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絮语 · 拜年

行雲细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拜年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 · 文征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年年岁岁花相似,迎面抱拳喜拜年。冬去春来,新岁序开, 又一个中国年踏着春天的脚步款款而至。一声一祈福,一岁一欢喜,愿有缘相遇的每一个人,新的一年喜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幸福吉祥好事多!</b></p> <h3>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h3><h3> 相传,拜年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有一件事让他放心不下:咬金很早就跟随了唐太宗,他为人侠义,战功赫赫,可就是不服气尉迟恭。而尉迟恭武艺超群,公正忠直,还救过唐太宗的命,在程咬金面前也不相让。其他大臣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唐太宗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便向魏征问计。</h3><h3> 魏征便献出一计:腊月三十以后放假,大年初一大家需要互相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众人闻之,纷纷称善。</h3><h3>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尉迟恭主动一早就去给程咬金拜年了,两人也因此解开误会。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拜年”的风俗于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h3> <p class="ql-block">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有“男左女右”的区分,男子刚烈属阳于左,女子温柔和顺守阴于右。传统拜年的手势有男女之分,这与中国哲学的阴阳思想有关。</p><p class="ql-block"> 标准的男子拜年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吉拜”。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话,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p><p class="ql-block"> 拜年,是过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着礼与孝、文明与祥和的温情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微信拜年、美篇拜年等拜年,既方便快捷又时尚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