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我的年

龙 啸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春节又快到了,年味也渐渐的从生活中展现出来;在外打拼闯荡的游子也陆陆续续地赶回家来,三五成群地偶尔聚聚,在推杯换盏中交流着生活中的琐事与见闻,年前年后走亲访友那是过年时的必修课。望着那彰显在生活中的一张张充满丰收喜悦的笑脸,望着展现实力的丰富的物资,望着美丽的乡村环境,不由想到自已的那经济拮据,物资匮乏的儿童时代,时光虽然流逝已成过往,但那珍贵的记忆却被铭记在脑海里。望着国泰民安的盛景,置身新时代的氛围,共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才真正体会到只有经历当年,才懂得珍惜当下;只有走过坎坷,才明白道路的艰难,只有努力奋斗,开拓创新才能拥有美好的幸福生活。</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小时候时常盼着过大年,大概是因为过年的时候,父母才舍得拿出布票来到供销社里扯上几尺布,给孩子们做上件新衣裳;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生活也进行短暂的改善,赶大集时,父母也往往给孩子们买点小鞭炮和头绳等东西;尤其是生产队里也会偶尔分给社员们点物资,甚至杀头猪,宰头老牛,来让平时很少见腥荤的老百姓解解馋劲,虽然分的东西不多,但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嘻嘻哈哈的热闹场景却非常令人羡慕,令人开心,小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也平添了几分和谐的色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曾听一个故事就可见一斑当年的生活状况,有一家人,过年时从市场上买了条咸鱼,父亲怕孩子们偷着吃,又怕被猫叼走,只好把它吊在屋里房梁上,因为穷,平时家里很少炒菜吃,可啃着又凉又硬的杂面干粮,大人孩子又实在难以下咽,只好让几个孩子吃一口干粮看一眼那吊在空中的咸鱼,一个孩子实在咽不下去了,连续看了几眼,被他弟弟发现后,大声向正在喝一菜汤的父亲告状:“大,哥哥多看了几眼。”他父亲怒斥到“看看看!你就不怕咸死你呀?!”当然,故事总归故事,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年的百姓生活状况。</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小时候过大年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跟随大人去走亲访友和去乡里乡亲的家里拜年。尤其是拜年,每到一家,家里的人们总是乐呵呵的笑脸相迎,磕头拜年后,主人便热情地递烟,倒茶,给拜年的小孩子们抓上些丸子,花生等,偶尔还有给上两个糖块的;当时,也许是为了这点微薄的物资诱惑吧,我常常过年时随着父亲去拜年,因为,过年后小伙伴们时常聚在一起炫耀自已的过年收获,然后,把撅着小屁股磕头拜年挣来的食品互相交流品尝,有时一个糖块就用舌头👅你舔一舔,我舔一舔来实现成果共享,想想当年的情景,至今感觉心里暖融融,乐淘淘的,因为,孩提时的纯真与友善已化为了一种幸福被珍藏在心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ed2308"> 常言说:三里不随俗,五里改规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同的水土也就滋养出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就拿我们这地方过大年来说吧,在春节前人们首先是要理理发,洗洗澡,换身新衣服的,用崭新的面貌去辞旧岁,迎新年;在搞好个人形象的同时,家庭环境也要彻底清理整治,从锅碗瓢盆到庭院旮旯角落全部清洁一遍,,用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去拥抱新的一年,因为,按习俗大年初一很少动扫帚扫地的,可能是希望新的一年与“扫把星”无缘吧,即使有个别家庭使用笤帚扫地,也要讲究从外往里面扫,最后把垃圾堆积在院子里面某个角落里,暂时不去清理掉它;意思大概是不让财物往外流,聚财在家吧。</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除夕夜是阖家团圆,共享幸福,共同祝愿的日子,也是一家人最热闹的日子。