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济南石窟万佛洞

恩献

<h3>济南千佛山古称历山,古史称舜耕历山又称舜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h3> <h3>早春,带上小学的外孙游览、陶醉千佛山梅花放香之余,来到了济南的著名景点万佛洞。</h3> <h3>坐落济南千佛山北麓的4A级景点万佛洞,兴建于1992年。在原500余米的防空洞里,集我国“莫高”“龙门”“麦积”“云岗”四大石窟之精华近三万尊,游览可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风采。</h3> <h3>济南万佛洞初建之时已来过,但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时间仓促,更未拍照留念。现重观万佛洞,岂不乐乎!</h3> <h3>去往万佛洞通道里的群塑像,虽多是塑的百姓形象,但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惟妙惟肖。</h3> <h3>呵呵,万佛洞口的“佛光普照”,是赵朴初老先生的题词呀!</h3> <h3>洞口处的两侧,是色彩艳丽的彩色壁画。</h3> <h3>但见各路神仙、君王、侍女,如现在的仪仗队一样,列队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h3> <h3>庄严,慈悲,佛光闪烁。进入几步,即见一尊围着彩色紗巾的佛像坐迎我们。</h3> <h3>啊,一侧似唐代的两名丰满侍女像活现画版,端庄华丽,雍容典雅。</h3> <h3>两侧的墙壁上各塑有一位飞天侍女像,手捧红巾花盘,迎接游客的到来。</h3> <h3>  </h3><h3> 一位孔武的金刚力士塑像,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的站立在通道口。</h3> <h3> 金刚力士塑像后面,即是著名的持国、多闻、增长、广目四大天王。</h3> <h3>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h3> <h3>莫高窟佛像造型始建于前秦,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济南的万佛洞就塑有莫高窟的精华雕塑。</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甘南敦煌。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各朝代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h3> <h3>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这些莫高窟的佛像,不仅神态各异,而且许多都辅有鲜艳的色彩,使得石窟造型更加生动逼真。</h3> <h3>您会看到,众多佛像或庄严肃穆,或慈悲智慧,或仁孝贞洁,或慈悲爱物,生动表现了丰富多彩的佛像大世界!</h3> <h3>观之顿感,佛像大千世界,人物众多,各色神情,生动丰富。</h3> <h3>祥云之上,众多浮雕佛像,腿部呈现长尾,犹如像美人鱼一样飘逸,真是奇异!</h3> <h3>这一室中有坐立佛像多尊,但主佛、侍者次等次分明,面部表情、动作神态大不相同。</h3> <h3> 而且男女的塑像制作的也很有特色。</h3> <h3>  和尚、武士具有非常的人物特色。</h3> <h3>这尊“涅槃”卧佛巨大,是仿莫高窟第158窟。 “涅槃”为佛教用语,指经过修行,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因此也是佛教徒们的最高理想。</h3> <h3>睡佛“涅槃”有16米长,高度有2至3米。表示佛祖释迦摩尼涅槃(圆寂)时样子。是莫高窟中唐时期代表性洞窟,日臻完善的佛教艺术和神形合一,性格鲜明的人物造型,使人赞叹不已。</h3> <h3>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行至拘尸那城河畔的娑罗双树间,为阿难等徒众最后说法完毕,在所敷置的佛床上,头向北,面朝西,右胁累足而卧,面容端详自若,毫无痛苦入于涅槃。后世将佛祖圆寂时右胁而卧的形象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涅槃像”。</h3> <h3>巨大的卧佛身下,一排顶起卧佛佛身的佛首,面部表情丰富,极具渲染力。<br></h3> <h3>万佛洞还塑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造像。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今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h3> <h3>万佛洞里缩小版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龙门石窟奉先寺里的形象塑造的,原佛通高17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最高、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h3> <h3> 武则天自说是弥勒佛转世,并用大量精力进行佛教中兴。雕刻龙门卢舍那大佛时,传闻武则天也捐献了两万贯的脂粉钱。据说这尊佛像就有其相貌与威仪在里面。</h3> <h3> 这里有多幅浮雕壁画,无不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当时得历史社会生活人物特点。