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盼你们回家!

白石秀玉

摘编自军魂剑军事纪实录 <h1>  十年对越作战的上万位英烈中有三个双烈士家庭,其中一个就是50军150师耿进福副参谋长家。耿副参媒长是进军西藏18军52师154团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大儿子耿军出生在西藏平叛时期,快临盆时才送上救护车,结果孩子就生在行进的车上,妈妈给儿子起的小名叫“征途”;二儿子出生在康巴高原的拂晓时分,妈妈叫他“晓康”。<br><br></h1><h1>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9岁的耿军和17岁的耿晓康兄弟俩都随所在部队150师448团从广西进入了越南战场。</h1><h1><br> 在448团回撤与越军遭遇的激烈战斗中,他们被敌人包围。敌人在3月15日开始搜山,收紧了包围圈,耿军和王立新等十几位战友拼死一战,王立新抱起集束手榴弹,从侧面冲入十几个越军中,与敌同归于尽,耿军打光了子弹后抱着冲锋枪高喊: “共产党员跟我跳!”,纵身跃下悬崖,壮烈牺牲。</h1><h1><br> 战后,根据生还人员印证,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给八连副连长王立新、八连一排一班长耿军追记一等功。</h1><h1><br> 同在3月15日,耿军的弟弟二营六连副班长耿晓康,正和30多位战友向着祖国边境边打边撤。30多人中,有22名伤员,为了保护伤员不掉队,战友们决定分成两个小组,一个火力组,一个伤员组。由于耿晓康勇敢机智,在3月8日出国第一战中表现的英勇顽强,火线荣立二等功,战友们一致推举他担任火力组组长。耿晓康副班长二话没说,挑选了九名未负伤的战士,重新整理了武器弹药,组成火力组在前面开路,掩护伤员组后撤。3月16日凌晨,绵延群山包裹在浓雾中,火力组来到一个岔路口时,发现侧后有敌情,便立即下道迎了上去,让伤员组继续向北快行,伤员组刚走出不远,就听见南边传来激烈的枪声。隐约听见火力组战友们的喊声:“快走啊,有敌人!”“ 为战友报仇!报仇……”, 枪声持续一段过后,一切都平息了。这22名伤员流着泪相扶着沿着北边的山路一直走下去,在当天下午遇到在国境守候的友邻部队,胜利返回祖国。</h1> <h1><b> 耿军 耿晓康</b></h1> <h1>  战后,耿军、耿晓康的姐姐和母亲到驻地看望从广西前线归营的部队,战友们看到的部队出征前一头黑发的母亲,此时已是发如白雪。部队将兄弟俩留下的物品交给母亲,那是一卷草席和一张纸条夹着的兄弟二人两月的津贴。纸条上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很快就要上前线了 ,儿子不孝 ,如果我们回不来 ,请爸妈一定不要难过,要坚强地生活 。我和晓康弟弟没有留给您们什么纪念的 ,这12元钱和一床草席,是我們的心意,请爸爸妈妈收下,草席给耿涛弟使用。此致军礼!儿子 : 耿军 耿晓康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日 九里埂”。</h1><h1><br> 耿副参谋长转业后全家调到成都,为了儿子们用生命维护的信念,心力交瘁的母亲仍坚持工作,可随着战争的远去,烈士家庭的荣誉在万花筒般的社会变革中消失殆尽,遭受更多的却是冷遇。烈士的母亲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以泪洗面, 她善良坚强的心没有得到温暖、抚慰,终于在喧嚣的社会中被冷漠击碎。母亲去世时年仅57岁。</h1><h1> <br> 耿军、耿晓康等烈士的牺牲,可与我军历代英烈楷模比肩生辉,他们的事迹足以青史留名。可战争过去近四十年了,在祖国南彊二十多座烈士陵园中却没有他们的墓位,没有他们的墓碑,没有他们的名字。</h1><h3><br></h3> <h1>  在安葬着两千多英烈的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常常看到一种不同的祭奠,烈士的家人不是在亲人的墓位摆酒献花而是在陵园广场悲泣或向着天空哭喊,这些烈属和老兵千里迢迢来看望牺牲的亲人、战友,走遍了陵园的每一块墓碑,查遍了烈士名册的每页每行,可就是找不到自已亲人、战友的名字。烈属们悲伤、无助、凄厉的哭声,刺痛着所有在场人的心。而这些烈属亲人所在部队的牺牲人员都是安葬在龙州烈士陵园的,可为何那么多烈士找不到名字?找不到墓位呢?从陵园管理人员和民政干部深切同情的说明中,人们清楚了,这些烈士没有遗骸、没有骨灰、没有名字、没有安葬及移交的记录。他们就是牺牲越北、遗骨他乡的448团烈士,一共332位。