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牙一哥游之二——西班牙南部及葡萄牙篇

febridge

<h3>上一篇《两牙一哥游之一——摩洛哥篇》</h3> <h3>  横渡直布罗陀海峡,离开非洲才个把小时我们就到了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时间下午6:15(摩洛哥时间下午5:15)船到了欧洲最南端的城市——西班牙的塔里法,我们刚刚下船,一大帮哈雷骑士迫不及待地驾驶他们的爱车冲上了船,往非洲而去。</h3><h3> 入境不需要填入境卡,直接盖章入境。地接导游陈杰接到我们开车出发已经18:50,他说大概21:00能到龙达,晚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从非洲启航晚点)。</h3><h3> 离开港口不远,海湾对面就是直布罗陀市——英国在西班牙的一块飞地。</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夜色中,小陈小心的驾车盘旋在山路上, 他今天是从马德里驾车500公里赶过来接我们的 ,很辛苦。</h3><h3> </h3><h3> 小陈是浙江人,据他说他家来西班牙是父母先行偷渡过来,从华人批发商那里批发点小玩意儿在街边售卖,然后发展到开个小店,站住脚后再把他们从国内接过来,如今家里开了两个超市(中等规模)。他过来时在国内已经是高一年级了,刚进这边学校时什么也听不懂,只能一边学语言一边重新读高一。在西班牙感觉生存压力比国内小,没有那么激烈的竞争,不用总是早出晚归地去打拼,物价也比较平稳。就这样,本地人还埋怨华人太勤快了,本地人都在晒太阳喝咖啡了,华人还在工作。</h3><h3> </h3><h3> 到酒店后,去附近中餐馆晚饭,餐馆也是浙江人开的。他们在西班牙时间长了,对中国的一些食品已经不太明白了,我们说要中国的面条不要意大利面,他们说对不起只有意大利面,不得已我们说就将就吧,结果端上来的就是中国面条。我们在摩洛哥为了不吃摩餐已经吃光了带去的方便面,这下可饱餐一顿中国面条了。回到酒店已经晚上十点半。</h3> <h3>蔬果超市一大早就开门了,几位女团友很关心水果蔬菜的品种和价格。</h3> <h3>  早饭后我们就开始西班牙第一个景点的参观。</h3><h3> 龙达是一座悬崖小镇,是世界最美的十座小镇之一, 也是西班牙最著名的两座悬崖小镇之一,被赐与过无数种名称: " 建在云端的城市 "、" 悬崖边的白色小镇 "、" 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海明威语) " 等等。</h3><h3> 据说,小镇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七百五十公尺的峭壁,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河流丰沛,易于生存和防卫,于是安营扎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像一粒种子,一幢幢白色小屋接踵而来矗立于青山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h3><h3> </h3><h3> </h3> <h3>剧院、教堂、街道依次蔓延整个山坡,最终成为一座至今繁荣的小镇。</h3> <h3>  龙达最著名的景点便是建于1735年的龙达新桥,横跨埃尔塔霍峡谷,越于万仞峭壁之上,将龙达新旧两城连接起来。</h3> <h3>桥中部桥面下的房子据说曾经被用来关过犯人</h3> <h3>旧城的一座城门</h3> <h3>  龙达也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和斗牛士的故乡,斗牛的刺激、狂热和血腥更让人感觉这里充满了神秘和浪漫。作为斗牛士的故乡,龙达有着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曾见证过那个时代斗士们的爱恨情仇。</h3> <h3>当年的斗牛士一般都是家庭世代相传的</h3> <h3>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逝世在午后》中:“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胜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这是私奔之说的缘起。</h3><h3> 不知道有多少情侣实践了海明威的浪漫之语?我只知道现在去巴黎怕要与黄马甲为伍吧。</h3> <h3>  在龙达看见很多情侣,但没看出来哪对儿是来私奔的,这对儿是不是?</h3><h3> 还碰见一位成都女孩已经孤身一人在这里几天了,在帮我们拍照后,还推荐了一家有特色的餐馆给我们。她也不是来私奔的,而是做旅游网上私人订制的,来这里踩点体验。</h3> <h3>这里的家长们也围在学校门口接孩子?</h3> <h3>商店橱窗里的西班牙皮鞋</h3> <h3>  午餐后疾驰了两个小时就到了格拉纳达。格拉纳达位于内华达山山麓,美国内华达州的名字就来自这座山。</h3><h3> 格拉纳达市在西班牙排13,30多万人口。"