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有感暨邱家庄第十届文化节侧记

微笑

<h3> 百节年为首。春节,又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最热闹最有意义的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奔波忙碌的人们,无论一年的收获怎样、境况如何,也不管离家多远、旅途多累,都盼望能够回家过一个团圆年。<br> <br> </h3> <h3>  我的家乡邱家庄,位于安丘市区以西两公里,以前隶属慈山、关王,今属新安街道,300余户人家, 1000多口人。作为一个生于邱家庄,长于邱家庄,从邱家庄走出来的邱家人,每个春节我都会回家过年,因为这里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有我记忆中的点点滴滴……</h3> <h3>  从高德地图上可以看出,村前就是安丘的母亲河大汶河,2003年省道222央赣路改道后从我村穿行而过,2018年秋天开通的潍日高速就在我村西边不远处。</h3> <h3>  汶河是安丘的母亲河,记忆中长年潺潺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道里长满了青青水草,三五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河道两侧是大片的沙滩,沙滩上有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沙丘,有米粒般的细沙,也有光滑如玉的鹅卵石;再往外开去,靠近河堤的地方是杨树、槐树和法桐树林。汶河,是夏天我们最常去的地方,记得小学、初中时夏天下午的第一、二节课,老师会经常带我们去汶河的树林里学习、玩耍。长年流淌的汶河水滋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邱家人。<br>  上面这几张照片是我手头上仅有的汶河旧照。最后一张是一马路汶河大桥上游旧照,能够看见远处的化肥厂烟囱和老汶河大桥。</h3> <h3>  以前我们从村里进城,不去绕路走大桥,夏天的时候直接趟水过河,冬天则有人在河上搭起这样的小木桥,单人经过一次要交一毛钱。</h3> <h3> 近年来,汶河城区段陆续新建和改造了青云湖大桥、西外环大桥、永安路(三马路)大桥、潍安路(一马路)大桥、莲花山大桥、青龙湖路大桥和青云大桥,加上兴安路(二马路)龙头闸滚水坝和青云湖秀水桥,目前共有九座桥连接汶河两岸。</h3> <h3>  2013年改造后的潍安路(一马路)大桥,犹如长虹卧波。</h3> <h3>  改造后的桥面比原来宽了一倍。</h3> <h3>  2012年底通车的永安路大桥,如巨轮扬帆起航。</h3> <h3>  2015年新建的青云大桥,蔚为壮观。</h3> <h3>  在青云湖滚水坝拍摄的云湖大闸。</h3> <h3>  说到村前的汶河,又聊到了安丘的桥。言归正传,再说过年。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贴春联,很多人家的门前还挂上了大红灯笼,窗户上贴上了窗花,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h3> <h3>喜迎新春</h3> <h3>五福生根</h3> <h3>平安是福</h3> <h3>诸事顺利</h3> <h3>福气满堂</h3> <h3>  按照传统风俗,年三十午后,日落之前,要去上坟,祭奠先人。两年前,村委动员群众进行了墓地搬迁,择新址新建了公墓,腾出土地支持汶河沿岸绿化,倡导文明祭奠。近年来,我们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美化村容村貌,倡树文明新风,弘扬传统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四邻八乡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村、文明村。</h3> <h3>  进村主道大门——朝阳门,寓意生机和希望。</h3> <h3>  整洁美观的村内街道。</h3> <h3>  村子中央的汶畔古槐,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庇佑着这里的祖祖辈辈,也见证了邱家庄的发展变迁。</h3> <h3> 村民自己动手绘制的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文化墙,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崇尚文明的精神追求。</h3> <h3>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阖家团圆,共迎新年,整个村子沉浸在安庆祥和之中。</h3> <h3>  不同的家庭用不同的方式喜迎新春。我们家的传统是,长辈们每家都备好美酒佳肴,晚辈们三五成群轮流到长辈家里品酒吃菜话家常。因为长辈们住的比较分散,每年的除夕我们都会从村子西头走到东头,南头走到北头,走下来都要到大年初一零点左右。</h3> <h3>  爆竹声声辞旧岁。大年初一零时前后,举行发纸🐴仪式,吃团圆饺子,鸣放鞭炮,辞旧迎新。</h3> <h3>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本家叔叔大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互相串门拜年问好,家家户户摆着茶具和水果、瓜子、花生、糖块或其他零食。</h3> <h3> 现代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让距离不再遥远,拜年更为方便。</h3> <h3>  邱家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历来书法、绘画等爱好者众多,有写春联的传统,至今更是发扬光大。在印刷品泛滥、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冲击的今天,我们村的手写春联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 村里的书法爱好者就自发集中起来,免费为群众写春联。在村里拜年,走到每一家门前都要仔细端量一下大门上的春联,互相议论着这是哪个叔叔大爷家,春联出自哪位老师之手。</h3> <h3>  猜猜这是哪一家?</h3> <h3>  邱家庄人历来尊医重教,目前全村在外从医从教人员80多人。一副对联就是最好的写照。</h3> <h3>  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教育和传承密不可分。以前邱家庄村内曾设有一处联中,其中的教师多来自本村。邱家联中第三届同学合影,前排的老师已满头白发,后排的学生也年近花甲。</h3> <h3>  微信公众号——汶畔古槐邱家庄。</h3> <h3> 邱家庄人勤劳智慧、热情淳朴、积极向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从2010年起,在街道党委、有关部门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村委组织举办了邱家庄文化节,每年的正月初一、初五、十五都组织开展书画展、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已是第十届。</h3> <h3>往届文化节掠影。</h3> <h3>  2017、2018年,我都拍了部分照片编制了文化节相册。</h3> <h3>  邱家庄第十届文化节,比往年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档次更高,是一场群众自导自演、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的新年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参与和观看。</h3> <h3>  文化节开幕。</h3> <h3>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闹台锣鼓《一封书》——令人动情。</h3> <h3> 舞龙灯——生龙活虎。</h3> <h3> 扭秧歌——婀娜多姿。</h3> <h3> 老年合唱——一板一眼。</h3> <h3>  儿童舞蹈——有模有样。</h3> <h3> 女子军乐团——英姿飒爽。</h3> <h3> 新改建的邱家庄文化大院。</h3> <h3>  室外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室内翰墨飘香,新风荡漾。</h3> <h3>  前来观摩交流的人员络绎不绝。</h3> <h3> 文化节吸引了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人员来我村过年、参观。</h3> <h3> 文化节参与创作人员合影留念。</h3> <h3>  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优秀党组织、美丽乡村、巾帼美家示范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先进单位、干事创业好班子、潍坊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h3> <h3>  大年初一,到邻居大叔家拜年,大叔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也很自豪。这位大叔说:“年前去赶集,有人问我是哪个村的,我说是邱家庄,那人说你们村真好啊,在你们村生活一定很幸福!”这是外村百姓对我们村最淳朴的评价!</h3> <h3> 盛世太平,举国欢庆。</h3><h3> 文明新村,歌舞龙腾。</h3><h3> 翰墨飘香,以飨宾朋。</h3><h3> 欲乘东风,再展鹏程。</h3> <h3>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祝福邱家庄的父老乡亲幸福安康!祝愿邱家庄的明天更美好!</h3> <h3>  动动您的金手指,为我的家乡点个赞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