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在北海的日子里

洪伟

<h1>概 述</h1><h1>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地级市,面积3337平方公里,人口175万。北海位于北部湾东南部,她三面环海,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天一、二月份的温度一般在20几度,不冷不热,最适合中老年人居家养老。</h1> <h1>北海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盟的起始点(门户)。</h1><h1>来北海旅游的人们,通常把这里作为一个前往越南和柬埔寨的中转地。</h1><h1>同时,北海自身也有很多旅游资源。</h1><h1>以下我主要展示四个看点……</h1><h1><br></h1> <h1>一、赶海</h1><h3>赶海—— 在大海退朝的时候,会有一部分海洋生物来不及撤退而遗留在沙滩上。人们去捡或者挖,以获得观赏或者食用所需。</h3> <h3>什么时辰赶海,主要是看退潮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退潮时间也不一样。我们一月下旬去北海的季节,开始判断退潮应该在上午,结果十点多去,海水仍然在高位,成片的红树林只冒出一些树梢。请教渔民,才知道退潮应在下午两点半。</h3> <h3>北海有两个著名的沙滩,一个叫金滩(沙滩呈金黄色),另一个叫银滩(沙滩呈银色),其沙子细如面粉。金滩与银滩相比,当属银滩最好。</h3><h3>赶海的人们,不论是渔民还是游客,大多来这两个地方。</h3><h1>图中心形图在银滩所拍摄</h1> <h3>对于一般游玩的人们,退潮的时候是全天拾海贝、海螺和小螃蟹最开心的时光。</h3> <h3>捡贝壳</h3> <h3>美女妻子在捡贝壳,帅哥老公是一名专业摄影家。</h3> <h3>这是小朋友在沙滩赶海,照片做了黑白处理。</h3> <h3>游客们在围栏的地方捡一些贝壳或者海带等。</h3> <h1>探访专业赶海。</h1><h3>也许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想着做一次专业赶海探访。</h3><h3>这天下午两点半我们去赶海,这时海水已经到脚肚子,我们随着渔民继续往海中走去。</h3> <h3>我跟随渔民前往海滩深处</h3> <h3>沿着潮水退却的方向,我们一步一步地赶去。不一会儿功夫,海水就退到脚背以下了。</h3> <h3>渔民开始圈地围海。</h3> <h3>她们圈地围海做什么?</h3> <h3>圈地围海之后,渔民把围在圈子里的海水赶走</h3> <h3>我也小试了一把。海水赶干后,渔民就开始挖沙。</h3> <h3>带着好奇心,我继续探访</h3> <h3>然后,渔民在圈地的范围内开始往深处挖。</h3> <h3>挖到50几公分的深度,从里面拔出一条一条像小拇指粗细十几公分长的虫子,它叫沙虫。</h3> <h3>这种沙虫是一种软体生物,肉乎乎的。据说沙虫每斤收购价60元,做海鲜很有营养价值。一个渔民半天时间能够挖三四斤呢。</h3> <h3>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位于金滩赶海的专业渔民满载而归,篮子里有的是贝类,有的是沙虫。</h3> <h3>成群结队的渔民赶海回来了,挑着担子,看起来沉甸甸的。</h3> <h3>这是渔民挖到的沙虫。我才体会到专业渔民赶海的价值,贝壳海螺大多只是一般驴友玩玩而已,真正靠海吃海还得靠沙虫。</h3> <h1>也有渔民拾到一些贝壳,收购价也才不到十元一斤</h1> <h3>赶海的获得,看起来巾帼不让须眉。</h3> <h3>作为驴友的我,没有本事挖沙虫,只能捡捡海贝。</h3> <h3>说到赶海,不得不说北海的红树林。这是北海特有的海洋植物。它长期泡在海水中,通过自身过滤海水中的盐分以其获得生长,在这样的吐故纳新过程中,净化海水、维持着海洋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北海的海岸线都不会发生海藻污染的问题。</h3><h3>图片中就是北海成片的红树林。