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清代史

飞上天

<h1><b>  2018年5月24日,我们来到了北京恭王府。</b></h1> <h1><b>  恭王府位于北京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它东靠前海,北依后海,西距柳荫街,南面是平安大道。是一个典型的风水宝地,有一种说法,靠近这块宝地的人,寿命多很长。</b></h1><h1><b> 府邸占地46.5亩,楼后的花园有38亩。园中有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b></h1> <h1><b>  最早住进这个院子的是乾隆王朝的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同时他还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其次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位。所以说和珅风光无限。不过,那时这座院子叫和珅府。</b></h1> <h1><b>嘉庆四年,嘉庆皇帝下旨革职和珅,将其下狱。从和珅家搜岀来的财富,超过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b></h1><h1><b>处决了和珅后,改赐为恭亲王府,因此府名也随之改为恭王府。</b></h1> <h1><b>恭王府的大门的门前,有两座雄伟的石狮子。东边的是雄狮,它脚踩一个绣球;西边的是母狮,脚按一个幼狮。</b></h1> <h1><b>两座石狮的狮头卷毛疙瘩有十二排,这个卷毛疙瘩是有品极的,皇帝门口是十三棑,卷毛疙瘩越少,爵位越低。由此可知恭王府的王爷身份和地位,它象征威严和尊贵。</b></h1> <h1><b>王府的朱红漆的大门,上面有横七竖九的金色门钉。</b></h1> <h1></h1><h1><b>这是皇帝给亲王级别高低,定的规则。而恭王府门上,钉排到是王府中最高的规格。</b></h1> <h1><b>恭王府曾住两位权倾朝野的人物。一位是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和珅,另一个则是同冶年间的恭亲王奕祈。恭王府由于奕䜣的入住而名声显赫。</b></h1> <h1><b>恭王府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和宣统七个皇帝,所以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它见证了清期由盛世到衰败的历史过程。</b></h1> <h1><b>恭王府的花园,又称萃锦园。花园里有江南园林的景观、还有北方建筑的风格、再有西洋的一些特色,将三者结合在同一个园子。恭王府是北京现存的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b></h1> <h1><b>导游说:恭王府的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的,所以它非常坚固。</b></h1> <h1><b>"滴翠岩",它由太湖石堆砌。东、西各有一条通往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在小道未端有两个带孔的水缸。仆人将水倒入缸内,夏季和秋季高温、湿度大。加上水渗山石,这样促使大面积石壁生出翠绿的苔藓。由于石头黄而苔藓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十分优美。</b></h1> <h1><b>王府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三面都用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山石堆砌洞壑。山顶是平台,是最高点,站在平合了上,能观赏全园景色。</b></h1> <h1><b>"独乐峰",独乐峰是恭王府花园中著名的一个景观。这是一块天然的太湖石,看上去有4~5米高的样子。传说和珅的妻和妾生的全是女儿,计十四人,于是和珅立了这块太湖石后,当年就得了一个儿子。即后来娶了乾隆十公主的驸马丰绅殷德。所以这块石头被称为送子石。现在很多人年青人,都在此取景,希望能传宗接代。</b></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1><b>我从侧面看,这一块石头,倒是又点像一个小孩。太湖石:又称为窟㝫石,它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现在的公囩、著名校园,庭院和许多旅游景点都在用太湖石,因此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b></h1> <h1><b>渡鹤桥是蝠池与月河连接的小石桥,因王府桊养仙鹤。冬季鹤常漫游园中,踱步桥上而得名。</b></h1> <h1><b>池水泛起涟漪,柳枝随着妩媚地拂动。湛清湛清的潭水像透明的玻璃,可以着见鱼儿成群的在潭水中游来游走。</b></h1> <h1><b>王府的青松在春风中,在 左右摇曳,那翠绿无比的叶子像小塔似的。这个时候看松树显得更加苍翠、挺拔。</b></h1> <h1><b>竹子院,满院的翠竹参天避热,荫凉清爽。</b></h1> <h1><b>方塘水榭也是恭王府主要景观。由一个很大的池塘和湖心亭组成,池塘三个不同方向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b></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1><b>导游介绍说:这水是由玉泉湖凿泉引进来的。玉泉山,靠西山东麓,因这儿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玉泉湖是供皇帝和太后的饮用水。王府引入的水,经龙头流入的泉水明净碧绿,池底涌出亮晶晶的珠泡,无色无味。池塘里的水倒映着廊庭水榭、假山岩石、高大的槐树、青松、花草、蓝天、白云⋯⋯。</b></h1> <h1><b>秘云洞是王府藏宝的三绝之一,是王府的镇园之宝。由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成的福字碑,这石碑长约8米,贯穿整座假山,距今有400年。</b></h1><h1><b>碑前有一副中国象棋的棋盘。康熙书法深厚,很少题字,故此"福"字极为珍贵。导游介绍说:这个"福"是当年康熙皇帝为救太后之大病而下的,写完后,病果然好了。</b></h1><h1><b>太后十分喜欢这"福"字,于是找人把这字做成一块"福字碑"。后被和珅得到,放在秘云洞里。</b></h1> <h1><b>据资料介绍:王府的每一棵大树,都在300年以上。