格拉纳达"的意思是石榴,西班牙国徽上那个石榴就表示格拉纳达是最后被(从摩尔人手里)收复的。</h3> <h3>说到这里得说一下西班牙与摩洛哥在历史上的纠葛:</h3><h3> 公元8世纪,当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斗,失败者逃到摩洛哥求救于北非的摩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和把伊斯兰教带到北非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七千摩尔人,借机北渡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登陆后他立刻焚烧战船,以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经过八年的征战,摩尔人征服了南部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了长达780年的伊斯兰的统治。</h3><h3> 西哥特王国虽然瓦解了,但是他的贵族们和教会精英们退据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和比利牛斯山的巴斯克地区,他们的信仰世代相传,进行了长达八个世纪之久的光复运动。直到历经曲折继承了卡斯特王国王位的伊莎贝尔女王与阿拉贡王国的费迪南王子联姻(史称天主教双王),并最终将两国合并为西班牙王国,于1492年攻克了穆斯林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光复运动胜利,伊比利亚半岛又恢复了基督教的一统天下。</h3><h3> 同年十月,伊莎贝尔女王资助意大利人哥伦布进行西行航海探险。哥伦布历经千难万险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始了西班牙称霸世界的黄金年代。</h3> <h3>  公元十三世纪,基督教的光复运动节节胜利时,摩尔人只能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偏安一隅。13~14世纪他们在格拉纳达市东南部的太阳山脊上修建了阿尔罕布拉宫。这成为摩尔人抵抗北部基督教国家的最后据点。</h3><h3>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古建筑群,是中世纪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瑰宝。它规模宏伟,牢固的塔楼,结实的大门,既构成了宫廷式的庭院,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堡垒。据说在阿拉伯语中‘阿尔罕布拉宫’是‘红宫’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建筑中使用了当地发红的石料。</h3><h3> 这是阿尔罕布拉宫的沙盘模型。</h3><h3> 下午四点半是我们预约参观阿尔罕布拉宫的时间,必须准时。参观了三个半小时。</h3> <h3>   阿尔罕布拉宫的华丽、精致以及对水和水景的利用让人叹为观止。</h3><h3> 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子中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子庭”。</h3> <h3>  桃金娘中庭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水池和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阿尔罕布拉宫中所有的喷泉、水景,全部来自于山上的泉水。泉水自上而下,因自然落差产生水压、形成喷泉、流进水钵、泄入莲池。</h3> <h3>阿宫具有浓厚的摩尔文化特点,堪称阿拉伯艺术在西班牙的瑰宝。错综复杂的镶嵌式墙壁和天花板设计,使整个宫殿的布置显得非常豪华。尤其是天花板的阿拉伯式的精美图案,表现了阿拉伯建筑的标准风格,繁复华丽。</h3> <h3> 窗外那一片白墙红顶的城区,是与阿尔罕布拉宫一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阿尔拜辛区。这一区内的住宅、街巷和已被改建成了修道院的清真寺,都是当年摩尔人留下来的。</h3> <h3>“两姊妹厅”的蜂窝状采光穹顶</h3> <h3>屋顶和墙壁镶嵌金银丝</h3> <h3>斑驳的光线穿过雕花的小窗,星星点点洒落在幽暗的大殿之内。</h3> <h3>阿拉伯的文字图案铺满了墙壁。 </h3> <h3>一切尽显奢华,也可见阿拉伯文化艺术的辉煌历史。</h3> <h3> 狮子中庭是阿尔罕布拉宫最著名的庭院,也是穆罕默德五世苏丹家庭的中心。12只雄壮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子托起华美的喷泉,池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因为《可兰经》禁止采用人或动物的形象作为装饰物,所以此处出现石狮造像十分令人称奇。