</h3> <h3>红树林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它不是靠植物的种子繁育,而是一种靠胎生的植物。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很小很小的小树苗自己生长在母亲树的树枝上,待根系发育好后,自然掉落在地下,重新成为一颗小树。</h3><h3>图片中的地下就有很多这样的树苗。</h3> <h1>北海银滩观日落</h1> <h1>二、群居</h1><h1>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就是群居,现代人类最时尚的养老方式就是抱团养老,不知诸位看官是否认同?</h1><h1>作为首次体验,我收获满满。这有两个因素:</h1><h1>第一,中国中老年人大都50后,这代人的出生率最高,听说全国有两亿人呢。如何让这些中老年人过的有质量、有水平、不寂寞?我觉得抱团群居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1><h1>第二,50、60后的人群基本都有独生子女,在现代繁忙的社会,大多不想给孩子们增添负担,拖之后腿,所以几家要好的朋友组团在一起生活,互相帮助,共同玩耍,岂不乐哉?</h1> <h1>我们一行8人先后从合肥来到北海,租居在北海市银海区铂金翰宫小区一栋三室两厅的房子,开始我们的北海旅居生活。</h1><h1>图为我们居住白金瀚宫小区别墅群。</h1> <h3>没事的时候,我们围在小区凉亭的石桌打牌掼蛋,休闲如仙。</h3> <h3>居家过日子,采购柴米油盐菜,每天都发生。我们设置一个很好的体制,每人每天轮流值班,谁值班谁做菜,谁值班谁购菜,不过账房先生每天都得跟着值班者去付钱。这种体制激发了每个人的烹调热情和技能,所以我们每天都有6到7个菜,而且每天的菜系都不一样。</h3> <h3>在不能出去观光的时候,我们大多数在家里掼蛋打牌。</h3> <h3>瞧,这是周行长在做松鼠桂鱼,他刚从建行退休下来,而且几个月前,食道动了大手术,不放疗不化疗,跟大家群居后,能吃能睡,心情开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大家都说,啥时候要给他摘掉“病人”的帽子。</h3> <h3>合肥有个习俗,阴历二十三过小年,都要做糯米圆子。瞧,巧妇们在忙着做糯米圆子。</h3> <h1>这是小年这一天中午的九道菜。</h1> <h1>包饺子</h1> <h1>没事的时候,大家又是低头族,手机党!</h1> <h1>三,北海圆博园</h1><h1>圆博园是北海一个最大的公园,其特点是园中按广西13个地级市不同的景色,设置13个小园,各举千秋,颇有看店。</h1> <h3>这是园博园的大门口</h3> <h1>玉林园</h1> <h1>桂林园</h1> <h1>百色园</h1> <h1>梧州园</h1> <h1>崇左园</h1> <h1>这是刘三姐“南潭鱼跃”典故的石雕。</h1> <h1>来宾园</h1> <h1>那园</h1> <h1>贵港园</h1> <h1>防城港园</h1> <h1>钦州园</h1> <h1>柳州园</h1> <h1>北海园</h1> <h1>四,北海老街</h1><h1>在北海北部沿海有一条古老的街,两旁矗立的老式建筑,石板铺路,全长有2公里多,街道两侧的商店毗邻接踵,多数是砗磲、珍珠、珊瑚等海类工艺品。</h1><h3></h3> <h1>观棋不语</h1> <h1>老街的黄昏</h1> <h1>后记:</h1><h1>北海的旅居,最吸引人之处是气候宜人,冬天平均温度20来度。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就是海滩,在海滩赶海、看日落;其次去的多的地方就是北海老街,那里人头攒动、特产丰富、热闹非凡。</h1><h1>我们离开北海的这一天,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温度居然高达26度。</h1><h1>与之相反,为了与家人团聚过年,我径直往北行进到首都,天气却越来越冷,达到冰点以下的温度。生活在冰冷的世界里,特别怀念北海那春天般的日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