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八一”学校

小娃

<h3>  我的小学是在八一学校渡过的,先是沈阳军区安东八一小学,她的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育才小学;后是沈阳八一小学,原名东北军区第一小学校。</h3><h3><br></h3><h3>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解放军部队南征北战、抗美援朝,为解决其子女受教育问题,各大军区都建立了子弟小学。东北军区第一小学校是在老一辈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东北军区的直接领导下于1953年创立的。建校几年后,军区党委决定在小学基础上增设初中,改校名为“沈阳军区八一学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毕业生。</h3> <h3>  学校初建时,东北局腾出了位于和平区三经街的税务局办公楼为我们作校舍,当时学生只有一年级三个班、二年级一个班,总计不到150人。后来随着学制不断健全,学生年年增多,校址先后搬迁至太原街(八一剧场对面),四经街(延安里地区),南京街(砂山地区)。</h3><h3><br></h3><h3> 1964年暑假后,学校将原本高低年级分设的分校、总校改为同样学制的一校、二校,我们班同学集体转到南京街的一校上学。<br></h3><h3> “六一”儿童节时,同学董重的父亲(军区政治部摄影记者)为全班同学在原分校门前拍下了珍贵的合影。</h3> <h3></h3><h3>  我们的父母大多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是生死与共的战友。父母南征北战,我们则从幼儿园起就集体生活,每周六天大家学习吃住在一起,刚刚懂事时就建立了同学之间的友谊。</h3><h3> </h3> <h3>  沈阳八一校园。还记得课间操时,学校广播里就会放《骑兵进行曲》,同学们立即涌出教学楼奔向操场。操场尽头的一趟平房是食堂,开饭时广播的音乐则是《紫竹调》。还记得总有淘气包大冬天的舔单杠铁管上的霜,结果舌头粘在上面疼的可怜。</h3><h3><br></h3><h3> 最后一张是安东八一收发室,岗楼、警卫,凝聚着军事元素。</h3> <h3>  安东八一首任校长任瑞章(着军装)和沈阳八一首任教导处主任(后任校长)张乃有。他们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同志,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放弃在部队晋升的机会,来学校当起了孩子王。</h3><h3><br></h3><h3> 这份东北军区下发的聘请书由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签署。</h3> <h3>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中将杜平和夫人刘教湛(八一首任校长)是我校创始人之一,他们始终关心学校的发展。</h3> <h3>  学校最早的老师是穿着军装来的。卫生所长张慧琴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毕业于热河军医大学。他们把培养革命后代当做革命事业的一部分,给了我们无限的爱。</h3> <h3>50年代学校领导工作照。作报告的是贺万山书记。</h3> <h3>  八一学校的建设始终沐浴着党和革命老前辈的关怀。50年代,彭德怀元帅、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上将和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蔡畅都曾来学校视察。</h3> <h3>  军区首长十分关心八一学校,定期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军区机关报《前进报》经常报道学校工作,校领导及教职工都是精心选拔的优秀人才。</h3><h3><br></h3><h3> 照片中有郭湘武主任和数学老师赵时雍,图画老师郭新荣和于秀水阿姨,生物老师李绍作,体育老师冮宝芝,语文老师王桂云,生活老师杨英,物理老师杨景春,俄语老师宋世玉,大队辅导员刘莉莉,你能对上号吗?</h3> <p>校长李炳光的手稿和先进教职工。</p> <h3>  学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老师们认真备课讲课,还经常在大礼堂举办公开课,请外校老师观摩研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每一届毕业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点学校。</h3> <h3>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祭扫,并经常安排战斗英雄和先进模范来校做报告。</h3><h3> 1抗美援朝烈士陵园;</h3><h3> 2五龙背荣军疗养院;</h3><h3> 3战斗英雄郅顺义;</h3><h3> 4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尖兵"廖初江;</h3><h3> 5东北抗联创始人,抗日英雄李兆麟的母亲。</h3><h3> 6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电影《董存瑞》主演张良。</h3> <h3>我们班是学校学习雷锋先进班,曾有两件大事上过军区《前进报》。</h3><h3><br></h3><h3>1,1963年首任雷锋班班长张吉兴来我们班作报告,雷美娜同学代表全班接受班长的礼物--印有毛主席为雷锋题词手迹和雷锋肖像的宣传画。</h3><h3><br></h3><h3>2,班长李阳同学拾金不昧交给警察。</h3> <h3>  同学们都来自领导干部家庭,却更加提倡继承前辈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这张照片曾登载在解放军报上,也作为当年的年画受到人们的喜爱。