</h3> <h3>  (这张照片来自网上)</h3><h3> 124根纤细的雕花圆柱错落有致地组成狮子中庭的四个走廊。而圆柱的建筑材料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后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h3><h3> 很难想象在这座美丽的庭院里曾经发生过血腥得令人发指的杀戮:36位当时最为忠勇的阿拉伯骑士,因为被怀疑对君主不忠(似乎是其中一个人与君主的某一个妃子约会被人看见,但又不能确定是不是,是哪一个),而被君主一个一个地先后召进这座庭院,然后被埋伏于此的刀斧手斩首。庭院里的两条水渠中流淌着的已经不是水,而是人血。</h3><h3> 一个专制的极权统治是多么可怕。</h3> <h3>精雕细琢</h3> <h3> 格拉纳达的末代阿拉伯君主波伯莱尔是位“文艺青年”,性格柔弱,西班牙国王的大军压境时,他决定放弃抵抗,单人独骑出宫请降。</h3><h3> 格拉纳达的阿拉伯人投降后,整个欧洲终成基督教的世界。为了宣告自己的胜利,基督徒们在敌人的故宫前修建了一些基督教风格的建筑。其中,体量最大、最显眼的,是这座“查理五世的宫殿”。</h3><h3> </h3> <h3>  查理五世的宫殿从外面看是一座四方形建筑,内部却围合出一个圆形的、带柱廊的庭院。这座宫殿的建造者查理五世,是在格拉纳达光复后继位的西班牙国王。</h3> <h3>  阿尔罕布拉宫的园林也极具特色</h3> <h3>  有人说“去格拉纳达必游阿尔罕布拉宫”,确实是这样。甚至有人说“去西班牙必游阿尔罕布拉宫”。总之,来格拉纳达旅游主要是为了参观阿尔罕布拉宫。门票是要提前预订的,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3000人。</h3><h3> </h3><h3> 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比较大的旅游团,比我们晚几天到西班牙,也到了格拉纳达,但没有进阿尔罕布拉宫参观,领队的解释是没订到票。据说 ,这种‘没订到票’的旅游团不止这一个。这样的旅游团千万不要参加,上万公里飞过来,没订到票?</h3> <h3>  在西班牙的第三站是塞维利亚。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涨潮时可通海轮,可以说,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旺的城市。全市人口65万。</h3><h3> </h3><h3> "塞维利亚… 是最辉煌的天堂下面全西班牙最有趣的城市."--------《西班牙圣经》。哦,还有西班牙圣经?</h3><h3> ‘’ 没到过塞维利亚的人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西班牙谚语。我觉得后半句应该是‘没见过世面的西班牙人’ 吧。<br></h3><h3> 图中可以看见一个大大的斗牛场。</h3> <h3>  </h3><h3> 塞维利亚的第一个景点是黄金塔。这塔是建于1221年摩尔人统治时期的一座军事瞭望塔,监视从河港进犯的敌船。因当时以金色瓷砖贴面而得名。后来曾作为监狱、仓库、邮局等使用,现在是航海博物馆。<br></h3> <h3>  当意大利人哥伦布把西班牙的国旗插到美洲大陆后,黄金塔成了那些满载黄金白银从美洲而归的船只的终点,此时的黄金塔有了更深的含义,是塞维利亚辉煌的航海史的见证。</h3> <h3>  黄金塔塔身为等边12面体结构。里面展示了古海图、古船模型和各种船饰及船上用品,还有当时与大航海有关的人物介绍。</h3> <h3> 看到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第一眼,就觉得有些眼熟。已是午餐时间,先在附近吃了牛尾餐,出了餐馆,再一次面对大教堂,还是觉得似曾相识。</h3><h3> 哦,大教堂是在原有的摩尔人的清真寺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大教堂的塔楼是利用了清真寺的宣礼塔改成的。而我们前几天在摩洛哥不断的见到宣礼塔,留下来比较深刻的印象。 塞维利亚大教堂建于公元1402--1506年,是欧洲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h3> <h3>  塞维利亚大教堂长116米, 宽76米,是世界第一大哥特式建筑,也是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教堂。</h3><h3> 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坐堂、主礼拜堂、博物馆等等。</h3> <h3> 这两张图是:在哥伦布的石棺上,卡萨帝尔等四个古国的四名骑士抬着哥伦布的灵柩。</h3><h3>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远航就是从塞维利亚港出航的,后来从美洲返回的货船也大多从塞维利亚进港,美洲的黄金给西班牙给塞维利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这里曾经设有‘’印度群岛交易之家‘’,垄断了西班牙的海外贸易。