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安阳仓巷街

安阳赵洪军

<h3>从仓巷街搬出来16年了,一直怀念住了20余年的仓巷街大杂院,怀念那互相帮助的邻居们。春节前,老邻居微信说,仓巷街如今成了河南省历史文化名街,几次改造,如今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变的靓丽热闹了。</h3> <h3>从文峰大道中段彰德游园走到三道街与仓巷街交叉路口,人山人海,自行车也无法推着过去。</h3> <p>仓巷街曾经是安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民国时期,这里住着不少达官贵人,富豪绅士。国民党军政要员郭清的安阳城防司令部和国军40军指挥部就住在这条街上。国民党军统安阳站的直属武装别动队(外称磁县保安团)驻仓巷街31号院。</p><p>1946年国民政府安阳县财务委员会设在仓巷街55号院。下设审核股、仓库保管委员会。</p><p>1949年5月,安阳解放,中共安阳市委就安扎在仓巷街34号院。</p><p>五十年代,文峰区政府和灯塔人民公社机关就在仓巷街65号院,</p><p>1974年文峰区人民法院成立,办公地址就在仓巷街26号。</p><p>1984年9月,区法院迁到县西街,文峰区武装部搬在26号院办公。</p><p>粮店在27号院,28号院是安排老红军住的红军院。</p><p>1997年11月18日文峰区政府机关从仓巷街65号搬迁到南环城路3号新办公地址。 仓巷街南侧开始拆迁。</p> <h3>仓巷街路南65号院,原文峰区政府机关所在地。</h3> <h3>北侧的《彰德饭庄》是仓巷街27号院。此前是仓巷街粮店。</h3> <h3>北侧的仓巷街28号院,又称红军院。此院曾住着何高山、于振斌、唐家成三位老红军战士。</h3><h3>笔者找到了老红军唐家成的后人,看到了唐老的简介。</h3> <h3>这是老红军唐家成遗像。</h3> <h3>唐家成河南信阳商城县人,出身贫农,1929年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商城暴动。历任乡、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打仗勇敢,功勋累累,正团职离休。</h3> <h3>仓巷街33号院,是红军院。解放初期,这里安排了三位老红军。所以人称红军院。</h3> <h3>老红军吴志明,住临街南屋。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团职离休。</h3> <h3>仓巷街34号院,我在此住了22年。此院是个有历史意义的院子。1999年安阳电视台档案栏目在人大副主任何大云带领下来拍记录片,才知道1949年5月,安阳刚解放,中共安阳市委就住在这里了。</h3><h3>据文史资料记载,1955年市委迁移东冠带巷路北,1958年迁至灯塔路,1961年迁至解放路中段路北。</h3> <h3>据何大云同志介绍,后院西屋当年是中共安阳市委组织部。</h3> <h3>东屋保存较好,门窗还是当年的样子。据说这里安阳市妇女联合会,何大云同志1949年任妇联副主任。</h3> <h3>三号院又叫任家大院,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原主人是安阳名绅任湘庭。后被大土匪国军安阳城防司令郭清手下的四大天王之一的程氏占住。</h3><h3>1960年始任安阳市公安局副局长,老革命刘灿光六十年代就住在这个院。</h3><h3>如今,这个院子是安阳博物馆文峰分馆和文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h3> <h3>仓巷街历史沧桑,风云变幻,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传说。走在这条街上,和本街老住民聊天,随便一个院落,或许就可拾起一段历史,听到一段故事。本人就听说过田老善倒卖珠宝,杀大汉奸土匪李台等传说故事,可惜原住民,特别是70、80岁的老人不多了,也很少有人知道了。</h3> <h3>仓巷街路南的大院比北侧的院落大,81号至86号院都是九门相照的四合院,建筑精美绝伦,可惜建文峰大道都拆没了,好歹东段路南还仿建了几个四合院,可是原来的院落没了,故事传说的发生地也找不到了。</h3> <h3>仓巷街路北通后仓街有两个夹道,小的叫小仓口,大的叫大仓口。就是现在的后仓街口。</h3><h3>后仓街是清朝康熙33年(1694年)建的预备粮仓,保存救灾粮食的。听老人家说,后仓街有廒房25间。廒房新粮存放三年,三年以后县官就可以处理,收缴的钱财就可中饱私囊。</h3><h3>这个大仓门是新建的,这个院子解放前的情况待调查,听邻居说安阳市标牌厂最初就在这里。后来才迁到了城外。</h3> <h3>如今的仓巷街青砖瓦房,四合院修复的很好,明清特色窗门,家具,很美很引人注目。</h3><h3>可是,没有历史文化的建筑再精美,没有历史文化,历史人物故事,就不能说是历史文化名街。所以,希望各位热爱老城的安阳人收集整理资料,为历史文化名街增色添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