开一个),还有卡拉OK、台球室、电影院(在哪里不知道)、酒吧、旋转餐厅(不旋转)、乒乓球室、桑拿浴室,咖啡厅、书店和我拍摄到的礼品的礼品店。一位团友说他晚上去地下打了乒乓球。</p> <h3>早上5点多,外面还是黑蒙蒙,我们就集合准备吃早餐,今天要去板门店,早些吃饭,早点出发。小韩导游和我家老韩在悄悄说话。小韩导游装束很大方,粉色的羽绒服,半高跟的黑皮鞋,就像我们七十年代的姑娘。小韩导游目前还不是劳动党党员,方导是(那是肯定的)。一路上虽然小韩讲话多,但有时她会向方导请示,估计他们俩加上司机3个人中,方导是头头。这3个人全程陪着我们10个人,投入的人力还是挺大的。在地铁荣光站下车后,我落在了后面,方导一直跟我在一起,借机会我也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如果他说的都是真实的,我觉得他是诚恳的。方导说在军队里是有机会考军校,但他不愿做职业军人,选择退役后考上了旅游大学,毕业分到了平壤国旅,已经有一个3岁的男孩儿,在平壤住着150平方米的房子。</h3><h3>朝鲜的住房与我们过去一样是分配制,住房面积的大小除了考虑家庭人口之外,可能还有其他考量。在朝鲜年轻人一结婚就可以申请住房,据说不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分到房子。</h3> <p>第一顿早餐,不错,炸花生米、腌黄瓜、洋白菜、肉肠、拌菠菜一式三份,馒头,大米粥,又摆满了一桌子。馒头发得非常喧腾,大米粥也好喝。</p><p>老听说朝鲜人民的粮食比较紧张,问过导游,他们直到现在粮食还是配额供应,不是自行购买,按照行政区划去领取,估计也不是敞开发放,敏感问题索性不问也罢。在朝鲜无论城市乡村没有看到一个丰腴之人,挨饿不至于了,但吃不饱是会有的。朝鲜境内70%是山地,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从来是勒紧裤带过日子。加之国家实行“先军政治”,一切让位于军队,上百万的军人,他们消耗的粮食不是小数字。</p><p>在回北京的软卧车厢里,一对丹东老夫妻与我们同一个包厢,他们是到北京给儿子看孩子。高个子奶奶快人快语,对我大声说“早遇上我,我就不让你去那块儿,那儿有什么可看的,美国人扔炸弹把那儿的地都炸烂了,啥也不长,啥也长不好。”</p><p>看资料朝鲜战争时,平壤有40万人口,美军对平壤狂轰滥炸,在平壤扔下42万颗炸弹,平均每人一颗还多,丹东奶奶说的也有根据。平壤现在有300万人口,市区200万,郊区100万。沿途看到平壤以外的城镇村庄的确还是挺落后的,尤其道路陈旧而原始,有的路上一辆汽车过去后面是不尽的灰土飞扬。</p><p>听方导说起他们90年代挨饿,我们也经历过,但是现在没有吃不饱的中国人了,吃得太好太多成了身体的负担。</p> <h3>早餐吃到一半,服务员又端上了油炸比目鱼,面粉裹着炸出,有点咸。大家都不怎么感冒,我觉得很好,自己吃。几天来每顿饭都有炸鱼,而且就是这种小小的比目鱼,没有小刺,肉白白的,裹着厚厚的面粉,稍有点咸,是每餐都被剩下的原因。</h3> <h3>用过早餐,把一楼大堂里的礼品部看了看,综合几天来在板门店、开城、高丽博物馆、以后的两个用餐的涉外饭店,以及最后一天去的友谊商店,将在朝鲜可购的伴手礼介绍一下。礼品如出一辙,都是这些工艺品,上述的几个地方还有几种糖果和饼干,再就是很多高丽参,还有两、三种牌子的香烟,牛黄安宫丸,虎骨酒等,临行前丹东的旅行社送站的导游一再叮嘱千万不要买安宫牛黄丸和虎骨酒以及羽毛制品,入境是不允许的。到朝鲜旅游不可以自由进入普通商店的,我们一共有机会可以购物的地方有7处,都是涉外饭店和参观地的商品部,说是部一点不假,几个玻璃柜或是几条货架,摆放一点糖袋子,最后一天的友谊商店,是在一个楼的3层上,感觉是个过道里,东西比前几次稍微多一点,用人民币直接结算。</h3> <h3>去朝鲜前不同于往次出国,不需要换外汇,人民币和美元直接带上即可。我们只带了人民币,人民币在朝鲜就是硬通货。小韩导游说人民币与朝鲜币的比值是1:15或16,其实这样子说毫无意义。