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距离上次才十来天,这次回来便跨过了一个农历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啊。携夫带子,提了礼品,欢欢喜喜。父亲那边呢?想着姨早已切好了凉菜,摆好了瓜子水果,等着哩。</p><p>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门上的对联一看都是父亲写的。装修一新的屋子,空调开着,亮亮堂堂,暖意融融。已有四五家亲戚坐在了客厅,嗑着瓜子,拉着话话,父亲和姨一会儿招呼这个,一会儿招呼那个。电视开着,似乎只是个摆设,小点的孩子跑来跑去,大点的孩子看那低头一副专注的样儿,必是在玩手机在打游戏。</p><p> 今年家里尤其人多,西安的富平的跟前的,屋前屋后客厅院子房子都聚堆堆着。有年年相见的,有几年不见的,有新娶的媳妇,有不到一岁的娃娃,见面那个亲热啊,都不知道从哪说起了。家里老人身体都好着么?娃的工作稳定着么?能挣下钱么?这些年咋还是那么年轻?娃谈下媳妇了没……</p><p> </p> <p><br></p><p> 说笑间不时有进来的人,也有离开的人,年上就是这样,一天里要走好几家子,弟兄们离的不远,每家都得去的。这先走哪家?在哪家吃饭?有时还真难为了亲戚,每家都准备的丰盛,每家都想让亲戚坐下来吃饭,每年都没法统一,但最终,亲戚们都被安排地妥妥的。</p><p> 姨的茶饭做的那是相当的好,干净利落,案板上永远都没有多余的碗筷碟子。父亲总是夸姨,我们也是看在眼里。这些年,也多亏了姨,尤其是年上,家里人多,吃啥?咋吃?买啥菜?做啥菜?先做啥后做啥,凉的热的,样样行行都要在脑子里过几遍,都要亲历亲为。</p><p> 院子里搭了钢瓦,干净透亮,坐这儿吃饭一点儿也不拥挤。满满两桌人,热热闹闹,有小娃即兴唱歌跳舞,大家举杯中互相祝福,吃着聊着,一起感叹现在的好日子,一起回忆过去的旧时光。</p> <p> 年前跟四大约好初二回来了给父亲拍人像照。饭后抽得空儿,就在后门口,背景是有点掉色的大红门,不过,四大有长枪短炮,有专业的技术。父亲就跟平时一样坐在沙发上,守着他的阵地。阵地堆放着好多杂物,大件的小件的,大多是没用的,父亲舍不得扔掉,姨说好几次都是她拿出门外了父亲看见又捡了回来。</p><p> 四大拍了那么多的人像照,作为小弟的他这次是专为老哥哥来拍。我问四大要不要让父亲笑一下,四大说不用,不用,他知道怎么来拍,知道本真才是最好的表情。整个过程父亲很安静,像是思考着什么,完全没有了上次穿军装时的那份紧张。看四大蹲着侧着变着角度拍着,站在一旁的我不由得也咔嚓两下,留下了这难忘而又美好的瞬间。</p><p> 照片拍的很真,父亲目光深邃,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见,用父亲表妹的话说,老哥哥的神情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明亮。</p> <p> 亲戚们都走的差不多了,父亲和姨才有时间坐沙发上休息,这一天招呼下来也够累的。时间还早,弟弟他们要去卤泊滩,问父亲去不?父亲说不去,那我也就不去了,新修的路还没好好走过呢,正好可以邀了父亲啊。</p><p>整个冬日父亲很少骑车子外出,饭后时光基本都是在羊场这块度过。父亲所说的羊场就在家的斜对面,竖起的广告牌写着“康构草业”,里边屯着大包大包的草料。</p><p>前几年有外地人在这儿养花,不知咋地两年就撤了摊子走人,留下了好多塑料花盆,跟前人这个拿的那个拿的,父亲也拿了一些栽花用。</p><p> 伴着父亲的身影,和着父亲的脚步,还什么比这更幸福的?父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这条路南北长500米,东西长500米,总共二里路……政府出资,修的好,就光这树,一棵都500元哩……我每天都在这儿转两圈,午饭后,晚饭后,这条路转的人也不少哩,也有练车的,你看这辆是不是?在咱跟前都晃过两回了……”</p><p> </p> <p><br></p><p> 路对面有一人在快步走着,父亲认得,说是北街的人,以前在矿上,现在退休了在屋里住着。