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到富川圈转载的关于中华秋沙鸭文章下的一些留言,我感觉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了。</h3><h3><br></h3><h3></h3> <h3> 首先是关于中华秋沙鸭特征上的问题。中华秋沙鸭在全球不足千只,说什么“见多了,野鸭子,大惊小怪”那位读者,还有其他类似想法的朋友,我怕你是见到扁平嘴巴的都当做中华秋沙鸭了吧?我给你看看真正的野鸭子,它和中华秋沙鸭大不一样。</h3> <h3>这是绿头鸭,野鸭中的典型代表(图片来自网络)</h3> <h3>龟石更多的是这种小鸊鷉</h3> <h3> 中华秋沙鸭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头上有一撮毛,洋洋洒洒,迎风飞舞,就像凤冠一般,也像古代官帽上的花翎,具有这样特征的鸭子不算多。</h3><h3><br></h3><h3></h3> <h3> 它的胸是白的,两胁还杂着黑色的条纹,像鱼鳞一般,这个特征可独特了。</h3><h3><br></h3><h3></h3> <h3> 它展开的翅膀可看到白色的翼镜。掌握这三个特征,中华秋沙鸭就好认了,下次你看清了快告诉我。</h3><h3><br></h3> <h3>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雌雄的区别:雄性头部、上背、肩是黑色的,而雌性则是褐色的。</h3> <h3>雌</h3> <h3>雄</h3> <h3> 另一位老兄说“不希奇,才两只,在我们云南大理鹤庆草海有十万多只,有很多种……”,这位老兄可能看快了,连多少只都没数清楚,图片里明明有五只,实际上龟石湿地公园出现的数量今年有11只,这个越冬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我倒是愿意它们稀松平常,数量更多,而残酷的现实是它们数量全球可能1000只不到,濒临灭绝了。所以说什么云南草海有十多万只中华秋沙鸭,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希望它有这么多,可惜愿望想杨贵妃一样丰满,现实却像鲁豫一样骨干。这种诞生于第三纪冰川期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活化石何以数量稀少,惨遭灭顶之灾?</h3> <h3> 首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对栖息地要求特别的严格。一是要求栖息地水质清澈,没有污染。一旦河流被污染,就会导致中华秋沙鸭的生育能力下降,还会使河流中鱼类死亡,没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它们就会面临饥饿。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了河流,让它们逐渐失去了家园,只有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尚存一点繁殖栖息地。</h3> <h3> 二是要求繁殖地要有大树,它们需要在树洞里做巢,生儿育女,可是它们扁平的喙不能啄开坚韧的树干,只能依赖天然的树洞了。要是有一片原始的森林这点要求容易满足,总会有不少的树洞供它们安家。只是人类不断砍伐森林,找到一个合适的树洞对中华秋沙鸭来说越来越困难。中国人为一套安身的房子而愁眉不展时,没想到过自己却把中华秋沙鸭的家给毁了吧?但愿人类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家的同时,也能给这些生灵一个简单的树洞,让它们生儿育女,儿孙满堂。</h3> <h3> 一旦宝宝孵化出来,只长着绒毛的宝宝便要从10多米的树洞跳下来,哦,心疼宝宝。要是树洞太深,爬不出来,宝宝就得饿死了。中华秋沙鸭父母并不喂食,宝宝一出生就得下水自己寻找食物,这恐怕也是中华秋沙鸭成活率低的原因了。</h3> <h3>图片来自网络,作者平阳</h3> <h3> 中华秋沙鸭濒临灭绝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可怕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的捕杀。很多时候我低估了人类的贪婪,高估了动物的繁殖能力。每当我放出一张张鸟儿图片,听到别人问我“好吃吗?”,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多少的鸟类没有灭绝于残酷的自然灾害,却亡于人类的口腹之中?渡渡鸟、北美旅鸽、大海雀等等已经被人类吃光了,还有许多的动物由于人类的贪婪而濒临灭绝。我不想今后只能在屏幕上看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而唏嘘不已,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鸟儿停在我手心进食,让动物不会觉得远离人类才安全。要实现这一点,我知道很难,但只要多一个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多一份希望,人类也多一份希望。</h3> <h3>图文:高卢雄鸡</h3><h3>温馨提示:中华秋沙鸭属于国家特一级保护动物,捕杀贩卖一只即可判刑3-5年,请遵守国家法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