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21)探秘克什米尔

大雁飞天

<h3>2019.1.27 </h3><h3> 我们旅行的目标是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h3><h3>百度一下:<br></h3><h3>克什米尔(英语:Kashmir,印地语:कश्मीर,乌尔都语:کشمیر),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amp;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9万平方千米2006年人口约1600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h3><h3>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h3><h3>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中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h3><h3>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其中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h3> <h3>旅行计划中没有克什米尔。到了北印度后,旅行的时间有富余了,大家就想去克什米尔。这个地区很神秘很遥远,现在应该很寒冷。</h3><h3>到了阿姆利泽,就四处打听如何去斯利那加。在阿姆利泽火车站问询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给我们解决了问题。他说去克什米尔先到查谟,这里有大巴车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铁路能到斯利那加。但是他记不清那个车站的名字了。</h3><h3>我们自然喜出望外,犹豫的心立刻坚定下来,必须去克什米尔!其实我们为去寒冷地区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买了毛披肩和毯子。</h3> <h3>在阿姆利泽买到查谟的火车票,是27号凌晨一点二十分的19225次车。26号晚上十一点半我们打车离开大金庙去火车站。27号早上六点半到查谟。车上很冷 没有AC票,普通卧铺没有卧具,我们只得用自已的毯子和披肩御寒。</h3><h3>克什米尔地区的全称就叫查谟和克什米尔。我们知道,查谟地区印度教人多,而斯利那加一带是穆斯林的天下。</h3><h3>从查谟车站出来 ,天气冷,方向不明,天也未明。在火车站问询处(特别要加一句 印度火车站问询处的人一般都是耐心热情的)问如何去阿姆利泽车站工作人员没记住的那个车站名字。查谟问询处工作人员说,前面汽车站就有直接去斯利那加的汽车。他写了纸条,我们按照他的指引,打车到一个汽车站。</h3><h3>车站脏乱差,时间还早,人却很多。我们分头去找大巴车,被告知,去斯利那加的路被大雪封了,明天开通,早上七点出发。但又有人指引,前面大路上有很多车直接到斯利那加。</h3><h3>原来是那种八人座的车,11点开,要十个小时到。司机在拉人,不断喊叫。</h3><h3>汽车要凑够人才走。已经十一点半才出发。</h3><h3>汽车很快进入山区,盘旋向上。无法透过玻璃照相,印度的脏体现在玻璃上,哪里都看不到清晰干净的玻璃。一路走过陡峭的山谷,很狭窄。很危险。</h3> <h3>道路不好走。路况不如中国乡村公路。进入山区,山头上有白皑皑的雪。路上有检查站。司机时不时的要我们下车走一段。进入山区,山更高了,说是峡谷万丈并不十分夸张,陡峭的几乎垂直的山体,在车上看不到谷底。路是从山腰开出来的。望上看,山体并不是岩石,而是松散的泥石,看得出土壤是黑色的,但植被却少。这样的自然条件在中国一定是茂盛的森林。钢路栏障极残破,被泥石流冲的七零八落。有工程机械停在较宽处,清理路上的乱石。在查谟车站他们说的大雪封路不假,知道了为什么11点才发车。车在走走停停中 ,天已经黑下来,在车灯映衬下看到黑暗中挂在树上的雪。</h3><h3>到斯利那加已经十一点多。天气像北京的初冬很冻人。司机的朋友帮助我们找了住处,地方偏僻,条件差价钱高。看我们有意见这人带我们到船屋住。夏天住船屋是浪漫的选择,现在这样冷却是在受罪。他们生了火,才有些暖意,凑合着睡下,准备第二天离开。