那人装着收音机,正在播放秦腔,父亲耳背听不见的。想着有多少个时日父亲一人孤寂的走着,从这头到那头,再折回来从那头到这头,也有多少个陌生的熟悉的身影在这儿碰见,看上一眼,打声招呼,然后继续走路。</p> <h3> 走到石墩处,父亲坐了下来,说,干净着哩,你也坐下。我也就准备坐哩,就是有土也不怕的。想着父亲每次走累了都要坐会歇息的,在歇息中发呆,思考,打发时光。</h3> <h3> 今天一回来父亲就说堡子聪聪说我写了个啥,还让他看照片哩。这会儿静静地坐着正好可以看啊,翻到了2018年12月22日那个美篇,父亲乐呵呵地看着念着……</h3><h3> 不觉已给父亲做记录已有十年,想着有那么一个时段,或清晨,或午后,或冬日暖阳下,父亲守着他的阵地,我念纸质版的记录给父亲听,父亲能说出来“奏是得,你看,我这个娃捣地很……记得么,那一年天旱的很,持续高温……现在的世事就是好,好得很……”这样的字儿,那该多美好多幸福。</h3> <h3> 并肩坐着,看落日看过往的路人。父亲问欢欢的工作是咋弄的?这半年多时间都没上班,叮嘱我要给娃交待不管在哪上班,都要踏实努力,可不敢一个劲地换工作,工作是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干出成绩干出眉目来的。外孙欢欢让父亲操心了,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都丢心不下,想着他没有工作,女儿我肯定也不得轻松。</h3><h3> 我宽慰父亲:“车到山前必路,娃有娃的打算,你只管操心好你的身体,其余啥都别管,现在经管好你不拖累娃就是对娃最大的关心……”</h3><h3> 父亲说:“我好着哩。你老回来哩,给屋里买吃的,给我说一些话,我知足的很……你看,我的那些战友有的牺牲在了西藏,有的回来后也早早地走了,我现在还有国家给发的那些钱,前些年不怕少,那每月都有么,现在涨了,屋里日子也好了,我能享受的都享受到了,我还能走动,能在跟前转转,好着哩,就是我老了不在了,你也不要太恓惶,太难受,把我一火葬……这生老病死啊,自然规律么……”</h3><h3> 前些年,父亲跟我交待这些事情,我总是很害怕,好像那一天就会很快到来,母亲那年突然离世,感觉天塌一般,几年都接受不了母亲不在的事实。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一些事情,父亲也在用他的方式让我慢慢地面对一些事实,我不再惶恐。父亲教会了我积极阳光的去生活,教会了我要珍惜当下的一切,感恩爱惜周边的人和物。耳濡目染的,每当同事或朋友们有什么高兴或烦心事时,都会找我分享或倾诉,我也会用父亲劝导人的方式劝慰朋友。</h3> <p> 一直以来都有个想法,就是把这些年给父亲做的记录集结出书,只出两本,一本给父亲,一本留给我。父亲逮到了音儿,听到了出书写书,马上就说到了喜阳:“你看喜阳这娃,能写几十万字的小说,能耐大的很,能从一九二几年写……我看着哩,现在都写到解放了,他能放开思路,也能收回来,把人的心理写的好,我看着哩,写的好……” </p><p> 喜阳的小说还在继续中,很荣幸我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他发的电子版,也要替父亲感谢他们俩口子,将打印好的纸质版小说送到父亲手中,方便父亲阅读。后门口那摞杂志最上面就放着,中午我翻看了一下,个别的地方有用红笔做的记号,勾出了要删减的字,俩口子真是细心。</p><p> </p> <p>说着往回走着,听到了鼓声,我问父亲一会敲鼓不?父亲问:“开始了?你听到了?这远你都能听到?”“听到了啊, 敲哩。”“我去哩么。”“你去,我也要去哩。” 小时候是我跟在母亲身后,不离左右,现在是呆在父亲身边,他参与的只要时间场合允许我都要见证。 </p><p>进门还没缓口气,父亲就问姨他的镲在哪里。姨说你不是在前头车子里放着么。镲是父亲自己买的,装在一个红布袋子里,一有活动,他就提了去参加。听声,很近,就在荣昌教育那儿,二百来米的距离。父亲推了自行车:“我骑着头里走,你后头走着来啊。”我大声的“嗯”着。</p><p>年前弟弟发来一个视频,是村里敲鼓的,仔细反复地去看,父亲也在其中。问咋没照张像?弟弟说是建昌发来的。怪不得看有建昌他爸哩。