一家人围坐一起谈天说地,笑逐颜开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守岁,发放压岁钱,看春晚,期待零点的钟声的敲响时燃放礼花爆竹;尤其是吃年夜团圆饭时,有许多规矩,长辈不动筷晚辈要等等,以示尊重,长辈发压岁钱要恭恭敬敬双手接,并表达谢意;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喝汤时不要顺着碗沿吸溜喝,更不要呼噜呼噜大声喝,吃菜也不要用筷子在菜里面拨弄,因为,往年只有乞丐与流浪的叫化子才有那穷酸的吃相,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这样吃饭品相“主穷”,生活很难富裕,家人很难富贵;筷子摆放也很讲究,要对齐平放,绝对不要竖着插入饭碗里,不吉利,因为,日常只有人去世时老百姓说的“倒头饭”才如此摆放;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倒茶,盛饭,斟酒也是有学问的,要茶倒七成满,饭盛八成满,酒要十成满,就是常言说的“茶七饭八酒十成”,问客人吃不吃饭,不要问“要饭吃不?”,因为只有乞丐才去乞讨要饭吃;这些规矩既然形成了民间民风民俗传统,能沿袭成百上千年的民俗文化自然有它存在与发展的道理,也就形成了餐桌文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现个人日常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与家教修养的平台了,可见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还是要改的。</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在我们这里还有摆拦门棍的习俗,就是除夕夜在大门口及屋门口摆放一个能拦住门的木棍,暗示把一切妖魔鬼怪全挡在门外,不让其进院入户,以免其扰乱人们家庭生活;另外除夕夜包齐水饺后,要把家中的刀具与剪子用面封上刃口,避免家里有刀光剑影的血光之灾和家人不团结齐心,因为,刀具常来宰杀,切菜等,剪子是专门制造分裂的器具,虽然它们在人们生活中担当重要职责,可以说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可在人们心里的理念上,总认为这些器具都具有破坏性,缺乏亲和力,只有暂时“封杀”它们,要用它们时要用香火燎烤刃口后,再启用,以求神的庇护保佑;当然,这不过是心里自我安慰罢了,但毕竟从历史流传至今,可见,生命力旺盛,传承之广泛。</font></h1><h3></h3>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年时人们不仅付诸在行动上沿袭风俗,就是说话拉呱也特别要讲究,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吉祥话,老百姓常说:净拣过年的话说。因为,过年时说到的话大部分都是吉祥如意的称心意的顺耳话。如:操办年货不能问,你操办“完”了吗?要用“齐”来问,去集市上购祭祀祖宗用的香火,不能说“买”,而是说“请”香火;尤其是大人们蒸年糕和包水饺时,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在旁边数个数,可能是暗示寓意过年货物丰富充足,多得无数吧,可是我小时候特淘气,父母不让干的事,偏要干,也不知是叛逆,还是好奇心,自已总是站在旁边点头暗暗的数一数,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拿出一点东西来,把我打发到街上找小伙伴们玩去。</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据说有一家过年,大年初一吃水饺,老婆婆为了讨个吉祥话,把水饺刚下到锅里,便捞出来两个,让刚过门不久的儿媳妇品尝,并且亲切地问到:“生不?孩子。”儿媳妇尝尝,感觉没有熟透,皮还有些粘牙呢,又怕大年年说不熟有忌讳,,于是便说“娘,生到是不生,就是有些粘牙。”老婆婆一听,气的把勺子一摔,嚷到:“粘您奶奶的牙吧!你自已吃吧!"。气呼呼的扭头走回屋里去了;儿媳妇也像受了很大委屈,流着泪找自已的男人诉苦,他男人听后连忙安慰她“老人家抱孙子心切,盼望着你生,你却说不生,能不生气吗?你说个生,不就行了,不过就是过年图个吉祥话”。其实,这也是我们这里的新媳妇,过年时时常遇到婆婆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也算不上什么迷信,就是图个大吉大利的吉祥话罢了,不过既然沿在了成千上百年,生命力如此顽强,可见已融入到了漫漫历史长河里,也许它就成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说实在话,每当过年的时候,最辛苦的是家庭主妇,每家的男主人主要是进行一些仪式般的活动,例如拜祖宗,祭祖坟,贴春联与福字,拜拜年等。看似简单的活动,运作起来绝对不能随随便便,任意而为,祭祀祖先要正装去祭,要尽量洗浴后去祭奠,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然后去摆放苹果,鱼,生菜等一些供品,总之,要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尽量摆在供桌上,苹果寓意平平安安,鱼暗示年年有余,生菜也许是表达年年发财的意思,有的还要供些糖果、花生等,也把甜甜蜜蜜供了出来,供品也不过只是去表达的思想意识罢了,;给祖先上香要虔诚,要作揖跪拜,嘴里要把期望在心里说的话祷告出来,气氛还是严肃凝重的,因为,要表达对祖先的敬畏,祈祷祖先的保佑。