</h3> <h3>2019.1.28</h3><h3>船屋孤零零的,要走一道跳板到岸上。船屋是当地旅游特色,夏天来应该是一屋难求了。船屋旁边有座桥。水面很平静。</h3> <h3>桥那头船屋渐渐多了。</h3> <h3>我们过桥找到新住处,搬了家。为回程准备,向旅馆老板打听了好多信息。下午沿着河流向雪山方向出发。</h3><h3>现在斯利那加旅行的人很少。天气不错了,太阳暖洋洋的,空气很新鲜,湖水平静如镜,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和倒影,很漂亮。</h3> <h3>河边的清真寺有着尖顶教堂的风格。</h3> <h3>船屋越来越多。现在这样冷的天气都停业了吧!</h3> <h3>斯利那加的纬度是北纬34度,大致是湖北的纬度。加上海拔在近两千米,有湖水调节湿度,是北京冬末初春的感觉。在没有暖气的地方,到处是冷冰冰的。只有走起来才感觉好。</h3> <h3>船屋在岸边不规则的排列,水面太平静了,像假的。</h3> <h3>冬天的斯利那加宁静美丽。</h3><h3>克什米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现在依然存在着主权争议。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持枪的军人。但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影响对它神秘之处的探求。</h3> <h3>小船等候在河边,两个多小时的船费是500卢比,这样的天在水中行,一点不享受。我们还是走吧,走走舒服。</h3> <h3>现在已经是湖了,dall lake。达尔湖。宽阔平静的水面倒影远处的雪山。</h3><h3>严格意义讲,这些雪山是因为前几日的大雪造成的,它们似乎没有到雪线。</h3> <h3>太美了。来克什米尔已经想到,这里不会看到夏天的色彩,但哪个季节有哪个季节的景色。夏天来在这里大概很难看到雪山。</h3> <h3>我们运气不错,说来克什米尔,就到了斯利那加。想看到dall湖,看到雪山,就实现了。</h3> <h3>水面上偶有小船漂浮,有水彩画意境。</h3> <h3>远看水面上一线黑色,那是水鸭子,到处都是。在这里过冬的吧!但没开始打鱼的。</h3> <h3>我们就这样沿着湖边走了两个多小时。在路灯照耀下返回住处。麋鹿已经是第三次到印度,却没来过斯利那加,她一个劲的夸这里太好了,应该多呆。</h3> <h3>2019.1.29</h3><h3>计划沿着湖边来一次徒步。早上打车直接到景区最远的莎丽马花园。</h3> <h3>这里的花园在我看具有欧洲风格。方方正正的园区一览无余。有修剪过的植物。</h3><h3><br></h3> <h3>这是斯利那加最大最有名的花园,中轴线分布对称有两个亭子。终端有个宫殿式的建筑。</h3> <h3>听到笛声,悠长哀怨,甚至有想哭的感觉。看到一个男青年坐在宫殿地上吹笛子。他的形象极有雕塑感,加上他的乐曲,立刻吸引了我。</h3> <h3>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们让他再演奏一首,听着笛声,心好像要在雪山上飞扬而不得的感觉。简单的交流得知这个乐器是印度的,名字记不住。no克什米尔的。由此看出,克什米尔人和印度的区别已经不是民族而是国家了。</h3> <h3>接着我们徒步,看到新鲜景物就停下照相,这是个漂亮的清真寺。</h3> <h3>公交车来了,就坐公交车去了另一个花园。形式基本一样,建筑更少了,离雪山更近了。</h3> <h3>花园很平,把坡度做成台地,登上几个台地就接近山体了。不像中国园林能利用高低不平营造景观。印象中,印度王公的宫殿里没有印度式的园林。</h3> <h3>空地上有好多雪。</h3> <h3>雪还没化,落叶乔木灰色的树干点染冬天的色彩。但看到了彩色的屋子,就有了童话的意境。</h3> <h3>这道台地的基础,用砖砌的结构,阿拉伯式的门洞装饰,到底做什么用的?</h3> <h3>出了花园看到湖对面白色清真寺在水中的倒影,就又打车到了湖对岸。近看这个清真寺不是特别大,门的建设太不讲究了,大门不能进,进人的是侧面的小门亭。电线上和屋顶到处是鸽子。</h3> <h3>临水都是商铺,形成街市。在这里买了他们传统的炸油饼,一个饼的直径快有一米了。按重量买。他们要加那种米面做的甜的东西,我们不要。买了20卢比的,这是我在印度买这种饼给的最多的一次。</h3><h3><br></h3> <h3>天气不太好,雾蒙蒙的。雪山影影绰绰的,也很梦幻。</h3> <h3>小船驶过来,平静的水面留下几圈涟漪。