我们在朝鲜连朝鲜币都没有见过,也不知朝鲜的银行门朝哪儿开,朝鲜币跟我们的外币完全不挂钩,而且即使我们能进去朝鲜人的商店,我们没有朝鲜币也无法购物;即使有了朝鲜币,又有规定外国人不准使用朝鲜币。</h3><h3><br></h3> <h3>去开城的路上,车行了一个多小时,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房子边,是中途休息站,可以去上个卫生间,卫生间外面的空间小房里有些小商品可买,主要是糖果和烟。卫生间也像两江饭店的卫生间一样,摆放着大水桶,这次派上了用场,舀水冲马桶。</h3> <h3>朝鲜三大名吃分别是:全州的拌饭,平壤的凉面,开城的铜锅宴。全州拌饭我们在丹东专门去找了当地有名的全州拌饭馆吃过了。这次来到开城,为我们准备的就是铜锅宴。</h3><h3>不要小看这个铜锅饭,据说是当年朝鲜王室的标准用餐,把饭、菜、汤分别盛放到精制的铜碗里,每人一套,摆在你的面前,让你眼前一亮,先观赏再进餐。</h3> <h3>每个人8菜1汤1饭,黄亮亮的小铜碗摆在眼前,还真的有点耀眼,揭开后没有什么惊喜,3片肉肉、2小块炸带鱼、半个鸡蛋切成2瓣、几小片烤紫菜、1小碗儿辣白菜、1小碗儿糯米饭上面摆放1颗红枣1粒青豆、1碗儿拌黄豆芽、1碗儿凉拌菠菜、1小碗拌粉条。</h3><h3>其实看过这一片,就会明白为什么朝鲜没有胖人,他们吃的实在是太素了。号称吃素的人到了朝鲜吃上些日子,就会愧疚他之前在国内吃的是假素。我们在这里享受的应该是外宾待遇,即使有什么不满意,大家都一致地隐忍不露,感觉要有素质和修养,才能对得起人家的一片盛情。但是讲真心话,这8个小碗里实在是没有油水。</h3><h3>饭前导游还统计大家有没有要自费加吃高丽参炖鸡火锅的,人民币260元。开城是朝鲜高丽参的产地,因为我们在韩国已经领教过他们这个传统的“美食”,就不再冤大头了。团里的小潘要了一个,和小徐同吃,并没有吃多少,小潘邀大家都品尝一下,最后还是剩在了那里。</h3><h3><br></h3> <h3>由于国情、环境、科技等各种原因,朝鲜现在的粮食可能还是很有短缺,至今仍是供给制,成年人每天的供应量号称是1斤,而且粗粮居多。不过朝鲜人民的伙食怎样,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来。小韩导游只跟我们说过粮食是去领,我们坐在车里常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后行李架上载着大口袋,我估计就是领了的口粮。</h3><h3>小韩导游在给我们讲解各个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事件时,常常义愤填膺地痛斥美国,是美国害得他们小小的国家南北分裂,不能统一。也常常提到90年代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加上朝鲜旱灾与水灾,他们那段“艰难的行军”。也说到了金日成提出的“先军政治”,就是宁可吃的和电力不够,也要有强大的保卫力量。</h3><h3>但是回想一下几天里,小韩和方导一个字也没有说过我们中国对他们援助的粮食、石油、化肥,更不提遍及他们全国的汽车、出租车、自行车、日用品……90年代之前苏联长期供给他们廉价石油,前苏联解体后就是我们成为供应他们原油的唯一支柱,统计数据表明我们每年给他们提供的石油占到他们进口石油的80%,还有那些源源不断给他们运过去的各类物资。</h3> <h3>在开城吃这顿午餐的地方是个涉外饭店,只有我们一桌人,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立在附近,可是我们并没有要麻烦她们的事情,不添菜,不加饭,难不成我还能喊一声“服务员,再来一个宫保鸡丁”?</h3><h3><br></h3> <h3>这里是开城。从板门店出来去开城吃午饭在车上拍到的一个场景。说来开城在朝鲜位居第三大城市,这个地方是开城挺不错的地方,有汽车,有摩托车,也有领了口粮用自行车驮着的妇女。