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上的光影 (本文作者:伊通人家)

上校1970

<h1>  昨日天气晴朗,耀眼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扫多日阴冷之气。适合出游,走起。</h1><h1> </h1> <h1>  十分钟后即到达了位于大明湖正南门,路南的百花洲和曲水亭。游人如织,百花洲里无数色彩斑斓的鱼儿欢快的游动着,曲水亭街上木质的卖各种工艺品的小亭子,古朴典雅。比那亭里的货物更吸引人。悬挂在小街上空的红灯笼随风摇曳,清澈见底的泉水静静地流淌着。时尚的街边店里经营着各式食品和物品。</h1> <h1>  由曲水亭的涌泉胡同去王府池子的路上,要穿过许多石块打底,灰砖、灰瓦的高大平房,房与房的间距多是一米宽的巷子。漫步其中,怀旧感油然而生。</h1><h1> </h1> <h1>  想起八十年代初,第一次来济南的情景。时值春节前后,走出火车站,寒风夹着细碎的雪花扑面而来。风不像东北的那么凛冽,雪花也不似那么大朵大朵的飞舞。城市的风貌与长春不同。长春更显现代化,楼房多,路宽直,人稀少。这里平房多,路弯曲,人稠密。</h1><h1><br></h1><h1><br></h1> <h1>  站在位于东华街的三楼外廊,放眼望去,清雪覆盖在成片的高大的青砖、青鱼鳞瓦的平房上。漫步小街可见自来水管旁,有些居民在洗衣服。街边烧饼铺里传出诱人的面香,那些林立的店铺似旧时模样,无论是卖水果的卖糕点、熟食的……多是平房,晚上歇业关门后需安上闸板。二天开门营业时再将闸板一块块卸下来。不像现在的卷帘门拉下上锁即可。</h1> <h1>  有的四合院门墙上还遗有古时拴马的环和踏马石。门两侧蹲着精致的小石狮子。穿行在平房与平房间,如入迷宫。仅一米宽的小巷子,条条都通往大马路。但不熟悉情况的,就会走重复的路。越急越走不出去。</h1> <h1>  十五年后到济南故地重游,一切都不复存在。曾住过的三层楼,及成片的平房都变成一栋栋的楼房。仅余都城隍庙的大门洞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是失落、遗憾、怀念?五味杂陈啊!</h1> <h1>  在济南住久了,对这座城市就有更多的了解。其实在历下区至今还有许多平房的存在,有修旧如故的百花洲_老砖老墙老门老院。在曲水亭、寿康楼、鞭指巷附近都有成片的古老平房。如位于鞭指巷的9、11号的状元府。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两个宅院每院仅余两进院落。一律青砖青瓦,大门开在朝东的街边上,昔日的辉煌气势依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朝状元陈冕即曾住于此。</h1> <h1>  旧济南有不少带有行业色彩的老街巷。如鞭子巷,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附近有了几家经营鞭子、缰绳、鞍子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继而被人们称为鞭子巷。后改名为《鞭指巷》,<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还有段传说呐。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沿途游历山水,体察民情。一日和几位近臣骑马来到济南,走到此巷皇帝执鞭一问“此为何巷”当时的宰相刘庸妙答曰“鞭指巷”自此鞭指巷而得名至今。</span></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又如《剪子巷》由于巷子北段大多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尤以制作剪子闻名,久之被称为剪子巷。这条巷子内的铁匠铺,在清朝末年繁华时多达几十家。生产的剪子、刀、锅、铲子、锄头等小农具。还有篦子巷等数不胜数的老街巷。</span><br></h1><h1> </h1> <h1>  老街巷、老房子,会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变化而消失。但它们会存在于老济南人的记忆中,它们为人们所做的贡献,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的,真的很怀念那些老街巷,老房子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