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们常用“叶落归根”来形容思念故土之情,故乡有我们血脉相连的亲人,是我们爱的归宿和心灵的寄托,这就是宗族文化。而祠堂则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她诉说着一个家族文化的源流与厚重。<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夏堂上话春秋,庆典联谊大业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形神兼顾细推敲,南北风格广琢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氏宗族千枝茂,子翰分源万古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承前启后垂典范,思先谒祖仰琼楼。</h3><h3> 这首诗描述建祠的真心、用心、耐心、细心、奉献之心以及建祠的愿景。有了这样努力,才有凝成我们家族文化的祠堂。</h3> <h3> 泥坑古村,群山环抱,山峦叠嶂,祠堂前那池池清水格外亮眼。 对门两条小溪,顺势而来,二合成一,称“夹河口”,如双龙贯气,穿村而过。靠背大山酷似一头大象,居住者如同嗷嗷待哺的小象,取名为象征吉祥的好听名字——象形湾。 144世先祖子翰公从福建长乐迁徙,就立居于此。日月星辰轮转,山川河流变化,四季昼夜更替,环境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客观的,也是特定的。所谓“风水”,其实就是选择综合环境最佳的地点,能避害趋利,聚集和获取更多良好的信息,让自己及后代生长、生活更舒适、更美好。</h3><h3> 子翰公来到象形湾,伐木造屋,开山劈地,掘井汲水,灌溉农桑、繁衍子孙。居所至今接近三百年,由于百年的岁月洗礼,土木结构故居早已日渐颓败。文革时期间,破除迷信,族人不敢组织兴建宗祠,而将子翰宗祠改建为泥坑生产队仓库。现正逢美丽乡村建设,响应政府号召,要拆除土木结构危房,在2017年9月底,将宗祠位置上的“仓库”拆除。黄氏子翰子孙顺应时势潮流,感念祖宗劭德,遂萌重建宗祠愿心。于去年正月初一,成功举行了“子翰公宗祠重建”第一次会议,达成共识。</h3><h3> 黄氏宗亲素有真诚团结,齐心协力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建祠倡议,一呼百应,慷慨解囊,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资金筹集工作。为使宗祠在有限的地基,有限的资金中,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点,体现家族精神风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标致性建筑,理事会按大家的构思请专业人员进行了宗祠的外观设计,请设计院按外观图进行了结构设计,按图施工。去年清明日动工启造。 11月竣工。历时将近一年。</h3> <h3> “黄氏宗祠”的大门采用老式样木门,门框是整块的杉木做成,大门墩用申敏申惠兄弟留下的门墩;祠堂大门两侧,设立了两根半圆护壁装饰柱,与上方两根半圆横柱,构成“井”字龙架,祠堂牌匾“黄氏宗祠”,镶在“井”字龙架中;堂号牌匾选用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字体,清秀挺拔、圆润大方,大门两边对联“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万代文明”上联说的是“祖宗优良品德,感召族人,不仅振兴宗祠事业,还将使我宗亲的各行各业发展壮大,兴旺发达”;下联说的是“祖宗功德无量,润物无声,家风熏陶,使我们严守法纪、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与时俱进,代代相传,世代昌盛,开启万代文明”,匾牌对联采用现在排版方式,匾横版从左到右,对联竖版从右到左。最有意思的宗功启万代文明的“明”字,明字本来没有繁体字,笔者采用变体篆书与简体相结合,寓意文字从甲骨到简体,文明从远古留传至今。</h3><h3> 祠堂外墙八根护壁柱与地、腰、顶三道圈梁相连,形成半框架结构,稳固坚实。祠堂内分为三阶,厅堂、拜台、神龛。祖牌台前两根独立装饰柱与横梁结成内龙架,可纳二百块神牌的十阶祖牌台与内龙架构成特大神龛,石砌阶梯上,祖先牌位按辈份和出生时间顺序摆放了十辈牌位。每块牌位,专业厂家制作,油漆保护,减轻灰尘侵损。 “神龛”前设立香案,香案台上放置特制的“子翰宗祠”大香炉。铸铁香炉,大理石香案、砼筑圆柱,防火防蛀、经久耐用,示意我们十分虔诚的心意,有长期供奉祖先的决心,让香火万年不息,代代相传。</h3> <h3> 我国的古建筑都非常注重屋顶的建造。古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的“冠冕”,除了它非常重要的实用功能之外,它是整座建筑物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我们的祠堂效仿古建筑,屋顶不但华丽壮观,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房檐、房顶、马头墙,采用最现代的模具工艺,镂出美丽的花纹,精雕细琢,古色古香,精妙之美与滴水、沟头花纹相辉映;马头墙前后连升三阶,隆筑龙脊,端配翘角;寓意黄氏宗亲喜上眉梢、好运连连、步步高升;顶盖小青瓦,栋脊立双龙戏珠,精巧端庄、古朴典雅。寓意飞龙在天,自强不息、富贵吉祥。<br></h3> <h3> 黄氏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宗祠门口的三步台阶正有此寓意。黄氏出自黄帝姬姓,三千多年前,陆终公立功,皇帝赐姓黄氏,始祖皆出于江夏,因此我们的堂名叫“江夏堂”。我们耳熟能详的是119世黄峭公的传奇故事,他登祥符戊申三甲第九名进士,初守江夏有功,妻有官、吴、郑氏,各生七子。<br></h3><h3> 在黄峭八十岁时,要求儿子到奔赴各地谋生创业,因此有了著名的离别时的认祖诗“骏马登程出异乡,任寻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保佑,三七男儿总炽昌。</h3><h3> 峭公的妻子也嘱托儿子,吟诗成内八句: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兴家创业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惟。