这些汽车都是蓝色车牌,说明都是单位的车辆,从理论上说朝鲜是没有私家车的。小韩讲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会得到政府奖励的车。</h3> <h3>估计这是我千张照片中仅有的违规拍照,竟然有一位军人的背影,是个背着枪的军人左臂上还带着醒目的黄色臂章。</h3><h3>路边的住宅不似平壤中心区域的高楼大厦,应该是普通居民住宅,可以看到楼房是经过粉刷,但是楼房的侧面(黄楼)没有粉刷,仅是临街一面刷了外墙。回来后我将手机里的这些照片倒到电脑里,饶有兴致地将它们放大后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楼房、窗口,有的住家封闭了阳台,有的住家安装了窗栏,一楼一处还搭建了小房。引人注目的是窗外悬挂的太阳能电池板,但也不是家家都有,这个电池板有的人家还置不起。</h3> <h3>这几张照片是从开城回平壤的路上隔窗拍摄的,可以看到普通人的住房,普通人的面孔,看看他们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装束,这一天是1月17日朝鲜时间中午12点。</h3><h3>在朝鲜看到的人(饭店、酒店的服务员除外),大多皮肤黝黑,面容消瘦,穿戴很艰苦朴素。与他们相遇,挥挥手打个招呼,他们面无表情,不予回应。与在欧美国家旅游时到处是陌生人对你微笑,对你说“猫令”,对你挥手。当我们是日本人?</h3> <h3>这几天我猜想是领取口粮的日子,看到很多自行车驮着大口袋,自行车是所有人的交通和运输工具。问小韩这么多自行车是哪里生产的,小韩干脆说不知道。这个问题我想明白了,又是一个装糊涂,这些自行车大部分是我们中国生产的,看款式就可以看出来。也有其他国家进口的,但是在国外也见过自行车。他们的款式与中国制造外观是有差异的。</h3> <h3>今天晚餐吃火锅,有猪肉的,有鱼的,自选一种。我选的鱼,看到了吗?盘中的两段明太鱼。</h3><h3>记得我们国家困难时期春节时凭本供应过明太鱼,我们叫做朝鲜鱼,说明是从朝鲜进口的,也说明朝鲜那时日子过得比我们强。那年母亲在家扫房,派我(上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去附近的二店买鱼,小孩子有点嘚瑟,把一张绿色的二元钱装进一个精美的钱包里,却大大咧咧地把钱包放在了空荡荡的篮子里。结果可想而知,到了跟前,二斤鱼已经称好,篮子里钱包犹在,包里空空,无望而又不甘地在二店里到处寻找,最后还得回家去报告。母亲没有斥责,又重新给了我一张绿色的两元钱,我紧紧地攥着钱回到二店,买来了硬邦邦的几条朝鲜鱼。</h3> <h3>那个鱼实在是难吃,煮到小火锅里,始终是硬的,没法吃。先生没有要鱼,要的肉,其实也就是几片儿一筷子的事儿。图中的几碟小菜是4个人的量,这一餐大家都凑合了。</h3> <h3>供我们购买的商品还有一些化妆品,有单支的,也有套装的。说实话我去韩国两次,在乐天,在化妆品品牌店都不买化妆品,在朝鲜更不会有兴趣去买。价格不高,最贵的也就是人民币几百元,比起韩国的动辄几千元没法比。我们团友小潘是做这个行业的,出于友好,给小韩导游买了一个300多元的套装,买过后一瞬间东西就不见了,小潘很奇怪,车上没有,挎包里装不下,那个盒子导游放到哪里去了呢?大家分析1,上交了;2,退货了。</h3> <h3>这些商品看着就太熟悉了,像俗话说的换汤不换药。回程的火车上与一个回湖南探亲的先生聊天也很有意思。这位先生与他的老板及同事一行4、5个人都在车上。他们是在平壤开卫生巾厂的全班人马,说是厂,实际是一条生产线,这几个就是老板、会计、技术员、设备员、司机。生产线的原材料全部从国内运到朝鲜,全厂仅有二、三十人(工人是当地人)。有电开工,无电就停,卫生巾在朝鲜是奢侈品,使用的人很少,就这样一条生产线的生产量可以保障全国供应。车停新义州时,各类检查官上来又翻腾一个多钟头,似乎在老板的箱子里发现了一些美元,几个官员来来回回地好几趟折腾,老板久在这里做生意,也应该门儿清,有惊无险而已。