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系列之——上海万吨水压机参观记

科技老人

<h3>  作 者:杨 振</h3><h3> 1966年我十七岁。在上海闵行,我有幸见到了期盼许久的万吨水压机,还有专人引导讲解,让我见到了“大世界”。在参观现场,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启迪,培养的志趣,远比啃课本的收获多得多。</h3><h3> 11月的一天清晨,我们五个同学结伴,由上海市中心出发,往西南行走大约20公里——沿途还看到了几座废弃的钢筋水泥碉堡——十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目的地。</h3><h3> 远远望去,几栋高大的厂房矗立在荒郊野地。接待我们参观学习的是一位老工人师傅,他带领我们走进了道路北侧的万吨水压机厂房。厂房全部是钢梁结构,大约十层楼房高,一百米长,三四十米宽,万吨水压机巍然矗立在中间。听老师傅介绍,这个钢铁庞然大物,地面以上高24米,深入地下40米,宽将近9米,连同工作台长将近40米,总重2300吨,它的横梁重260吨,能够锻造300吨重的钢锭,压力达到12000吨。</h3><h3> 水压机正在锻压火车头大轮子。只见水压机西边,有一个巨大的类似铁铲子的工具,硕大铲子的中腰由一个天车吊着,十几名工人扶着硕长的把手,天车滑向西南侧的高温氧气炉。炉门打开,里边是被烧得通红的大钢锭。钢锭被大铁铲子铲起,慢慢地运送到水压机下方的模具里。</h3><h3> 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上边的模具开始沿着四个大钢柱往下移动,只听“哭”的一声,脚底震动了一下,上下模具合拢。我心里想:倘若是将面团放在里边压成面饼,用牙咬肯定困难了。</h3><h3> 而后,上边的模具慢慢抬起,几个工人用水枪往铸造好的轮子上喷水,水蒸气弥漫着水压机。待轮子稍微降温后,工人们用一个大撬杠,将轮子撬活。</h3><h3> 东边过来一架天车,用硕大的铁夹子将火车轮子运送到厂房东北的外边。</h3><h3> 那里,堆放着许多压铸好的火车轮子。老师傅说:它们要自然冷却一年左右,才能够加工成真正的火车主动轮。</h3><h3> 万吨水压机厂房西南,还有两栋高大的厂房。</h3><h3> 在一栋厂房里,我见到了一座3000吨中型水压机,与万吨水压机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个体小一些。一根十几米长、一米左右粗通红的大钢锭,两边用天车吊着,可以上下来回翻身,水压机正在给它挤压,像揉面团似的,越压越长,越挤越细,越揉越瓷实。老师傅说:这是一根造轮船用的大钢轴。</h3><h3> 另外一栋厂房里,有一座1200吨的水压机,与中型模样差不多,只是个体更小一些。几个工人拖着一把大刀,放到一根通红的长钢锭上边,水压机上部往下一移动,钢锭被切成一截一截的,好像是压铸火车轮子用的钢锭。</h3><h3> 老师傅说:万吨水压机是一个国家发展工业的核心装备,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军事发展的重要象征。以前,美国、苏联已经拥有多台。七八年前,时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的沈鸿写给毛主席一封信,建议制造万吨水压机。而后,在设备不足、没有经验、困难重重的条件下,沈鸿担任总工程师,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智慧,自力更生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重型机械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h3><h3> 我记得1965年发布万吨水压机消息时,举国欢腾,犹如今天的“神七”飞天一样,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现在,我有幸亲眼目睹擎天柱,兴奋之情难于表达。</h3><h3> 我高中毕业后当兵时,见到了46吨铸造的笨重的坦克,我曾想:若是用万吨水压机一次性将坦克主要部件压铸而成,坦克肯定轻便结实跑得快。</h3><h3> 我们班的副班长孙元平是上海的高干子女,提起万吨水压机,他讲过一件这样的事:有一年,巴基斯坦坠毁了一架美国制造的飞机,我国专家对飞机残骸的龙骨进行了考察检测,表明是用十万吨水压机压制成的,怪不得人家的波音飞机那么结实呢!于是,我国下决心要建造20万吨超大型水压机,不然的话,永远造不出大型客机、重型飞机。</h3><h3> 现在,我国比万吨水压机更大的设备肯定是有了。我辅导学生科技创新制作时,设想过制作一台水压机模型,查阅过很多资料,曾经见过我国超大型水压机的报道,比如重庆二重的一万六千吨水压机等。因为有的学校已经有了相关的科技作品,并且获奖了,我们的创意只能半途作罢。<br></h3> <h3>我对坦克有感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