</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而作为家庭主妇就要从年前忙到年后,可以说要从腊八忙到元宵节,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蒸年年饭,炸鱼炖鸡,备馅子,包饺子等等,尤其是大年初一,家庭主妇要拂晓就起来,跑到村子的东南方(太阳升起的地方),用只有当年的农村人才真正能听懂得一些象形语言,往家里呼唤各种家禽和家畜的名称,如“姑姑,姑姑”的唤鸡,“老老、老老”的唤猪,“喵喵、喵喵”,“哞哞、哞哞”地边唤边回家,寓意六畜兴旺。而大年初一的年年饭,也很有讲究,头两碗水饺主要用来在门口浇奠,以祈盼出入的平安,浇奠完后,把这两碗水饺恭恭敬敬的摆在供桌上,用来敬祖先,也就是说头两碗水饺是敬天敬地敬祖宗用的。然后才按长幼有序的端饭吃饭。</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另外,家里若养有家禽等,也要给它们一些分享,也就是说家里的人与动物都要吃上年年饭;有一年吃团圆饭,母亲让我给家里养的小狗几个水饺吃,我心想:我还不一定吃饱呢,还喂狗?!我出了屋门便往嘴里塞,谁知被母亲发现了,拧着我的耳朵拽进屋里,大声呵斥到:“有个狗算一口,它白天黑夜守护着咱的家,比你都强,你还从狗嘴里抢食吃。”至今想起来,仍然感觉耳朵发热。这也许是人们对那些家禽等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一种认可,对劳动的一种尊重形式吧,这也许就是人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的原因吧。</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当然现在农村过年失去了许多往年的热闹景象,拜年形式多样化,人们可通过网络进行拜年,也不用三五成群的挨家窜门拜了,街上也就少了许多接来送往,寒喧问候的人群;超市与购物中心的普及,以及网络购物的快捷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集市上较往年也冷清许多;出于环保,鞭炮礼花也有些地方禁燃,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缤纷璀璨的美景的渐渐消失,也使年的氛围有些逊色了些;实在人说实在话,往年过年老百姓犯“愁”,愁的是年怎么过,平常生活就艰苦,过年又能好多少呀?一个字“穷”困扰着老百姓,常言道:年好过,春难熬;现在过年依然犯“愁”,人们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日常生活与“过年”时没有多大区别,又为如何进一步改善生活,提高水平而犯愁了;同样一个“愁”字,往年百姓愁没有好东西吃喝,现在愁好东西太多,不知吃啥喝啥好了;当然现在人们过年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文明,越来越与时代同步;越来越对追求精神与素养,道德与文化方面更强烈些了,虽然年味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淡了许多;但是正是年味的变淡才验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才真正让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当今祖国的发展已进入国富民强的新时代,人民再也不用为吃穿住行而发愁,市场上物资十分丰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祖国到处一片祥和的盛世美景;勤劳,朴实,勇敢的华夏儿女正在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为生活更加幸福而拚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而奋斗,人们在购买年货的同时,也把祝福与期盼塞满在新的一年里。</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当然就民俗而言,虽然各地有各地的许多民风民俗,但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汹涌澎湃,一些民间风俗也要经受大浪淘沙般历史的锤炼,一些糟粕的东西也一定会被掩埋在社会发展的垃圾场里,而一些积极向上,充满阳光与活力的风俗也一定会被人民锻造成精华,铸造成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弘扬社会主旋律,引领生活新时尚,彰显时代正能量的主题,让一代代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去提升其精神内涵。</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ed2308"> 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和朋友圈,一并致谢。</font></h3>