</h3> <h3>这里有船开往对岸,但不属于摆渡,是介于游船之间那种。开船的老板很愿意我们坐他的船。两个人要250卢比。我当然不会坐。因为我们打车来的是go bank的</h3> <h3>克什米尔人越往北,信仰伊斯兰的越多。他们的人种明显的不同于印度。男人穿着阿拉伯长袍,留着大胡须,戴着帽子。肤色接近我们,长得高高大大的。感觉这里宗教气氛比较宽松,昨天旅店老板带着自己的妹妹们来看我们,其中有两个都没戴头巾。</h3> <h3>一个清真寺很漂亮,只有一个宣礼塔。</h3> <h3>在雪山下显得很纯洁</h3> <h3>今天天气不好,阳光不足。也比昨天冷。</h3> <h3>冬天的景色。</h3> <h3>只要是寺庙,天空中永远有鸽子在飞翔。</h3> <h3>回来的路上又看到持枪的军人。他们在湖边不断的出现,到让我们本来很平静的心理产生疑问,有什么情况吗?</h3> <h3>湖边做了几处喷泉。</h3> <h3>路边的清真寺</h3> <h3>水平如镜,漂浮的小船如空灵世界。</h3> <h3>湖边军人全副武装,荷枪实弹。</h3> <h3>大坝上有漂亮的建筑。</h3> <h3>在修建人行道,路不好走。正好有中巴车过来,我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是营运车,很巧,车过酒店附近。我们的徒步提前完成。走步27000,还没有昨天多。</h3><h3><br></h3> <h3>为继续下一步旅行,我们费了很多精力寻找返回的车辆。中间的男人叫NANA,这里大街上有很多这样的高大男人,不知道做什么的,只要你停下就会围上一群人。是他带我们找旅馆,听说我们要回查谟,就和我们一起打车到一个汽车站。他说明天去查谟到巴士车八点走。他还答应明天早上七点来接我们去车站。如果公交车的信息有问题就去拼出租车原路返回查谟。</h3> <h3>2019.1.30</h3><h3>我们的知识和对克什米尔的了解,以及时间,天气条件,只能支持我们走到斯利那加,其他地方应该在旅游旺季去欣赏了。</h3><h3>返回的路想了几个方案,最终还是原路返回最方便。</h3><h3>用了大量时间来询问的返回路线果然出错。七点了NANA也没来。麋鹿说他不靠谱,我觉得他与我们没有合同也没有义务,不能指望他。</h3><h3>天上飘了雨夹雪。很阴冷。担心雪大的了车无法通行,就会困在斯利那加。必须尽快离开。</h3><h3>我们自己打车去车站,司机听说去查谟就带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车站,不是昨天的车站。到处是泥泞。问了几个人,告诉我们去查谟的巴士车明天才有。</h3><h3>要求司机回到昨天去过的车站,车站回答仍然是明天才有。这个NANA,是该谢谢他还是该骂他?</h3><h3>没办法我们又回到酒店。酒店停电(发现明天八点开始停电,十点来电,电压极低,烧一样的水比在平原上多两倍时间),到处冷冰冰。休息到十点,我去了附近的出租车站。昨天路过这里,一群司机围着你问去不去查谟,今天我上赶着问,却没人应。有个年轻人说去查谟每人1400卢比,来的时候是900卢比。我拒绝了。转一圈依然没有人理我。后来从办公室里出来一个年长的人,告诉我去查谟每人1200卢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赶紧说OK。</h3><h3>订好车,十一点要出发麋鹿还没来,我就又跑回酒店叫她们。</h3> <h3>车很快出发,车上除司机只有四个人。肯定是再去拉人。车行驶一个小时,我们被要求换车,上的这辆汽车比较破旧,好在除我们三个外,另外只有一个乘客。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一路上不停的说啊说啊。我迷迷糊糊要睡时,听到哐当一声,头差点撞在前面车座上。撞车了。我们的汽车撞上了前面的汽车。司机是个印度教徒,书上介绍,克什米尔的印度教徒多集中在查谟。他肯定是要回去顺便的稍几个乘客。他说话时喜欢对视对方,才没来得及刹车撞了车。那车很结实,连理都不理,径直开走了,我们的车却熄火打不着了。周围到处湿漉漉的,又冷,这车坏了什么时候能走,下面的路真是漫长无定啊!</h3><h3>看到路上不断的过着军车,有武器,每个车楼顶上露出军人持枪的身体。</h3> <h3>越往高处走,积雪越大。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天上的雪花也下个不停。</h3> <h3>路过的民居建筑很一般,没有特色,更像我们汉族的民居。</h3> <h3>一路上看到更多的持枪军人,是常态还是非常态?