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陈柏年

<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十年了,我很想念她!</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时,我不在身边。每每想起,我心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的情感,是弟兄们都无法体会的,这源于我对农村苦难岁月和母亲善良辛苦劳作的过早记忆和体悟。</p><p class="ql-block"> 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没有离开辛苦二字。母亲生于民国乱世,小脚。母亲一生经历了旧社会、新社会和特色社会三个时期。中国农村的所有苦难,在母亲身上几乎过了一遍。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六男一女。而母亲一生养大了八个孩子,除了我们弟兄姊妹,还有伯父伯母六零年去世后留下的大姐姐,母亲的辛苦无法想象。</p><p class="ql-block"> 我是母亲的第六个孩子,弟兄中排行老五,还有一个姐姐。我出生时,家里生活很困难,母亲没有奶水,我是母亲用面糊糊喂活养大的。</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是靠工分分粮吃饭,再加上山区土地贫瘠,产量低。那时,家里吃饭的人多,挣工分的人少,每年分的粮食不够吃,家里的生活异常清苦,而母亲的清苦,更是超乎想象。母亲在怀我的时候,长期处于饥饿中,身体的营养几乎耗尽,所以生下我的时候,一点奶水都没有。我是没有吃母亲奶水长大的孩子,所以母亲对我的爱就更多一些,我和母亲的情感因此更深。</p><p class="ql-block">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是母亲的劳累辛苦。农业合作社时期,母亲每天鸡叫起床,给一家人烙馍馍,然后去生产队里劳动。中午下工后,一路上要铲野柴火,一大背篼柴火铲满后赶回家做饭。吃完饭,洗完锅碗下午去生产队劳动。晚上放工回家,还是一路上铲柴火,一大背篼柴火铲满后回家,给一家人做饭。饭做熟了,一家人吃饭,母亲就去给猪和食,烧炕,干完这些,一家人的饭早吃罢了。锅里剩多少,母亲吃多少。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一家人狼吞虎咽的吃饭,锅里经常剩不了多少。所以,母亲每晚很少吃饱饭,每晚吃的都是冷饭。这一切,在我很小的时候都看到了,所以,在母亲做好晚饭去喂猪烧炕的时候,我就偷偷地给母亲盛一碗饭放起来,等母亲干完活回来,就端给母亲。长大后慢慢明白,母亲为什么总是在大家吃饭的时候去干活,不一起吃饭。母亲是故意这么做的,是为了把自己的一份饭让出来,让孩子多吃些,能吃饱。</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洗完锅碗,一家人都早早的睡觉了,而母亲还要在油灯下给一家人缝缝补补,直到半夜。有时候,母亲手里做着针线活就睡着了。母亲太累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这一切,我从小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陪母亲晚上做针线活,也学会了简单的缝缝补补,自己的衣服破了自己缝补。我也很小就学会了做饭,经常帮母亲做一些家务。</p><p class="ql-block"> 因为看到母亲的辛苦,上学后,我一直学习很努力。</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我一直是个好学生。每年放暑假,正值夏田收割的时候,除了铲柴拾粪放牲口,我都要到地里帮母亲拔田。以前的山区都是坡地,啥庄稼都是用手拔。母亲有月子病,经常手麻,拔田禾很慢,慢了就要受队长的呵斥,所以,我小时候暑假经常去生产队的田里帮母亲拔田,不让母亲落在别人后面受委屈。</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第一学期的年底,农业社解散了,土地包产到户。家里十一口人,分了三十三垧地,一垧两亩半,就是82.5亩地。都是山地,土地贫瘠,苦力大,收成少。第二学期开学时,因为一家一户都分了羊和牲口,都要人去放牧,家里人的少忙不过来了,所以班上多半同学辍学了。我家和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可我没有辍学,母亲是我身后坚定的支持者。 初中三年,每天早上,母亲早早起来给我做早饭,我吃了早饭去上学,拿上炒面或馍馍,中午不回家。整个初中三年,十五里路一条梁,叫长尾巴梁,我一个人走读,是母亲每天给我力量。</p><p class="ql-block"> 考上高中,母亲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开学的时候,父亲并不同意我继续上学。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里年年收成不好,经济上困难,四哥、我和老六都要娶媳妇成家,所以父亲要我辍学去打工挣钱娶媳妇。为此,我和父亲闹得很僵。