</h3><h3>  照片上袖子打着补丁的同学是学姐邓东安、邓雅安姐妹,她俩在给父亲补衣服,领章告诉我们这是将军的军装,他们的父亲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军区副司令员邓岳。</h3> <h3>  学校不仅对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开办各种兴趣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特长学习乐器美术、体育气象、报务航模等等,学校还开办了红领巾工厂和菜园,同学们边学理论边动手实践,为今后成为方方面面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h3><h3>  对了,当年同学们参加全军运动会、市区运动会都获过奖!</h3> <h3>  195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我校52届侯志鸿、王学习及53届方荣同学和苏联小朋友联欢。</h3><h3>  1957年六一,54届邹丽丽同学代表我校少先队员和外国少年儿童合影。</h3> <h3>  八一学校实行寄宿制,同学们每周住校六天,如遇家长出差下部队星期天也不能回家,烈士子弟更是以校为家。为照顾低年级小同学的生活,学校专门设有生活老师。卫生所老师除日常诊病治疗外,还要定期到教室宿舍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同学们集体种牛痘吃塔糖。当年几十上百人为了灭虱子同时在头上洒六六粉的味道我还记忆犹新。</h3> <p>  虽然从小没生活在父母身边,我们却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学校精心培育下,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家努力学习争当先进,从日常墙报上的小红花,到好学生、优秀小队、四好班,学期结束我们会带着喜报回家。</p><p><br></p><p> 为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育,学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53届)送给学校礼物,接受礼物的是时任校长李炳光。</p> <h3>安东八一毕业照</h3> <h3>沈阳八一毕业照</h3> <h3>几年朝夕相处就要分别了,同学们相约合影纪念。</h3> <h3>在校时的作文、笔记、奖状都成了珍贵的记忆。</h3> <h3>  走出校园,同学们有人继续深造,有人上山下乡,更多的是子承父业穿上军装,大家从幼年朋友、儿时玩伴、少年同学,又成了军中战友。同学们不仅续写着父辈的战友情谊,还有人在珍宝岛和对越自卫反击中和父亲兄弟一起上了战场。几十年后,有人成了专家,有人当了将军,也有人成了烈士。</h3><h3></h3><h3><br></h3><h3> 赵建军(1946-1967),沈阳八一学校54届1班。1967年1月19日在援越抗美战场上英勇牺牲。</h3><h3><br></h3><h3> 苏宁(1953-1991)先后在长春八一、哈尔滨八一就读。1969年入伍。1991年4月29日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h3> <h3>  几十年里,同学们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组织各种联谊活动。比如重访父辈战场、纪念我军重大胜利、祭奠革命先烈(这几座碑的主人是八一同学的父亲)、庆祝八一、六一等等。有机会同学们还相邀重回校园,再听老师讲课,再玩玩过去的游戏。</h3> <h3>  我们班同学大多属羊,2015年我们60岁,大家相约共庆甲子。同学们从北京南京、哈尔滨大连、美国纷纷赶来,再戴红领巾,又唱队歌,犹如穿越,重回八一时的快乐时光。</h3> <h3>  我在八一时的两任班主任:辛野老师和战玉霞老师。我们是战老师从教的第一批学生,她只比我们大十几岁,当初爱捣乱的淘小子后来都出息了。好同学尚燕莎最是有心人,建校十周年校庆受奖的笔记本,每学期老师写的评语她都保存的整整齐齐。</h3><h3><br></h3><h3> 战老师念着当年她亲笔写的学期评语。其中表扬尚同学学习王杰有行动,经常给班级带抹布,希望她以后对同学的缺点错误大胆斗争。</h3> <h3>1963年,沈阳八一建校10周年庆祝大会上校领导为优秀同学颁奖。</h3> <h3>1993年,沈阳八一建校40周年。</h3> <h3>2003年,沈阳八一建校50周年。</h3> <h3>  沈阳军区的长春、哈尔滨、大连、旅顺等地八一小学近两年也相继举办了大型校庆活动。我们有同学因父亲工作调动或部队换防,不断转学,竟然在多个八一都上过学。</h3><h3><br></h3><h3> 丹东八一校庆时,在鸭绿江桥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组织“志愿军子弟重温父辈光荣,再踏英雄足迹”活动,市电视台和报社派记者全程跟拍报道,在边境小城引发轰动。</h3> <h3>  2013年,沈阳八一建校60周年,几百位校友齐聚沈阳八一剧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同学们年长的已过花甲,低年级的也年过半百。时光流逝,我们的同学情谊更加浓厚;我们对母校的记忆更加深刻。</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一的同学们性格乐观、豁达、率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一的同学大公无私、乐于助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爱培养教育我们的八一学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爱我们这个幸福的大家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爱我的兄弟姐妹及亲如父母的老师们!</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