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伫立月塘小组口:远眺红红的灯笼、大红的拱门,感觉今年月塘小组的新年是一个别样的新年————忒热闹,忒红火!!!</h3> <h3> “以前都是爸妈做饭给我们吃,今年过年,咱们做饭给爸妈吃,集体给爸妈过个热闹年”年前一个小号召,让月塘小组的年轻伢妹子们精神一振,外出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也放下手头的工作,响应这次回队聚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全队上下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这是一场传播正能量的盛大的聚会。</h3> <h3>村前炮竹一声响,传承美德永发扬。</h3> <h3>欢歌辞旧岁,乐舞庆新春</h3> <h3>同饮共聚联络乡情和亲情。</h3> <h3>敬老酒席忙筹张,手握酒杯酒飘香。喜迎村民回家乡,弄潮奋发再攀上。</h3> <h3>相聚互吐乡亲情,耄耋之年雅趣盛。岁月消逝头渐白,再来欢聚待明年。</h3> <h3>传承敬老美德 凝聚乡亲情谊</h3> <h3>团团圆圆一家子,和和美美大家庭</h3> <h3>尊敬的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h3> <h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值此除旧迎新之际,村小组全体长辈们、兄弟姐们齐聚新春百家宴,可喜可贺!我首先要代表全组晚辈们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道一声新年好!祝愿你们新年新气象,猪年诸事顺!当然,我也要向组里那些像我一样离家在外奋斗拼搏的人们,说一声来年再接再厉,用我们的双手继续拼搏!希望家中父母万事如意、子孙健康平安!</h3> <h3> 百家宴是一项独特而又古老的传统习俗,所谓“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而我们今天的新春百家宴,主要也是让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团聚热闹,交流感情,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越来越好!当然,这也是组里的晚辈们一份心意,今年,长辈们休息一下,让我们来主持今年的除夕。</h3> <h3> 我今天在新春百家宴现场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人,里面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远离家乡在外工作,但是一到过年了,我们总会要回来看看家乡的除夕,看看家里的爸妈,看看村里的亲朋好友们。没有团聚,哪能叫做年夜饭呢?只有家在这里,家人也在这里,这才算过年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朴实的愿望,也是一种流淌在所有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的文化传承。今天,我们月塘小组正是在除夕之际,欢聚一堂,圆一年相思,聚一家团圆。</h3> <h3> 月塘小组位于金井社区,原属于仙凤桥村,仙凤桥村也是一个好几辈人扎根于此的老地儿了。梅花桩、虎形山、口上层、横板桥、汤家湾等村里的小地名组成了仙凤桥村的主要地形。其中横板桥又名仙凤桥,而仙凤桥村则正是以仙凤桥的名字而命名的。追更溯源,故事要回到两百年前,那时,现在仙凤桥所在之处并无石桥,只有一座木板搭建的小桥供行人来来往往,因此人们称此处的木桥为横板桥。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名叫仙凤的女子途经此处,过桥时思及此处水流湍急,这横板木桥看上去不太结实,对于往来的行人来说,非常危险。这位名曰仙凤的女子自幼聪慧明理、博览群书,为了方便横板桥处来往的旅人们,便主持修建了一座坚实牢固的石桥,代替了原来的木板桥。为了纪念和感谢这位女子,人们便将此石桥命名为仙凤桥,并在桥边立了一块石碑,上篆刻了《仙凤桥碑记》一文。两百年岁月一晃而逝,仙凤桥依旧静静地安坐于此,附近草木葳蕤,山水怡人,风景秀丽,唯有石碑忠实地铭记着那位女子的善举。而以仙凤桥命名的仙凤桥村,大概受到了先人们的影响,也继承了乐于助人、勤于苦学的良好传统。</h3> <h3> 我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抗日时期,我们组里也被战火扫荡过,当日本兵来袭,爷爷奶奶们不得不拖家带口躲到山上去与日军周旋。史料记载,长沙会战三场重大战役,中方投入120万兵力,日军投入40万兵力,双方总伤亡人数超过20万。组里参战的人与事无从记录,但是我们很多长辈们都是这场历史的见证者。但是,苦难并未让人失去生活的希望,经历炮火的洗礼后,村民们又回到了村里,重新开始了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组里经历了生产队集体出公分、吃大锅饭的日子,也随着改革春风,掀起了联产承包到户,外出打工下海的日子。一代又一代的月塘组人,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改踏实肯干的作风,继续努力奋斗!<br></h3> <h3> 而今,仙凤桥村的新一代们,接过祖祖辈辈们的奋斗成果,继往开来,勇于奋斗,敢拼敢想,共创和谐繁荣的未来!</h3> <h3> 村里实行了田地外包联产经营,大大调动了村民开垦田地、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村里的生产力!