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家乡……段岩

开山石

<h3>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东部,距覌音堂镇北近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徬山依水的村庄。那就是我可爱、难忘的家乡……段岩村。</h3> <h3>  我的家乡……段岩村。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先祖段养全肩背褡裢从柏树山段家村到覌音堂镇去赶集,行至(现段岩村)此地,忽见一条蛇与一只喜鹊在争斗。先祖一看,此乃龙凤斗之地。回去后老两口商议即迁止此立家建业,起名(段家岩村)。后经后人演变为现在的(段岩村)。</h3><h3> 一生中先祖养育五儿五女,五个儿子立为五门传世至今,已繁衍发展至一十四世。全村现300余户1300余口,成为陕州东部大村之一,其段氏家族也是陕州东部之望族之一,后人也遍布全国各地。每年清明时节,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络绎不绝的回来扫墓祭祖,怀念先人。</h3><h3><br></h3><h3><br></h3> <h3>  照片由东向西拍出了村内(中道班)全貌。</h3><h3>中道班坐北面南,东西共七座大院。入院要上五至七级(各院不等)台阶,门前均有上马石、拴马桩或钉,均系标准的高门大户。每座院子均为四進院,依次增高三阶台阶。院内均是雕梁画栋,各种木刻.砖刻随处可见。</h3> <h3>中道班东数第一座院子。虽经百年风雨沧桑,但又可见当年的辉煌一斑。</h3> <h3>  东道班东数第二座院子。拾阶而上,双狮守门,不失高门大户之尊严。</h3> <h3>中道班七座大院的近照。</h3> <h3>  中道班四进院的内景照。是不是每进院子之间由南向北拾阶而上,一眼看不到头,寓意(步步登高)啊!</h3> <h3>  由西向东的(中道班)写照,一眼望不到头。足見七座大院之当年的辉煌。</h3><h3> 这七座大院在解放初,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五月陕县县委、陕县民主政府、陕州地委、陕州军分区司令部曾在这里驻扎,成为解放陕州的指挥中心。一九四九年五月随着全陕州的解放而迁往陕州城。</h3><h3><br></h3> <h3>  照片由东向西拍(西寨)三座院子。</h3><h3> 拾阶而上,整七阶台阶。真正的高门大户之门第。</h3><h3><br></h3><h3><br></h3> <h3>  由西向东拍的(西寨门)照片。</h3><h3> 西寨门是由村西进村的唯一道路,拾阶而上,钻过一人挡关,万夫莫开的西寨门,就进入了村内的(二道巷)。</h3> <h3>由西向东拍的(东寨门)。</h3><h3>可见之高大雄姿,上有瞭望口,可见平时是有人把守的重地。</h3> <h3>  此照片为(段家祠堂)。</h3><h3> 因随着时代变迁,多年失修,多建筑已倒塌失存。</h3> <h3>  此照片为(文昌宫)。原建筑已无,此为原址复建。此为古时进京赶考备考的地方。</h3> <h3>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村两委在村南开发建成了现代小区(观和苑)。很多村民已搬至漂亮的两层小楼加小院或多层单元楼里居住。</h3> <h3>(观和苑)小区外貌。</h3> <h3>  虽然我离开家乡已多年,但每当我想起那片热土,我就会滿含热泪,静静地沉浸在怀念与思念之中。因为那片热土孕育了我的先祖数辈,孕育了我的爷爷、奶奶、父母及我辈等后人,我情不自禁的会喊出来:</h3><h3> 段岩村……我的家乡,我爱你,今生今世不忘你!</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