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驿亭老街

冰雪

再回驿亭老街 <h3>  初冬,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了小时候常去购买鲜活淡水鱼的老街——驿亭小镇。驿亭是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小镇,位于上虞东约10公里处,杭甬铁路复线、杭甬高铁、杭甬高速,还有杭甬古运河都在古镇的前后贯穿而过,属于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她还是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小镇,四周湖泊纵横,淡水鱼资源丰富。我曾在运河边上工作栖息,枕着运河里的汨汨流水声进入甜美的梦乡,对这小小的古镇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h3><h3> 驻足在老街中间的两眼龙桥头,凝望着前方,看到熟悉的老街已变得有点陌生,原来的老宅零零星星的夹杂在新楼之中,被耀眼的新楼遮挡无几,街路上熟悉的青石板已不复存在,换上了整齐美观的火烧板大理石,旁边街河里的水清澈如镜,浮光倒影。漫步在清莹秀气的老街上,让浮躁的心顷刻间平静安宁。</h3><h3>不远处就是一座横跨在街河上的石板拱桥——洞桥,其实这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云庆桥”,这三个大字镌刻在桥沿中间,年代有点久远,经长久风吹雨淋字迹有些模糊。据资料记载的云庆桥,于道光三年(1823)由李栻重修,全长14.4米,南北跨向,南面石级踏步15挡,北面16挡,桥上的栏板,栏柱,望柱都还保留当年的样子。</h3><h3> 我信步的来到洞桥边拾级而上,踏着熟悉依旧的老桥倍感亲切,立在桥中间回头望着南面的古街,原先热闹喧哗的街景已不见,看到的是几间粉刷一新的街面老房和一排排挂着的鱼干,似乎还透露着老街当年的影子。凝视前面北街,靠近桥脚边理发店,缝纫店,修鞋铺……也不见了踪影。迎面走来几人,看着在桥上发呆的我,似曾相识又不敢相认的匆匆而过。</h3><h3> 我打点情绪,急忙下桥,拐进弯七直八的小弄去看望多年未见的李家良师傅。走近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间老式平房和旁边高高矗立的两间新楼房, 新旧结合得很像一对相依相偎的父子。 平房前的一个菜园子,四周编排着竹篱笆,园子前面的一条小溪水哗啦啦地流荡着,迅疾转入老屋底下的水槽,那是一幅真真切切江南水乡图啊!</h3><h3> 知道我要来,李师傅早已翘首张望的等候,老远就大声的喊出我的名字,他说我变的好多,差点认不出来了。我说:“老了,当年的小姑娘也已退休变老太婆了,幸亏师傅好眼力还认得出我。”</h3><h3> 在李师傅父子俩的陪同下先参观他家的老房子后来到新房子席坐,边吃着李师母早准备好的瓜子水果边拉家常叙旧。</h3><h3>因急着想看西街的老井和拖船码头及经家大院等几处古老的建筑,停留片刻后起身告别李师母。</h3><h3> 李师傅父子俩带我们来到了一口古井前,低头往下看只见井沿四周长了不少郁郁葱葱的凤尾草,也许是温暖的井水养育了这些小草到了冬天也没有枯黄。井里的水清澈透明,倒影着我的容颜,我似乎看到了昔日经常探着头张望而显现的身影。古井像是装满了古老的故事。据说这口老井存在了很久很久,连村里的老人也说不出它的年份了,只知道从小就喝这井里水长大。</h3><h3>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水有灵气人亦会变的聪颖睿智,于是镇上就出现了几位颇有学问的乡贤人士,如经元善,经叔平,还有大名鼎鼎的教学家春晖中学的创始人之一——经亨颐就在这里出生成长,当然这些成功人士能名扬天下,更是与他们勤奋好学,乐善好施,日益进取分不开的。</h3><h3> 离开古井前往西街的拖船码头,拖船码头的老房子挺立在西街末端的古运河边上,像极了艘退役的轮船头,在岁月的沉淀中显得愈发的苍老。码头老房子的北面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拖坝岭了,很久以前的航行船只都要经过这道人工拖坝才能使向远方。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这道古老的拖坝岭和古运河已承受不了大吨位船只的通行,因而在它的北边不远处重新又开辟条运河并建造了升船机,从而它就完成了千年的历史使命,作为遗址保留着。</h3><h3> 走过拖坝码头,抬头望见了不远处耸立着高大的古樟树,它伫立在经家老宅的不远处。已有四百多年树木的古樟树,枝叶茂盛,绿意盎然,形态婀娜多姿,怎么也看不出是棵树精太太爷爷了。</h3><h3>我们来到树下环抱大树,仰望这定格在历史天空中的一瞬。古樟树像一个和蔼的老人正俯瞰大地,似有所言。这课老樟树是驿亭镇的文明守望者,也是驿亭人们的守护神,更是敬修老屋的标志树。当年经亨颐兄弟在老樟树下和王佐商议创办新学的宏图伟略,它见证了春晖中学的诞生。</h3><h3> 瞻仰环抱完树精太太爷爷后,向南拐弯直上处就是书香味浓的经家大院——敬修堂。本想进去看看,然只见漆黑的大门把着锁🔒,可能主人不在,只好作罢,留作下次探访。因傍晚还有其他任务,匆匆告别了几经挽留的李师傅,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h3><h3> 小小的老街,经历了近千年历史的演绎变化,保留着不少的古迹古宅确实不易,走进这样幽静的老街,有种浮生偷的半日闲的清怡和惬意!美哉!驿亭老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来探访你。</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