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找北

代代

<h3>  这次出门北上,就三个想法:感受寒冷、漠河找北、泼水成冰。很满意全部达成,一路还收获了许多的美丽和可笑的意外。</h3> <h3>  感受寒冷不容易。一路向北,一路喊热,车外艳阳,车内高温,热得汗流。在哈尔滨的三天,没一天觉得冷。</h3> <h3>  第一天,放下行李,就去体验东北的澡堂子,一顿下来,从里到外热得透透的!站在中央大街的路口,顶着寒风,我一通猛转,再吃个冰棍,舒爽!<br></h3> <h3>  第二天,被人警告晚上要去冰雪大世界的话就多穿点,宁可脱不能冻。于是我一层又一层地穿出门,松花江的冰面、江风也是冷得嗖嗖的,于我全都不在话下。当时,苹果手机自我保护关机两次,提醒我们温度的确很低了(预报是零下十多度,有风,体感温度起码再低五六度),华为坚挺,此行多靠它了。</h3> <h3>  都说太阳岛不咋地,就找了个车准备绕一圈拉倒。没想到,蓝天、阳光、白雪……异样美啊!就是我这身被人嘲笑了。当地人看到我,就问:哪来的?来玩的吧。有必要穿这么多吗?我红脸了,当时是真红了,因为我热!<br></h3> <h3>  其实,武汉过冬的衣着,把打底的减半,在哈尔滨就足够了:短袖打底衫、能外穿的打底裤(一定不要加绒,好脱了单穿),抓绒卫衣、卫裤(毛衣、毛裤也可以),一件羽绒,一双雪地靴。帽子围巾没必要,耳套、口罩一定要。<br></h3> <h3>  所以,当晚在极度不好玩的冰雪大世界晃了三个小时,中途仅入室内暖身十多分钟,我也没觉得太冷。只是觉得,那里太不好玩了,仗着穿得多,随便靠、随便坐……</h3> <h3>  第三天,逛街。把我们热疯了!真的,谁再跟我说——哈尔滨冷,我就跟谁急!室内怕有三十度,呆半个小时就要冲出去舒服一下,太热了。</h3> <h3>  走进漠河才开始尝到寒冷的滋味。手伸出来分把钟就通红、刺痛,接下来就僵硬。耳朵、脸颊炸得痛,比像刀割要密集。我一直担心我的墨镜金属架把我的皮肤冻坏,可阳光、雪色,不戴又不行,万幸万幸。</h3> <h3>  越往北走,温度越低,零下三十多度时,这种寒冷你穿多少都不顶事了,全在于你室外的逗留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蕴藏的所有热气被极寒的空气毫不留情地夺走,它再一丝一丝向你侵入。首先,你感到所有的衣物、背包、手机,都变得冰冷非常,摸哪都冻手。然后,从衣服向身体传递来无法逃脱的寒气,一层一层迅速又层次分明地浸过来。紧接着,还不进屋,就从你自己衣着最薄弱的地方开始依次觉得冷,如果没戴耳套、口罩的话,耳朵会痛得不行,脸感觉已经掉了,手根本不能伸出来。还能撑的话,就是意志了,比如照相(哈哈哈哈),不仅硬扛,还要脱掉外套拒绝臃肿。最后,穿起雪地上捡回的羽绒服,怎么形容那件衣服呢?冰凉,寒冷,不想要又不得不穿。<br></h3> <h3>  最冷的的确是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那会。一路都说今年东北是暖冬,唯有那天,张师傅说今天冷,报了42,低个几度冷着呢,车窗的冰吹了一早上都还没化。<br></h3> <h3>  果然,上爬山虎算半个室内,觉得冷,不算冻。徒步就不一样了,最多十分钟吧,人就冻得不行了。这样说吧,人呼出来的雾气白茫茫,特别浓,不上扬,直接往下沉,看着有点瘆人。觉得这气温加上山林,不止零下四十二。<br></h3> <h3>  漠河找北挺直接的。就是那天我看到一句话,就决定年前去趟东北,北上漠河到我国的北极,把那句话嚎一嗓子——我找到北了! <br></h3> <h3>  漠河包车,司机好——热情直爽,吃得超少,我一顿他可以吃两顿,让我太没面子了。车况好——甭管冻得有多不行,上车就复苏,那种从脸上的毛孔舒张到全身暖和的感觉真好。服务好——小环线就三四百公里,走三天,真的是想去哪就去哪,真正的自己做主。所有的景区,人少景美,本来游人就不多,然后谁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呆?再美再好玩也挡不住极寒的天啊。人一少,啥都美,加上全程晴天,50多纬度的天空一片湛蓝,所有的不足都被白雪覆盖,极寒之下是清新……完美! </h3> <h3>  因为东北暖冬,松花江都没冻结实,已经严禁步行过江。没想到在漠河我跑到黑龙江上步行去了,超级兴奋。</h3> <h3>  驰骋在黑龙江的江面上,百度导航说您正在危险驾驶,拒绝为您服务。(我杜撰的,不过真有开百度定位,的确在河道中央)<br></h3> <h3>  室内外温差极大,这冰箱门可以玩得不亦乐乎。</h3> <h3>  在这里,晨暮之际是最动人心弦的。</h3> <h3>  地理上的最北是北纬53.33处,有立碑标识。偶遇小哥光了膀子,勇士!<br></h3> <h3>  标志性的最北是北极村的一块石头,看到它有点失望。<br></h3> <h3>  送上游伴的这一嗓子,因为我没她有气势。<br></h3> <h3>  泼水成冰我是一蹴而就。只要气温低于零下三十度,泼出高于九十度的热水,就有成功的可能。日出时比黄昏温度更低,想要配上圆日,就选早上。</h3><h3><br></h3><h3> 老板娘一大早就给我们烧了一大锅热水(这是一处私宅,自家烧的暖气,比集中供暖更热)带着三个保温杯,两大暖水壶,我们迎着晨曦来到旷野中。总计泼了十一次,我奔波三千多公里,只泼了两杯水,其他都送给两个同伴多次尝试了。</h3><h3><br></h3><h3><br></h3> <h3>  在漠河的边陲小村落,还观看捕鱼、戏跨界江、坐爬犁、去极北邮局、抱雪人、睡热炕、吃冻梨、玩钢丝棉烟花……每件事都是第一次,都生成令人喷饭的笑点,珍惜极寒中室外的每一分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