</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后,我理解了父亲的惆怅。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因为上学的事,我和父亲发生了第一次争执,父亲让我去打工挣钱娶媳妇。我对父亲说:“我可以不要媳妇,但一定要上学。假如考不上学,我再去打工。我的媳妇不要您管”。父亲还是不同意,在我要离家出走的时候,母亲在大门外拉住了我。母说:“你大(定西人方言把父亲叫“大”)不供你上学我供!”</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母亲的坚定支持下,我上了高中。高中在十几里外的镇子上,因为有一架山一条河,无法走读,得住校。</p><p class="ql-block"> 整个高中阶段,每周回家一次,背上母亲擀好晒干的杂面雀舌面,还有母亲饹的谷面酸馍馍。八十年代,在定西的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加上山区土地面积大,肥料少,土地的贫瘠,产量很低,还是靠天吃饭,家里依旧很困难。在家劳作的母亲还是要想办法给我罗腾些白面烙馍馍,偷偷的装几个鸡蛋给我补充营养。每次离家,母亲都要送我出门,看着我过了山口才回去。</p><p class="ql-block"> 高中,我由练长跑考体育到转文科,几经周折, 我终于考上了甘肃省财政学校。离家的时候,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高兴而又茫然地问我:“老五,你走了几时来呢?”我说:“妈妈,我放学就回来了。”离家的时候,母亲总是站在门外的场边上,直到我过了山口才肯回去。</p><p class="ql-block"> 每次离家,我都是以泪洗面,不忍回头!</p><p class="ql-block">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准备回到老家工作,很好的陪伴母亲。然而到毕业的时候,正是地方财政最困难的时候,一年工作到十月份农业税收上去后才能拿到工资,还得从家里背粮吃。很无奈,我改配去了五百里外能月月拿上工资的国有企业——西北铁合金厂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此,一切都变了。就这样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母亲。在国有企业工作,除了春节假期,是没有时间回家的。那时,因为在机关工作,出差的机会多,只要路过定西,或者在兰州时间久一些,我都要回家看望母亲。每年春节前夕,我都要给单位领导给足理由,提前回家,陪伴母亲。每年回家的时候,母亲都给我留着好多鸡蛋。在过惯苦日子的母亲看来,除了她养的鸡下的蛋,对我这个在外的儿子,没有更好吃的了。这是多么淳朴的母爱!</p><p class="ql-block"> 每看到这一切,我都禁不住掩面而泣。每想到这一切,我至今泪流满面。每次离家的时候,我把母亲给我装好的鸡蛋又偷偷的放回去,而这一切又回让母亲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 原想着,成家后能把母亲接回去一起生活。然而,成家后才知道这是多么难啊!</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国企每况愈下,在经历了几十年算计后已经相当困难。成家后,母亲在我的家里只生活了四十天。那是妻子要生大女儿之前,心里没谱的我,回老家接回了母亲。想着只要母亲在,我心里会踏实一些。然后等母亲来了之后,才知道母亲的记忆力很差,方向感也很差。对于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母亲来说,如何护理一个现代社会的月婆子,完全很茫然。煤气、电器都不会用。看到这情景,我突然感觉到母亲老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母亲六十八岁了!劳苦一生的母亲显得很苍老。所以,我从书店买来有关产妇护养方面的书,接替了给母亲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孩子满月后,母亲就要回老家,她惦记着父亲的吃饭问题。是啊,父亲一辈子没做过饭,离开母亲,父亲的生活会成问题。虽然还有三个老哥在身边,但都已分家另过,各是各的生活,时间长了,按以父亲的性格,肯定是不方便的。再加上家里养的猪和鸡,个个是长口的,都离不开母亲。所以,我找车把母亲送回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孩子小的时候,我无法分身,回老家的次数少了。等孩子大一些,短短几年。发现母亲记忆力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母亲患有严重的脑萎缩。大夫说,医学上没有好的治疗办法,有条件就多给些有营养的吃喝。知道这一切,我心里很痛,就开始了孩子和母亲两边的奔波。</p><p class="ql-block"> 老六结婚后,家安在县城。家里剩下父母亲两个人。经弟兄们商量,父亲自愿去了二哥家养老,母亲自然也一起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母亲的脑萎缩越来越严重。母亲对眼前发生的事很少有记忆,除了吃饭的时间,基本都在睡觉。