</h3> <h3>供我们旅游客购买的还有很多纸质画作,有山水画,有宣传画。羽毛制品,大部分是扇子。还有些小瓷瓶,看着既不精良也不美观,可能我不懂。再就是虎骨酒、牛黄安宫丸、高丽参,这些谁也不敢买,进关时是不允许携带的,索性不找那个麻烦。不过朝鲜的高丽参一定是不错的,2012年去韩国,曾经买了一盒六年老参,一点点小根梢就足够你上大火。</h3> <h3>早餐,5盘菜一式两份了。凉拌菠菜、炒土豆丝、炒豆腐(里面似有红油)、炸比目鱼、还有一盘冰冻西红柿切片。朝鲜民族的辣白菜最好吃,今早没有,土豆丝炒的很面且无滋无味,豆腐也说不好是什么味道,菠菜与西红柿冰凉无人敢吃,还好我吃了炸鱼。</h3> <h3>商品部的衣服,这件蓝色的棉服标价10000朝鲜币,当然这是供应外国人的价格。我没有问如若我买要多少人民币。10000元在朝鲜那是无人能消费得起的,专家、教授一个月也就是这个数字的工资了。目前朝鲜的具体人均收入不明,因为导游不予答复。但根据卫生巾生产线工厂招聘朝鲜工人的月薪来看,每人每月大概2000朝元,也就是100多元人民币左右,我们雇佣的工人已经是高薪了。在朝鲜普通人的工资还有几百朝鲜元的,折合人民币几十元的大有人在。导游小韩每月的收入能拿到人民币300元左右,她工作时间并不很长,这在普通朝鲜人中一定是超高月薪了,所以说导游这个职业是令普通朝鲜人羡慕的,也不是谁想当就当的了的。听常跟小韩说悄悄话的小潘说,小韩导游的父亲是个不小的官。</h3> <h3>这一件也是5位数,拍过这两件衣服后,我又拍了其他几张照片,售货员过来了,说他们这里不允许拍照,一定要我删除掉,我只好删除了后来的几张,勉强留下了两张。既然买都可以买,卖也可以卖,为什么不能拍照呢。</h3><h3>在朝鲜服装应该大部分是供给制,因为能够看到许多人穿着同样的制服。去国家礼品馆参观时,看到大批的人在劳动,有的是天蓝色,有的是草绿色,有的是橘黄色。问小韩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小韩告知这是劳动建设者。</h3><h3>小韩说现在只有粮食还是配给,其他的都可以买到了。</h3> <h3>这天中午是在平壤的一个饭店吃饭,饭店外边不起眼,就在主要大街(统一路或者光复路)的路边上。这样的饭店在我们这里满大街都是,在朝鲜还是属于豪华类吧。</h3> <h3>还是只有我们一个团在吃饭。</h3> <h3>午餐是到朝鲜后第一次吃这样的桌餐,8个菜,虽然辣白菜和带汤水饺有点充数的意思</h3> <h3>每人有一杯免费啤酒或米酒,我和先生都要了米酒,酸酸的很好喝。</h3> <h3>前面说过朝鲜三大名吃全州拌饭,开城铜锅宴都吃过了,今天是平壤冷面。不过这一项是需要自费,20元人民币一份。在北京吃过很多饭馆号称正宗的朝鲜冷面,此刻看明白了,人家这才是正宗呢!清清的冷水,四分之一个鸡蛋,一些萝卜丝和片的下面是冷面。</h3> <h3>朝鲜的郊外。</h3><h3>从开城回来的路上,几处军人把守的岗卡,几辆绝无仅有的汽车和自行车被截堵在岗卡处等待检查,平壤一定实施着严格的出入管理。</h3> <h3>在朝鲜看到过两次在路上打手机的人。</h3><h3>可以看出朝鲜经济总体上已经走出苏联解体年代的影响。看到有关数据表明,朝鲜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4.9%,虽然比起前几年有所降低,经济还是在增长,然而城乡的巨大差别又是显而易见的。未来,如果一切都好好的,朝鲜全体人民的生活能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人说朝鲜每半年就会有变化,尤其这两年,但愿这话精准。</h3><h3><br></h3> <h3>在酒店里我没有四处乱走,有的团友晚上转悠过,说地下有乒乓球可以打,还有卡拉OK。</h3><h3>说一件可笑的事情。我们团大三学生小杨有一天不舒服,下午未能随我们去南浦看西海水闸,留在饭店休息。好嘛,这一个下午,隔一个小时就有一个电话打来,“你好些了吗?”随后有人敲门,进入房间看看。