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ao2019

㬢雪

<h3>寒假开始了,春节也如约而至。夜色降临了,马路两旁的大厦躲进了夜幕之中,渐渐地,一扇又一扇窗户上亮起来一盏盏灯,灯光像星星一样缀满了天空。“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灯市上五光十色,一个个精致的花灯挂在长长的绳索上,发出炫丽的色彩,宛若璀璨银河流泻人间,电子的花灯也唱起了美妙的歌。大街上,火树银花,灯光璀璨,好一副喜庆的样子。春节,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日子里悄悄地,悄悄的,来了……</h3> <h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br></h3> <h3>团团圆圆篇</h3> 今年的春节,我和妈妈👩一起来做圆圆的麻薯,向征着团团圆圆。<br><h3><br></h3> <h3>麻薯是一种由糯米粉或其他淀粉类制成的有弹性和粘性的食品,来源于日本,日语发音(もち/mochi),台湾音译之为“麻糬”。在大陆又叫做草饼,浙江地区也有直接叫麻薯的说法。<br></h3> <h3>我们先拿出麻薯预拌粉、鸡蛋、碗、小电子秤和做麻薯心的材料。穿上围裙,妈妈的 授教正式开始了。</h3> <h3>首先,我们将预拌粉和鸡蛋放在碗里搅拌均匀。</h3> <h3>接着,我们铺上做蛋糕的硅胶垫,把那混合好的黄黄面糊倒在上面,用手不停的揉搓,黏乎乎的面糊直“亲吻”我的手,冰凉凉、痒酥酥的,弄得我满手都是。</h3> <h3>把面糊表面揉搓得光滑细腻后,我们又把黑芝麻混合在里面继续揉搓。</h3> <h3>现在,就到了做麻薯的关键时期了,那就是——包馅!</h3><h3>先把面团分成两部分搓成条状,再揪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压扁后做成一层厚厚的面皮,再塞入馅,最后将它包成圆形,就可以了,但不能用力,不然会在扁形的。妈妈向我示范了几个,每次都是三两下就包出了一个美丽匀称的圆形麻薯。“咦,好像也不难嘛。”一旁跃跃欲试的我终于按捺不住了,学着妈妈包了起来:“先做外皮......再包馅......然后搓圆......”“呀,庭序,馅不能包这么多,麻薯会被撑爆的!”妈妈突然叫了起来。“没关系,馅多好吃,我自有分寸!”我自信地笑笑,又做了起来。妈妈想了想说:“好吧,这次就当是给你学习实践,要把握好喔!”<br></h3><h3><br></h3> <h3>过了一会儿,我的麻薯都进了烤箱,我们进入了烤制的环节。时间很快过去了,空气中渐渐盈满了麻薯的香味,麻薯们也烤熟了。我满怀期待地揭开了烤箱盖,本想会看见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精灵”,可眼前的景象却是惨不忍睹:我包的“小胖妞”们果然爆开了,而罪魁祸首麻薯上的口子正咧得大大的,仿佛正在发出毫不留情的嘲笑声。我懊恼极了,我的“完美麻薯”计划竟就毁在这贪念之中了,真是待人做事切勿贪心呀!<br></h3><h3>我用充满懊悔、期待、眼巴巴的目光投向老妈,老妈一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样子,自信满满地望了望她的麻薯,放入了烤箱。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多分钟后,老妈把她的麻薯拿了出来,我的眼球立刻跟了过去,哇塞!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妈的麻薯们,一个个白白胖胖、圆圆滚滚的,这才叫做团团圆圆!</h3> <h3>麻薯虽破亦甜,被我们一抢而空,但挥之不去的却是一个个知识和道理。希望在下次制作时我能更熟练,增添更多收获!<br></h3> <h3>辞旧迎新篇</h3> <h3>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新春祝福,我们怎能把它忘记。<br></h3> <h3>我从小卖部买回红纸,裁好后,我就准备写对联了。</h3> <h3>还记得,八岁那年,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h3><h3>那天,我去新华书店买书,路过书法栏时,一本还未来得及合上的书法吸引了我,我走过去一看,古代书法家王䂀之的《兰亭序》呈现了我的眼前。古人挥毫,潇洒的笔锋,不知是多么坦荡的胸襟和果断的头脑;柔和的一转,不知是多么细挚的内心和纯熟的技巧。文字满纸飞扬,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看似杂乱无章,实予人踏实之感。我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那一刻,我发现,我是多么的爱书法,爱中国的古老文字。回家后,我就报名上了书法班。</h3> <h3>窗外的阳光洒满平铺的红纸面,那一股触动我心弦的年味又在我心中扩散,我缓缓抬起笔尖,凝视着纸上的光影,同亲人的眼光般,在纸上顿笔,提笔,示字旁边几个横勾撇捺,一个“福”字渗入之间。注视那“福”,心中那些无法言说的感情都融入这简单的一字里,仿佛我的心声,都在里面呐喊,畅快,舒坦。每看一次,便收获一份坦然,我无法停止去用心感受它。</h3> <h3>再写几字,拐弯,直笔,倾注了我所有的心。书法,真是神奇,你只一动笔,便宣泄了情感,表达了那些或喜或悲的心情。那流动的墨,静止的字,就是你灵魂的写照,是你思想世界的缩影,让你忍不住探索心中真正的感想,在自己的笔迹中寻找迷失的心灵……写好后,我又出去贴上了它。<br></h3> <h3>写完对联后,我望着还剩下的红纸,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剪纸窗花。</h3><h3>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现在窗花在北方较为普遍。 </h3><h3><br></h3><h3><br></h3> <h3>我先把裁对联剩下的红纸裁成几个长方形。我得到一个正方形后,要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是薄薄的红纸就变成硬邦邦的三角形豆腐干了。接下来要在这小小的三角形上随意画出几个半圆形,两个大圆形和两个小圆形,再画两对像牛角似的图形,把画好的图形剪下就行了。别看说说简单,我剪得时候就不方便啦。折出来的三角形太硬了,不夸张的说简直就像一块厚纸板一样,再说牛角图形也不怎么好剪,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喝奶的劲,终于剪好了。我满怀期待地展开三角形,出现在我眼前的果然是一张招人喜爱的纸窗花。贴好后,窗花美丽大方的同时还更散发出中国春节喜庆的味道。<br></h3> <h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充满了过年气氛的诗《元日》,现在,只要你打开窗户那么一瞧,你准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窗外的阳光依旧灿烂,它透过淡薄的云层,将光辉洒向大地,给人无尽的幸福感。我望着那美好的太阳,心中涌动着快乐,情不自禁的对着阳光,对着楼群,对着那浓浓的年味,大声说道:“你好!2019!”<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