</b></h1><h1><b>结束语:我们都说和珅是贪官。其实和珅才华横溢,他能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他精通四书五经、处事精明、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察颜观色。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欢心和信任。</b></h1><h1><b>现在有一种说法,和珅在,国富民强;和珅倒,国穷民弱。</b></h1> <h1><b>我们来到了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b></h1> <h1><b>一走进颐和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导游介绍:昆明湖的面积约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可见昆明湖够大了。在蓝天和白云衬托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一座洁白秀丽的十七孔桥通向湖心。</b></h1><h1><b>桥头上有许多姿态不同的狮子,导游说共有544只,神态、姿态不同。这是一座汉白玉石桥,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非常光滑。昆明湖上,一棵棵树木,倒咉在风波荡漾的水中;一片片绿叶,随风翻涌成浪。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卷,她让人陶醉⋯⋯。</b></h1><h1><b>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一些设计理念而建造的山水园林。</b></h1> <h1><b>我们看到了万寿山,万寿山有一个八面三层四檐的阁楼-佛香阁。</b></h1><h1><b>导游介绍说:当时皇帝认为北京的水质不佳,而万寿山上的泉水,清澈而甘甜,因此万寿山的水,是专供皇室饮用水。</b></h1><h3><br></h3> <h1><b>在颐和园里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重量在30吨左右。石头上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青芝岫"。导游介绍:明朝有一个官员喜欢收藏石头,看到这块石头。买下来,往家运。石头之重,需要很多劳力、钱、财、时间。谁知在路上,给朝廷罢官了,家里钱、财也花光了,穷的只有这块石头,因此此石被称为"败家石"。</b></h1> <h1><b>"大圆宝镜"此匾额是慈禧御笔。从大圆宝镜四个字,可以看出慈禧的字工整有力,笔法遒劲。</b></h1> <h1><b>因为我们还要参观圆明园,匆匆离开了颐和园。</b></h1> <h1><b>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现在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留下的基址,假山、雕刻痕迹隐约可见。</b></h1> <h1><b>1860年,八国联军攻入圆明园。一座震撼世界的旷世盛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洗劫,三天之内化为灰烬。</b></h1><h1><b>"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建成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主楼有三层,主要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地方。楼北有一座喷水池,当初无电源。只能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的蓄水池,起一个水塔作用。再用铜管連接喷泉口,达到喷水目的。</b></h1> <h1><b>这个是用3D打印技术,复古的"谐奇趣"。</b></h1> <h1><b>圆明园西洋楼全部景区80亩。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雕刻精细。由于西洋建筑独特残、缺、美,于是成为圆明园的醒目标志。</b></h1> <h1><b>"大水法"。圆明园的大水法,是西洋景景区的一部分,这里的"水法"实则是人工喷泉。</b></h1> <h1><b>这是用3D打印复愿的"大水法"。菊花台下有狮子头喷泉,上面共有七展大水帘,池中心有喷水八道铜梅花鹿,两边有十只铜狗,喷向梅花鹿,水花层层喷溅,十分壮观。</b></h1> <h1><b>现在只能看见水池中一层菊花台。</b></h1> <h1><b>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在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后遗失。目前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8个回归祖国,其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b></h1> <h1><b>这是放十二生肖的地方。</b></h1> <h1><b>我们在十二生肖处留下纪念。</b></h1> <h1><b>我们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录像,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在英、法联军的摧残下,遭到了毀灭性的破坏,他是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存的圆明园里的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堆废墟,就是一部落后要挨打的生动教材。</b></h1> <h1><b>看了火烧圆明园录想后,我们心潮起伏。民族的伤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只有了解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才能体会建立共和国盛世的不易。</b></h1><h1><b>"落后要挨打",这是历史铁律,强国、强军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目标。</b></h1> <h1><b>五月二十五日,我们再一次来到了天安门广场。