两次之后再来的电话不再嘘寒问暖,直接是“你还在吧?”然后有人拧开门进来查验核实。</h3> <h3>开城的一座建筑,感觉有特色拍了下来,没料到又拍到了军人。</h3><h3></h3><h3>“先军政治”就是指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即“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是1995年1月1日金正日视察蟠松哨所时提出的。</h3> <h3>去南浦的路上看到一老一小的背影,看到过两次年纪较大的阿妈妮用头顶着包袱行走。另一个现象是年纪大的老妇人背着包裹走路时,腰都弯的好低,几乎折成直角。</h3><h3>虽然我们一直坐在车上,不达目的地不允许下车也没有机会下车,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平壤市集中了全国的资源,与其他地区差别很大。去南浦感觉尤甚。临街的楼房鲜艳的色彩只是粉饰而已,道路已亟待修整,可以看到很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在吃七、八十年代的老本,再次印证苏联解体给予他们的巨大打击。</h3><h3><br></h3> <h3>这是在平壤的主要大街上,一个路人边打手机边行走。平壤是首都,建筑、道路、交通都是重点保护对象。能有幸工作、生活在平壤也是一大幸运,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有此殊荣。</h3><h3>宽阔的街道整洁,高楼大厦林立,连公交车都是新的。据说1988年汉城(为了去汉化,后改成首尔)举办奥运会后,金日成为励志,于是1989年举办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会,举全国之力把平壤重新建设了一回。</h3> <h3>小韩导游再三再四地告诉我们,在朝鲜乘公交车,只要5元朝鲜币,相当于人民币3毛钱,而且是不计里程的。平壤街道上鲜见汽车,只有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当地居民都是通过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上下班,而且为了缓解电力不足他们还采取错峰上下班。步行的人不太多,等车的人也很守秩序很安静。我们猜想做平壤市民或者说能进入平壤来应该是有些条件限制的。</h3> <h3>出租车有,但是不多。这一个路口我就拍到了3辆,概率很高。听导游说不需要打车,可能是出租车贵的离谱。一个《人民日报》驻朝鲜记者统计过,平壤的出租车2012年是1500辆,大多数是比亚迪,起步价2美元,超过2公里以后每公里0.6美元,晚上9点后还要翻番。现在出租车保有量会有所增加吧。</h3> <h3>从西海水闸回到平壤,又进入一家饭店吃饭,仍是招待我们10个人。这次是吃烤肉,两个人1盘猪肉。另外的辣白菜、拌粉条、小年糕是4个人合吃的量。</h3> <h3>这家饭店也位于一条主要大街上,饭店里有一些商品供我们购买,就是糖块和烟酒,很简单很不起眼的柜台,商品的包装也不讲究。</h3> <h3>从开城回来的路上看到这么一个景儿,感到很有意思,虽然粉刷着鲜艳的色彩,还是看出这座楼房及围墙已经很旧很久了。在发霉的稻草堆旁,土堆上竟然立着一个端着美味佳肴托盘的可爱小胖子,我不禁笑了,乐趣来自生活,尽管生活有些艰苦;幸福来自满足,苦中作乐亦是欢乐。</h3> <h3>发现有的窗子上没有玻璃,用塑料布充当玻璃。</h3> <h3>这是我拍的一栋看着很漂亮的住宅楼。</h3><h3>每当车辆经过这些高楼时,小韩导游会一次一次的地向我们宣讲这里面住的都是平壤市民,朝鲜的三大福利之一就是住房免费,结婚后就会分配到住房,这话我信。90后们没有体验,70后和80后们一定还有小时候父母分配到住房的印象,60后参加工作早些的应该也享受过我们国家的这项福利,所以这一点不新奇。