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刘富河谈撞击——文章来源《门球之苑》2019年2月号

热心人

<h1><font color="#ed2308"><b> 名将刘富河谈撞击</b></font></h1><h3><b><font color="#39b54a"> 文/刘富河</font></b></h3><h1><font color="#ed2308"><b> </b>门球运动在我国已发展了30余年,这期间门球人的击球姿势和握杆长度几经变革,从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击球姿势的变化无疑使击球质量也发生了质变,促使门球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下面就握杆和击球的姿势方法谈谈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希望得到球友们的指正。</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一、 握杆长度<br></font></b> 在比赛场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球友的握杆高度(长度)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喜爱而采用的。有人喜欢用高杆,也有人欢低杆的,高杆和低杆各具优、缺点。球杆高(长)的优点是利于描准和发力,但因重心高,所以稳定性不好;球杆过低(短)的优点是重心低,稳定性好,但是不利于瞄准和发力。所以,在击球前,先要调球杆高度(长度)。<br> 那么,究竟握杆的高(长)度多少为宜呢?<br> 我个人认为,不论身高多少,都要有一个基准点,这个基准点就是自身的肚脐位置。这样的握杆高度(长度)重心稳、视野开阔,利于瞄准和控制力度,非常适合于众多的门球人掌握和学习,具有推广和普及性。见照片。</h1><h3></h3><h3></h3><h3></h3> <h1><font color="#ed2308"><b> 二、握杆方法<br></b></font> 按大多数门球人的习惯,我采用的也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掌心相对的握杆方法;上(左)手的食指尖在下(右)的腕口和手心之间,左、右手的两个食对称伸直,两手食指紧贴球杆。这样的握方法能起到稳定球杆的作用,能使两手同时发力,有利于出杆正,只有出杆正,才能提高命中率。见照片</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b> 三、站位<br></b></font> 击球前,不能忽视的重要一步就是站位,只有站得正オ会有后续的击球质量。<br> 站位的标准是使人体中心点、自球和目标球形成三点一线,(如果选择參照物作为辅助,效果更好),身体距自球约为50厘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球杆自然的放在身体右(左)侧,这样就完成了站位。<br> 有球友说我打直线准(与边线平行),打斜线不准(与边线不平行)不论是直线球还是斜线球,只要心里有目标(他球、球门),オ能打出高质量的撞击球。</h1><h3></h3><h3></h3><h3></h3> <h1><h1><font color="#ed2308"><b>四、瞄准左脚脚尖做辅助瞄准</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和广大球友友一样,我也是采用四点一线的瞄准方法,门苑多有介绍,在此不做过多叙述。不同的是我的左脚也参与了瞄准,用我的左脚尖做辅助賄准可以起到微调准的作用,瞄准完毕后,左脚不动,起到定位的作用。见图片。</font></h1></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b> 四、双贴脚上右脚贴住球槌<br></b></font> 瞄准完成后,上右脚与左脚平行,利用双脚掌骨的突出点来贴实槌头的(两点贴),而且双脚要站成内八字型,这样就避免了拉杆过远打到脚后跟或者是贴的过于紧实而拉不动球杆。<br><font color="#ed2308"><b> </b></font></h1><h3></h3><h3></h3><h3></h3> <h1><font color="#ed2308"><b>  五、试杆</b></font></h1><h1> 双脚贴好球槌后,在击打前还要进行试挥杆,一是试一试贴脚的松紧度,二是对瞄准线的微量调整,来验证是否脱离了原来的瞄准线。<b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六、击打撤杆与进杆<br></b> 上述操作完成后,就可以击球了。击球过程分为撤杆和进杆。撤杆时要根据撞击目标的距离远近来决定撤杄的距离,还要保证球杄的稳定;进杆时要果断自然、不要拖泥带水并保持进杆的稳定性,根据目标的远近距离来决定球杄的摆福,而球杄的摆幅也决定着力度的控制。<br> </h1><h3></h3><h3></h3> <h1><font color="#ed2308"><b>  七、收杆<br></b></font> 虽然收杆不在击球范围之内,但我个人觉得球杆依然回到脚下为好,也就是出杆的位置。另外,进杆后不要有多余的和附加的动作,如拧杆、歪身体等。<br> 击球做到规范化,养成良好习惯。大家都能得到收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