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白云☁触手可及,一尘不染,如滚滚浪花</h3> <h3>地铁内随处可见天一阁模拟影图,当地人也会为有这样的历史5A景区引以自豪吧</h3> <h3>这动物的名字忘了,只记得俗称独角兽</h3> <h3>久远历史,被珍藏记录下来,范家十三代人皆爱书,实属不易,且需巨大的财力人力,防蛀虫防潮湿防盗贼防雨火才让历史传承下来。</h3> <h3>四库全书资料大多取之天一阁,皇上多次御赐,皇宫的藏书楼亦模仿天一阁而建。</h3> <h3>肥红的鲤鱼欲跳龙门,在这儿见证着历史变迁,诉说着天一阁传奇。莲年有鱼🐠</h3> <h3>万工轿是当时最豪华的嫁轿,没有一枚钉子,需数十名有经验建造师打造三年,出嫁需十名轿工抬轿,十里红装。去年上过央视国家宝藏栏目,让更多观众了解了它非凡的前世今生。</h3> <h3>后期展示了各国的麻将起源,鬓辫日本,历史欧洲,文化中国,三缺人,等着现代文明。</h3> <h3>这儿四季长绿,假山叠翠,湖光潋滟,庙宇阴于竹柳之荫,别具一格,独具匠心。</h3> <h3>花中花🌸,园中园,林中林,恬适幽静辽远</h3> <h3></h3><h3> 2019春节旅行记--天一阁</h3><h3> 意随心动,抛开所有纷扰,与孩子终于等到了旅行这一天。年三十清晨时分,闹铃把耳朵叫醒后,迎着朝霞,伴着霜露,前往机场,路上随处可见红火的节日彩红灯笼。到达机场大厅,巨大的空间富丽堂皇,玻璃贴花,廊柱壁画,无不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Check in,搭乘航班前往宁波天一阁,飞机空间不大,但设施齐全,在机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连忙系好安全带,take off,飞机经过一段距离滑下行后忽然脱离地面,迅速往天上一冲,加重感觉很明显,飞机越飞越高,慢慢地平了下来,长舒一口气,划开窗帘往下看,江河道路像一条条优美的线条,块块农田像一副副不规则的棋盘,大地仿佛是一张巨幅地图,景色真美不胜收。飞机越飞越高,飞到了云层之上,洁白的云彩触手可及,白如棉花,顿时心境如乘云而行。倏然,飞机像是急转弯,机翼的顶端迅速翘起,然后又平了下来……简易温暖早餐后,经过近两小时的飞行,飞机向下微微俯冲,高楼大厦混凝土的轮廓逐渐清晰,缓缓着陆滑下,arrive,走出航站楼,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转地铁直奔目的地-天一阁博物馆。</h3><h3><br></h3><h3> 最早闻天一阁之名,是在高中时期语文阅读理解中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一文,当时就被这座享有声誉的 “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传说所吸引,机缘巧合,今年春节假期终于能一睹天一阁的风采了。尽管来前做了很多功课,当一走进天一阁,就被现场说不出的幽静与厚重的氛围感染了。这里是闹市区的一番幽静,与一墙之隔的灯红酒绿隔绝。</h3><h3> 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位带着帽子,手拿文书的学者范钦铜像,向右拐进一个小门,我们来到了东明草堂,它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所以将他的书室命名为“东明草堂”。沿着长廊笔直向前走,我们来到了范氏故居,这里是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的居住之处。走进去,就能看见范钦亲手书写的对联:“养十年豪气,读万卷诗书”。 出门继续向右走,穿过一扇门,就来到了著名的天一阁。跨过门槛,叩响历史尘封的大门,历史的画卷在面前展开。</h3><h3> 天一阁为明嘉靖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其人全国各地做官,北至陕西、江南,南至广东、云南,东至福建、江西,每到一地,无不留意搜集各种刻本,至其去世前,藏书已达七万余卷,因古人有云“天一生水”及“以水克火”,故藏书楼取名天一阁。</h3><h3> 天一阁为世界三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历经沧桑四百余年,范钦时藏书曾多达七万余卷,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仅存五分之一,期间,曾有数次浩劫:明清换代之际,无故散失部分书藉;乾隆三十七年,清庭修撰《四库全书》,向全国征集典籍,乾隆还颇知属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私索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是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但大多未再回到天一阁,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地方官员;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14年)英国侵略军占领宁波,闯进天一阁,掠取《一统志》及各地书数种;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81年)太平军进驻宁波的前后,当地的小偷趁混乱之际,拆毁阁后墙垣,潜运藏书,论斤贱卖,一些珍版善本竟成制造土纸的原料;1914年,窃贼薛继渭受不法书商指使,潜入书楼,白天蜷伏阁中以枣充饥,晚间动手窃书,东垣之外为湖西河,有同伙驾小舟接运,经过这次事件,阁楼藏书精英损失几近一半。令人惊奇的是,对中国文化破坏甚巨的文革,竟然未使天一阁遭受灭顶之灾,据说是周总理亲自指示予以保护,而其他的藏书楼基本都毁于一旦。</h3><h3> 天一阁得以相传,与其曾严格的藏书楼族规有关,“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外姓不得登楼”,“烟酒切忌登楼” 。范氏族谱记载:宁波知府邱铁卿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位酷爱读书的才女,为求能够登阁读书,托邱为媒,嫁入范家,以为可登阁阅书,不料,范家族规森严,不准女人入阁,竟郁郁而逝,不禁让人唏嘘。</h3><h3><br></h3><h3> 历史的更迭,时间的变迁,颇为先贤的精神感动,古人藏书确非易事,且不说政局动荡,世事难料,一代一代,四百余年,十三代人,岂都孝恭,谁能知晓其中多少家族纷争与纠结;就是木质的楼,木质之纸,酷暑严寒,虫蛀潮气,也无不是藏书的风险所在,看天一阁那吸潮之石,杀虫之草,双开的藏书柜门,仅靠一个家族的力量,维护与保存天一阁的藏书,其难可想而知,耗尽了藏书之家的心血,才凝聚成相传如今的文化薪火。</h3><h3> 这里展示着央视国家宝藏栏目播出的豪华“万工娇”,十里红装,细品其前世今生。这里陈列着各国麻将历史,细说麻将起源。这里不是繁华胜景之地,不单单是藏书闻名遐迩,天一阁整体布局亦与江南园林无异。林木四季长绿,碑林与其中彰显冷清与孤傲,假山、亭阁、水榭无不曲径通幽,景中景、园中园,让人流连忘返。</h3><h3> 感谢妻子与孩子的全程陪伴,意随心动,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