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山之雾淞、云海、日落

疏星孤月

<h3>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寒冬腊月南方多有雨雪天气,在关注天气预报和咨询当地导游之后,2019年1月31日(腊月二十六),我领上老娘和闺女毅然踏上了黄山寻美之旅,七点上高速,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上午十点到达景区附近,先将车停入东岭换乘点的停车场,买票坐上去云谷寺的景区大巴车,半个小时后到达云谷寺,下车后徒步四百米长廊,买上景区门票和去白鹅岭的索道票,排队半个多小时坐上索道,索道上升过程中,逐渐看见满山的雾淞奇景,十分钟后到达白鹅岭,我们有幸亲历了雪后的大美黄山,并留下了珍贵的记录。</h3> <h3>“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由于昨晚山顶下过雪,2019年1月31日(腊月二十六)早上安徽黄山风景区气温逐降,出现了罕见的雾淞景观。</h3> <h3>今日的雾淞,把黄山装扮为冰花世界,分外诱人。雨淞、雾淞、雪淞混淆在一起,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凌峰,点点滴滴裹嵌在草木之上,结成各式各样美丽的冰凌花,满山遍野都变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h3> <h3>十里长堤黑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得银白一片,树木枝叶上都凝霜挂雪,披银垂玉,好似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棵棵柳树宛如玉枝垂挂,那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琼枝玉叶,婀娜多姿。</h3> <h3>我们从白鹅岭开始,边走边拍,边走边欣赏雾淞美景,经过黑虎松,一路游客众多,大家都被美景吸引的迈不动步了,赞叹声不断!不知不觉来到有名的梦笔生花!</h3> <h3>景区造型奇特的黄山松、遍地的灌木,都称为银华盛开的玉树,仿佛冰塑;那满枝满树的冰挂,犹如珠帘长垂,仿佛如进入了琉璃世界,山风拂荡,冰挂撞击,发出叮当之声,犹如天籁,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山峦、怪石之上,茫茫一片,似雪非雪,仿佛披上一层晶莹的玉衣,光彩照人。</h3><h3><br></h3> <h3>“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到处银妆素裹,冰雕玉砌,置身其间,仿佛进入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明人潘旦游后曾赞叹:“玉柱撑天,琼花满树,恍入冰壶,不知人世复在何处。”</h3> <h3>中午时分,我们从曙光亭到清凉台,从狮林大酒店往西海方向一路徒步欣赏美景,经过西海饭店来到西海大峡谷,此时太阳露出了笑脸,西海大峡谷里云雾缭绕,只可惜光线太强,相片拍的不够理想!</h3> 西海大峡谷后半段封闭,于是原路返回,向排云亭进发,下来是飞来石,此处可以看见远处的光明顶电视塔和气象台。<h3><br></h3> <h3>旺季,山上的宾馆全是爆满,我想现在是淡季,又临近过年,宾馆不应该满员吧??!由于老娘体力不支,闺女也有些累了,所以必须在四点半之前到达光明顶,到达光明顶之后一打听,还真有散客床位,大通铺上下床,一张床二百元,果断交了六百元,我们快速安顿好,稍作休整,补水进食后,我和闺女出去准备迎接光明顶的日落和云海,废话不多说,上图为证!</h3> <h3>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黄山云海,特别奇绝。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h3> <h3>黄山上所有的食物,全靠这些挑夫一担又一担挑上去的,他们被称为“黄山脊梁”!所以山上宾馆里提供给游客的食物卖得有些贵,也是可以理解的了!</h3> <h3>黄山云海,特别奇绝。黄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跃,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清休宁人吴应莲的《黄山云海歌》有诗句云:</h3><h3>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h3><h3>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揖随波漾。</h3><h3>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h3><h3>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h3> <h3>一路上,都是闺女看地图,打头阵,👍💪✊✊❤❤❤</h3> <h3>第一次上黄山有幸看到了雾淞云海日落日出的美景,真的不虚此行!黄山的景色真的美妙绝伦!有机会我会再去的!黄山:我要欣赏你四季不同的美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各位老师的欣赏点赞!🙏🙏🙏</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