</h3><h3>朝鲜还有两大全民福利,即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是指从托儿所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以及只要能通过选拔性的考试,就可以就读免费的大学。课程的安排是半天时间文化课学习,半天时间参加兴趣活动。在我们旅途中,导游专⻔安排的高中生表演也是在宣传朝鲜学生多才多艺的形象。医疗免费是指看病免费,所有的花销由国家承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到不同级别的医院看病。</h3> <h3>在电脑上局部放大后,我看到的却是一栋貌似无人居住的空楼,窗子上的玻璃也很蹊跷。</h3><h3>据说在朝鲜保卫祖国的英雄和人民军会优先分配到住房,还有那些对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专家、运动员更有机会得到优质住房。</h3> <h3>这样的道路是去南浦时经过的。</h3> <h3>但乘火车途中,也看到了很多乡村这样整齐划一不失美丽的住房。</h3> <h3>酒店这一天出现了一辆大旅游车,我们走,一个大学生团来了。</h3><h3>这种大轿车在朝鲜不普遍。</h3> <h3>离开平壤的这天早晨,我们早餐时间稍稍推后了一点,北京时间7点。5盘菜肴一式三份,今晨加了每人1个鸡蛋,半杯牛奶。回想这几天来,伙食,尤其早餐很不错,甚至达到了丰盛的程度,其实我们平时的早餐是不用这么隆重的。可能由于不是自助型早餐,吃的花样少吧,每早摆上这一堆盘子,实际我们10个人并没有这么大的胃口,也没有那么好的胃口,每次都剩下不少,感到很不好意思。</h3> <h3>今天整理照片,又看了一看在朝鲜时我的速记本,发现还有几个点没有提及,现补充一下。在小韩导游的介绍中谈到了他们的青年人的一些趣事,比如“吃冷面”的就是“结婚”的意思,“我们去吃冷面吧”即是求婚的意思。朝鲜的法定婚龄,男性是18岁,女性是17岁,可是实际上他们结婚也没有那么早。有可能是因为朝鲜男性有服兵役的义务,一般都是几年。朝鲜还有“南男北女”这样一个民间俗话,就如同我们说的“米脂的婆姨绥德汉”。在朝鲜半岛上,南部帅哥多,北部出美女。至于成因是认为气候造成,朝鲜女子自然天成、皮肤白净、容貌姣好。除此之外,朝鲜女子大多能歌善舞,具有隐忍、包容、勤劳的特质。</h3> <h3>2000年与2007年朝鲜金正日与韩国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分别举行过首脑会谈并达成一些协议,这次旅游中,小韩导游在谈到半岛统一问题时,对这两位韩国总统充满了怀念。</h3><h3>我在一些文章里也看到过一些数据,说是在金大中和卢武铉执政的10年中,韩国政府和民间向朝鲜提供的粮食、建材乃至现金达到3万亿韩元。</h3><h3>朝朝前段时间首脑的接触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事态,但由于朝鲜半岛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都缺乏逻辑连贯性,所以我们也不好推断朝韩究竟会走向何方,走到一个什么状态。</h3><h3>这张图片是我们到达平壤那晚,从丹东回平壤的朝鲜人携带的行李。</h3> <h3>回程火车途中拍摄,我想是不是路途漫长,这些人骑车累了,停下来歇歇脚儿。</h3> <h3>这是几天来所拍摄照片中可以看到的永生塔,有几幅是拍摄,有几幅是在照片中发现的。每个城市、街道、大企业、大单位都有永生塔,就像每个朝鲜人都带领袖像章,每个家庭都挂金家父子像一样,位于平壤市金星大道入口处的永生塔是全国之最,巨大的拱门式建筑基座宽30米,塔高达到60米。在朝鲜人民心中,永生塔就是领袖的化身。所以在各地,永生塔都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当地政府会定时进行清洗和维护。