此外,村里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发展起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村里立起了长沙县蔬菜种植基地的牌子,稳妥妥地成了周边地区的菜篮子,在提高了周边城镇的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也提高了仙凤桥村的村民们的收入水平。当然,更大的变化还发生在了农副产品的产业链纵深发展上,就比如,我们在红枣这一农产品种上,实现了农副产品的再加工,增加了产出红枣的附加值,不仅间接增加了全村收入,而且赶上了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产业发展趋势!</h3> <h3> 我们“霸得蛮、恰得苦”,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要好!现在,组里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往每家每户,网络手机拉近所有人的距离,家家户户起高楼,乡村别墅拔地起!老人们德高望重、勤劳俭朴,儿孙们志存高远、孝敬长辈,邻里和睦,家人相亲,尽享天伦之乐!</h3> <h3> 当然,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村里人的生活方式。以前家家户户以务农为生,泥土地里讨生活。大家都过着靠天吃饭,面朝黄土的日子,一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不赢。有时候孩子们还要去帮忙。如今不同了,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起来,留在村里的人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继续在田里耕种的村民,也因为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田里的活儿也比以前要轻松很多,但是收成反而越发好了!承包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工厂的村民,也与时俱进,开拓了更多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开发更多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品种。而离开村的人,有的从政为官,有的外出经商致富,有的在外承办工程建设,还有更多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奋斗在了祖国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如今,大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村里人不愁吃不愁穿,闲暇时间更多了,休闲的方式也越发多样化了。现在到村里四处走走,感触最深的是村里人收入增加后,在路上走着的村民们都显得很悠闲,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抚儿弄孙,怡养天年,黄髫小儿追打在村中,过着大人们口中说的好生活,远望山野田间,一派田园风光分外迷人,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于是,而今每每想到“故乡”二字,我的心里总是浮现出仙凤桥村的山水村落,阡陌小路,更有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一条条白色崭新的水泥路,还有一张张或慈祥和煦,或天真无邪,或朴实无华的笑脸。</h3> <h3>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有一种情永远萦绕心中,那就是乡情;一个人无论离开多久,有一种口音永远藏在心中,那就乡音;一个人无论飞多高,有一个地方永远等候在身后,那就是故乡。故乡,这里有永远牵挂着我们的长辈们,也有永远不会抹去的回忆,是离开故乡的我们,所获一切的起点。子孙枝繁叶茂,而我们的根则扎在故乡深深的土层之下。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也期望未来归于斯。我们带着祖祖辈辈的期望和奋斗,赶上这昌盛繁荣的和平盛世,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我们幸运地生活在机遇遍地,物质文化生活都比较充裕的年代,我们必将并肩携手,负重前行,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携手共创文明和谐社会!</h3> <h3> 不负过往,方得未来可期!如果说老一辈的勤劳勇敢奠定了仙凤桥村月塘小组的发展基石,我们这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开创了仙凤桥村月塘小组的新局面,那么月塘小组的未来则寄托在了下一代的人身上。你们生活在了祖辈父辈们通过努力而创造的美好生活中,比过去的任何一代人都要过得更好!孩子们,你们在新时代里健康成长,你们在新的月塘小组里快乐生活,但是你们也肩负着所有人的未来期望!我们希望你们有远大的志向,也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希望你们拥有拼搏奋斗的优秀品格,也拥有一个善良仁义的美好心灵。希望和未来,都是你们的!</h3> <h3> 最后,我祝愿大家用餐愉快,阖家欢乐,开开心心过大年!全组人都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越来越灿烂!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