</h3><h3> 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所给西班牙带来的巨大利益,都发生在哥伦布去世之后,而晚年的哥伦布却穷困潦倒,1506年在古巴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人们在一个小岛上找到他的灵柩运回来塞维利亚,为了永久怀念他给西班牙给塞维利亚带来的一切,就把他埋葬在了雄伟壮观的塞维利亚大教堂。</h3> <h3>  尽管直到去世哥伦布都以为他是从西边到达了印度群岛,把他的船队到达的美洲大陆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尽管从现在的发现和研究来看,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发现了美洲的人,印第安人等美洲原住民很可能就来自于亚洲,但是,登上美洲大陆(西印度群岛)并使之与美洲之外的文明联系起来,为西班牙带来大量财富和扩展出广阔的殖民地,首功非哥伦布莫属。</h3><h3> 塞维利亚的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应该是非常值得看的 ,只是我们没有时间看了。</h3> <h3>圣物盒</h3> <h3>  耶稣受难</h3> <h3>  西班牙的每个城市都有若干广场,而且其中都有一个叫做西班牙广场,但是,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肯定是西班牙规模最大,最美丽迷人的广场!</h3><h3> 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是1929年为在此召开的伊比利亚美洲世界博览会而建造。它是西班牙建筑中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也融合着阿拉伯风格。</h3> <h3> 广场由一栋呈半弧形的红砖建筑环绕,位于中央的是主塔,弧形两端则为副塔。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喷泉。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彩瓷壁画描述着西班牙各省的特征及其重要历史事件。</h3> <h3> 由于复杂的历史演变,西班牙的人种和文化都是多元的。</h3> <h3>广场艺人</h3> <h3>  来到塞维利亚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观看弗拉明戈舞表演,这里可是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喲!</h3><h3> </h3> <h3>  票是地接导游小陈头天代订的,一个人60欧元,这是一个剧场式的演出场地,有别于一般小酒馆式的表演。但从酒店电梯里的广告看,显然贵了,他赚的狠了点。可是,自己去剧场直接买票又买不到,说是只对团队。</h3><h3> 剧场离我们下榻的酒店很近,几分钟就可以走到,这不错。</h3> <h3>  网上对弗拉明戈舞是这样介绍的:作为当今世界最富感染力的流行舞种,是吉普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弗拉明戈舞节奏强烈明快,动作夸张有力,呈现出自由、热情和矛盾。弗拉明戈不仅是歌、舞和吉他音乐的三合一艺术,也代表着一种慷慨、狂热、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h3><h3> 佛拉明戈的三要素是:深歌、吉他和舞蹈。音乐以吉普赛人的音乐为主调,融合了摩尔人的音乐和犹太人的音乐。歌谣是口头传承的,基调是悲苦、苍凉和愤怒。从早期的街头艺术到19世纪进入咖啡馆表演,到20世纪后期终于走进了剧院成为高雅艺术。歌谣也出现一些新编的,演员也可以即兴发挥。</h3> <h3>  “弗拉明戈”一词源自阿拉伯文的“逃亡的农民”一词。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接受的说法是吉普赛人从北印度出发,几经跋涉,来到西班牙南部,带来了一种混杂的音乐。因此,这种乐舞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犹太,乃至于拜占庭的元素,后来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养分,而居住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吉普赛人(又称弗拉明戈人),使其定型并扬名。</h3> <h3> 弗拉明戈在早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最早的东印度舞(比如深蹲、两腿外开位置、身体和手臂的大幅度弯曲、张开的手指、快速的转身、脚板的鼓点打击节奏等)和阿拉伯舞(手指的击打节奏、手鼓的运用以及她别具一格的服装等)的影响。吉普吉赛人从小在弗拉明戈舞的环境里长大,一家不论老小都能跳或唱,要说他们流着弗拉明戈的血液,甚至自称“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真正跳好弗拉明戈舞”,也不为过。