吾年八十难相会,叶茂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见当念初分时。</h3><h3> 内外八句让族人有认同感和凝聚力,倡导自强敬业,富涵革新求索,战胜危难、共同振兴的民族精神。</h3><h3> 简明吊线,寺下泥坑峭公后裔吊线,从陆终公排,峭公是119世,黄子翰是144世,从峭公开始排列,子翰公是26世。我们要分清源头,理清世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峭山2化公3道公4汶公5省察6春公7仁公8潜善9久养10僚公11庆荣12百一秀13千一郎14渊公15廷桂16仲德17益受18景晟19鼎公20端公21瑶公22仲恭23旻公24子贵25谦公26子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氏家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不忘本 敬祖宗 重师友 讲诚信 兴教育 笃文风禁欺凌 慎争讼 。</h3><h3> 就是讲:要教育我们的子子孙孙。记住自己是从哪来的,要敬重自己的长辈,尊重老师,尊重自己的朋友,要诚实守信,要着力抓好教育,夯实浓厚文化科研氛围,禁止欺压别人,要慎重对待争讼,不能动不动就打官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氏家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敦孝悌 睦邻里 明礼让 勤学习 端人品 隆师道 守法纪 明谱系</h3><h3> 就是讲:我们要孝敬长辈,与邻居和睦相处,懂得是非,懂得礼让,能勤奋学习、人品端正、不被赌、毒、邪所迷倒,能遵师爱友,遵守法纪,能清楚谱系,明确自己从哪来,能尊重家庭长辈。</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氏祖训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追思祖德 顾念宗功 毋忘世泽 创建家风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遵循孝道 睦族敦宗 济困扶危 众发善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毋因小忿 以伤和融 毋贪小利 以失大公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团结合作 共存共荣 父慈子孝 言顺语从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尊爱幼 为幼敬尊 为兄则友 为弟则恭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夫妻相敬 和乐相容 治家止贫 业精于勤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处世待人 至诚为重 认清善恶 辨别奸忠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谦虚谨慎 莫贪虚荣 良朋多结 恶友毋逢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步履踏实 贯彻始终 遇难不缩 励志前行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宁静致远 自得成功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教育从早 孕育兼程 从幼到老 学至终身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教化子孙 博古通今 一专多能 中西贯通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先求裔贤 后求玉金 莫因贫困 耽误前程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发奋学习 改变命运 饮水思源 裔孙常诵 </h3><h3> 我们的祠堂文化与时俱进,我们没有照搬过去老套,也不再版翻新,而是能在接续中开拓,不断赋予新时期文化思想。从大处看,它能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同时,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融入。从当下实践看,它又能够将符合社会和经济建设之需和群众愿望的尊老爱幼,勤劳诚实,和谐包容、仁爱孝顺、重教尚贤,建功立业等。特别是“教育从早 孕育兼程 从幼到老 学至终身 教化子孙 博古通今 一专多能 中西贯通 先求裔贤 后求玉金 莫因贫困 耽误前程 发奋学习 改变命运 饮水思源 裔孙常诵 ”提出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早,要从十月怀胎就要进行胎教;崇尚活到老学到老 终生学习观念;要教育子懂得古代的东西,也知道现在的东西,知道国内的东西,还要知道国外的东西。要把教育好子孙后裔排在前,自己过好日子排在后,不能因为自己没钱,而放弃孩子的学业,耽误孩子的前程。要求孩子发奋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都溶入了现代教育元素,有极高的引领价值,是我们家庭、家族兴旺的法宝。</h3> <h3> 文化墙上还设立建祠功德榜,反映了宗亲重建祠的信心与决心,让后人铭记,流芳千古。有了祠堂,还要有祠堂管理的措施。祠堂产权界定;堂使用功能祠堂灵位入殿规定祭祀活动规定;入祠祭祀、瞻仰规定;资金来源及管理规定;祠堂管理规定,祠堂管理人员的规定等八大方面作出了规定,让我们的宗祠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具体、更加长远,这样才能经久不衰。</h3><h3> 祠堂的右边,留有侧门,方便平时的出入,设高有2.4米*1.5米的大窗,采光通气。这里还有太皓赠送的四张会议桌凳和茶具,这方便集会,方便敬祖的宗亲喝上一杯热茶,才能更好的体现祠堂的人文精神。</h3><h3> 黄氏祠堂文化,让我们的宗族文化源远流长,让我们各们宗亲兴旺发达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