</h3> <h3>龙门石窟中最著名的,当数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二十品,这些北魏造像记中的功德主,为孝文帝歌功颂德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h3> <h3>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h3> <h3>  欣赏各流派的书法雕刻,也是佛教艺术中值得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h3> <h3>洞内深邃,左右开室,各具洞天。逐一观赏,心底顿添几分庄重、神密情愫。</h3> <h3>这面浮雕墙上,精美的似清真寺建筑,各色人物,使用杂技、器皿,跃然墙上!</h3> <h3>  龙门石窟里的卧佛</h3> <h3>开眼,真神奇!徜徉,又徜徉。我们来到了万佛洞里的第三部分:麦积石窟奇观。</h3> <h3>位于甘肃天水山的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因一高142米的孤峰酷似麦垛而得名。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h3> <h3>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约1600年历史。现存洞窟194个,大小造像7200余尊,分泥塑,石雕和石刻造像碑三类,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h3> <h3>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两边分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深厚的民族传统,鲜明的世俗化和浓郁的生活情趣,是麦积山石窟的显著特征。</h3> <h3> 此图选自麦积山东崖大佛像,该大佛像开凿于隋朝,宋代重修,为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h3> <h3>佛祖释迦牟尼像为麦积山最大造像,能在济南万佛洞里见到麦积山如此高浮雕大佛造像,实属幸运啊!</h3> <h3>这里塑有麦积山133号窟,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h3> <h3>133号特窟现存有第一号碑之称的千佛碑,上刻释迦在灵鹫山说法情景,其前后左右刻画小型佛像1312尊,让人感受到“千佛千面”。</h3> <h3>窟中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h3> <h3>至此,直行通道已隔离,但仍可见通道很深,两侧佛像众多。前方即是万佛洞的第四部分——云冈荟萃。</h3> <h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武周山南麓,依山东西开凿绵延1公里。存有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h3> <h3>云岗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评为首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h3> <h3>我们向东拐入另一个通道,呵呵,里面就是仿云岗石窟系列造像了。</h3> <h3>云岗石窟中的阿修罗天单腿盘坐,多头多臂,手托日月。</h3> <h3>明亮的灯光下,是观世音菩萨的全身站立像。她手持甘露瓶,面露救苦救难的悯人、慈悲神色,令人动容。</h3> <h3> 观世音菩萨的两侧是她的侍者童男玉女。</h3> <h3> 端坐在莲花座上、身披袈裟的千手菩萨</h3> <h3>欣赏之余,我看到这位游客姑娘双手合十在祀拜,看来是一位虔诚的年轻信仰者。</h3> <h3>这尊佛像头部又连接四个头像,五佛首连上下成一体,十分醒目!不知是什么佛教故事?</h3> <h3>再向侧面看去,原来是三头六臂!前三层各是三首,后两层各是一首,令人称奇!</h3> <h3>这面墙上密布多尊观音像,但动作、神情不一。</h3> <h3> “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5个石窟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代皇帝的权力无限。</h3> <h3>历史上文成帝重视佛教,到处建寺院,开凿佛窟!使佛教到了顶峰,遂产生了著名的“昙耀五窟”石窟像。</h3> <h3>五窟连接,连接墙壁上也是层层大小不一分佛像。真是佛的大世界!</h3> <h3>云岗石窟里方形佛柱,安放了多排石像,多达十余层的石像非常醒目!</h3> <h3>  孩子询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佛像?为什么有人供香信佛?我告诉他人们会有各种信仰,使思想有寄托。国家规定信仰自由,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我不信佛,可做为一种比较鉴别,欣赏它的艺术。</h3> <h3>望着那尊尊佛像,我想只能对11岁的孩子谈到这个深度了。以后他会进一步的认识这个复杂的文化现象的。</h3> <h3>灯光照耀下,佛像林立,表情万千,气氛庄严、祥和。</h3> <h3>逐一观赏,感受庄重、神密气氛,进一步了解佛教内涵及外延,对其积极的成份增添新的辨证认识。</h3> <h3>徜徉其中,您会感觉无数的佛教传说、故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同在历史长河里游览,在时间隧道里穿行,是一场精神升华,心灵透亮的盛宴。</h3> <h3>我虽不信佛,但欣赏佛教中的建筑、绘画、书法、人物等艺术。况且佛教中还蕴含有朴素的共产主义成分。</h3> <h3>洞口再望四大天王领悟:佛教艺术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亦有很大益处!济南万佛洞不简单,非常值得一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