</p>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六层高的荣昌教育楼可以说目前在刘集镇算是标志性的建筑,设有文化补习班,托管班,舞蹈、跆拳道班。以前的刘集镇相对于张桥留古镇来说交通不是那么发达,只有在遇会和高中开学放假的日子街道才会热闹起来。街道周围的村子包括西街堡子也因了这些学生,好多人家靠租房,给学生做饭有了零花钱,现在是学生少了,教育改革,撤了高中,老师分流,看似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其实家长们更注重娃的学习和兴趣培养,荣昌教育也就应运而生。</span><br></h3> <h3> “咚咚锵咚咚锵……”,震天的锣鼓敲起来,我看到了熟悉的面孔,村子里的爷啊叔啊哥的围成一圈,挥动着胳膊。记忆里还停留着他们年轻时的模样,不曾想,岁月也偷偷地染白了他们的鬓角。一场敲完,坐台阶上休息,感觉他们当年的风格还在,干净爱好的还一直保持干净爱好,高喉咙大嗓门的依然声音洪亮,爱抬杠顶楞的说话还那么惹人发笑。八十岁的父亲夹在其中,虽然动作不是那么有力,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沧桑之美,而后巷子的聪聪则给锣鼓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h3> <h3> 我不懂得套路,但见每场开始,几个人耳语一下,便知不是上一场的敲法,看他们手底下变化着,脚底下挪动着,旁边打镲的统一配合,岂是用“爱好”两字能打发得了的。这鼓声是对新生活的向往,是要将越来越淡的年味敲出浓烈来,是要将西街堡子在外的人聚拢而来啊。</h3> <p> 很高兴在这儿见到了我村女子金娟,金娟跟我说,年前发给喜阳的那个美篇他们俩口看后转发了出去,村子好多人都看了,说写的很真实。在此感谢他们俩口子,让我更加坚信给父亲做记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感谢村里人,他们陪父亲说话,他们跟父亲打招呼抬杠开玩笑,他们和父亲一起参与村里的红白喜事,让父亲在晚年还有一份余热发挥;也感谢方园八乡的人,他们还记得父亲,遇会碰见了路上碰见了打招呼问候两句;也要感谢那些静止的树呀草啊沟啊涧啊石墩啊圪梁梁啊,它们在父亲骑车子转时默默地陪着,让父亲有个看的风景,有个歇脚的地方……</p><p> 随着鼓声的停止,爷们叔们哥们都收拾了自己的家具,四下散开,有走着的,有骑了摩托来的,赶场子一样,到了点上就来,敲到尽兴了就回,想着每天里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这个时光吧。父亲推了车子返回,我跟在身后,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整个天际。</p> <p> 中午亲戚们打麻将,父亲是组织者,也是公认的收炸弹费的,大家打牌图个热闹,让父亲收钱图个乐呵。这到了晚上家人们才有时间聚在一起打牌,看父亲孩子一样的神情,要么是放糊了,要么是自己糊了。父亲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娃们在尊敬他的同时,也会和姨一起吐他的槽,父亲听不清只是看到我们在笑,会问:“说啥嘛,咋了嘛?”就是猜出我们在说什么,也不恼不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父亲高兴我们就跟着高兴。</p> <p> 喜庆中迎来2019,2018年春节父亲的讲话还响在耳畔:新春过大年,新春大团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上班的好好上班,上学的认真读书,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绩……2019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前程远大,我们的小家诸事顺遂,和和美美!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