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泽桑梓赤子情 ---- 永远的故乡韩城《下篇》 供稿:哈老 编辑:雾朦朦

雾朦朦

<h1><b>  当夜色笼罩大地,今天的韩城更加显示了它迷人的风采,这可是我们这些告别家乡多年的游子当年没有看到过的风采!</b></h1> <h1><b>  国家级文物旅游大市淹没在一片斑斓璀璨之中 …… </b></h1> <h1><b>  我们看到了都市般的车水马龙、五光十色 ……</b></h1> <h1><b>  傍晚的街道上也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b></h1> <h1><b>  迷人的夜色,撩人的灯光秀!韩城,如今也迈入了“不夜城”的行列 ……</b></h1> <h1><b>  我们这些久违的“外人”不由得感慨万千!兴奋不已 ……</b></h1> <h1><b>  从这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在故乡带来的巨变!迫不及待,留下我们的身影吧!</b></h1> <h1><b>  第二天,又赶上了郁金香文化节,还是“国际”的!</b></h1> <h1><b>  很美吧?!</b></h1> <h1><b>  如海的郁金香 …… </b></h1> <h1><b>  阳光衬美景,心潮逐浪高 ……</b></h1> <h1><b>  人在花丛中,笑与花争艳!</b></h1> <h1><b>  …… </b></h1> <h1><b>  走在家乡的土地上,心情格外的踏实 ……</b></h1> <h1><b>  走在当年的小街上,寻找家乡的回忆 ……</b></h1> <h1><b>  笑语欢歌家乡路 ……</b></h1> <h1><b>  远方游子故乡情 ……</b></h1> <h1><b>  …… </b></h1> <h1><b>  …… </b></h1> <h1><b>  韩城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的优秀旅游城市。看看!老县城的主干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古色古香。游人如织,人头攒动 …… </b></h1> <h1><b>  整个县城就是一个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让你看个够!真不愧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b></h1> <h1><b>  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h1> <h1><b>  当年的母校,映在一片古色古香之中 ……</b></h1> <h1><b> 多年的老店了!面目依旧!</b></h1> <h1><b>  迄今为止,韩城保留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原汁原味古建筑一百四十多处,古遗址二十七处,尤其是元代建筑达二十余处,为陕西之最!</b></h1> <h1><b>  百年的苏氏老宅 ……</b></h1> <h1><b>  早在战国初期,孔子高徒子夏来到韩城设教,从此韩城办学之风兴盛不衰,民风重耕读,因而多少年来人才辈出。在这里先后有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子孙巡抚、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等,传为百年佳话。</b></h1><h3><br></h3> <h1><b>  登高望远,韩城古城尽收眼底 ! 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置身于这里,恍惚感到时光倒流 ……</b></h1> <h1><b>  俯瞰整个韩城,四处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空气中都能感受到它的勃勃生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古老的家乡正在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家乡的变化着实令人鼓舞!使人振奋!</b></h1> <h1><b>  家乡和家乡的变化,永远是畅谈的主题 ……</b></h1> <h1><b>  重温耕读生活,欣赏田园风光 ……</b></h1> <h1><b>  不忘家乡情,永做家乡人。家乡永远在我们的心中,不可磨灭 ……</b></h1> <h1><b>  年少在家,并未感到有什么异样。只有走出去,投身更广阔的天地以后,回过头来才能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历史久远和它的博大精深!</b></h1> <h1><b>  这是当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开往抗日前线的东渡黄河纪念碑,咱韩城作家杜鹏程所著名作《保卫延安》里有过详细的描述。</b></h1> <h1><b>  若干年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们这群青春年少韩城娃,在这里懵懵懂懂地叩开了军中那个著名学府的大门,寒窗几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旅途 ……</b></h1> <h1><b>  五十二年来,每当人们提及六十年代军大护校那次空前绝后的韩城招生奇遇,仍然洋溢着惊喜和诧异,当然还有羡慕与疑惑,几十年不可遇到的奇迹啊!可遇不可求!我们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时代、感恩母校!感恩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今天,我们二十七位同乡、同学、战友、老伴回来了,一起回来了!当年青春年少我们,如今已是古稀之人。回首望,我们吟诵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走来,“叶落归根”之情跃然心头。“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这里有我们孩提时的岁月,有我们青春时的梦想,有我们走过的脚印,也有我们无法忘却的回忆!</b></h1> <h1><b>  韩城,千古以来固守在母亲河一侧的古城!与母亲河一同固化在我们的脑海 ……</b></h1> <h1><b>  滚滚黄河哺育了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山水哺育了一代代的儿女。恩泽桑梓赤子情,儿女们永远不会忘却故乡的乡音乡情,永远刻骨铭记家乡的一山一水 …… </b></h1> <h1><b>  各位同乡、同学:大家好!难忘的省亲聚会已过了半年之余,为了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早就有将大家聚会时的风采印象和行程资料编辑成图文并茂的资料发送给各位供收藏的设想,但天不如愿,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也就一直没有实现心中的宿愿 ……</b></h1><h1><br></h1><h3><b><br></b></h3><h3><b><br></b></h3><h3><b><br></b></h3> <h1><b>  直到2018年底,偶遇老“花友”“春之韵”,她将我们在“QQ空间”上的聚会帖子推荐给了她的先生“大禹2468”,他们都很受感触,激起共鸣。很快我就看到了图文并茂、音效合一便于收藏的《美篇》初稿。“大禹2468”是一位退休的企业管理人员,以此为笔名发表过很多旅游方面的《美篇》专作,这次专门为编辑此内容申请了“雾朦朦”的“昵称”,在此,也向“春之韵”和“雾朦朦”致以谢意!可谓理解万岁!</b></h1> <h1><b>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原贴是大家合作的结果,在成稿编辑过程中,长安、中信、竹芳等老同学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关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雾朦朦”在《美篇》的编辑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必要的润色和发挥。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之老眼昏花,精力不济,记忆迟钝,反应迟缓。欠妥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老同学们多多指正,多多谅解!</b></h1> <h1><b>  早有设想,终得呈现。瑕疵难免,拱手抱歉!还望各位同乡同学同事海涵! <br></b><b> <br></b><b> <br></b><b> </b></h1> <h1>  <b><br></b><b> 《全文完》 &nbsp;</b></h1><h1><b> 谢谢观看<br></b><b> <br></b><b> 撰稿:仲贤 摄影:哈老</b></h1><h1><b> 整体合成编辑: 哈老</b></h1><h1><b> 美篇编辑制作: 雾朦朦<br></b><b> 总体策划 总体审核: 哈老</b></h1><h1><b> 2019 -- 01-- 31完稿</b></h1><h1><b> 2019 -- 02-- 08修改</b></h1><h3><b>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