</h3> <h3>这是我在几处允许我们购物的地方买的糖果,左1可可水果糖500g袋装,在去开城中途休息区是15元一袋,在开城则是10元一袋。左2图中左边那袋20元,右边那袋10元。左3巧克力60元。右1巧克力25元1盒。右2在友谊商店买的打糕10元1盒。</h3> <h3>左1冰箱贴10元,右1塑料对人45元。下面糯米做的小娟人有的10元一个,有的20元一个。</h3><h3>这次我们来朝鲜,很是做了一些准备,我带的一长一方2块丝巾,1袋大白兔奶糖都顺利送达。临走时我箱子里的储备,没有打开的整袋花生米和城隍庙怪味豆也都顺利送出。</h3> <h3>买的香烟和酒。左上为“黎明”牌,中“7.27”牌,7.27是代表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日,是为《战胜节》。左下为“阿里郎”牌。三条香烟共490元人民币。右为金刚山酒,50度,110元。朝鲜的酒低度较多,一般都是30来度,度数高的品种很少。</h3><h3>朝鲜的节日不少,介绍一下:</h3><h3>4.15太阳节(金日成生日)2.16光明节(金正日生日)4.25建军节 7.27战胜节(停战协定)8.15光复节 9.9国庆节 10.10建党节12.27宪法节</h3><h3>另外还有春节、清明、端午、五一、六一、中秋、冬至也是他们的节日。这其中只有太阳节、光明节、国庆节、春节放假时间长一点,其他节日不了解。</h3><h3>说到建党节,还有一个小插曲。小韩导游介绍建党节是1945年10月10日,我遂问她,金日成1925年就离家参加了革命,1945年建党前他们是在什么组织领导下进行斗争呢?小韩语塞。方导上阵,绕着说了一圈,最后说,没有建党,已经有了基层组织。</h3><h3>其实历史是从1920年金日成就来到了中国,在中国读书,1926年在吉林加入朝鲜共产同盟;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其领导下的抗日活动;1936年5月在中国东北建立祖国光复会,是朝鲜第一个由共产主义者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45年8月金日成率领部队跟随苏军返回朝鲜;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正式脱离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朝鲜共产党,1946年8月改为劳动党。</h3><h3>我以为方导会说光复会,他却没提。</h3> <h3>这个千里马雕塑是塑料的,非常粗糙,但是实在没有看到稍微精细点的,就买了它。上面的朝鲜元标价是1400,按照小韩导游给出的“汇率”换算,应该是87——93元人民币,但是先生买时营业员要了110元。</h3> <h3>最后我借用几张网络上的空中拍摄图片给大家一个更立体的观感。</h3><h3>这是我几次拍到的工厂大烟囱,它是平壤的1号热电站,燃烧煤炭,为平壤提供电力供应。另一处热电站在平壤南部统一大街附近。</h3> <h3>光复大街,规模较大的一个街道之一,也是为了配合1989年举行的世界青年运动会修建。大街两侧的高楼大厦呈扇面型分布,道路上不见有车。</h3> <h3>统一大街,1992年修建,是金日成时期最大规模的建筑项目。目前仍是平壤最大的街道,约有5万个家庭住在这里。</h3> <h3>未来科学家大街位于平壤市中心,坐落在大同江边,主要是为在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等教育单位工作者提供住房所用,该住宅园区内的住宅环境和各项服务设施都堪称一流,每家住户还配备了高级家具。金正恩亲自为其取名,并组织派遣了朝鲜人民军521建设师团进行建设,未来科学家大街已于劳动党建党70周年之际顺利完工。(百度36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