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比较突然地得到春节可能成行德意志的“喜讯”,于是,紧张地开始准备:DHL快递邀请函,为了快,在太原拿上快件直接送到高铁上,接力赛一样三天拿到了邀请函,次日到西安签证,然后一天三遍关注签证消息,终于在上飞机前两天拿到了签证😊。</h3> <h3>马不停蹄地高铁、飞机、飞机,飞十几个小时,一路昏沉睡觉到了法兰克福。</h3> <h3>兴奋了一白天,谁知晚上就浑身痛起来--------坏了,是流感了😤,低热,体温37.5度左右,吃药,喝水,睡觉,吃药,喝水,睡觉,应该也有倒时差的关系,总之,太痛苦了。</h3> <h3>异国的天气还是很配合得冷,唉,我是千里迢迢来昏睡的吧😴。</h3><h3> </h3> <h3>异国的人民大概非常习惯这个气候了,我把自己裹成了“粽子”,而这位却热成这样🤣,虎呀!下面这位就在这儿(宜家的停车场)这样给个看起来最多三个月大小的宝宝换了纸尿裤😟</h3> <h3>我的德性儿子实在看不过去了,强烈要求带我去看医生。于是乎,我有机会在德意志看“家庭医生”。</h3> <h3>法兰克福大学附属医院旁边的一所建筑,外观实在是一点都不显眼,进门后倒是感觉很温馨。儿子和里面那个帅哥一阵“鸟语”,被告知我今天的就诊需要先自费,然后再将就诊手续寄给保险公司,方可“报销”。</h3><h3>好吧,你长这么帅,你说了算😎。</h3> <h3>候诊室里面有七八个等候的患者吧,心里想着应该很快(中国医生的惯性思维:这几个患者通常最多一个小时就能搞定🤨)。</h3> <h3>广播里开始叫患者的名字,不同的患者被请进了不同的诊室。</h3> <h3>我也被喊进了“7”号诊室。诊室里非常整洁,医生并没有在里面。</h3> <h3>噢,刚进来时那个坐在里面的帅哥进来了,足足有一米九高,帅得我的体温都更高了😀(在家37.5°度,来这儿38.4度),他给打印机装进了各种用纸,告诉我们在这里等。等吧,平素做一名好医生,今天要乖乖做一名好患者。</h3> <h3>东张张西望望,一样样和日常对比着,哈哈,洗手池边一样贴着洗手步骤😏</h3> <h3>等得无聊死了,加上我的浑身不舒服,感觉我又要昏昏欲睡了,看了一眼医生的电脑,显示我已经在诊室等了一小时零四分钟了,莫名有些烦躁,想起了平日工作时的一些不够耐心患者……</h3><h3><br></h3> <h3>终于,一小时二十分钟后等来了医生,年轻,恩格斯那样的发型和胡型,并没有穿工衣,见面礼貌用语说得很到位(实在不好意思照相了)。儿子又和他一阵“鸟语”,详细说了我的症状,医生开始检查,电子体温计测了体温,拿压舌板看了咽部,又抄起检耳镜观察了外耳道,触了颈部淋巴结,做了肺部听诊,然后开始在电脑上记录症状体征,然后说他判断我是“流感”,病毒感染,我“看起来很虚弱”,可以选择“输液”,当然,也可以服药(谁说外国大夫轻易不让输液),我选择了服药,然后得到了下面三张单子。最后,大夫很客气的送我们出了诊室,又是一大堆祝福的话语,并握手作别(大夫和刚就诊的病人握手我还是有点不习惯)。</h3><h3>事后才看处方上有这位大夫的名字:因戈施密茨,是位家庭医生。</h3> <h3>这张是病历,记录了我的病史还有体征,诊断“流感”伴发热。</h3> <h3>这张是处方,处方了三种药,一种是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还有一种是止咳药(好像他问我是否咳嗽,我说不咳嗽呀),还有一种是滴耳药,他说我的鼓膜有炎症🤨。德国的诊所不卖药,药需要去药店买。<br></h3> <h3>这张纸有意思了,密密麻麻印着医生可以做的操作,旁边是每一项检查医生操作的次数,对应着的是多少钱,医生在给患者做了操作的后面做着标记:通过第三方了解病情(病人不能自己回答病情,不懂语言付出了代价啊),还“2到3次”😣,29.49元;全身的判断分析,也是“2到3次”,34.86元;夜间就诊,10.49元;收据和报告,5.36元。前面提到的每一项检查可都不是赠送😣噢。</h3> <h3>这个就是账单了。医生掏出手机认真计算,我的这次就诊“80.20元”(欧元啊)。</h3> <h3>出了诊所,并未服他的药,当晚就觉得好很多。啊哈,做医生真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