这些戛然而止的年青生命,他们怦然倒下的身影,他们渐渐暗淡的无限依恋而绝望的目光,那一张张被泥土、硝烟、汗水、血污涂抹变形的纯真脸庞,就那样凝成永远,静静地凝望着北方,凝望着祖国,凝望着家乡,凝望着我们,凝望着春夏秋冬,日月沧桑……</h1><h3><br></h3><h1> 在近1450公里长的中越边界中方一侧,沿巍巍青山,如铜墙铁壁上的钢钉,镶嵌着二十多座对越作战牺牲烈士的陵园,一座座墓碑,犹如一排排枕戈待旦的军营方阵,镇守边关,那一个个永远鲜活的生命,肩并肩,手挽手,屹立在南疆。他们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却是父母、妻儿和家人的唯一,他们伫望长天,却不忍对视家乡,他们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这个生死与共、为国捐躯的英烈阵中, 怎能缺少448团332位烈士的名字?! 决不能,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理由,332位烈士的英名一个也不能少 ! 他们蒙难越北四十年的英魂,一定要归营、回家! 他们的英名一定要铭刻在南疆牺牲军人的阵列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他们和所有英烈一样将永恒于生生不息的中华大地。</h1><h3><br></h3> <h1><b> 耿 军</b></h1> <h1><b> 耿 晓 康</b></h1> <h1>  令人欣慰的是,在全国战友、烈属、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广西崇左市委、市政府,龙州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怀下,镌刻着耿军、耿晓康和三百多位英勇战斗,绝境突围,为国捐躯英烈名字的英名墙将于2019年的春天,在南疆最大的龙州烈士陵园落成。他们的英名将铭刻在南疆牺牲军人的阵列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他们和所有英烈一样将永恒于生生不息的中华大地。</h1> <h1> 战友感言:<br>  </h1><h1> </h1><h1> 这些资料看了叫人潸然泪下。他们的妈妈成天念着两个儿子的名字,巴不得儿子出现在家门前,喊她一声妈!她把儿子穿过的衣服原样一直保存。时不时拿出来看!每年过年,都要在饭桌上摆兄弟两的碗筷,由于成天忧郁,思念过度,年仅57岁就患癌去世!耿付参谋长也是70来岁就因脑梗离世。一个家庭出了一个英雄都够了!何况一个家庭同时献出两个鲜活的生命,作为父母,谁不疼自己的儿女啊!可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直到离世都没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在那段悲伤的日子里,我们门诊所的女兵只能轮流去他们家,守护着时而哭泣时而昏迷的朱老师。他们一家为了离开这伤心地,被转业去乐山,然后才调到成都。至今大女儿的景况不尽人意。张军的这文章又勾起了我的回忆!耿付参谋长,这个如同他的姓的伟大的共和国的军人,一样的对党,对我们国家忠诚耿直,值得我们永远尊敬!还有那人民的教师,耿付参谋长的夫人——朱老师,也应该得到称颂!是她教育出两个新时代的英雄!当年生活是那样的困难,他们家4个小孩是怎样长大的。作为母亲,同时失去了两个英俊,英勇的儿子,谁能承受?战友们,不说了!今天耿家兄弟能够上了英烈墙,你九泉之下的老英雄,耿付参谋长,还有那英雄的人民教师,尊敬的朱老师,也得到安慰了!<br> <br> </h1><h1> 多少年过去了,我都不愿看有关448团在越战中的各种文章,因为每当眼光扫描着这类文章,都会将我尘封已久的血泪记忆狠狠地撕裂,让那惨裂的往事在我大脑中轰然闪现,那些在我记忆中已经渐渐糢糊的牺牲战友的身影,就会在我大脑的屏幕上清晰的闪现,泪水总是迷茫自已的双眼,不忍、不敢面对他们,作为他们的战友,并且在那场战争中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承受了战争的那种苦痛,但毕竟侥幸活着回到了祖国,此后几十年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种种福趾的战友,我为他们究竟做了什么?我对得起他们吗?我能心安理得的面对他们吗?这篇文章又一次鞭挞了我滴血的内心,让我不得不面对牺牲的战友。我真的不敢想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父母这几十年在怎样的生活着……,我只能为他们默默的祈祷。安息吧,我亲爱的战友,你们早已是一座丰碑,今生今世将耸立在我的心中。</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