吉普赛人生活的颠沛流离、放纵与自由,使弗拉明戈舞呈现出自由、热情和矛盾。</h3> <h3>  我既不懂音乐也不懂舞蹈,但还是被弗拉明戈舞给震撼了,对上面那些文字描述能够体会到,甚至有点小激动。</h3> <h3>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舞者的眼睛——深深的眼窝里,那目光那眼神里溢着悲愤,透着不屈,满是力量和坚韧。</h3> <h3>这天早餐后就要暂时离开西班牙了,也该对西班牙的基本情况做个简单概括了吧:</h3><h3> 西班牙,50.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四大面积的国家,4654万人口,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使用西班牙语。议会君主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代表国家。政府治理国家并向议会报告工作。</h3><h3> 2017年GDP1.16万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万欧元。橄榄种植面积及橄榄油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世界50%的橄榄油产自西班牙。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西班牙人均年消费海产品36.5公斤,是欧盟平均数的两倍。铁路总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3243公里,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公路16.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美国。</h3> <h3>  我们在并不宽敞但幽雅的酒店前厅等车</h3> <h3>  前台的这位胖小伙子在我们退钥匙时主动热情地跟我们聊天并要帮我们拍照,原来,他不久前刚去过上海、西安等地旅游,还沉浸在中国热中。他说,等再攒了钱,还要去中国的其它地方。</h3> <h3>  塞维利亚——里斯本460公里,一路大平原和浅丘, 过了这座桥,我们就从西班牙到了葡萄牙,没有任何检查和手续,甚至汽车都没有减速,只是高速路少了一个车道,路面差一些。听说葡萄牙也有逗牛,逗,不搞死。现在,西班牙斗牛的也越来越少了,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就已经停止了斗牛。</h3> <h3>  里斯本的这座基督像没有巴西里约的那座大,从车窗外一闪而过。</h3><h3> 里斯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和葡萄牙最大的海港城市,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h3><h3>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53.5万(1999年)。以我们的眼光看,这就是个小城市。里斯本又称为‘’七丘之城‘’,因为它是建城在七个山包上。</h3> <h3>  先参观热罗尼莫斯修道院。</h3><h3> 热罗尼莫斯是葡萄牙语发音,宗教界人士称它为圣哲罗姆派修道院。这个修道院可以说是在里斯本最为突出的古迹,1983年和贝伦塔一并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h3> <h3>  约于1450年,这里就有了老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和其他船员在启程去印度前的那一夜曾在这里祈祷。现在这个新院由曼努埃尔一世计划兴建,用来纪念从印度有功而归的达.伽马。后来这个修道院干脆演变为要出海远航的海员们作祈祷之用的教堂。<br></h3> <h3>  新修道院于1502年开始兴建,工程为期50年。它的建筑材料为当地出产的金色的石灰岩。1517年西班牙建筑师若昂·德·卡斯蒂略接过这个建筑,渐渐地把该修道院曼努埃尔式的建筑风格构思改成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1520年,曼努埃尔一世死后,圣哲罗姆派修道院的建筑工程逐渐停滞不前,历经一个世纪才建成。</h3> <h3>门周围全是栩栩如生的雕塑在讲故事</h3> <h3>细节</h3> <h3>十字架上的耶稣</h3> <h3>修道院中间的庭院</h3> <h3> 这家创始于1837年的贝伦蛋挞店,是卖蛋挞最老的店,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1.1欧元一个的蛋挞,拿到手还是热乎乎的,真香啊!我不是爱吃甜食的人,也禁不住吃了两个。吃了这最正宗的蛋挞,连澳门的葡式蛋挞我可能都会看不起了。</h3> <h3>大航海纪念碑建于1960年</h3> <h3>  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矗立于特茹河北岸,建于1515-1521年曼努埃尔一世时期,用于港口防御。