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时候,腊月的二十七丶八夜,正是金坛城里家家户户蒸馒头、团子之时,天空中弥漫着刚出笼麦香和米香味。外婆有个拿手绝技:做油屑团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见到油屑团子就已是不易事了,更别说能吃到一个油屑团子了,肯定是奢侈之事,所以在某年过年杀年猪,从生产队分到一块板油后,外婆非常高兴,做了油屑团子给我们这些孙辈吃,个个是记忆犹新,没齿难忘,用句话形容就是那好吃得打嘴巴子也不会丢。</h3><h3><br></h3><h3><br></h3> <h3>深得外婆真传的表弟告诉我说:取纯猪板油块一斤,去除裹着的油膜,加入半斤的粳米粉,适量生姜末、炒熟的黑芝麻、熟花生米碎、金坛香葱,根据爱好加盐或糖,然后进行揉捏,使其完全融合一体,手中沾黄酒,搓成一个个丸子,备用。将二两赤红糖用温水化开,与二斤米粉〈三分之二的糯米粉与三分之一的粳米粉)调和反复搓揉成面团状,再搓赶制成圆柱状,揪成一两一个的小剂子,用手掌压成饼状加入板油丸子,窝成包捏死口搓成团子带尖,放入铺满棕叶的笼屉,蒸十五分钟即熟。于是一只只带着清香、米香的酱红色油屑团子就呈现在面前,忍不住咬上一口,带着满口流香(油香)的团子味道会溢香满屋。当然,外面的糯米粉皮子也可不加糖色。</h3> <h3>今年,表弟包了一笼油屑团子,我吃了一只,还是儿时记忆中的老味道,好吃的油屑团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