难道真的有情况。印度是个联邦制的国家,克什米尔在国际上是主权争议的地区,应该有更多的自治。但军方却是印度政府方面的。因为我们看到军人的长相,个头就不是克什米尔人。</h3> <h3>撞车后,我们的座驾在路边等了一个小时,才来了辆车把它拉到修理厂。我们又冷又饿,司机和我们语言不通,但他是个素质很差的人,连个表示的意思也没有。我只得到街上找,没找到饭馆,却看到一家在烙小饼的铺子,他们烙的饼没有油,却是酥的有层次的,最可人疼的是它的热的,刚出锅的。5卢比一个,我买了两个边吃边走回去,让她们也来吃热的。大家买了热饼,到对面茶馆喝热茶。他们的茶是奶茶,甜的。又要了摊鸡蛋,两个鸡蛋加的葱头烙的。才30卢比。好在我们吃饱了,有热量了。</h3> <h3>印度人的食物特别简单。现在是在斯利那加,这里是可以吃肉的。来斯利那加的路上吃到了炖羊肉。现在却找不到有肉的饭馆。</h3> <h3>回到车上继续等,直到下午五点车才修好。上大路发现很多集装箱的大卡车就像长城一样看不到头。</h3> <h3>来时见到大雪时天就黑了。计划回去好好观赏雪景。结果事与愿违。暮色中看到路从雪墙中开出。</h3><h3>不断有持枪军人维持秩序,手里还拿着木棍。刚开始车还能慢慢的走一会,九点过后车就定在地上了。来时车开了12个小时,回去要多长时间说不准了(查谟到斯利那加的距离不到400公里,它是两个地方唯一的通道,战略上很重要)。看样子我们要在车上过夜了。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这也算是奇遇了。中国有个电影叫泰囧,现在我们就直接上演印囧😓了。</h3><h3>我们的情绪还不错。要积极的想思考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是奇遇。</h3><h3>我躺在后车厢,感觉车时走时停。开起来时,车辆剧烈的颠簸,就像摇煤球。司机很差,不停的抽烟,有时不开窗户。夜里停车时,开着音乐特别大声。其实我们理解他的疲乏,但我们是无辜的,事故是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他应该向我们道歉才对。</h3><h3>1.31早上快六点了,车终于到查谟汽车站了。我们打车又回到火车站。斯利那加探秘结束。</h3><h3>这是一个地理概貌,人种,语言,生活习惯,甚至建筑完全迥异于印度内陆的地方。穆斯林女人一般没有独立行动能力,我们总能看到的一群群男人。他们长得很男人,像波斯人,高大,毛发重。无所事事者多,就业情况不太好造成的吧!</h3> <h3>到查谟,购买去赫里德瓦尔的车票,太费劲了。售票员不会用翻译软件说话。我们被支的跑了几个窗口,也很难为售票员,他们没经受过训练,不能为外国人提供良好服务,好在还算耐心。我们三次排队,两次找问询处,两次和旅游办公室工作人员交流。最后售票员告诉我们,没有今天开往赫里德瓦尔的车。售票员甚至建议去查谟前面70公里的车站买到赫里德瓦尔的车票。我可不想冒这个险。我要买到赫里德瓦尔前一站的车票。售票员犹豫了,然后去找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人,是原来就有票不卖我们,还是被我们的执着感动了?反正最后我们买了到萨哈兰普尔的火车票。没有AC票。这已经很不错了。明天早四点到,而赫里德瓦尔是七点到。管他呢,先坐上车再说。</h3><h3>我也奇怪他们,查谟到赫里德瓦尔这条铁路线上有好几个重要城市,为什么不给我提建议买沿线的车票再去补票呢?</h3> <h3>顺便说一句印度铁路,还是电气化铁路呢,一列客车带动几十辆车厢。火车和轨道都比中国的宽,大。就是破旧肮脏。窗户永远是污浊不堪的。在印度买火车票,近途不用填表,远途要填表。有的常规项,售票员应该了解,帮助我们填上。但有的人特别死性,每一个到要我们自己填。翻译软件根本翻不出来。真是很麻烦。我在俄罗斯旅行,他们的时间非常复杂我都能看懂。印度车票永远让人看不懂。车票上没有车厢号,要在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那里去确定。上车只有工作人员核实一下,中途到哪儿,是否到站没人通知。有攻略介绍,说记住大概时间来判断。可印度的火车没有不晚点的。后来我们只能用探图离线地图来判断大致位置。每次买票都是场热战,每次坐火车都难以放松。你说这赖谁啊!</h3><h3>我没下载印度火车票官网,因为一是看不懂,二是中国不能支付。以后要下决心学会上印度官网查票源查车次,能减少和他们的语言交流才是硬道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