此塔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是里斯本的一个标志,也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景点。</h3><h3> </h3> <h3>这张照片来自网上</h3> <h3>  里斯本-罗西欧广场,始建于13世纪,在奥古斯塔大街的尽头,这里是里斯本市交通的枢纽,大部份的巴士及电车均会经过此地,同时亦是里斯本人每日必经之地,是里斯本跳跃不息的心脏。虽然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遭到毁坏,但基本面貌仍然保持至今。</h3><h3> 罗西欧广场的面积不大,设计仿巴黎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雕像,在雕像的底部有4个女性小雕像,分别象征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这是国王对自己的评价。广场刚建成时叫“佩德罗四世广场”,而“罗西欧”是当地居民给它起的,于是就一直沿用至今。</h3> <h3>佩德罗四世国王的雕像</h3> <h3>  奥古斯塔街凯旋门是里斯本的一个石砌历史建筑,纪念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 凯旋门由6根11米高的圆柱支撑,上面装饰着各种历史英雄人物的大理石雕像,中间是葡萄牙国徽。 </h3> <h3>  从罗西欧广场穿过凯旋门就是奥古斯塔大街,街道两边商店林立,繁华而喧闹。</h3> <h3>  </h3> <h3>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为辛特拉山地西端。它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h3> <h3>  人们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竖十字架的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著名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h3> <h3>  里斯本北面是辛特拉山,佩纳宫就在辛特拉山上,是葡萄牙国王的离宫,它耀眼、奇特、多彩,看上去像一座童话王国的城堡。</h3> <h3>  宫殿本身为多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兼具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乃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雅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之心血结晶。它始建于1840年,竣工于1885年,即费迪南德逝世那年。</h3><h3> <br></h3> <h3> 居住在此地区的其他达官显贵,按照同样的理念建筑官邸,使得辛特拉小镇成为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其公园与庭园风格更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景观美化设计。由于深具文化价值,佩纳宫于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h3> <h3> 喏,这就是女王玛丽雅二世。</h3> <h3> 雷加莱拉庄园是一处私人庄园,包括浪漫主义的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筑。此建筑又称为“百万富翁蒙泰罗的宫殿”,得名于第一个主人的的绰号。</h3> <h3> 雷加莱拉庄园最著名也是最吸引人的景点是一座深27米的涸井,井壁的周围环绕着螺旋楼梯,共有9个旋层,象征着但丁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的9重循环。沿着螺旋楼梯便可由井口走到井底,井底有一条隧道通往别处。</h3> <h3> 井口外是个花园,一片花花世界,这庄园的构造好似奇幻迷宫般不可思议,因而又得名迷宫花园。</h3><h3> 这就是井口上面的出口。</h3> <h3> 当天晚上,我们从里斯本飞往马德里,第二次到西班牙。在里斯本机场值机时,工作人员向我要信用卡,并且指着我的箱子表示需要刷卡,我觉得挺奇怪的,就一个箱子,又没有超重,为啥?交流了好一阵,我才明白,我们的机票折扣比较大,没有免费行李。结果是大件行李每件37欧元,小箱子直接带上飞机。我们当天晚上即向途牛申诉,这次途牛不错,过了一天即同意按汇率退人民币,我们还没有回国,就已经到账。</h3><h3><br></h3><h3>未完,待续。</h3> <h3>下一篇《两牙一哥游之三——马德里巴塞罗那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