</b></h1> <h1><b>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坐落在中华门的旧址。</b></h1> <h1><b>主席纪念堂,星期二至星期日开放,每天瞻抑的时间是8~12点。</b></h1> <h1><b>我们虽然七点三十分之前来到,但是以经快排队到纪念堂的出口。在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队伍,以中、老年人为主,因为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最深厚。</b></h1> <h1><b>沿着长长的队伍,通过安检,走进纪念堂。主席的纪念堂里庒严肃穆,纪念堂前白菊花摆放整齐,表达了人们对主席的哀悼!我们在汉白玉雕塑的毛主席塑像前,将鲜花献到了主席塑像前。深深地向伟人鞠躬、再鞠躬、三鞠躬。</b></h1><h1><b>我们轻轻地进入了正厅,大厅的正面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b></h1><h1><b>在柔和的灯光下,毛主席身穿灰色中山装,安详地睡在水晶棺中,一面鲜红色的党旗,覆盖在他的身上,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徵,鲜花围着水晶棺材,后面有两个警卫站岗。&nbsp;</b></h1><h1><b>我们怀着对伟人崇敬的心情,注视着水晶棺里的主席,主席在沉睡着。他是那样的慈祥,疾病是他削瘦了很多,可以想像,这位伟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是为人民鞠躬尽瘁⋯⋯。</b></h1><h1><b>我们深深地向主席致敬、依依不舍的用双眸倾诉着对他的敬爱心情。</b></h1> <h1><b>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1955年6月9日,纪念碑主体建成。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题写了碑文,碑文共110字。</b></h1><h1><b>3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杇!</b></h1><h1><b>30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b></h1><h1><b>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b></h1><h1><b>周总理有极好的颜体楷书。为了写此碑文,前后写了40余遍,其认真的态度,后人不及啊!</b></h1><h3><br></h3> <h1><b>北京故宫是明、清的皇家宫殿。以前称为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高级建筑群。</b></h1> <h1><b>我们先入的是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b></h1> <h1><b>殿前有几口大铜缸,导游说:这个铜缸是用来盛水防火的,因此它是古代防火、消防器材。原来这些铜缸外面有一层镀金。八国联军进入故宫后,把金子刮掉了,现在在铜缸上还有刮的痕迹。</b></h1> <h1><b>"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我们来到了保和殿。这原楹联是乾隆皇帝题于保和殿。</b></h1> <h1><b>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在紫禁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前休息之处,另一个作用接受执事官员朝拜地方。</b></h1><h1><b> 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中和殿的楹联,上联是:"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下联是"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此联大致就是要勤政,使老百姓过五福的幸福生活。</b></h1> <h1><b>故宫各大殿台周围的栏杆,都是用纯白色的汉白玉大理石,它是哪样的洁白无瑕、坚实而又细腻。导游说:它的优点是非常容易雕刻。我想:这可能就是古代许多建筑都是采用它作原料的主要原因。</b></h1> <h1><b>我们跟随导游向交泰殿进发。</b></h1> <h1><b>来到故宫交泰殿,殿上挂"无为"二字,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导游一番是我们恍然大悟,他说:这里有二层含义,其一,做皇帝的不必要过多干涉臣子们该做的事务。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即后宫到此应"无为",不要干涉朝廷事务。</b></h1> <h1><b>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后花园。御花园里以桧柏为主,桧柏表达长寿、长青。另外桧柏长大成树后,姿态古朴虬蟠,所以为皇家园林所喜欢。</b></h1><h1><b>迈进园林,那一株株高大的枯冠,宛如一把把撑开得绿伞。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又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绿油油的绿意,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那浓浓的幽香真令人陶醉。</b></h1> <h1><b>这棵松柏有点像大象。</b></h1> <h1><b>这棵高大的塔松,就像旗杆一样高高地耸立在天空。树枝层层向四面舒展,临近夏天,它的叶子变得碧绿、碧绿的,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勃勃的生机。站在塔松的绿荫之下,有一丝丝凉意。</b></h1> <h1><b>这棵桧柏中间像一扇门,很多游客都从"树门"里来往。</b></h1> <h1><b>也是一个不错的取景地。</b></h1> <h1><b>我们来到"堆秀山"。它背靠着高大的宫墙,整座山由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块堆砌而成,十分精致。山上有些石块酷似十二生肖中的马、兔、猪、鸡⋯⋯等动物,吸引很多游客去揣测和议论。</b></h1><h1><br></h1> <h1><b>我们参观了后宫后,离开了故宫。</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