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游-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

张援朝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高大雄伟的哥特式建筑----俄罗斯外交部大楼旁边,一条青砖铺地的老街延伸开去。这条长约四百米的街道禁行一切车辆,是名副其实的步行街。 清晨,人流从这条大街穿行而过,到街口的“斯玛连科”地铁车站,他们都是些赶路上班的市民,急促的脚步是他们惯常的节奏。他们匆匆走过的这条步行街,和寻常的每一天一样,自然、轻松、毫无牵挂、毫无特殊的样子。 外来的旅游者却是另一种感觉。他们慕名专程来到这里,在他们眼中,这条步行街非同一般,它既古老又年轻,既典雅又时尚,是它不停地展开风情的画卷,是它时刻散发着俄罗斯文化和商业的独特气息。 这就是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尔巴特大街。 下图:普希金和妻子铜像 在莫斯科年鉴中关于阿尔巴特大街的记录最早始于1493年7月,五百年前初建时是阿拉伯商人聚集的市场,他们经常用板车装载货物,而板车在俄语中称作“阿尔巴特”。对于商业活动而言这实在只是一条狭小短促的街道,因而显得拥挤。今天它吸引旅游者却是因为浓厚的艺术气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艺术家给它打上了终身的艺术印迹。 阿尔巴特大街53号是一座两层俄式建筑,诗人普希金从1830年起在这里居住,现在成为诗人的博物馆,它是阿尔巴特最著名的建筑。 作家安·雷巴科夫的故居也座落在这条街上,他的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就以1936年的苏联大肃反为背景,平缓地叙述了在这条街上成长起来的苏联高干子女、子弟们,转瞬之间向俄罗斯大地的各个方向散去。小说直接把这条街作为自己的悲情作品的名字,阿尔巴特大街的名声里又有了更为深沉的内涵。 因为普希金、雷巴科夫等艺术家的存在,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莫斯科的旅游书籍上说,这是莫斯科最著名的一条街,是“莫斯科的精灵”,它浓缩了俄罗斯悠久的历史风情,沉积了俄罗斯民族神秘而独特的信息,成为俄罗斯街道文化的象征,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成为探究俄罗斯现代文化和平民生活的一扇窗户。 卖小商品的亭子把街面分成两半,阿尔巴特大街的一天由摊贩们开始,照相机、望远镜、这是俄罗斯民间传统工艺品套娃,另一些小商品带有强烈的前苏联标志,它们价格不高又非常独特,往往吸引着外国游客的第一道注视的眼光。 与俄罗斯其他步行街不同,阿尔巴特存在着人数众多的卖艺人群落,在街上以艺术家的名义经营商业活动,他们正是别的街道所没有的人群。 如果要寻找每天在阿尔巴特工作停留时间最长的人,画商算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这条艺术之街上,画家们因为不同的画法、风格或者根据相互关系,慢慢地形成了油画、版画、漫画和速写等四个小范围的画家圈子,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从来不会混淆。当然俄国一流的画家们有更好更华丽的画廊。阿尔巴特大街面对的是匆匆路过的游客,相对于纯粹的艺术作品,简单的装饰画销路更好。 街头艺人们出售自己的作品,但又非出售这么简单,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阿尔巴特的艺人们根据收入的多少,他们在情绪上往往有怀才不遇、志得意满或者愤世嫉俗这些变化。在这些人中间,有人想成为画家,但现在只能是个画商。 阿尔巴特的复杂和难以归纳正在于它丰富的棱角。 在岁月的河流中,阿尔巴特慢慢堆聚出一个著名品牌,大师的故乡、文化的摇篮给予它辉煌的名声,那些美好的颂歌和咏叹保佑阿尔巴特不会迷失,学会忍耐。但这毕竟是条小街,所有的个性和主张,哪怕是小小的旅游纪念品,每天都不动声色地进行面对面直接的较量,因为这种竞争和较量,阿尔巴特总是那样活力四射。 编文、摄影:张援朝,信箱:<a href="mailto:zyc991024@163.com">zyc991024@163.com</a>。 文字源于《俄罗斯·阿尔巴特的新儿女》,央视“探索·发现”文字稿,经部分修改和补充。 照片选自《跟我游系列幻灯集》第一集,张援朝著,2007年。手机版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