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周边小游

姚姚

<h1>1月27日和老公开车去天津买相机,顺路去了鼓楼和五大道:</h1> <h1>2月1日于廊坊七修堂:</h1> <h1>2月2日一家三口开车去天津蓟县盘山、独乐寺和白塔:</h1> <h3>盘山为国家5A级景区。该景区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文化与皇家文化共融的旅游休闲胜地。</h3> <h3>山上的古佛舍利塔,始建于唐,通高22、67米,八角密檐十三级实心砖塔,相传内藏舍利3万余颗。</h3> <h3>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不雅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两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h3> <h3>山门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显得刚劲浑厚,相传是明代奸相严嵩所题;观音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的;观音阁上还有咸丰皇帝手书“具足圆成”。</h3> <h3>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h3> <h3>山门东西两侧墙壁上为清代绘制有四大天王。</h3> <h3>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h3> <h3>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像,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照片来自网络)</h3> <h3>阁内四周系元代画制的“十六罗汉”、“两明王”壁画,画风以稀托疏,以繁拖简,其构图、用色的风格在我国古代壁画中十分罕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还价值。</h3> <h3>观音阁的西北,有28块乾隆皇帝的书法碑帖,都是乾隆的书法真迹。</h3> <h3>白塔寺始建于辽代青宁四年(1058年),是中国仅存的7处白塔之一。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造型别致。它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h3> <h3>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h3> <h3>束腰处用砖砌壶门二十四个,内镶舞乐伎浮雕,舞伎高髻长裙,翩翩起舞,乐伎手持各种乐器,共同协奏,壶门两侧雕供养人,手托果盘、鲜花,共同构成严肃而欢快的礼佛场景。</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晚上住在盘山脚下的云顶轩,一个很有风格的小客栈:</h1> <h1>2月3日天津宝坻泡温泉:</h1> <h1>2月6日(大年初二)一家人在中捷泡温泉、唱歌:</h1> <h1>2月8日又开车去了天津古文化街、鼓楼逛庙会:</h1> <h1>2月23日参观首都博物馆:</h1> <h3>《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展以17世纪下半叶为时间线索,以“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背景,展现了西里西亚地区巴洛克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复苏。</h3> <h3>油画《汉斯·恩斯特·瓦恩斯多夫和安娜·索菲·瓦恩斯多夫肖像》</h3> <h3>油画《汉斯.恩斯特肖像》</h3> <h3>各种行会葬礼盾形名牌(制革、渔夫、布商、铁匠、剪毛呢工):从16到20世纪初,德语国家有一种葬俗。行会在葬礼上为亡故成员的棺材上悬挂盾形铭牌。每个铭牌都制作的十分精美,说明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对葬礼的重视。</h3> <h3>展览最具观赏性的是两位“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和雕塑家马蒂亚•施坦因尔的30件作品。</h3> <h3>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的《自画像》,画家所描绘的自己身着休闲装,姿态放松、平凡、发福的面貌显然并不是理想化的气息。然而,他凝望的眼神却焕发出了自信的光芒和巴洛克时代典型的艺术自主性。</h3> <h3>《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作为“博物馆里过大年”展览活动“生肖展”系列的收官之作,既向观众讲述了“佩奇”的前世今生,又展示了生肖猪所寓意的“家和年丰”文化。</h3> <h3>以前对藏传佛教了解较少,第一次看到以猪为坐骑的佛母。</h3> <h3>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为于展方形展馆四层E1厅。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教艺术两大部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丰厚底蕴。通过这次欣赏,我对以前了解较少的藏传佛教,也有了更多的了解。</h3> <h3>这尊释迦摩尼虽然残缺,但面相丰满,双目微闭,神态安详,在这样的意境中,相信每个人都会安静下来,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禅的境界。</h3> <h3>虎头佛母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虎头人身,三目圆鼓,背后披一张人皮。</h3> <h3>狮面佛母原是西藏苯教崇奉神祇,后被莲花生大师降伏成为佛教重要本尊。这尊像舞立姿势。顶有象征忿怒的红发竖立,形象奇特而恐怖,常与熊面佛母,虎面佛母一起供奉。</h3> <h3>我久久的站在这尊佛像前欣赏,拜倒在她的脚下,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她超越世俗的美。</h3> <h3>东方四供养天女,为藏传佛教所奉十就位供养天女中的东方四位,自左至右依次为腰鼓天女,便鼓天女,横第天女和琵琶天女。躯体丰腴柔软,胸部双乳高隆,各有四手。</h3> <h3>古代瓷器展:位于方形展厅四层E2厅。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其中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遗址、墓葬、窖藏出土的瓷器为主。反映了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几个重要阶段的艺术特色。</h3> <h3>因为这件青花瓷独特的造型、生动的纹饰、莹润的釉色,被誉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珐琅彩瓷耗时费工,彩料大多依靠进口,烧造及其珍贵稀少,目前所见如此瓶子,国内仅见一件,也为首都博物馆6件镇馆之宝之一。</h3> <h3>燕地青铜展位于圆形展厅四层J厅。展览以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的对比、西周与东周青铜器的对比。</h3> <h3>伯矩鬲,这件青铜鬲非常精美,上上下下的鬲身上铸造了大大小小7个牛头。鬲颈部装饰着一圈夔纹,细致工整,整个青铜鬲看起来庄重大气,而鬲盖内及颈部都刻有一模一样的15字铭文:在戊辰匽侯易伯矩贝用乍父戊■彝。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戊辰日,燕侯赏赐给伯矩一些钱,而伯矩就用这些钱制作了这件青铜鬲,用来纪念自己的父亲。</h3> <h3>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h3> <h3>此豆的器盖翻转过来便成了高足盘。这种细长柄,盖有三足的铜豆是战国时期燕文化特有的造型,婀娜灵逸宛如美人起舞,体现了燕文化特有的审美追求。</h3> <h3>古代玉器展位于圆形展厅五层K厅。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h3> <h3>翡翠扳指,这是当年戴在李莲英大拇指上的,在李莲英墓出土,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李莲英墓的文物均为奇珍异宝。</h3> <h3>了解文物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历史就是了解自己,敬畏历史,敬畏祖先,敬畏自然,那是我们文化的本源。首都博物馆之行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却。一个寒假完美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