我再次带母亲去定西专医院做全面检查,结论还是一样。大夫的建议还是一样,有条件就多吃些有营养食物。</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已经放下了原单位的工作,,应聘到一家中央大报甘肃站的工作,上班时间相对自由一些,除了处理报社甘肃站业务上的事和生意上的事,就回老家看望母亲。每次带些吃喝回家,母亲都留给父亲吃。每次卖件新衣服回去,母亲都会抱怨说再别花钱买衣服了,她穿不烂。</p><p class="ql-block"> 唉!我一生辛苦的母亲,她对生活的要求多么简单啊!</p><p class="ql-block"> 除了脑萎缩,母亲又患了严重的肺心病。咳嗽很厉害,脸也肿胀。2007年父亲过寿我回家的时候,母亲病的很严重,我心里很难过。弟兄们都在热热闹闹给父亲办寿,招呼亲朋乡党吃饭喝酒。而我的心却淹没在泪水中,我整天都坐在母亲身边,尽量和母亲说话,生怕母亲睡着再醒不来。</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母亲完全昏迷了。给母亲穿上老衣,弟兄们已经准备办后事了,可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我而去。我摸着母亲的脉搏,根据自己已有的常识判断,母亲是心火太旺,烧昏迷了。我化了几颗从兰州带去的冻梨,用棉签蘸上冻梨水,一边润着母亲的干裂的嘴唇,一边呼唤母亲,这样过了三个个多小时,我泪水模糊的视线里,看见母亲微微的添了一下嘴皮,我赶紧用小饭勺给母亲灌了一勺,母亲咽下去了。就这样流着泪,一边呼唤,一边给母亲一勺一勺喂。喂完了近一碗冻梨水,下午三点钟,母亲醒过来了,自己从床上翻身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又活过来了,是我的呼唤,留住了母亲!</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和弟兄们商量送母亲住院。二哥不同意,他说送医院万一去世在医院,进不了家门怎么办丧事?这对他不好。</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就是这样啊!</p><p class="ql-block"> 在农民的意识里,老人年近八十有病时间一长,就是老病。宁愿老人在家里等着去世,也不敢去医院看病,怕花钱!怕老人治不好去世在外面。愚昧无知和迷信使人应有的善良失去本真,这是偏僻闭塞的环境下人性的悲哀千年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我能怨他吗?</p><p class="ql-block"> 在无法统一意见的情况下我去镇子上找大夫了。感谢内官营镇上医院的康大夫妙手回春,他开的中药很快治好了母亲的病。</p><p class="ql-block"> 然而,母亲仅仅活了一年!也许,是母亲舍不下我,在阎王殿前请了一年的假!</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里,我辞去了公职和报社的工作,专心打理画廊,事比较多。但一有时间,我就去老家看望母亲。这一年,母亲完全没了记忆。在父亲八十大寿的时候,我每一次走进母亲住的房间,母亲都要问我:“老五,你几时来的?”我每离开一次房间,母亲都要问我:“老五,你走了再几时来呢?”直到我离家回兰时,母亲还问我:“老五,你走了再几时来呢?”</p><p class="ql-block"> “老五,你走了再几时来呢?”</p><p class="ql-block"> 这一句话,母亲真正问了我二十年!直到我最后一次离开母亲!</p><p class="ql-block"> 2008年11月23日早晨七点半,三哥来电话说母亲去世了,我如五雷轰顶。十天前离开母亲的时候,母亲的精神状态还很好。我真不敢相信,仅仅十天,母亲就走了,就这样离我而去!</p><p class="ql-block"> 然而,母亲真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母子连心!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一夜没有睡意,看书也看不进去,写字也总是出错,这一夜我心神不宁。早晨五点多我闭目躺在沙发上,恍惚之间一身冷汗,从沙发上惊坐了起来!正当我心下困惑的时候,三哥的电话打来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开了我!</p><p class="ql-block"> 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是我十年来无法愈合的伤痛!也是我一生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母亲,我很想念您!</p><p class="ql-block"> 如果还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孩子!如果还有来世,我绝不会再离开您远游他乡,我会一辈子守着您!</p><p class="ql-block"> 愿有来世!</p><p class="ql-block">(己亥年正月初三,柏年挥泪于省吾竹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